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百科 > 正文

《最寒冷的冬天Ⅱ》读后感10篇 最冷的冬天

导语:《最寒冷的冬天Ⅱ》是一本由白善烨着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最寒冷的冬天Ⅱ》读后感:《最寒冷的冬天Ⅱ》我眼中的“故事书”

《最寒冷的冬天Ⅱ》是一本由白善烨着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寒冷的冬天Ⅱ》读后感:《最寒冷的冬天Ⅱ》我眼中的“故事书”

在2013年的这个冬天,中国遭遇和28年以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季打了场“遭遇战”,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温度似乎在一降再降,寒风和雪花也随时飞散,一不小心冰冻的伤害就会在身体上咬下可以铭记岁月的痕迹!

对《最寒冷的冬天Ⅱ》的兴趣源自很多理由,在此可以一一陈列:

首先,我是一个出生和成长在黑土地上的妞,虽然享有着80后的称谓,但细想起来,已经过了可以肆无忌惮,二下去的年纪,奔着三,朝着四,奋力游走中!对于“奔三,奔四”的系统,在这个信息丰富,也极为迅速转换的时代,我要学习的很多,同时我要重新梳理的内容亦是不少的!

其次,对于“朝鲜战争”我内心中也有着很多疑团,虽然不能像军事专家和各类学者一般,对这场战争做出细微和详尽的解答,但我依旧希望在这本书里看到更多的不一样,感受不一样的“真相”!

再次,每个人应该都有“英雄情结”吧,即使做不到成为举世闻名,镌刻历史的英雄人物,成为“平民英雄”会是很多人的选择,我也是如此!对英雄的崇拜和向往,驱使我想要知道被韩国政府宣称“韩国军队的第一位大将”的作者白善烨上将的人生轨迹,当然朝鲜战争作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历史,是必须且重要的内容!

......

理由的事情似乎想说也说不完,说说我对朝鲜战争的印象或是记忆吧!

还记得那首歌吗?“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生活在东三省的孩子,对鸭绿江应该都不会陌生,对这首歌谣也是耳熟能详,也许这就是土地的孕育,这就是乡情的滋养!

对那个只有一江之隔的国度和在它身上发生的那些故事,有多少人会如我一样,有着猜想,有着疑惑,但更多的内容又匮乏的异常!

我不否认,作为小女子,看这类社科军事类图书,不会有男人们畅快阅读的豪爽,也不会有他们侃侃而谈时的洒脱,我只看我喜欢的,想探究的故事,又有谁说女子不可读军事呢?那怕我是在读故事而已!

初读这本书时给我的第一直观感受就是职业或是职场,白善烨将军在指挥作战及收到亲弟弟的最后一封电报等等的描述,让我觉得,战争是残酷的,战场是血淋淋的,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分为残酷,竞争异常激烈的职场,在这个“职场”奋斗的人,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各种努力,也需要做好“不胜则败”的决心!这是一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职场”!没有勇气,缺乏信心的人,在这个“职场”都无法成为胜利者,成为最后主宰的CEO!

不爱战争,却想要探究这其中的奥秘,作为小女子而言,我是来看故事的,不是来辩证的!这就是我对军事的爱!

《最寒冷的冬天Ⅱ》读后感:脸皮要厚,英文要好

按白将军的履历,可以写出一部波澜壮阔的回忆录来。但全书相当平淡肤浅,既无深度,也无曝料。好在翻译不错,读来顺当。

白年纪轻轻就平步青云,一方面是山中无老虎,有运气的成分;但看看他自身努力的二个细节也很有意思。首先是英文好,直接跟美军顾问打交道没有语言障碍,这一下子就让他脱颖而出了,也为他向美军要资源创造了便利。回想大陆刚开放的那几年,英文好的也是比同辈人多无数的机会。其次,这人敢于伸手要资源。他担任第一师师长打的几个胜仗,跟配属给他的美军炮兵团有极大的关系,而这个炮团,恰恰是他厚着脸皮要来的。后期,他又敢于向美军训练教官索要“Know-how",把人家一辈子积攒下来的作训心得与核查套路等书面资料打包拷贝。这种有别于一般东亚人秉性的冲劲,无疑也是讨得了美军将领的喜欢,为晋升铺平阶梯。

《最寒冷的冬天Ⅱ》读后感:燕雀亦有志,志当存高远

朝鲜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概因其产生、发展、消亡过程都因领土内外的国家、集团之间利益冲突而起,以无数热血男儿血洒疆场而终,堪称世界战争史上最黑暗的岁月,而历来视角都集中在中、美、苏三国身上,却鲜少有人会想到在其中无奈沦为配角的韩国。而这本书就为读者弥补了这一缺憾。

白善烨将军做为韩国历史上功勋卓着的陆军上将,全程亲历了朝鲜战争,并做为师长、军长、中将、上将、陆军参谋长、停战谈判代表等多重身份参与其中,我想应该没有比他更适合讲述这段历史的人了。有别于美国历史学、记者大卫•哈伯斯塔姆的立体背景铺陈以及详细采访,《最寒冷的冬天2》更倾向于从一位军人的角度、一位韩国国民的角度去看待这场战争,作者事无巨细的描写了朝鲜战场上的战争场面以及人事变动,虽然有些战斗描写篇幅简短,有些则非常详尽,其中可看出作者的立场,也可以结合其他描写这场战争的书籍构筑更加立体的战争场面。同时,作者的立场也超越了军人的范畴而更显示出一位构建韩军的统帅者胸襟,从最初的手足无措、战争的节节败退到逐渐站稳脚跟,以及韩国现代化军队的建设,不仅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这场战争的另一种面貌,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与民族如何从穷困到富强,从专制到民主的进化过程,战争是一把双刃剑,固然万分悲惨,却也为军人与民众锤炼了最坚强的意志,使韩国的军队正规化、集团化、现代化快速完成。在得到美国的援助之后,韩国最终变成今天的模样。论及这场战争对于韩国的影响是好是坏,谁又能够说清呢?

作者在书中也描述了一些着名历史人物的形象,麦克阿瑟的立场、李奇微的精干,当然还有韩国军方政界人物的描写,虽然寥寥数笔,却也新鲜传神,最为印象深刻的当属李承晚总统,他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物,白善烨将军虽然只是简单勾勒,却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意志坚定、手段圆融的领导人与爱国者,同样在整本书中,也使读者内心浮现出在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与美方周旋、不卑不亢、坚定的军人白善烨形象。

应该说朝鲜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屡次被侵略剥削,经历过太多悲惨的岁月,而近代更是在强国之间、狭缝中求生存,并被强行分割成两个国家,而这样的南北对立或许成为了太多人内心的痛楚,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意志与诉求,才会发生如此多的游行、叛乱、叛逃事件,并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发生,或许在研究过这一场最可怕的战争之后,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在战争的表象之下,谁才是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历史固然无法改写,站在今人的立场上思考孰是孰非也难下定论,但如果想清楚了这几个问题,也许才是真正纪念那些亡魂最好的方式,也是指导今后国家、地区之间外交原则的重要借鉴。

《最寒冷的冬天Ⅱ》读后感:没有谁是战争的最后赢家

从哈尔滨参加冰雪节回来,自然对冬天和寒冷都有了一个切身的体验,寒冷永远属于冬天,零下30度左右的室外,冰与雪组成的整个世界,邀游其中犹如走在童话故事中了。我知道这种由寒冷带给我的体验将伴随未来的岁月,纵使很多年过去了,纵使就此我就去到南方以南的城市不再回来,但是,这种由寒冷所带来的美好将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深处。

想想冬天因寒冷而美好,记忆因寒冷而深刻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不过经历了1942年中国河南的冬天和经历了1959-1961年那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双重冰冻的冬天的人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当然还有经历了60年前朝鲜战场上那个寒冷的冬天的人们。

他们是因立场和信仰不同而横刀相向同根同祖的朝鲜人民,他们是秉持了正义之剑的抗美援朝的中国志愿军,他们也是打着维和维稳实则为窃取韩国兵政大权甚至唯恐世界不乱的政治牺牲品——美国大兵……在相同的土地上,他们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同样的冬天,又带给他们怎样的记忆?我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开始阅读《最寒冷的冬天Ⅱ》的,因为先前曾经读过美国着名的记者、战争观察员大卫•哈伯斯塔姆写作的《最寒冷的冬天》系列读本,大卫通过寻访和记录朝鲜战争的亲历者亲生经历,还原了美国历史上根本被忽略的战争——朝鲜战争,于是枪林弹雨的朝鲜战场上,美国大兵的生存境遇和喜怒哀乐都被毫无保留地呈现了出来。那是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本书则是中资海派关于朝鲜战争的第二部——韩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我对朝鲜战争的认识确实如本书的简介中所写的那样:“在过去60年国人的集体记忆中,似乎中国才是朝鲜战争的领衔主演”,但是读过了《最寒冷的冬天Ⅱ》之后,才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同一战或二战中的任何一个参战国一样,我们仅是自以为正义或真正地无意义的参战方而已。也就是说没有谁永远站在正义的一面,也没有任何一个参战方是永远的赢家。

确切地说,《最寒冷的冬天Ⅱ》更像一部小说,它不是“韩国军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或者说是一位韩国军人经历过的朝鲜战争,因为作为亲历者他是始终转战于各大战场与城市之间的,因而在本书中,他能够真真切切地记下任何一次进攻以及撤退的所有细节,能够在谈到任何一处让他和他的国家和军队都引以为傲的成功战略部署的时候侃侃而谈,也能在涉及到自己和自己的军队有走麦城细节的时候就巧妙地略去或语焉不详……但是他永远都无法将自己真正地跳脱战争的影子,更无法使自己成为旁观者,用一双冷眼去观察和研究彼时那火热的战争。

他没有告诉我们战争是什么,因为他仅是彼时征战一方——韩国的某位将领,他所叙述和阐述的内容也仅代表了他所经历的朝鲜战争,但是从他对彼时进攻路上关于自己的军队“每经过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家家户户只剩下老幼妇孺”和道路两旁“到处散落着被美空军凝固汽油弹烧焦的尸体”的叙述,我们还是可以深切地感觉到战争的实施者们对于生灵涂炭的无限喟叹以及痛惜。

《最寒冷的冬天》系列让我看到任何一个参战方对于那段历史的评判都可能各有不同,但是大家对于战争的怀疑以及“没有谁是战争的最后赢家”的洞见几乎殊途同归,相信这也是中资海派之所以将它们引进出版的主要原因吧。

《最寒冷的冬天Ⅱ》读后感:东边,有个朝鲜

首先要说的是,无论本书中文版的主标题《最寒冷的冬天Ⅱ》,还是它的副标题《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都不是本书韩文版的原标题,请教了一位懂韩文的朋友,知道此书的原名为《6.25韩国战争回忆录》。

但为什么出版方要用《最寒冷的战争Ⅱ》这个标题呢?这是因为中资海派出版社曾经出过一本由美国人大卫·哈伯斯塔姆撰写的描述朝鲜战争的书,该书的英文原标题为《THE COLDEST WINTER》,直译过来,就是《最寒冷的冬天》。而这本“2”,除了是由同一阵营的人描绘了同一场战争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联系。“2”作的作者是韩国着名军事家白善烨将军,和那个哈伯斯塔姆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所以,这个所谓的“2”,就是出版社的捆绑销售。

不过,捆绑有其捆绑的理由。两本书描绘的是同一场战争,而且都是来自我们当时的对手。对于六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我们多听听对手怎么说,要远比我们自己说什么更有收益。就像白善烨在本书中所说的那样:“我无法接受中国人对美军和韩军的评价,因为那是写给中国志愿军的士兵看的,所以在描述对手的弱点时多少有些夸张的成分在里边。”其实,我们关于朝鲜战争的说辞不仅仅是给当时的志愿军看的,也是给全体中国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人看的,于是就会夸大那场战争的战果、拔高那场战争的意义,而对于我们的损失和错误则是能不说就不说,能少说就少说,以便让后人认为那场战争的对策是多么正确,影响是多么深远。

当然,不仅我们是这样做的,我们的对手也是这样做的。李奇微曾做出过这样的声明:“我们没有被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赶下太平洋,我们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白善烨在本书中所表达的一个基本观点则是:虽然韩军一开始打得不是太好,但这场战争造就了一个强大的韩军。

历时三年的战争,卷入了四个国家,牺牲了几十万的优秀青年,留下了一块庞大的焦土和无数个悲伤的家庭,割裂了一个原本可以统一的国家。战争结束之后,朝韩两国均对结果不满意又都无能为力,中美两个大国可能都会觉得战争不值得但如果再来一次的话可能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战争总是有太多的无奈,历史也会有太多的无奈,这种无奈就在于,一些事只要你开了头,不管结局你宣称有多么大的胜利,都是悲剧。

有点扯远了。再回到这本书上来。作为朝鲜战争绝对的配角,韩军是被志愿军和美军两方面都瞧不起的一支军队。虽然白善烨将军对韩军的惨败一表而过,但依然无法掩盖韩军在这场战争中表现无能的事实。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现在的韩国军队?我觉得首先不应该把韩军列为宿敌,因为中韩两国已经建交二十多年了,应该真正“当朋友处”,而一旦有事,也不可轻敌,不能拿六十年前的战局说事。

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中国在对待朝鲜半岛的态度上也不能太受六十年前的限制。过去的敌人未必是永远的敌人,过去的朋友也未必是永远的朋友。朝鲜的核试验已经把中国拖进尴尬而危险的境地。就像我前文所说,有些事一旦开了场,结局就注定了。

《最寒冷的冬天Ⅱ》读后感:韩国上将眼中的朝鲜战争

历史上很着名的战争中一定有“朝鲜战争”。关于此次战争的书籍可以说汗牛充栋,不同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定是不同的。中国人看朝鲜战争,那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们带着神圣的意愿参加了此次战争。抗美援朝战地记者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让我和我的学生对朝鲜人民与中国志愿军血浓于水的亲情感动着!那是我最初对朝鲜战争的了解。随着深入阅读一些关于此次战争的书籍,越发地懂得了当初不曾懂得的事情。美国人参与了,他们眼中的朝鲜战争又是如何,作为战争直接参与者韩国人又是怎样看待这次战争?

看着《最寒冷的冬天 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我仿佛跟随作者重新回到1950年的那次战争。

从朝鲜突然进攻开始,韩国方面由于战争物资匮乏,虽然抵抗,但最终一路逃走,直到稳定下来反攻,直到美国支援,他们开始占了上风。但中国志愿军的加入让战争又了质的转变。进平壤成为了泡影,生死线上,双方展开了殊死较量……作者白善烨清晰地回忆了那场牵动无数人心灵的战争。他所经历的一切都行于笔端,虽然作为局外人,但战争的残酷,百姓的流离失所,军人的无奈,挑起战争的领导者们的意图都让人深思。“人”成为战争的牺牲品,战争过后呢?“人”是否就不再成为牺牲品了?我不敢回答。

作者从自己——一个军人的角度,去回忆战争,品评战争,作为一师之长,指挥战斗,但胜败乃兵家常事,作者记忆中的胜与败便有着个人的感情色彩。胜肯定会更多渲染与描绘,败在力求事实的基础上,也有所体现。这份真诚已经弥足珍贵了。

每一次战争都会死人无数,能在战争资源匮乏,似乎有去无回的命运中得以幸存,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也许作为部队的首领,生存的系数要大一些,但谁又能计算准确那些不长眼睛的子弹呢?白善烨将军活下来了,而且还将此次战争记录下来,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了解这次战争。他眼中的韩国军队是了不起的,帮助他们的美国军队的确有赢人之处的。美国和韩国虽然战争同一战线上对抗朝鲜和中国,但当他们共同的目标消失之后,他们之间又有着不同凡响的故事。比如释放战俘,韩国首领为了韩国的发展,在美国人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而为,让美国人大跌眼镜。关于中国志愿军的事情,在正本书中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文字描述的是白善烨带领的部队所经历的一系列战事,还有高层领导之间运筹帷幄的考量。读着这些文字,我的感觉就是,他们虽败犹荣。其实这也是正常的,谁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呢?谁不大力宣扬自己的长处呢?

关于朝鲜战争,如果真的想了解真相,那么必须要多角度,全方位地涉猎,否则总会是管中窥豹。

《最寒冷的冬天Ⅱ》读后感:3月27日

花了3天的时间阅读完了这本书。白善烨作为朝鲜战争韩国方面的主要经历者,其回忆录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朝鲜战争的面貌。王树增的朝鲜战争作为军事类小说,给我们塑造了那场战争中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形象,看完之后缺对韩国军队和李承晚政权的理解有了偏差,或者片面不够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中体现的历史的细节,和相对客观的评价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那个年代来参加联合国军的都是人中龙凤,面对这样强大的敌人,我更为志愿军的奉献牺牲撼动。打仗不是儿戏,更不要说是面对世界最强军队。有人说,一场朝鲜战争,中国成为与世界上最多的国家打过仗的国家,时曾想几十年前,中国还是被更多国家欺负过的国家!抗美援朝的历史性决定,带给中国的不仅是未来长期的和平环境,更是一个新生政权和文明古国的自信塑造!同时,在白善烨的回忆中,我也感受到一个小国在大国博弈之间的种种表现,民族存亡,英雄主义,政治抱负,这么多因素都在现实的世界里,不在空洞的口号里。历史,给了我们很多东西,荣耀,失落,痛苦,奋进,看问题一定要全面,这样也才对得起此生。

《最寒冷的冬天Ⅱ》读后感:韩国人看“抗美援朝”的那些战争

本书副标题是“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关于朝鲜战争,如我,知之甚少。我们的教科书上称之为“抗美援朝”,我们的肤浅了解在于2篇散文,小学《再见了,亲人》,中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那种感情,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棵种子,而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这个称号也因魏巍的文章流传甚广。电影《英雄儿女》中“想我开炮”的英雄呼喊多么壮烈!黄继光,邱少云,着名的上甘岭战役,小米加步枪VS飞机加大炮,38线,这些词留在了我们的生活中,还常被用起。我们充满了正义感,帮助了朝鲜兄弟,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让美帝付出了惨重代价,终于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这就是我对朝鲜战争的全部认识,但我知道,这是极不全面的。一场战争,最少需要从敌对两方来了解才能了解到比较全面的情况。

《最寒冷的冬天1》是美国人所着,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朝鲜战争。《最寒冷的冬天2》是韩国人上将所着,从韩国人的角度来看朝鲜战争,可以算作是我们的对立面,这样比较着来看,能对那场涉及才朝鲜、中国、美国、韩国的战争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本书作者的身份很特别,是韩国亲历了这场战争,而且在这场战争中职位越来越重,是朝鲜战争后期的前线的最重要指挥官。他的这本书的史料价值可谓重大。从朝鲜战争爆发,一直到签订停战协议,白善烨亲历,其中复杂的战斗,都在他的笔下一一记录,溃败,抵抗,联合国军的支援、志愿军的奇袭,进攻……就了解战争的具体过程而言,这本书可谓详尽。包括战争后期,谈判的过程。

相对来说,韩国还是很悲催的,在战争的初期,兵力不如韩国,90%的土地北站,差点被灭。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后,又气势如虹,若不是中苏出手,朝鲜又差点被灭。美国人不愿意打了,希望签订停战协定,韩国作为当事方,却无谈判话语权。

不看这本书,我不知道的是这首先是一场朝鲜半岛的朝鲜和韩国的内战,是朝鲜先偷袭韩国的,不知道含有联合国介入,除了美国,还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支持朝鲜的除了中国,还有苏联。我不知道,战争的过程如此曲折复杂,我不知道,韩国李承晚是不愿意签订停战协定的。这本书就是一个媒介,引发你去查找其他关于朝鲜战争的资料。比如我,就在百科上查阅了朝鲜战争的一些资料,美苏中在这场战争中,各怀目的,相信,这些资料对你了解朝鲜战争能有帮助。

《最寒冷的冬天Ⅱ》读后感:并非牛皮的碎片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向韩军发起全面进攻。此时,30岁的白善烨是韩军第1步兵师的师长。败退、坚守、反攻,遭遇志愿军,再一轮的败退、坚守、反攻,然后:谈判。一将功成万骨枯,三年的时间,白善烨成为一名匪夷所思的跳高健将,1951年,少将、军长,1952年,中将、陆军总参谋长,1953年,他跳到了韩国史上最年轻上将的位置上。2009年,他成为韩国唯一的一位名誉元帅。

白将军跳得快,说明英勇善战很重要,掌握一两门外语也很重要。他懂英语,大大方便了和联合国军的协同作战,他懂汉语,被联合国军点名作了停战谈判的韩方代表。所以说,白可算的是真正意义上全面经历了朝鲜战争的人,他的回忆录,应该是有料的。

一般来说,一部回忆录,就是一堆牛皮的碎片。白的这本,不是太一般。他坦白了韩军的惧战心理,早在战争初期,朝军的坦克轰鸣声,便让韩军患上“坦克恐惧症”,幸好有美军的介入,减轻了此项病情。但后来志愿军夜间进攻时铺天盖地、震耳欲聋的军号声、铜锣声、吼叫声,“就像是从夜空中传来的魔鬼吼叫一般”,更让韩军胆战心惊。一次对志愿军的作战,韩军预备队第15团部分官兵,还没进入阵地,未放一枪一弹,纷纷逃跑了。所以,志愿军喜欢打韩军,韩军呢,宁愿跟朝军拼一拼。不过韩军、朝军在各自这边都是辅助,决定战局的,还是志愿军与美军之间的硬碰硬。

中方对美、韩军队的评价,尤其是对美军弱点的描述,白将军并不认同,认为有夸张的成分。他指出,当时美军的各级军官,无论战术能力还是责任感,均属世界一流,可惜的是,士兵的素质太差,一帮新兵蛋子,本该享受和平,却被拉来忍受炮火,“如何期待他们会取得骄人的战绩呢”?美军尚且如此,韩军更不要提。

志愿军的昼伏夜出、“人海战术”让人头疼,不过也很快暴露出了自己的缺点。白发现,抓来的中国俘虏穿的都是用粗布制成的军装,手脚都被冻伤了,很多人都染上了伤寒。志愿军的后勤供应也不足,“经常打三天仗,在停止供应伙食饿上三天”。《彭德怀自述》中提到第3次战役时说得明白:“我军战士极度疲劳,同时运输线延长,供给非常困难。战斗和非战斗减员已接近部队的半数。”彭德怀1951年2月曾回北京汇报战况,白推测彭受到了毛的严厉批评。

对韩军的扰民,白也并不讳言,但他还是比较注意补救的。1949年秋,白率10团自白云山返回光州,发现一个村子已经被韩军以“通匪”为由烧得精光。白到光州后直接找到全罗道知事李南圭,和他一同来到这个村子,跪在全体村民面前说:“这次的过失我负全部责任,我愿意以死谢罪。”见村民不说话,他接着说:“冬天就要来了,我一定尽力做好重建,不让大家受冻。这次我带来了我们全师3000万元军饷,李南圭知事也答应帮助大家重建家园。”兑现承诺,赢得了民心。白后来到智异山开展反游击作战,与参战部队约法三章:不到村中宿营,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带足粮食,必要时接济百姓,除遇抵抗不得滥杀无辜等。让百姓从“骑墙派”倒向自己这一边,反游击才取得了胜利。但他还是说,战争期间,联合国军及韩军对韩国国民,特别是韩军对难民的漠不关心使他深感歉疚。

对李承晚,白评价颇高,“即便是其他领导人率领韩国人民来应对这场民族危机,也不见得会比李总统做得更好”。李承晚的严于律己,让白印象深刻。一次李过生日,国务委员门共同为他准备了礼物,李说:“大家能来给我庆祝生日,我就很高兴了。但如果今天开了收礼的头,那么以后汉城的好东西就会源源不断地送到景武台。这次我暂且收下,下不为例。”众人吃碗面条便匆匆离开了。李的政府虽依赖美国的支持,但李对美国并非俯首帖耳,而是摩擦、争吵不断,让美国人考虑是不是干掉他。但在白看来,使李最终倒台的,是他摆脱不了东方传统的嫡亲观念。李没有子嗣,非常苦闷,于是自由党执政后期,李早早地宣布将推举李起鹏继任总统,更把李起鹏的儿子李石康认作养子,导致权力重心迅速向李起鹏偏移。“3•15大选”的舞弊,导致了“4•19革命”,李也说:“如果大选有舞弊行为的话,放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也会站出来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李逃亡夏威夷,李起鹏自杀景武台,一个时代结束了。5月31日,白善烨退役。

以上是我比较敢兴趣的,关于战争本身,大家已经说的够多了。

《最寒冷的冬天Ⅱ》读后感:重温朝鲜战争的生死角逐

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那场战争是非成败,交战国各方众说纷纭。但一直以来,我们所能看到或者听到的大多以美国人、中国人的着述为主要。作为同处战场上的对手,美国人是为自由而战,中国人则为保家卫国而战,东西方文化差异,意识形态的对立,终将决定着其历史目光要投向各异。那么,作为交战的南北两方的主角之一,六十年来是如何看待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的,如何看待“抗美援朝”的中国志愿军的,却鲜见于报端史料文献间。

近日,随着一本名为《最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的私人回忆录在中国大陆的翻译出版上市,我们终于有幸看到这本1989年曾在韩国最大报纸《中央日报》上连载并引起轰动的《我与祖国共存亡》全貌。作者白善烨,战争伊始曾任韩国第一师的师长,后来升任军长、停战谈判代表,至战争结束时他已经是韩国军队的最高统帅----陆军参谋总长,被授予韩国唯一的四星上将和元帅等称号。

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三年朝鲜战争的全程亲历者,白善烨将军从韩国军人的视角,用生动鲜活的文字和大量老照片,相对客观、真实地为我们解读了六十年前那场炮火硝烟的着名战事场景,并重点披露了从1950年6月25日,自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对韩国突袭开始,其所率领的韩1师在洛东江战役中的死里逃生;仁川成功登陆和攻占平壤的喜悦;10月末与中国志愿军第一次交手的云山之战,号称“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宠儿”的美国陆军第一骑兵师陷入中国志愿军圈套,第8骑兵团几乎全军覆没;以及11月发动的圣诞节攻势,导致的美军战斗史上最耻辱的一幕发生,美军第2师主力在军隅里—顺川峡谷被全歼。战斗失败带来的心理冲击,使美韩两军士兵士气一落千丈,并最终造成1.4大撤退。

白善烨将军在回忆录中提到12月的最后一天,志愿军突然发起的第3次战役时,坦言他所率领的韩1师再也抵挡不住潮水般冲过来的中国军人。他的两眼发黑,整个人都处于精神恍惚中。他写道“我所带领的部队从来没有被打得这么惨,我的自尊心在这一刻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我感到极度的虚脱,甚至连撤退的力气都没有了。”那一次,是美军顾问团的梅伊上尉用吉普车载他冲出志愿军的围歼,而他却称自己是在屈辱中捡回一条命。当他登上汉江南岸的大堤,看见数十万汉城市民从冰封的汉江向南岸逃难时,内心充满了负罪感,那一刻他明白了,正是由于官兵们对志愿军怀有的一种怪异的恐惧感,使得那场战斗还没打响在心理上就已经输了。在此之后又经历了大关岭生死战,美韩军队逐步占据上风,并最终实现重返三八线的目标。

此外,白善烨将军在回忆录中还用了较大篇幅提及停战谈判、释放战俘、停战协定签订、战后重建以及美军与韩国的前世今生等等诸多不为中国人所熟知的细节与内幕。于众多关注朝鲜战争历史的读者及军事学者而言,无疑皆有着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众所周知,回忆过往并非易事,尤其是回想一段如噩梦般的旧事。好在白将军下笔时,既没有刻意掩饰或歪曲这段历史,也没有回避他们与志愿军交手时遭遇的惨败,更不讳言自己在这些失败中应负起的责任。以成败论英雄的人是狭隘的,更何况对待历史呢。单从这一点上,我是发自内心佩服白善烨将军的坦诚和勇气。应当说朝鲜战争是新中国的亮相之战,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让美国人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军队这个“勇猛而危险”的对手。而作为一名中国读者,更可以骄傲地从这本韩国将军的私人回忆录中看到,当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如何将鲜血洒在了朝鲜这块土地上。

正如着名军事评论家、空军少将乔良在为本书所作的序言中所介绍的:“白善烨将军的回忆录虽不能与朱可夫元帅的《回忆与思考》、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远征欧陆》、古德里安将军的《坦克,前进!》以及蒙哥马利的《元帅回忆录》比起来,不在一个量级,但当你读完全书后,你不得不承认,这部韩国将军的朝鲜战争回忆录的不可替代。作为三年战争的全程经历者,白将军成功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而这是我过去在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以及前苏联人的关于朝鲜战争的着述中,不曾获得过的视角。”

是的,而我也深信不疑每一位读者在看过《最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后,都会对朝鲜战争有新的、更深入的认识。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baike/904760.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读后感10篇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下一篇: 《钱氏家训》读后感10篇 钱氏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