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百科 > 正文

《默读.2》读后感10篇 费渡骆闻舟谁是攻

导语:《默读.2》是一本由Priest着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默读.2》读后感:“心理创伤”与“粘合剂”向三次元的朋

《默读.2》是一本由Priest着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默读.2》读后感:“心理创伤”与“粘合剂”

向三次元的朋友喂安利其实是一件非常考验综合能力的事情——既要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对方的萌雷点、从心头好里挑出符合项,又要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表达出它的苏点。在经历了无数次强灌安利未果的情况以后,我偶然发觉《默读》大概是自己安利成功率最高的一本。

毕竟它很适合从多个角度选取苏点,充分满足安利市场的买家细分:对推理文爱好者,可以提故事架构、案件伏笔、反转和节奏感、动机手法的合理性;对脆皮鸭食客,可以提骆队费爷的人设苏点、费式情话、互撩、并肩作战与救赎……更何况推理线和感情线比例平衡又彼此关联,无论哪一方的偏爱者都不会在吞下安利后控诉我是个骗子。

《默读》最令我惊喜的点大概也是皮皮在推理线和感情线的融合上做出的精巧设计了。过去每每提到推理言情/推理耽美文中的双线融合,以我贫乏的想象力,大概只能给出“几章推动剧情,几章走感情线,最后以从终极大反派手里拯救恋人为完美HE结局”这一条途径,细想想这似乎还是童话故事的套路——王子从恶龙窝拯救了公主/王子/恶龙,从此名正言顺地得到权力、财富与爱情。

皮皮则为这两条线的交互选取了很合适的粘合剂——费渡的心理创伤。虽说无论在推理网文还是原耽中,“心理创伤”都不算是特别少见的梗,但皮皮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推理网文有一个常见的打怪集拼图模式,即每一个小案子都像是一个地图,打通关后主人公会获得一块拼图,最终集齐所有碎片就能拼出终极大反派的脸。也就是说,感情线与剧情线的融合实际上是感情线、小案子、终极大反派三者的融合。在《默读》中,费渡的案件相关者甚至受害人这一身份,决定了他的心理创伤与终极大反派紧密相关。这样一来,他的心理创伤不仅让“向恋人吐出带血的真心”与“向骆队提供陈案线索”这两种状态可以无缝衔接,也适合提供情节的过渡点。

比如,第一个案子从费渡与何忠义母亲的相处过渡到他在为母亲扫墓时,撞见每年都来献花的骆队,骆队提到费渡当时投来的求救的目光,小案子由此过渡到了感情线;骆队在谈心时提到的师傅的旧事,又恰好引出下一个诱拐少女案,而杨警官的死因更是与终极大反派紧密相关。

另一方面,在协调推理线和感情线的平衡感时,若没有选取合适的方式,即使有合适的粘合剂,也常常会导致两条线互相掩盖,反而使对方的苏点打了折扣。在皮皮2010年连载的《坏道》中,浆糊同样作为案件的调查者与相关人,“他向沈队袒露自己的心理创伤”同样作为二人的感情质变截点,“心理创伤”梗对感情线的推动作用却被削弱了。因为在推理文的情境里,既然这个创伤与主线剧情紧密相关,我们的关注点便会集中于这个骇人听闻的秘密本身,更重视对话内容,忽视这场对话对于浆糊与沈队的意义。

《默读》则做了一个蛮少见的尝试——直到结尾,骆队才真正知道费承宇对费渡的折磨方式,而我们却可以早在行文中段便通过费渡的噩梦、骆闻舟发现的蛛丝马迹拼凑出真相。一般来说,推理小说的作者怎么会容忍读者比主人公知道得更多又知道得更早呢?可正因为皮皮做了这个改变,我们与费渡共同怀揣着这个秘密,才会将注意力放回到“费渡决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向骆闻舟坦诚”这件事情上,让每一次对话不再是“强强联合的破案过程”,而是“吐出带血的真心”的过程。此外,皮皮还小心控制着骆队在每一回合的斗智斗勇中得知的真相的规模,很多时候,他并不是直接通过费渡的倾诉,而是得小心翼翼拼凑“物证”与“供词”才能猜到一星半点,一方面,这让感情线也像是嵌套在推理大背景之中的推理谜题;另一方面,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保证“心理创伤”在感情线方面的作用能被完整发挥出来——不再像《坏道》一样是一个说完就完的打卡点,而是一条漫长的进度条。

骆队对心理创伤的回应也同样既协调了推理线与感情线,又能狙击脆皮鸭食客的萌点。费渡本打算使用种种游离在法律程序之外的方式阻止“朗读者”的计划,“宁可把自己搭进去,成为他们,控制他们,也要把他们连根拔起”,“无论是一死了之,还是下半辈子在监狱里,都觉得自己起码自由了,没有负担,也不用惶惶不安了”。而他对于心理创伤的自我暴露其实是在呼救,希望骆闻舟以程序正义的方式阻止自己的惩恶扬善手段,用骆闻舟的话来说,即是“既然你连自己一肚子贼心烂肺都肯剖开,那就是想求我拉住你”。在这个方面,骆闻舟的反应是沾着感情要素的剧情线。

另一方面,虽然我们能先于骆队了解心理创伤的真相,却无法代替他回答费渡在第一个案子中就提出的问题——“什么样的母亲会卡着时间把尸体留给自己的孩子呢?”当小案子与大反派都被料理干净后,骆闻舟在离开费承宇墓地的路上告诉再一次妄自菲薄、认为母亲对自己失望透顶的费渡:

死就是她唯一的自由……可是这种日子她过了十四年,你知道她为什么熬过这么多年么?……因为你十四五岁了,已经知道怎么在费承宇面前保护自己,还因为过了十四周岁,你就不是干什么都不予刑事处罚的无行为能力人了,费承宇只要不想让他的独生子冒蹲监狱的危险,他就会尽量避免让你亲自做那些不可挽回的事。那天在地下室,金属环卡在她脖子上……她根本不怕死,只是怕就这么死在你手上,她怕你一辈子也洗不干净手。

至此,以创伤为饵料养大的野兽被关进了笼子里,自我轻视、自我折磨的后遗症也在逐渐弥合,费渡终于还是走上了皮家男主的老路——本以自己为草芥,对自己动刀时心狠得仿佛失去了痛感,可终究还是会因为骆闻舟珍视的目光,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件磕碰不起的可爱瓷器。更何况,骆闻舟还从失真的回忆长河中,帮他捞起了已逝的母亲的珍视目光。

《默读.2》读后感:“戏剧性”与“社会派”

身为一个“嘴上说着因为推理元素才爱上《默读》实则二刷三刷时只看感情线”的读者,我开始思考《坏道》与《默读》推理模式的变化的契机其实并不是注意到了二者在案情设计方面的差异,而是疑惑为什么皮皮常用的强强模式在2010年写就的《坏道》中没能完全达成预设的效果。

在女频推理网文中,两位主人公的关系大概可以被笼统地划分为两类:一种在地位、职能上不大对等,二人或为救赎与被救赎的关系,或在推理过程中一方得接受另一方的教授与引领;第二种则要求二人同等程度地浸入案情,或是从事刑侦律政职业的同事,或者一方身为受害者、相关人员而不得不寻找真相,另一方以寻找真相为本职工作。

简单来说,两种关系的区别其实在于技能点分配的不同——在前一种关系中,两位主角的能力差异明显,一方会碍于实力限制而缺乏在主线剧情中的戏份。第二种则适合塑造势均力敌的强强CP,皮皮在两部作品中自然都选择了这种关系。在《坏道》中皮皮对二人的技能点分配几乎持平:沈夜熙,“局里大案要案特别侦察组的领头人,传说中莫匆局长的秘密武器”,“胸中沟壑和莫局有一拼”,“敏锐”,“洞察力超群”,“硬朗为骨,温情做魂”;姜湖,具有强大治愈能力的高学历心理医生,深谙犯罪心理,“周密到让人看不出破绽来”,会下意识舍身保护孩子……他们除了在设定上旗鼓相当,出场篇幅也不存在多少差异,可我在阅读过程中,会觉得姜医生夺走了沈队的风头,这一点与《默读》中骆队费爷的个人魅力分庭抗礼的局面大不相同。其背后的原因,大概是相隔六年的两部作品有着全然不同的推理模式。

简要回忆一下《坏道》中的第一个案子“天使之翼”,我们会很容易看出《坏道》的整体推理风格:

“天使之家”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频频失踪,尸体在下水道中被发现,每具尸体之间的距离好像都经过精密测量似的,且被取下了肋骨。姜医生根据尸体与其他物证为罪犯做出心理画像,推断凶手“具有强迫症、极端追求完美、憎恨母亲”,这一切都与校门口“用冰激凌车堵住十字路口、母亲曾是少年宫的老师且有精神障碍”的小商贩契合。

——余下的案子大多与之有着同样浓烈的戏剧性,案件被抽象成证据链稍有缺失的心理谜题,凶手则是话剧舞台上极具典型性的人物形象,说得夸张些,像是在邀请我们和浆糊医生一起站在智商与人性的双重制高点上,把玩着罪犯不够周密的头脑和丑恶的心灵。这种戏剧性保留了审美的空间,甚至能带来希区柯克所言的“不无裨益的惊吓”,但同时,由于真实性缺失所造成的空洞也是确实存在的。由此,强强CP模式没能被完全呈现出来便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既然破案过程极其依赖犯罪心理的分析,略写走访、技术取证、诈供等更为现实的刑侦工作,姜医生自然在重要程度上远超于沈队长。甚至,沈队等人的角色类似于手铐、警车和监狱的拟人化,是负责抓捕行动的“国家机器”。到结尾处,皮皮有意给刑侦队的诸位加戏,让大家分了本来属于沈医生一个人的“犯罪心理分析”的台词,这个情节无疑说明了在这种推理模式下,身为警察的主人公是无法得到真正的凸显与肯定的——除非他越俎代庖做了犯罪心理学家的事情。

《默读》则带有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特质,这种特质首先体现在它剥除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无论是凶手还是追踪者都始终是有组织的集体,而非福尔摩斯时期他与莫里亚蒂教授两个人即能分别代表公众的正义与人民之敌。破案过程不再依赖犯罪心理知识,而主要依靠刑侦人员的具体技术手段,调监控、收集物证、走访、从线人手中获取信息、诈供……手法真实琐碎,案件也不那么具有戏剧性,却在社会关系上更为复杂,涉及多方势力的纠缠角逐。如此一来,警察团体真正参与到推理与诱捕过程中,使骆队与费总的工作各有侧重,加之二者技能点和魅力值的平衡,自然也就顺畅地完成了“强强模式”的设定。此外,皮皮还用另一种方式确认了警察角色不仅仅是手铐与警车的拟人化:费渡对心理创伤的自我暴露,不仅仅标志着他对恋人的信任,还是呼救,是请求骆闻舟用程序正义的方式,阻止他用自己的手段惩恶扬善。于是程序不再只是程序,而是真的可以阻止人坠入深渊的正义手段——警方角色在此有了更重要的意味,他们同时代表着目的正义和手段正义。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对于罪犯与受害人形象的展现。《默读》中的罪犯不再是热衷于把变态心理解剖给众人看的杀人艺术家,虽然亦有苏落盏之类让人看了发冷的变态形象,大多数却是乍看之下平凡无奇的小人物——或如赵浩昌拼命想从贫穷的泥淖中拽出一条腿伪装体面,或如董晓晴胆小又无人可倚傍、对父亲的死因难以释怀,或如魏文川本意只是建立完美的学校霸凌体系……他们大多揣着完全能为正常人所理解的动机,这种有尺度的丑恶远比彻头彻尾的扭曲更令人胆寒。关于受害者,Lofter上的“破停车场”太太有一段很精彩的评述:

Priest写王秀娟用的是一种很克制的笔触。有距离感,甚至有一点冷漠。她形容她‘胆怯、愚蠢、生命乏善可陈’,用平淡的语调叙述其‘有生以来第一次到燕城来,就是独子与她生离死别’、‘其有无喜怒哀乐不可考’。语言越平铺直叙、越冷静,越让看见了她的灾难与挣扎的我感到憋闷……她和她所代表的人群,难道不是始终生活在社会同他人漫不经心的一瞥中吗?她生命中的苦海不一直像这样掩藏在吝惜笔墨的陈述下吗?

最后,言辞匮乏如我大概只能化用1944年钱德勒在《简单的谋杀艺术》中夸赞哈米特的段落来完成一篇皮吹文的升华段落了:“皮皮是为那些对人生抱积极进取态度的人写作的。他们不怕事物的阴暗面,因为他们就生活在那里。暴力并不会使他们害怕,因为暴力就出现在他们所处的街头。她把谋杀案还给了有杀人理由的人,不仅仅是提供一具尸体而已。她把这些人物如实地形诸笔墨,他们的谈话和思想所用的语言就是他们平常用来谈话和思想的语言。”

《默读.2》读后感:表白默读

“我心中有着一簇迎着烈日而生的花, 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 滚烫的馨香淹没过稻草人的胸膛, 草扎的精神从此万寿无疆。” 超级喜欢这本书,很开心入原耽的第一本是P大的而且质量如此高的书。当时还不了解P大,也不知道原耽的东西,只是看见豆瓣评分很高就去看了,刚开始看到快百分之十有点想弃书了,因为整个人有点凌乱,不能清晰的找到主人公让我有点暴躁,cp都站不稳,感情戏也不多,但是因为文笔很好,逻辑还算缜密就接着看下去了。 里面最最最喜欢的人是费渡,说不清是想拥有他的一些特质还是心疼他。他最后被带到地下室,和那些被鼓动的复仇者呆在一起说的话做的事,给我一种他本不应该在人间的感觉,他已经不会像常人一样受控于由于逃避疼痛努力求生带来的身体条件反射,他冷静、细心、大胆、拿捏分寸及其到位,对自己的舒坦、生命都漠不关心的感觉;“他站在那里,不需要任何背景,那儿就是一座酒肉池林”,他的那种气质让人欲罢不能啊!!!“没有了,怪物都被我清理干净了,就剩我一个,你可不可以把我关在家里。”关,必须得把这妖孽收了,当时心里在对我们骆队这么嚎;还有他的孤独,如果骆闻舟没有在出现在他一条路走到黑的路上,陪着他,他会一个人孤独的毫不犹豫的走向自己既定的路线,鱼死网破也无妨,世上的功名利禄他本就不在乎,把自己交代在哪他也能淡定的条分缕析,他不是凝视深渊的人,他就是深渊,超级心疼他。如果有一个人情话满分,能把暧昧把握到分,能凝视深渊而不被吞噬,运筹帷幄,不惧生死,荷尔蒙满分,撩到爆and温柔到爆,那就是费渡啊! 还有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以前只是有种朦胧的疑问:“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被分割成小块,而这些掌握这些东西的人对我们来说只是陌生人,如果从事这些的人突然想报复社会,而这飞来横祸,没有人可以躲过吧?”觉得自己有点杞人忧天。在看了《默读》之后,才想直视这个猜想,这种些人被人利用的可能性非常大;可怕的是我们没办法去控制这个伤害范围,如果自己事事都用亲力亲为来避免的话,成本未免太大;如果只是提高行业管制,能减少一部分伤害,但是还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以为基数过于庞大,而为了服务更为庞大的民众,这些人都掌控着一定的权限,我们得到方便的同时,相当于拿自己的信息和安全去做交换。想想真是非常不甘心呐!但是却束手无策。 社会应该去保护孩子的安全,而不是让她们不穿花裙子。有的人不顾天理人伦为了自己的欲望为所欲为,但是“正义可能会迟到,永不会缺席。” 第一次读默读的孩子可以把人物和时间地点记一下,因为案件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有人也整理出整本书的相关时间和案件,需要的人可以去微博找一下,我的情敌们都非常优秀系列。

《默读.2》读后感:我是个怪物,但我爱你

喜欢皮老师实在不能说早,从《默读》才知道Priest这个作者,然后无法自拔。 我作为一个极其热爱瞎想的人,平时有事没事就会想点乱七八糟有的没的。 “对于已死之人和他/她的亲朋好友来说,可能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找到的真相真的有用吗?”、“冷冰冰的事实能给人什么慰藉?对于失去了重要之人的‘被遗弃者’,残酷的真相会不会是更进一步的伤害?”、“破不了案被叫一句废物,可就算破了案,除了多一宗案卷,还有什么别的重要的不同吗?时光依旧匆匆不为谁停歇,犯人依旧手持镰刀收割生命”、“警察或许能救人命,能还原真相,但救不了人心,破了的身体修补起来容易,可是缺了一角失去希望的人心该怎么办?” …… 太多了,我想的太多,并且总是深陷泥沼难以走出,我给不了自己满意的答案。 可我惊讶地发现,这些所有……我都能在《默读》的文案里找到答案。 “我们不断追溯与求索犯罪者的动机,探寻其中最幽微的喜怒哀乐,不是为了设身处地地同情、乃至于原谅他们。” 而是为了通过这些劈开混沌和掩盖真相的黑幕,循着蛛丝马迹找到凶手,将他们绳之以法以扞卫法律和正义。 “不是为了给罪行以开脱的理由,不是为了跪服于所谓人性的复杂。” 而是为了让“犯罪”这一事实板上钉钉,让“犯罪”与“犯罪者”不可分割无从辩驳,让阳光穿透漫漫长夜。 “不是为了反思社会矛盾,更不是为了把自己也异化成怪物——” 而是为了把人心里的绝望再刮去一层,抹上令人为之侧目的色彩,竭尽所能地减少被恶龙同化的可能。 “我们只是在给自己、给仍然对这个世界抱有期望的人——寻找一个公正的交待而已。” 我们只是因为出于或许暂时隐匿但从未消亡的责任感想要给自己和他人的生存欲望再添上一块砝码,好让欣慰多过失望,让生活不至于变成生存。 我们尊重、敬畏的是生死,而不是有没有用的“用处”。 对于已死之人和他/她的亲朋好友来说,可能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找到的真相虽然不能给“被遗弃者”多少慰藉,但死亡本身已经足够沉重,若是再添上一条不明不白,于死者死不瞑目,于生者生不如死。 在我个人的看法里,破案有时候就像赌博,可破案虽然像赌博,又不太一样,因为在破案一事,赌对赌错有时无甚差别,赌错是满盘皆输,赌对却不一定是大获全胜。 而在这件事上,对家属来说分两种情况,人救回来了和救不回来,要是救回来了,他们要一个说法,要知道谁伤了谁、怎么伤的、为什么,前因后果要清清楚楚,要是救不回来,除了真相也不会有更好的慰藉,因为谁都知道时间不能倒流人死不能复生,真相等于告诉他们人没有白死。 真相二字本就时时同残酷挂钩,比起求不得,这已经算是尘埃落定的安慰。 而破了案除了多一宗案卷,也代表着事件成为悬-案的可能宣告破产,代表着正义又一次战胜邪恶,虽然谎言总跨在真实前面,但“真实总会到来”这一点能让人抱有期待,至于人心——拯救人心不是警察的工作,只要做好了分内之事,就不算愧对一身警服,努力活着已经足够艰难,又怎么好再苛求别人不仅要兢兢业业还要送佛到西。 在《默读》里,我见到黑暗的恶,也见到光明的善,以及这二者之间、同守序善有所区别的混沌之善。

黑暗是宁愿相信自己一厢情愿的猜想也不加以证实、目光所到之处皆为黑暗便以为天下皆黑的赵浩昌,黑暗是尸位素餐的王洪亮黄敬廉之流的人民公害,黑暗是韩疆韩诚正为一己私利绑架一车师生,黑暗是扭曲畸形的苏家三代背后无数惨死的年幼女孩,黑暗是无数有名或无名之人被牺牲、被决定、被安排的毫无选择……

是生活里所有的令人不忍正视,是永不可能完全消亡。

正常来说,作案一般有几大原则,单独作案主要遵循隐蔽性和一次解决的必要性,选的地儿能鸟不拉屎绝不万马奔腾,动手的时候能安静如鸡绝不锣鼓喧天,能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抛开未遂的情况不说,成功之后要考虑的东西要么是怎么跑,要么是万一被抓住了怎么为自个儿开脱,集体作案的不确定因素更多,要是团体内部无人领导、是一群乌合之众,大家地位等同,你放个屁我扯个淡谁也没法说服谁,往往不能达成一致,成功率将大大降低,就算真把事儿办成了,事后的反应也很可能和个人大不一样,有相信责任分散不避不逃的傻子,也有从此人间蒸发东躲西藏的“正常人”。 《默读》所呈现的显然要复杂得多,因为存在一群被豢养的亡命之徒,他们看似是单独行动,实则背后有巨额金钱和庞大势力的支撑,当然也都不是什么正常人,比如卢国盛视人命如无物却偏偏在乎那点“香火”,苏家三代人不言自明的扭曲……

一旦东窗事发,嫌疑人就都说我是无辜的、我是被逼无奈、这不是我的本意、我也不想这样的,语气可怜真诚得好像事实真是如此,好像是受害者求着他们痛下杀手一样。 这让我无比清楚地认识到我不能去干警察,要是我去干警察,照我这个别人说啥我信啥说好听是单纯说难听是傻逼的性格,大概会成为史上最招人恨警察。

必定给“警察”这俩字招黑,不过这黑还是不太够味儿。

以上这点是我的“蠢黑”,以下这点——是令人胆战心惊的黑暗织成的大网的“黑”。

无比庆幸这张网终于还是被光明一点一点地撕开,被所有——明里暗里和这些永不可能被肃清的罪恶刀兵相接的卫道者撕开了。

谎言总是按照有利于犯罪者自身的方式编造和杜撰,真实总是按照意料之外的方式越走越远,领着真相走回正途的人就显得格外伟岸。

《默读》的这类人里,我理所当然最喜欢骆闻舟。

他长在一个健全、温暖的家庭,从小浸泡的氛围大部分是善意、美好,最初接触并根植于大脑的是积极向上,这些让人心生向往的元素有他自身的性格做催化剂,一场绚丽的化学反应后的产物,就是坚定、正直、勇敢的骆闻舟。

他从一个觉得“天上地下我最牛逼别人都是傻逼”的不靠谱小警察,被风霜磨砺成了嘴上能跑火车实则成熟稳重的刑侦队长。

他会说“你可以教孩子防备陌生人,提高警惕,但是不能让她怕穿碎花裙子,不然要我们干什么用的?”、“逮住了你这种不见棺材不掉泪的王八蛋,鄙人深感欣慰,感觉把该鬼混的时间全用来加班都值了”、“这事还是要做得扎实一点”、“我们干的这份工作,不是靠脑筋急转弯混日子的,做什么事需要‘有理有据合法合规’”……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骆闻舟,我非常愿意从浩瀚烟海中选出一个“美好”。

而除去这些,他剩下的不成熟不稳重,那些小脆弱和软肋,大约都给了一个寻欢作乐十级水平甜言蜜语国际水准的选手——费渡。

“有时候我发现,一个人有时候是很难挣脱自己的血统和成长环境的……更深层次、更本质的东西却很难改变,就是在你对这个世界还没有什么概念时,最早从成长环境里接触过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会沉淀在你的潜意识里,你心里每一个通过母语获得的抽象概念里,都藏着那些东西的蛛丝马迹,你自己都意识不到,但它会笼罩你的一生。”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并且伴随终身的。

那么费渡他其实一直都意识到了自己并没有挣脱他的血统和成长环境,但说实话,要做到这件事也实在强人所难,也就比让我的拍照技术赶上绿老师难那么一点儿吧。

家庭对于大多数“正常人”来说,是个有些复杂的称呼,因为家庭总是在给人以最极致幸福的同时给人以最极致的痛苦,人们在家庭里互相深爱又互相伤害,他们可以为彼此挡住来自外界的恶意,却又时常忍不住亲手操刀留下伤痕,笨拙得不知如何教育子女的父母,对父母言行做出本能回应的子女,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消磨中失去对生活几乎全部的热情。 陪伴又烦躁,分开又想念,实在是一道太难的题目。 但对于费渡这种“非正常人”来说,根本没有回答这道题的机会,因为他的家庭从一开始就是“畸形”、“变态”、“折磨”、“不安”的代名词,所谓温情约等于零,血浓于水等于扯淡,虎毒不食子等于放屁。

费承宇对他这个唯一的继承人所做的事远比“食子”可怕得多,一经对比与骆闻舟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剥夺了费渡拥有一对普通父母的权利,没有正常父亲对子女的疼爱,而是令人心惊的控制欲,将温暖的血肉之躯变成了享受病痛的冰冷机器。

因此费渡此人惯常给巴掌大的心加上重重枷锁,开完一道还有一道,一道之上再加一道,永远都让人捉摸不透,说话真假掺半虚虚实实,只要给他一点喘息的机会,他就能把刚掀开一角的心重新捂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可我又实在喜欢他。

我喜欢费渡,喜欢他鲜活生动,喜欢他精致又强大,喜欢他不否认自己丑恶又时刻推拒丑恶,喜欢他自封深渊却从来只真正祸害自己,喜欢他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混沌善。

他到底没有被费承宇塑造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怪物。

我忍不住想过,这样精准完美得像机器一样的费渡,谁有那个耐性扒开他心上三千道枷锁窥探到真正的心跳?谁能带他走进红尘体会常人的七情六欲?谁能在看清他之后依旧无所畏惧给他一个安稳的“家”?

现在答案有了,老大爷么。

费事儿专属,骆闻舟牌老大爷,黄段子张口就来,万年起床困难户,长像十分对得起广大群众,自恋水平可与现任伴侣的甜言蜜语水平媲美,养了一只现任伴侣从前“不要”的猫,从今往后会一起继续养着,伴随各种需要仔细分析才能找到“真凶”的“家庭纷争”。 该老大爷唠叨又聒噪,却是唯一一个和费爷共度一生的爱人,收留了他这“最后一个怪物”,管他吃住,上演免费肌肉秀。

老大爷三连。

一“是我爱人。”

二“你是我的人,你就算喘气,都跟我有关系,撇不清的,记住了。”

三“她爱你,我也爱你。”

幸好有背起一个行囊耐性去扒开费渡胸口的骆闻舟。

齁甜齁甜,失敬失敬,美滋滋美滋滋。 ……这些是我见到的美好。

而那些我不曾见过的美好与纯粹,我也都愿意相信。

因为黑暗总是叠上更深的黑暗,所以我愿意相信美好之上的更美好,势均力敌才好制衡。

说起默读的语言风格,是皮老师一贯自成一派的诙谐幽默,但它的总体基调却显而易见不那么美好,所有讨论社会问题与罪恶的东西都必然沉重,时常压得人喘不过气。

“有些人已经变了”其实是句非常可怕的话,因为这个变化可能是从无辜的受害者转向心狠手辣的加害者,从光明转向黑暗,从正义转向邪恶。

其间乌云笼罩之地,泥泞丛生,万恶生长,命如草芥。

人命这东西,古今中外古往今来,说起来真是既不值钱也不经折腾,挨一刀、吞颗药、跳个楼都能说没就没,可一旦遇上了别人有了伴儿,在世上一块儿摸爬滚打久了之后,就容易忘记一个事实——“人”这个字,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抹去更容易。

最后命如草芥的命换来的无数白骨堆成的尸山簇拥着光明走到了邪恶面前,却有人犹自不肯承认自己早就站上了邪恶一方的天平,成了为邪恶添砖加瓦的砝码。

但是没有关系,有人朗诵为私欲进行所谓“审判”,就有人默读为大局坚守真实正义。

有人无情将时光和牵绊遗忘,就有人珍而重之捧起妥善安放,走过岁月长河。 虽然世间难题万千,寻找有些问题的答案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法律也不足以让受害者家属得到慰藉,甚至很多时候,正是法律在他们本就痛苦的的基础上雪上加霜。 法律也不足以让我们得到慰藉,很多时候,正是法律让我们进退两难,我们会质疑它的正确性,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 法律存在的意义就是犯罪者必受制裁,无视所有隐情、苦衷的制裁,有天大的隐情和苦衷都不能成为任何罪行的借口,犯下罪行的那一刻,他们就要做好关系密切的人也会受到牵连的准备,被剥夺政治权利、遭受他人冷眼或是其它,就像烈士遗孤受人尊敬,杀人犯子女四处碰壁,都是社会大环境带来的必然结果。 整个过程就是因果,从前有人种因,现在有人收果,最后在位者追寻中途,盖棺定论,给出“交代”。

没有百分之百的破案率,没有能彻底清除罪恶的时代,没有完完全全的光明,但我们还是累死累活也要活着,为了前面没看过的风景、还没遇上的美好的人。

“Manisbornfree;andeverywhereheisinchains.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不管被害者是有名人士还是无名人士,杀人之罪都是一样的。”

卢梭和西塞罗的这两句话可以解释很多问题,而我本人才疏学浅,想不出更好的用以解释的语句了。

我们不断地、不断地寻求着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用尽全力巩固所有想抓住的东西,朋友、亲人、爱人、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停斩断或被迫斩断旧的联系,紧接着迫不及待以至慌不择路地建立起新的,我们抓紧每一条脆弱不堪的纽带,觉得不这样做就会被全世界抛弃……

我们也会为了理想破灭、亲人逝去、遭人误解这种事觉得人生无望想要去死……

但是时光匆匆里,我们也能学会独处,学会在意真正需要在意的、放下那些无关紧要的联系……

我们也会为饿极时的几个包子馒头、冷极时的一件衣服、不经意的一句关怀觉得这世间光芒万丈,就算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也该往下走。

毕竟前路虽可能是一片黑暗,也可能是光芒万丈。

就像费事儿虽然是个“怪物”,但实在可爱得有些过分,终于有个老大爷没能忍住收走了他。

感谢皮老师写出《默读》这样优秀的作品,感谢所有为正义而战的人,感谢舟渡,我愿意相信他们在某一个世界真实存在,而费渡已经习惯摊开真心。

语言如此贫瘠,不能描述我所见美好万分之一,希望更多人喜欢《默读》,喜欢Priest。

标题临时加的,想不出好的,并不知道自己写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什么。

End

《默读.2》读后感:呐喊

“但是真正的你只要还有一息尚存,总会试着发出微弱的声音。”

这句话在我心中位列全书我最喜欢的句子第二,这一章的少女王潇也是本文我最喜欢的小配角之一。

我想很多人在看到王潇的时候多少都会有点既视感,至少在我的每一个学生阶段,都会有一个类似王潇的角色出现在班级里。如果是一个男生,他一般身体肥胖或过于瘦弱,性格或沉默或憨傻,成绩低迷,是每个女生窃窃私语时翻白眼的对象;如果是一个女生,她一般性格内向柔软,相貌不佳,是男生们互相嘲笑“谁打球再输谁就喜欢某某某”中的那个某某某。

校园霸凌,从来都不仅仅只有身体上的伤害。

我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女生就因为长得不好看而成为全班嘲讽孤立的对象,同学们甚至不愿意碰她的作业本,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阴阳怪气针对她。我回家把这件事讲给我妈妈听,我至今都记得妈妈跟我说,你得帮帮她。

于是我每次迎面遇见她,都会对她微笑着打招呼。那时候我是班长,同学们还勉强算服我的管,我会在男生们又出言嘲笑她的时候把他们狠狠凶一顿,他们就灰溜溜地走了,女生们私下对她指指点点被我听见了,我也会出言制止。

尽管如此,我一个人还是无法完全避免这些恶意的产生和散播,所以至今我也不知道,我是否对她有过多少帮助,有没有让她在被恶意淹没的时候,多少还觉得有那么一些安慰。

但至少,我还是感谢曾经站出来过的自己,因为后来的日子里,我终究还是和很多人一样,因为种种理由对冷暴力采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以至于多年后在网上看到类似的话题,看到大家指责或反思校园冷暴力,不禁问心有愧。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曾经勇于发声过的自己,多少慰藉了一丝我没能禁住自己拷问的良心。

费渡问王潇,既然她和夏晓楠关系一般,而且夏晓楠一旦成为“鹿”,对她自己而言只有好处,为什么她愿意出手帮夏晓楠?

因为她是个善良的姑娘啊。

即便惨遭生活践踏,即便被折磨得生不如死,看到那么一点点可能的时候,她仍旧选择尽自己所能去保护无辜的人,试着推翻欺压着自己的、看似固若金汤的黑暗。

这就是人性不屈的一面,哪怕周遭都是恶意,也愿意对真善美心存渴望,努力睁开一双看得见幸福的眼,苟延残喘着也要爬向一个不知会不会到来的“万一”,给自己一个公正的交代。

而事实上,愿意迈出这一步是需要莫大勇气的,就如同受欺辱的学生们选择忍让,往往是因为害怕反抗失败的后果自己承担不起;又好像很多人扪心自问时,想起自己也曾冷眼旁观冷暴力而沉默不语,因为那违背了所谓的主流,即便亲眼目睹了有些人成为所谓主流的牺牲品。

而怯懦的王潇走出了这一步,原本的欺凌者冯斌走出了这一步,小哭包张逸凡走出了这一步。

至少我曾经也为一个被欺负的同学发过声。

最微弱的呐喊,也胜过沉默百倍。

《默读.2》读后感:默读【骆闻舟●费渡】

我很喜欢priest这个作者!她的文笔洒脱又幽默,立意超脱,常逗得我笑不能止。我看的第一本现代耽美小说就是《默读》,是在实体书上看的。默读出的实体书是真的really精致,特别是封面!我要夸爆封面!书的封面把所有关于默读的核心的价值,讲述的重点全都展现出来了。真的非常戳心窝,下面我来简述一下。

“你相信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吗?―我必须得信,因为我是刑警,在追查凶嫌的时候,我就是天理。这句话如果不能成立,就因为我们是废物,因为我们洗不清沉冤!”这是priest笔下最幸福的老流氓攻骆闻舟说的。骆闻舟在全文的拽里拽气大概就是贯彻这段话吧。他其实还有一句话是说:“我们不断追溯与求索犯罪者的动机,探寻其中最幽微的喜怒哀乐,不是为了设身处地的同情,乃至原谅他们,不是为了给罪行以开脱的理由,不是为跪服于所谓人性的复杂,更不是为了把自己异化成怪物,我们只是在给自己,给仍然对这个世界抱有期望的人寻找一个公正的交代而已!”这段话曾在微博引起不少的轰动,我记得那段时间发生挺多惨绝人寰的事儿的,所以当首页刷到这段话的时候非常的揪心,不善言语,只能看着评论一个一个的点赞。心想着:priest真的太厉害了!她把很多很多、很难很难解答和分析的问题都写在书里,希望看完《默读》的帅哥美女可以去看看priest的《杀破狼》《大哥》《天涯客》……看完你绝对能和我同感同乐了。

我相信她写的书的魅力绝不是外人眼里的下三流小说,而是在生活不顺心的时候,不仅是想起她写的话,更多的是继续对生活充满信心,我是个很感性的人,每次看完她的书都觉得感天动地。简直想把甜甜往怀里揉!!!总之,长篇大论都不能述说我对甜甜的爱^ω^

继续扯回正题haha~

骆闻舟是个非常非常铁汉柔情的一个人,对象只限费渡一个人。什么买糖哄人,偷偷送花,叫老公背……还有更多更多流氓气的情节,非常的无法描述。快去看默读!!!

“我心里有一束迎着烈日而生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滚烫的馨香,淹没过稻草人的胸膛!草扎的精神从此万寿无疆!”费渡是个很能撩的主,开头就是写情书给人……作案意识强到不行,为骆闻舟的事业做得面面俱到,非常贤内助了。同时也是个非常惹人疼的娃,详情看默读,啊,想来都好心疼。

扯淡一句,有大boss,特别出乎意料,反正都是上一辈人的恩怨,不用管。

《默读》完结于晋江文学城,一杯奶茶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还有《默读》广播剧7月25号上线请多多支持!

谢谢听完瞎吹,继续爱甜甜。默读一封面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baike/904671.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儿童转呼啦圈的好处和坏处 呼啦圈的坏处 下一篇: 独一无二的高冷霸气说说 00后霸气个性说说大全有自己态度 独一无二的霸气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