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词典 > 正文

《卢旺达饭店》经典观后感10篇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导语:《卢旺达饭店》是一部由特瑞·乔治执导,唐·钱德尔 / 苏菲·奥康内多 / 杰昆·菲尼克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人性 民族

《卢旺达饭店》是一部由特瑞·乔治执导,唐·钱德尔 / 苏菲·奥康内多 / 杰昆·菲尼克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人性 民族

影片以1994年卢旺达屠杀为背景:比利时殖民时代以肤色的深浅和鼻子的长度把卢旺达人分为胡图族和图西族,又把权力交给了图西族,使得胡图族处于压迫之中。长期的仇恨在电台媒体的煽风点火中越燃越旺,爆发了这次造成世界上1/5000人口消失的种族灭绝大屠杀。

人性:

1、民智未开的人群是极易被煽动的,仇恨的种子一点就燃。人性大概是本恶的吧,在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安保设施下,胡图族面对手无寸铁的胡图人,即使是弱势的妇女儿童老人,便让仇恨盖过了人性,任由一个生命对另一个同胞肆意践踏蹂躏。受理性教育,学会独立思考多么重要,不要让主流舆论泯灭了理性,保持自我意志才不会被那些分裂国家的人牵着鼻子走。

2、男主真的很能把握别人的心理,男主让难民们给自己的海外朋友们打电话告别,话语中不用直接寻求朋友的帮助,而是好像握着他们的手诀别,让朋友感受到如果不拯救自己那么他们将永远失去这个朋友。把握了人性软弱又畏罪的心理,人们都不愿背负着罪名,成为袖手旁观的帮凶。

3、人们对于事不关己的事情都是冷漠的。记者记录下了屠杀中的种种暴行,最后却发现这些记录也如此苍白无力,西方人在饭桌上看着屠杀的场景,感叹一句:“多么残忍”,然后又整理心情开心地吃晚餐。即使是记者自己,面对情人的苦苦哀求,也只会选择留下一堆无用的钞票,无奈离去。那一刻他意识到自己是多么软弱无力。正如《家》中的一幕,觉慧给了受冻的孩子银元,然而自责于自己并不能改变孩子孤苦无依的命运,觉得自己是一个“虚伪的人道主义者”,然后第二天也把孩子的事情抛于脑后忘得一干二净。我们所有人又何尝不是虚伪的人道主义者?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个虚无缥缈的数字,而卢旺达屠杀对我们一样遥不可及,我们直到了这段历史,又很快把它忘记。

民族:

1、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胡图族和图西族本是同胞,却因殖民时代的遗留问题造成了狭隘的偏见,使得同胞之间互相残杀。如今的卢旺达已经不再区分民族,希望图西族和胡图族忘记种族偏见,互相友爱共同建设国家。 让我想到现在的中港关系,当然中港人民比那时候的卢旺达人开化、理智得多,不过现在的中港矛盾也是殖民的遗留问题。两个体制,一道海关,把本是同胞的两群人硬生生地划分,其中也包含着偏见与歧视。

2、当国家面临分裂时,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自救。联合国维和人员在面对屠杀时也是自身难保,当联合国派兵来时,难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等来的消息却是联合国带着所有的外国人离开。最后拯救了1268个难民的还是自己的同胞黑人保罗。上校对保罗说,你连美国黑人都不是,你只是一个非洲的黑人,你的生命一文不值。曾经的和平宣言在真正的矛盾冲突激发时也是荒谬可笑的。

纪念大屠杀中死去的100万亡魂。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我们都是人类

9.30晚上看的。卢旺达饭店是豆瓣日历上的高分电影,有印象,在不想看书不想看剧的情况下,那就看看电影吧。然而我看之前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电影,我甚至以为那家饭店叫卢旺达。

原来卢旺达是个国家。是在1994年,仅三个月就死了100万人的非洲国家。

今天是国庆,新闻里在放系列专题。我看到主持人说,国家永远都在你身后,在国外处于危难时,国家一定会来救你的时候,第一反应终于不是庆幸和感动了,我感到深深的无力,我觉得讽刺。是啊,我们国家终于强大了,在国际上有话语权了,全世界会有几个人不知道有个国家叫中国?我们的公民在外终于不用怕受到欺凌和委屈了,我们有祖国撑腰。苏丹那么乱,我们国家照样把一千多人接回了国。真好啊,有祖国母亲作为后盾。

那被剩下的苏丹人呢,那被剩下的卢旺达人呢。我们帮不到他们。

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在绝望中死。

他们不是野心家,但他们是野心家的牺牲品,是通往权利财富路上的垫脚石。辛德勒的名单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片尾铺路的墓碑,很久前看的电影了,我现在还记得那些墓碑给我带来的震撼。

1994年,近现代,卢旺达,用了一百万人啊,一百万人来铺平两个种族间的冲突,来填满权力欲望的沟壑。他们连墓碑都没有吧。

现在很多内乱的国家其实都是历史遗留问题,西方殖民者胡乱划分的边界线,胡乱指派的领导者,胡乱宣扬的思想。我对很多历史了解的不深,只知道个大概,但就这大概也是千篇一律的重复,种族宗教,基本每个发生内乱的国家从开始到结束是一样的进程。

我们都是人类啊,为什么非要争个你死我活,种族的划分真的合理吗,不过是人类自己定下的规则。宗教信仰到底有什么错,不信同一个神为什么就是必死不可的异教徒了。我感到深深的无力,我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有人为了权力财富而忍心发动战争。我感到深深的无奈,因为我太弱小,我看到那些纷争,我帮不到任何。

就像卢旺达饭店里记者说的,人们看到了卢旺达的惨状会说一句,“哇太可怕了”,然后继续吃晚饭。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被遗忘的大陆

战争从来没有对错

也就不在乎开第一枪的是谁

但战争是否能让人民走开

鲜血流尽

血河成海

他们一次又一次举起屠刀

为着那可笑的政治信仰

为着所谓种族问题

大开杀戒

这是最黑暗的时刻

这是最动荡的岁月

幸亏还有这么一些人

他们没有忘记人性

他们愿意牺牲自己

战火也许会夷平城池

子弹也许会洞穿胸膛

但人性的光辉会永存

天色黑了

别哭了孩子

好好睡一觉

让这炮火声做摇篮曲

让窗外的火海和尖叫入梦乡

会好起来的

你不要哭

亲爱的孩子

会好起来的

和平会来的

睡吧

睡吧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Rwandan don't want to see any blood.

朋友提醒,昨天卢旺达大屠杀纪念日,看了《卢旺达饭店》,1994年的卢旺达,一百万人被屠杀,竟然发生在文明的20世纪末。

其实都是比利时殖民者挑起的事端。比利时人认为塔西族个子更高更优雅更接近白种人,也就是更像“文明人”,所以让人数更少的塔西族统治人数多的胡图族。后来随着胡图族的壮大,比利时人又开始扶持胡图族。本来胡图和塔西只是两个阶级,胡图更穷一些,后来被比利时人的胡乱统治导致了两个阶层矛盾上升到为种族仇恨。cut the tall trees...多么可怕的一句暗号,不到一百天杀死了一百万人。这电影还讽刺了国际社会的冷漠,就是因为卢旺达在非洲,没有石油,没有黄金,战略地位不重要,所以没有国家愿意站出来帮助他们。当飞机接走困在饭店的白人的时候,黑人们沉默的聚集在酒店门廊,绝望的看着离他们而去的白人,那个白人记者在雨中走向大巴车时,有个黑人酒店员工还敬业的给他打着雨伞,记者羞愧的颤抖着说“please dont do this...I feel so ashamed...I feel so ashamed...” 那一刻,我觉得所谓的“文明”国家,都应该feel ashamed.

有人说感谢这部电影让人们知道了卢旺达,也有人说,这部电影还是太多温情没有展现现实的残酷。还有个小花边,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世间总有真情在

战争无情,人有情!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在灾难面前才能显现出什么是人性!保罗,一个伟大的充满着人性光辉的普通人,如果说在大灾大难面前保护家人是一个男人应该做的,而能够对他人施出援助之手,这才是最伟大的人性。在电影中,保罗至少有三次机会,他可以完全不顾邻居,不管同事,不理难民,保护家人同时让自己全身而退,但是保罗没有这么做,他一次又一次的出手相救,让近千条人命免于死在屠刀下。一部好电影有人性的闪光之处也必有人性污点。近乎疯癫的部落士兵,真的勇士应该用手中的刀枪去保家卫国而不是残杀自己的同胞,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阴险的将军,作为国家的精英,人民的希望,在普通百姓迫切需要他出力的时候,他却还想着各种利益,如果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都是这样的人,这个国家不乱才怪!当过度惊慌的难民们看到他国军队出现之时,那种欣喜若狂溢于言表,在他们眼中仿佛这就是上帝的化身,耶和华派他们来人间拯救我们。电影通过一些人物、小细节把整个人性表达得淋漓尽致。战争无情,人无罪!政治始终是上层阶级玩弄普通群众的把戏,一个国家的主流媒体竟然怂恿国家的主体民族对另一少数民族大开杀戒,人民是愚昧、无知且狂热的,结果我们就看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杀戮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矛盾。同时从电影中也能窥测出当时国际社会的残忍,如主人公所言:他们已经被抛弃。除了少数的联合国士兵在为之和平努力,其他的标榜自己正义、人道的主流国家非但不作为,有的甚至还暗中煽风点火,让人想到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法则,没有朋友只有利益。没有超级英雄,没有轰轰烈烈,但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片更加打动人,没有距离感,这些人物仿佛就在我们自己身边,勇敢,善良,正义,胆小,懦弱,怕死……同时这也是我们所有人都具有的人性。第一次写影评,很不成熟,瑕疵很多,望见谅。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伪科学为种族歧视推波助澜

我想通过一本书中的故事来结合影片的情节进行说明。

1919年的时候,《凡尔赛条约》签订,比利时控制了德国的前殖民地卢旺达。当时有一位有名的牧师叫鲍勃,在他的推动下,颅相学理论在比利时蔓延开,同时也蔓延到殖民地卢旺达。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就开始朝着黑暗方向发展了。这位牧师前往很多监狱,用自己制作的仪器对这些犯人进行测量,并得出那些人“正常”,哪些人“不正常”的结论。

而当时在比利时的一个殖民办公室中,殖民者们采用了这种当时比较“先进”的仪器来测量当地不同人种的头颅,结果得出结论,宣布图西族比胡图族更加的优越,并对这两个种族实行区别对待,结果,图西族在各方面都占上风并获得了各种好处。这种风潮越演越烈,最终的结局就是电影里所演出的,1994年,胡图族的极端分子杀害了100万的图西族和温和派的胡图族,导致了一场惨剧。

这些内容可以作为电影的补充材料,其实电影的一些事件背景更值得人玩味。

我不是没有根据的发表建议,可以参考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地球是平的》一书,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描述得更加清晰。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当这个世界闭上眼,我却拥抱了整个世界

带着沉重的心情一直看到最后一分钟20个孤儿和保罗一家奔向安全的地方,这部影片最终没有出现一个白种人的救世主,是黑人,那个非洲人保罗冒自己的生命危险救了1268多名自己的同胞。 卢旺达大屠杀发生于我出生的前一年,我也是直到3年前读高一的时候才知道20世纪末文明已经高度发达的时候竟然也会发生这种惨案。然而,我当时仅仅以为这只是一场极端民族主义爆发而引发的种族屠杀。然而,我今天才真正了解到,极端民族主义爆发只是表象,灾难的背后是西方人资本和政治的博弈。这里的白人从来都不是救世主。 其实影片开头就已经介绍了冲突根源,比利时人用图西族进行殖民统治,迫于压力解放卢旺达后却把政权交给了胡图族。比利时人内心非常清楚,胡图人和图西人外貌上的差异比较明显,所以从一开始就借此制造种族争端,最后用政权交接的手段挑起两个民族的争端,从而到达控制卢旺达的目的。 在此片中我们看到,“人道主义战士”美国因为黑鹰坠落事件完全不干预这场屠杀;法国人在屠杀最严重的时候却带着军队带走了西方人;比利时,以前卢旺达的主人,在屠杀发生后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考虑撤资。甚至还有一个细思恐极的细节,当饭店被胡图军队包围的时候,保罗给比利时航空的老板打电话寻求帮助,胡图军队居然撤退了,原因就是,比利时航空的老板打电话给了法国总统办公室-------胡图武装的武器供应商。这说明了大屠杀发生的根本原因,军火资本家利用极端民族主义挑起地方紧张气息,创造军火需求从而倾销武器。然而这次西方人打错了算盘,这不稳定的平衡终于被打破了,演变成了种族屠杀。可笑的是,这种手段目前仍然被美国运用于地缘政治中。 不可否认,确实有真正的善良的,表里如一的白种人在卢旺达做着贡献。比如红十字会的安蔻夫人,一直奋战在第一线。但是还有那些曾经居住在卢旺达饭店的白人们。他们离开时,脸上几乎看不出任何表情。除了那位爱犬生病的女士。他们从未亲身经历过卢旺达人民的切肤之痛,所以无论何时,不管何事,那种身为白人的优越感始终存在。一些普通人毫无道理地从骨子里贱视另一些本该与他们平等的人,这就叫悲哀。 UN将军说得好,西方国家之所以不来干涉屠杀是因为这不会给他们带来一张选票。所以,有的时候我一直思考民主的副作用。我后来知道了,选票代表利益,而政党代表的阶级利益和集团利益,所以民主的本质就是争取选票来争取阶级利益。而为了争取利益,民主国家的媒体照样会欺骗人民。不知道您有没有看到一个细节,西方政客为了不出兵,明明屠杀的视频已经被记者曝光,但是西方媒体依然对外广播说这是actof而不能说是massacre,目原因就是一旦人民认定是massacre,那么就一定会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出兵,但是这些政客并不想出兵,于是就利用媒体把massacre弱化为actof。 这里,只有保罗是真的。他有血有肉,他贿赂部长,贿赂将军,他有私心,喜欢面子和享受生活。但是,在生离死别面前,他选择了离开妻儿,守护着同胞。英雄?就看你怎么理解。  我唯一可以确切告诉你的是,由于保罗的善良和勇敢,1268条生命得救了。  1268。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数目,这是一个加一个再加一个鲜活的灵魂。 但是,这一年,又有多少人死去?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人性的光辉与丑恶。

今天周五,孩子早早睡下,外面下雨,决定不去跑步在家看电影。随手翻到《卢旺达饭店》,重温经典。

当电影开始孩子们在花园里嬉戏打闹,就有预感,后面会有杀戮的场面。果不其然,晚上就有图西族邻居被带走,尽管他只是一位园丁。

时局越来越动荡不安,越来越多的人还没来得及逃离这座城市时,屠杀就已经开始。

比利时饭店的客房经理保罗,是一位有血有肉、真真正正的人。是的,在做好人之前,我们首先是人,有自私,有胆怯…所以当部落武装要抓捕时他义无反顾地拿出自己的钱去救那些邻居时,当他有境外签证可以逃离这座被战火包围的城市时他毫不犹豫地留下来帮助那些难民…

还有红十字那位救助了20位图西族儿童的夫人。

正是因为他们,那一刻,人性的光辉无比耀眼,战火中多了一丝温暖。

这场内战中,100万图西族人被胡图族人杀害,这个数第一眼看起来没什么感觉,可是当想到南京大屠杀30万人时,心里突然无比悲凉。

最后他们逃出饭店来到维和基地,保罗妻子看到自己哥哥家两个女儿时,我也控制不住地流泪。还活着,大概是战争中最意外的惊喜吧。

这场卢旺达内战是发生在1994年,我那时只有6岁,还没上幼儿园,可能在家里每天和邻居孩子们一起玩沙子吧。在这两个小时中,我无数次地想自己生在这个国度是多么的幸福。祖国强大,是多么巨大的安全感。

要感恩,要好好生活。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原始时代的暴力法则

最让我震撼的一段对话。

记者因让保罗看到屠杀的影像资料而道歉,保罗说屠杀的影像公布是好事,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并对他们伸出援手。记者却说,关键就在于就算公开了影像,也不会有人来救他们,那些人只会感叹一声哦这真是太惨了然后继续若无其事地吃饭。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当然,我们只是普通人,没有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这些西方国家多加评论。毕竟我们之中的多数人都没有勇气真的跑去非洲做义工,甚至连捐款的都寥寥无几。

我们又何尝不是像记者所说的那样,看完这部电影,流完眼泪,反思人性,然后继续投入自己的生活?

当然,我认为这并没有错。正因平凡,我们才更要懂得感恩——感恩自己已有的一切,珍惜当下。

芥川龙之介在《侏儒的话》中讨论过关于暴力的话题,他说:只拥有石器时代智商的文明人,比起争论更喜欢杀人。但是,权利归根结底也是取得特许的暴力。

种族屠杀是荒谬而暴力的,历史的仇恨无法通过进步的手段平息,人性最深处的兽性便被唤醒。屠杀,这是最接近于原始人社会的解决争端的方式。

同时,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西方国家采取的则是漠然处之的冷暴力:我的庇护和人道主义仅限于我自己国家的公民,作为一个甚至无法提供选票的小国家根本不值一提。

直至今天,诸多混乱地区的战事尚未停息,或许也将永不停息。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卢旺达版的《辛德勒名单》

卢旺达的《辛德勒名单》。

一部老片。建议观看之前稍微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胡图族跟图西族,一开始我也是傻傻分不清楚。只能采用一种笨方法。卢旺达人口较多生活贫困的族群是胡图族。你可以记成“糊涂族”。典型特点,鼻翼宽,类似男主。剩下人口较少较为富裕的族群是图西族。你可以理解成他们跟西方人关系较好。

电影中淡化了屠杀的场面,只有寥寥少数的镜头。更多的是围绕保罗的人脉关系、物质贿赂来保护米勒科林斯饭店包括自己家人在内的八九百位避难者。

有很多让人动容的场景,但是个人感觉深度不够。所以打了四分。

卢旺达、朝鲜半岛、纳粹德国甚至还包括中国的西藏。都是由西方当时人为的殖民政策而导致国家的动荡。我们看到了发生种族、国家动荡,他们在前线报道、施救,也不要忘记他们也是这些问题的始作俑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chengyu/904942.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全民目击》经典观后感10篇 全民目击豆瓣 下一篇: 适合朋友圈的渣女皮句 渣女语录大全个性句子 渣女语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