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节日 > 正文

《孝庄秘史》经典影评10篇 孝庄怀多尔衮的孩子没

导语:《孝庄秘史》是一部由尤小刚执导,宁静 / 马景涛 / 刘德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古装类型的电影,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孝庄秘史》影评:爱情的模样 看看现在拍的电视剧真的是心累,一

《孝庄秘史》是一部由尤小刚执导,宁静 / 马景涛 / 刘德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古装类型的电影,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孝庄秘史》影评:爱情的模样

看看现在拍的电视剧真的是心累,一拍四五十集,剧情节奏慢的直想拉快进或者看看下集预告即可知下集全部内容。。。。。。找了之前的经典电视剧《孝庄秘史》出来,消磨饭后的时光。经典就是这样让人回味无穷,权力、爱情、亲情相互纠缠在一起,让人说不清谁对谁错,都是权衡之后每个人做出的选择。看完这部剧最心疼的是多尔衮,额娘、皇位、玉儿,他最在意的都没有得到,而他的一生都像是与命运的对抗和挣扎,他爱额娘,额娘为他而死,他爱玉儿,玉儿为他而嫁,他爱皇位,皇位触手可及却不敢越雷池一步,一个英雄的梦想最后在死时手握玉儿的荷包,望向天边的大雁,微笑着破灭了。玉儿从一个天真烂漫的草原姑娘经过了多少艰难困苦的磨练,成为了一代圣母,电视剧里福临驾崩后,苏茉儿跟她说,女人要把自己那一关过了,就没有办不了的事。她永远不能把自己把爱情放在第一位,她不能只爱福临、只爱多尔衮,说到底她是最理性的那一个,但每每独自痛苦时也着实让人心疼,她有千万般苦楚都要自己消化,最后还要同心爱的人堵心思,斗权谋,也正是这样,才成就了大清三代帝王,不得不说此乃奇女子。另一位奇女子就是苏茉儿,她与玉儿是主仆、是姐妹,还有就是同玉儿默默地爱着多尔衮,在多尔衮一心求死的时候,是她的开解和劝导让多尔衮活了过来,她心疼着多尔衮,又在玉儿和多尔衮之间调和,她是玉儿和多尔衮手里握着的红线,让我们知道原来爱可以是这般模样。

《孝庄秘史》影评:一个极具争议的人

皇太极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很多人把悲剧的原因归于他,但他也有他的无奈。江山对于他来说,是他的事业,也是他实现抱负的舞台,但这个江山,毕竟有些来路不正,他对多尔衮是又忌又怕,只好拼命笼络。他爱玉儿,但玉儿的心并不属于他。他爱海兰珠,偏偏海兰珠又早死。这一生,他辜负了太多人,又得到了什么?他确实拥有一个男人梦想拥有的一切,又能怎样呢?权势,他已经无以附加了;地位,他贵无可贵了;美女,贤妻一个又一个,可是,这些又有什么能长久呢?没有人能陪他一起死。相反,他要提防这个,提防那个,他是一个失败的男人,尤其在海兰珠的问题上。哲哲说得没错:“你只是一味的宠她,却不教她为人处事的道理。”所以,海兰珠临死前才会说:“我不该仗着皇上对我的宠爱,把我的福气都耗尽了。”皇太极临死前的那段内心独白让人反思。站在了高处,他有什么?不过是无边的孤独与寂寞。英雄是什么?他能算英雄吗?与他相反,福临却是一位真性情的皇帝。以前,在我的印象中,福临一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皇帝。但是,从《鹿鼎记》开始,金庸把“永不加赋”的开始归结到他身上,《格格要出嫁》又把他说成识大体的人,而《孝庄秘史》也写出了他勤政爱民的一面。就像玉儿对玄烨说的:“你阿玛当然是一个好皇帝,可惜,他太真了。虽然,他的一生是个悲剧,但历史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也许,我也是受那些道学家的影响,认为他为董鄂妃而死或出家很不负责,但这是他的痴,他的真。也许,像明武宗一样,他也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皇帝。

《孝庄秘史》影评:繁华背后,那不为人知的苍凉

《孝庄秘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爱的人看到真情,懂爱的人感悟痴情。

抛开皇太极与多尔衮扯不清的恩恩怨怨,褪去他们身上耀眼的光芒,我看到的,是两个痴情的男子。

皇太极,拥有至高的权力,在万人中央享有无限荣光,内心却孤独异常。他渴望真心,在拿一颗真心换不到大玉儿的真心时,他感到的是无限的挫败和荒凉。海蓝珠的出现,让他感受到了被爱,被需要,让他获得了一直苦苦求而未得的真爱。于是,他对海兰珠无比宠溺,曾经英明的君主,似乎在爱情面前被冲昏了头脑。可是,他心里无比清醒,海明珠或许不完美,相貌才学都不是最出色的,可是她爱他,毫无保留,她爱他,只因他是她。他怕她不开心,怕有些事情她知道了会生气所以不做,其实,这哪里是什么怕,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赤裸裸的爱。

海兰珠走后,皇太极元气大伤,恨不得抛弃江山追随而去。斯人已去,空留这壮阔江山,根本填补不了内心的巨大空虚和落寞。繁华背后,有谁懂得皇太极心中不可抹去的荒凉。

而多尔衮,在爱情上,跟他的四哥,又是何其的相似。

他跟大玉儿,相识于广阔的草原上,大玉儿如玉的模样,清澈的双眼,仅一丝浅笑已让年轻的多尔衮刻骨铭心久久难忘。马背上,有他们阵阵的欢笑;四目相视,有他们炙热的目光。

然而阴差阳错,大玉儿竟然嫁给了自己的四哥,成了自己哥哥的女人。命运似乎开了个玩笑,却带给了多尔衮一生的荒凉。多少次,他注视着大玉儿,含笑的眼睛似带有泪光。求而不得,却又没有力量将过去遗忘,只能自己在内心不断地挣扎煎熬,一次次受伤。曾经心爱的姑娘,只能在梦里回望。

多年之后,多尔衮依旧深情地回忆他们最初相识的那一夜。在草原上,他们喝酒,跳舞,大玉儿眼里闪烁的光,比那天上的星星还要亮。

有情人未必能成眷属,多尔衮永远没能得到他心中至爱。只是,得不到,能默默守护也是好的。权倾一时的摄政王,在爱情里,是那么卑微。为了大玉儿高兴,他做什么都愿意;只要大玉儿的一句话,他连江山皇位都放弃。在外,他是英勇善战的摄政王;在大玉儿面前,他却是没有长大的孩子。仅为了大玉儿能给自己的些许的爱和陪伴,他便能飞蛾扑火,不惜一切。贪恋那份温暖,却最终自己承受了所有的痛苦。多尔衮,真的太让人心疼。

多尔衮一生,只爱大玉儿。然而,大玉儿的牵挂太多,她的爱,被分成了太多份。这本身,就是不对等的。多尔衮内心的凄苦,能与何人说。

有再大的权势,再多的荣华富贵,没有你在我身边,就都失去了意义。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表面的繁华与荣光背后,谁懂我,内心的荒凉?

《孝庄秘史》影评:重温《孝庄秘史》——昨夜今晨的人物们

此剧刚刚面世时,还是小二对世情不甚知晓的年纪,随着清宫剧的红火,一首《你》,一本关于多尔衮的书提起了复看此剧的兴致,却也发现了诸多此前未在意和理解的细节,平心而论,《孝庄秘史》电视剧的色彩更像是一部野史,比起制作精致的《甄嬛传》,03年的剧在字幕、衔接一些方面也显得有些摸着石头过河,但十多年来它并未被完全忘却。此番仅仅讨论一下剧中的人物,尽管剧情不完全贴合历史,不喜请喷。

征途英雄皇太极

第一个想写的是皇太极,他走得最早,记忆中的他是自负、霸道、薄情的反面人物,而重看却不禁心生敬意。皇太极心怀天下,能成大事,这是科尔沁老王爷早已洞见的,努尔哈赤突然崩逝,皇太极一心想的是延续汗父的遗志,虽忐忑继任者信息,但并未明显一心挂在此事上。大福晋阿巴亥找到他希望以皇位交换儿子的性命,皇太极反应出的负气想来并不完全是认为努尔哈赤决策有误,而是断然不接受阿巴亥的施舍。尔后皇太极十分沉得住气,让阿敏、莽古尔泰扮演打手的角色,成为造势者,随即让此二人请出代善扮演平衡者,那么逼死阿巴亥这一大仇的矛头将直指阿敏,皇太极在这一事件中反而显得委曲求全至少救下了多尔衮多铎两兄弟。皇太极保多尔衮一方面惜才,一方面确有手足情,试想能够成为多尔衮骑射的启蒙者,在努尔哈赤众多妃嫔、子嗣中这种亲近关系实属难得,而因为关系亲近,从而深知多尔衮的天赋与才能,皇太极明白在后金的崛起之际千军易得良将难求的道理,他的志向是壮大后金,绝不是安生一隅之地,故而保存人才比排除异己重要。阿巴亥提出交换条件若自身不死,那么皇太极将永远受到汗位来历不正的威胁,所以阿巴亥必死,这也是阿敏所提。在汗位的争夺中皇太极一直扮演着一个被动角色,看出他是主谋的人大概只有阿巴亥和多尔衮了,前者殉葬前要皇太极立誓而不是代善的保证,后者告诉多铎谁成了大汗谁就是主谋。这种不贸然出头的特征似乎很无保留地传给了他的曾孙子雍正。

如果说努尔哈赤是创业者,那么皇太极则是一直在延续创业的精神。即位前,他征战,即位后,他运筹后金,先是在三大贝勒的势力下步步为营实现唯我独尊,阿敏陷害多尔衮记下一过,再耐其欲望膨胀屠城之时,借多尔衮做打手囚禁阿敏,战略上皇太极做到了不杀手足,但必然晓得多尔衮记仇势必会进一步惩罚这个不同父的弟弟,那么目的总是达到了,接着干掉莽古尔泰,识趣的代善也就走下台阶面北行礼了,安排济尔哈朗接任阿敏,丝毫没有转移蓝旗权柄,对蓝旗内部稳定和黄蓝旗相互稳定都是最好的举措,而济尔哈朗若有关于阿敏的任何记恨也都算在多尔衮头上,于是有了多尔衮死后的清算。这不算完,皇太极此时已经是小范围的无上至尊,却仍然算计着自己养的小雏鹰多尔衮是否异心,将小玉儿摆在多尔衮身边,不过这一举措然并卵,他也时刻警惕着大玉儿是否有意偏帮,在大玉儿提及启用年轻小贝勒的时候引导她的心内人选,不过大玉儿的智商至少跟皇太极势均力敌,也因此能够不断挑起皇太极的征服欲。皇太极对哲哲一直礼敬有加,将后宫的管理权放心交出,由始至终贵太妃的小算盘都没有入得他眼,不知道算不算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臣下、对妻妾,皇太极都没有妄自尊大,一直在寻找和假设对手,不断征服和前进,这与任何人都不同,他以最大的程度保持了理性,包括用大玉儿劝降洪承畴的做法,一方面为揽人才,一方面用人才,这些都是小二敬爱皇太极的原因。只是廉颇终老,皇太极意识到自己征服不了大玉儿时变得焦躁,显示自己力量的心思就砰砰乱跳了,这时候恰好出现个弱质纤纤的海兰珠,加上惠哥撮合一下,自然一拍即合,这种完全的征服感对他既是极大的满足,当然会过于偏宠失了理智,这也怪不得海兰珠,他还最终不理智到对哲哲都出了些偏颇,偷偷跑回京都送海兰珠,这些说明皇太极是自然人,而非经济学假设的理性人。挫败感还在于,海兰珠到永福宫和苏茉儿冲突后,原本兴师问罪的皇太极被大玉儿一针见血指出喇嘛语言方动心的小心思,作为一个自负傲娇的征服者,自然要被逼到有点变态了,加上苏茉儿借阿巴亥来提个醒,皇太极本就敬畏天、盘算着假想敌、盘算着中原河山,一直不敢妄自尊大,再加上自己精力不支,应了多尔衮“皇太极会老,我们会长大”的认识,这些因素刺激皇太极再次迸出征服欲要亲征,最后过劳死,而死前海兰珠去了,皇太极恢复了一些理性,能够在知大限前将豪格性命托付给哲哲,这一举措的出发点类同阿巴亥护子。皇太极尽如其父,到死都在预设新的目标盘算新的征服,同时又在克勉自己。他一直在征途,基本上除了大玉儿的心,自己的心愿都得偿了。

刘德凯饰演的角色总是富有情怀和血性的理智者,参考费云帆,成熟度很高。

命定贵人大玉儿

作为全剧的核心人物,大玉儿似乎总是幸运的,出身蒙古贵族,天赋异禀,成长关键时期又受良后哲哲的调教,青春期有英雄的恋慕,老来万众景仰,即使在最难捱的冷宫时日里,也有皇后庇护撑腰、多尔衮真情支持和苏茉尔的奔走扶助。而这些幸运似乎也并不是大玉儿所求的,在她心里最想要的是自由的环境和英雄的相守,可即使有这样的追求,也因民族大义、国之安定种种原因放弃了,大玉儿面对多尔衮的噩耗首先想到的是死,这种做法无非是把烂摊子丢给活着的人,又听闻多尔衮活着回来想到的又是逃婚,年轻时的大玉儿往往做出了更多软弱的行为,而探入到最内里,她又无比倔强刚毅,说到底是减持自己的欲望,而很少为达成目标冒险或是奋斗。当然在抱着这种心态的基础上,她又能干得出密报尔玉之事、送个荷包换多尔衮周公之心、跪求代善牺牲等等有些冒险的事,但细数起来,大玉儿变得越来越不敢冒险,尔玉之事就算是最险了,亲力亲为去冒险的是苏茉尔,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自己失宠,这对她并没有产生什么大的损失。

大玉儿要冲出婚房被哲哲一耳光诉以民族大义,见爱情得不到了,就再不想了,不像皇太极、多尔衮这类雄性动物关于欲望越压抑越强烈。大玉儿接下来活着的意义都在于平衡皇太极与多尔衮,对丈夫不得罪,对情人力保全,每每到了危及时刻,都抱着大不了一死的心态周旋,这样便无所畏惧,也就不会产生焦躁情绪破坏事态了。求众人皆好的态度还涉及到小玉儿,为着她消除芥蒂与多尔衮好合,可惜后者资质不够不堪受教,对海兰珠她知晓其命苦,也总委曲求全说好话,也都是计长远恐生事端。多尔衮在硕托、阿达礼的怂恿下想篡位,他们想出的主意是多尔衮自贡代善定死罪,代善不舍子孙,大玉儿一跪求全,好在代善也是求全的性格,这事算完,还接着后来单凭代善就压降了豪格的反动情绪;多尔衮想娶她,她个人而言嫁与不嫁都能接受,只是嫁了引起舆论是一场风波,不嫁多尔衮一闹又是一场风波,最后劝服了多尔衮,稳定状态可以继续维持,就算了了;儿子顺治想改革,她劝儿子等待时机,这样想来包括后面康熙大业需要的维稳工作也都是她操持的。大玉儿更像是一个既成系统的管理和执行者,不能是创业者和变革者。她能做到以同理心和先予后取降服洪承畴并以不情之请让洪承畴悄悄做帝师、以情分之重稳住多尔衮、以大事为先劝皇太极启用新人、以国之安定使代善牺牲……熬到最后多尔衮一派叛逆之心不太能包住了,又有了乌尔库霓的复仇、多铎的病夭让危机瓦解,终算坚持到了胜利,不可谓护盘高手。大玉儿知各人所需,具备着《盗梦空间》的高难度技能——植入想法的本领,这是优秀管理者所需具备的,抓住要害则勿需事必躬亲,只是这些都不是她本身的目的,她的终极目标还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最终没搞定的是自己的儿子,闹出豪格勤王、博果尔坠崖一系列乱子,对待儿子时她不能抑制母爱洞见细理了,又是一个自然人而非理性人的例子。

这种隐忍、退让、求全的作风同样的还有哲哲和代善,大玉儿关键时期在金国后宫和哲哲调教下成长,原本叛逆不羁的性格只剩些剪影了,可见成长环境和成长时期的“导师”似乎比先天更起决定作用,而多方求全的人更有福气更能长寿,此剧看来哲哲和代善也都算善终,并一直颇有地位和公信力。大玉儿随着成长不再意气用事,心智相当成熟理性,对儿子是未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被剥夺监护权就剥夺了,但对孙子的教育也没表现出什么隔代过于溺爱的弊病。只是如这般人大我似乎盖过了小我,所得的福气仿佛自然也是“大我”层面而论的,不是自己心心念念的目的,论起自身欲望的满足度或算不上幸福。而用内外因的角度来揣测,礼义教化、舆论固然是沉重的枷锁,却是不是又说明大玉儿的内心对多尔衮爱得还不够呢,与皇太极言谈床第间,大玉儿对皇太极也或许早已心存爱慕了,不然也不会想到要生个孩子。

宁静演出了岁月变迁演出了那股剔透的味道,比较有特点的还有声音,在《宝莲灯》里也很知性。

千古情痴多尔衮

剧情中的多尔衮除了情痴之外,理性程度与正史应该还是挺符合。多尔衮像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传递的精神,成为英雄并不是心怀天下,而是博笑美人,而只有不直接心怀天下的人,更有可能夺得天下,这里或存在一个心态问题。

多尔衮有天赋和潜能,这让努尔哈赤看重,让阿巴亥去时不那么不放心,相比于哥哥阿济格他都更具才干和心机,也是因此才能遏制多铎的冲动,保全兄弟数十年。有一个科幻故事:“程序员A对程序员B说,我造了个具有智慧的机器,它肯定能够通过图灵测试,但是它却没有通过。”多尔衮就拥有那台机器的本领,在大玉儿的提醒之下通过了皇太极的重重疑虑,让自己的智慧能够辅佐君王担当打手,又懂得隐遁而不显得盖过君王。

而多尔衮又是不够护盘的,他一直将额娘、皇位、大玉儿的痛失铭挂于心,这成就了他的丰功伟业,又直接造成了他的“空空如也”。他未能领会时移世易,未能想到额娘不死他的图灵测试会更残酷,若如愿即位,金国上下在他成熟立功之前无法团结一心开疆扩土,弄不好他的成长也不会那么顺利,伺机逐鹿中原的金国是创业的阶段,靠战争、侵略、招安和学习来壮大,不同于康熙时期所谓已到了“赌心思”的时候。努尔哈赤崩逝的环境难以在众贝勒虎视眈眈的情形下靠一个没有一线战斗经历的聪明苗子来领导成功,故而皇位当时就不能是他的。大玉儿呢,大玉儿若如愿与他结合,多尔衮外有征战,家有温馨,恐怕不能做一个工作狂发挥出那样高的潜力了。这是不是在印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后来的话,后来阿巴亥不能复生,皇位传兄弟也不是宋朝初年赵氏兄弟共同创业而兄无子的情境,皇位难以名正言顺夺取,而尽管满蒙婚姻制度较汉人开放,多尔衮与玉儿同在高位,舆论压力也就成为清朝所无法承担的,一方怯懦了,太多的迟疑,玉儿也就得不回来了。多尔衮的处境像是一个悖论,他不那么贪慕功成名就,取得天下的动机来自情分,没有这种情分牵挂他无法功成名就,而功成名就的结果让他的本质欲望更遥不可即。多尔衮也是一生在追逐,月亮越来越远,他跑得越来越快,最终短折而死,在战场也算死得其所。

多尔衮是男子,他的世界比玉儿和哲哲这类女性要大得多,他的欲望冲破了礼义教化、见的世面比玉儿多,骨子里的血性比玉儿多,这可能是同在哲哲调教下,他并不表现为以护盘为目的,他诸多隐忍的护盘行为都是为了情感的欲望、为了有不受钳制的时日,于是在皇太极崩逝、幼主不成威胁、自己功高无上的时候,他就没有了皇太极那份好斗、对抗和征服之心,他也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像多铎、何洛会、硕托、阿达礼,多尔衮的得意忘形和妄自尊大在何洛会加入后越发膨胀,而可能能钳制他的人又是护盘高手玉儿、哲哲、代善,对这类人他完全不用那么小心,可以表露情绪、意气、冲动,这种心智力自然比不上他四哥,也就是皇位这一问题上他必败的原因了。假使多尔衮有皇太极那份心性,应该在攻进明宫时就设计多铎、范文程等重臣在北京称帝,只是接下来局面会比燕王清君侧更难办,他必须让福临消失,借多铎或者何洛会的“冲动的手”杀死福临外称病逝,就像皇太极“管不住”阿敏一样,最后得到皇位,与大玉儿恩断义绝,还能一开始就稳得住小玉儿,这样也说不通。多尔衮一直存在人格分裂,因为过分执着,吃软不吃硬的家伙。说到底多尔衮也是自然人,纵有宁缺毋滥的心性也忍不了长夜寂寞,于是有吴尔库霓这一出,弥补“空空如也”的长夜寂寞。小二脑洞再开一点,何以定论多尔衮真的对皇太极这个哥哥不存爱心呢,成长的导师角色、情感的对手角色、并肩战斗的手足情……放到现代兄弟二人说不定还能展开一场爱与恨交织的虐恋。

在看这部剧前没有看过小马哥的琼瑶剧,回看起来《孝庄秘史》里小马哥叫的次数屈指可数,相比《青青河边草》等作品是一次令人侧目的转型,而在排戏时马景涛也与宁静关于一段片子的演法出现争吵,二人敬业精神可圈可点。如今叫主得美妻爱子,阖家幸福也算弥补角色的遗憾吧。如果说皇太极令人钦敬,那么多尔衮的确是令人无法抗拒要生爱了。

神来精灵苏茉尔

真正的高手、绝对的英雄往往不明显系在主角上,在中国的影视作品里往往看得见这一点,金庸先生的作品便是越到成熟越脱离个人英雄主义了,《天龙八部》有扫地僧,《倚天屠龙记》有黄衫女。这里并不是要说明《孝庄秘史》里有多少“绝对的英雄”,想说的还是各人有所长而人无完人,苏茉尔就是一个总让人心暖的高人。想来生长在草原上,作为格格的贴身侍婢,相对地位会比较高,又是那样一位独特的格格,迎来送往、审时度势、陪主子撒野又要替主子善后的事情不胜枚举,才炼成了苏茉尔一个精灵,史上提及孝庄不容忽略的“苏麻喇姑”。

苏茉尔是一个忠诚的人,她的人生有两个信仰,一是格格,后来加入了多尔衮,不得不说二人情丝缠绵与她密切相关,自幼与格格达成高度的默契,又与多尔衮少时在同样的圈子,性情开朗又懂事,才能在多尔衮捡回命又心碎得时候能够走近他,有资格说话和开解,将恨意压好,而这些苦衷的产生又是大玉儿要跳崖的时候她前去开导梳理出来的,万事多想一步,这一点上她必须比自己的主子更清醒。细数起来,安慰、报信、打架、求救、扮鬼、送荷包等一系列关键行为都是苏茉尔在主子立场上多想一步的结果,这倒不能说是因为她的心智水准比主角几人高,而可能更在于她是一个奴婢的身份,能够站在局外看得更清楚,也能够避开皇太极的多疑。她能够把握住大玉儿的潜意识,加上共同长大的感情维系,使得她的一些逾矩行为比如私向皇后报信商量大玉儿开解多尔衮,跟小玉儿、惠哥打架,扮鬼恐吓皇太极和海兰珠,其实都是大玉儿潜意识里想做的事,她去做了打手,大玉儿一般都自认同罪,再象征性地惩罚一下,其实模式和多铎替多尔衮做打手出风头一样是一种双簧,尽管大玉儿理智上容不下一些想法和行为,苏茉尔去做了对主子而言未尝不是一种释然,她二人早已合一,如果不是势均力敌的段位,是没办法老来和主子对弈打发寂寞的。如此心意相通的境界,那小二要再提起一处细节,便是宛如献素菜时一枚戒指的破绽。苏茉尔受皇帝所托奉献宛如的心意,于她的心性自然不愿宛如一度委曲求全,这在宛如请安时她向格格进言就已有体现;于她对格格的忠心她也不会有任何隐瞒,这种上下高度一致体现在她对宛如回话让她离去的冷漠态度上。苏茉尔深知大玉儿心性,如果大玉儿赞赏一番后告诉她真相那是在碾轧主子的智商,赞赏前如实告知又丝毫起不到效果,那就在大玉儿尝到好的时候自己露出破绽引大玉儿去发现,自己再和盘托出,便什么效果都达到了,连玲珑玫瑰糕的进一步攻击效果也达到最好,并且太后皇上自己都有得台阶下。一枚戒指的破绽有点太明显,可能大玉儿在怀疑苏茉尔厨艺精进的时候她就意识到肯定蒙混不了,又或者就是苏茉尔没留神,但她总会让格格知道的,用她最好的方式。

苏茉尔也视多尔衮为信仰,她对多尔衮心存爱慕,全剧只在两点闪现。一是和小玉儿打架后珍哥说她假公济私,二是主子与多尔衮赌气时她邀多尔衮小酌,微醺时两幕少女情怀闪烁,一句“十四爷,你当真这么想?”多尔衮顿然领悟,在他篡位的动机前却又多了一份感情的阻碍。她说在她心里自己早已嫁过人了,这一点恐怕大玉儿自己也没关注到,倒是珍哥看得清楚。苏茉尔对大玉儿的信仰与忠诚至高无上,作为一个奴婢,爱情方面她不会有太多非分之想,也明白多尔衮心中大玉儿的份量。聪颖如她,不会跟小玉儿似的焦躁,倒是一心为主子二人多想,最终自己能得到“你是个好女人”的衷心评价,所爱之人两次最脆弱时的投靠相依,已是能达到的最佳效果了,在多尔衮心里她堪比有袭人于宝玉的份量。论护盘最佳高手,当属苏茉尔。

苏茉尔还是一个自然人,在格格的庇护下养得有些冒失、藏不住话,带一些晴雯的性子。造成了喇嘛预言由吴克善传到皇太极,间接断送了主子一生幸福,又和小玉儿惠哥起冲突,给主子带来些小麻烦,敢在皇太极跟前和主子打闹,不在乎严格礼仪,正是她的可爱之处。胡静在此剧中行走体态婀娜,又落落大方,很符合角色性格,在《皇太子秘史》中倒是换了刚戾偏执的角色,切换间不显生硬,也在好的年华嫁得贵婿,有福之人。

无助孤花海兰珠

想必对海兰珠生厌的观众居多,浅显地说,海兰珠是鬼迷心窍恃宠而骄临去时幡然醒悟的角色,小二第一遍看下来也这么认为,而重温一遍,倒是觉出海兰珠的孤苦无助之处,可怜可叹。

本剧开头已有伏笔,哲哲对科尔沁老王爷提及将大玉儿姐姐海兰珠嫁给另一蒙古部族,海兰珠随吴克善省亲时,哲哲对皇太极提及海兰珠在外部受丈夫打骂,又早早守寡,于是有了海兰珠叹花儿既然要谢为何不干脆不要盛开的身世悲悯。谁又能想象原本就不爱说话,成长在蒙古,教育条件不如大玉儿的海兰珠远嫁他乡,备受思亲之情与丈夫打骂煎熬的岁月里是怎样孤离无助的境地呢?丈夫死后老王爷将海兰珠接回科尔沁,她即使在哥哥有意带出散心的情境下仍然是花谢不如不开的习得性无助状,自然对外人施予的哪怕一丁点温暖都会感念吧,何况又是权势无上的皇太极。她一开始是卑微的,自己没有个主意,不敢与生人回话,也不敢多与旁人打交道,听了惠哥一言,还是想要追求幸福的,她看到玉儿撞见皇太极揽自己在怀,还是羞愤的。相信她是真的并未料到皇太极如此盛宠,自己是那样孤苦的身世,面对皇太极火一样的热情自然全心相付了,也就达到了皇太极当时的心理需求。再论及海兰珠身世导致的性格缺陷,容易对走进自己内心的人过分依赖,又是心智段位平凡的女子,自然会表现出唯恐皇太极往别处去,这些心态以皇太极的段位非常好理解。海兰珠没有主见,热心大妈相的贵太妃、一力怂恿自己得到幸福的惠哥的耳旁风就容易吹进她心里去,也就构成了陷害多尔衮、纵容下人恃宠生娇险致大玉儿生产不顺等矛盾,而这些矛盾又一并算到她一人头上,造成她与哲哲矛盾升级。再后来受了苏茉尔假扮阿巴亥的恐吓、因病少了贵太妃的耳旁风,她的偏见也就少了,幡然悔悟又成了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海兰珠,无助境地导致心理定力不足的典型,比起个人心智不足,更该反思的或许是环境问题。何赛飞演的这个角色与她多年前《情迷海上花》中继母的角色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比较相似,而她还在电视剧版《梦里花落知多少》又能展现开朗知性的好妈妈,作品很多,角色路数也多而淋漓尽致。

教育败绩福临

福临正像个不懂事的孩子,而他的不懂事正是由于教育的失败,性格形成缺陷白瞎了红光蔽天的天分。说起福临的天分,除了大玉儿和皇太极的基因优势,胎里的补养也可能是重要因素,庄妃孕中是失宠时期,虽然皇后庇佑,也必然不得最佳调养,而多尔衮经细作从明臣府中弄到的药膳可能才是精补上品。从入关迁都初时大玉儿与哲哲的宫室对比那段对话也能佐证满清与富庶中原的生活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只是福临途有天赋,幼年时期其母子都未得重视,在母妃的维稳心态影响下,好的东西都被告诫要让给弟弟博果尔,福临志向上不会存在多少雄心,也少见大世面,于是接受万人跪拜心生恐惧。少年成长时期又未得母亲照料,当时对十四叔已怀恐惧之心,成长中安全感极度匮乏,多尔衮更是对他屏蔽了言论与知识。福临在成长的关键阶段都没有得到符合皇帝身份的价值观塑造和能力培养,好不容易得到洪承畴的指导教育,又亏在洪承畴内心其实也比较软弱,任凭他再有多少勇气也消失殆尽了。故而福临每遇困难张口就是“不要做皇帝”,包括自己被迫即位、母妃被迫下嫁、爱人被迫许予他人和过世、改革遭遇阻碍、出家未成就绝望病死等等,明显地表现为责任逃避,缺乏担当。

对于福临受教育权被剥夺这一点,多尔衮多少带有点故意遏制小皇帝成长的意思,而大玉儿也没有足够重视,仍以局面稳健为先,包括苏茉尔都常拿哄孩子的话搪塞福临,都以为到了年龄他自己就开窍。最后福临也表现为习得性无助,有心事有想法都不与太后主仆吐露,将自己的心牢牢裹住,倒有点像刚刚入京的海兰珠。福临是皇帝,被告知拥有权力却屡屡不得行使;福临是小孩,以为母后爱自己却往往看到自己还不能理解的行为。如此福临在认知上出现了高度混乱,自身角色定位也比较模糊,才会冲动搞出找豪格护驾激怒多尔衮,点陈平盗嫂戏令母后难堪等一系列没脑子的事情。他在着手励精图治的时候,在随洪承畴游走街巷的时候,对大义理解和改革措施并不是手足无措的,这些都说明福临的天分犹在,只是输在了后天培养,毁在性格缺陷上了。这样一个角色,原还是给赵鸿飞的备选方案,可赵鸿飞一脸的英气,似乎也不适合演福临的软弱,还是多铎适合他。

世外仙人宛如

《孝庄秘史》令人触动正在于它采信野史,小二看到此剧扭转历史形象反差最大的一是多尔衮,再就是董鄂妃,一个备受争议,一个红颜祸水。福临与宛如性情相投但成熟度绝对不及宛如,原因也可能在于宛如虽然因生母是汉人多少受点歧视,但成长中有不趋炎附势的父亲保护,在大玉儿的关注下想必教育条件也至少是正常和宽松的,又有孟古青这样豪爽的朋友,所以宛如除了避世的柔弱外,性格倒是比较内刚的,她甚至比大玉儿更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八旗出身、汉文化基因给了宛如好的底子,再有了良好的教育和太后的关注,宛如炼成连大玉儿都叹为观止的才情修养也比较好理解,隐忍平和、礼数周全,也就慢慢将自己由众矢之的转化为有处容身。说起来宛如的角色塑造倒是有些像纯元皇后,可能限于父母的政治地位,在贵族气质上稍显逊色,但绝不低人一肩,也正因如此,她也如纯元皇后一样性子太过温良无法统领后宫,更别说端大玉儿那么大的盘子了。宛如的委曲求全内外兼顾实则都是为了自己的爱人福临,为他尽孝,为他争取一个相对安宁的后宫,这一点有些像多尔衮。舒畅,看着就是那么令人舒畅。

一代贤妻哲哲

邬倩倩仿佛天生就是贤惠的模样,哲哲这个形象算是和历史形象无多出入的角色了。哲哲的母家有地位,自身修养也端庄得体,在皇太极心中占有绝对知心的地位,多疑如皇太极,也将自己最深层的诸多思虑告诉给哲哲,为妻如此或是最高境界。而哲哲也不负皇太极,为他筹谋后宫,管辖内务,又缓和多尔衮兄弟与丈夫的冲突,压制海兰珠的气焰、贵太妃的心机,只是宽容易养骄,哲哲总对后妃丫鬟的逾矩多半一句“罢了”了事,关键时刻虽会强硬压住危机,如小玉儿酒后胡言,然并卵,还是多尔衮归来的消息阻止了风波。贤惠如此,哲哲也是自然人,相比于海兰珠,她对玉儿的偏爱也是明显的,一方面大玉儿与她更亲性情更合,还有一点,她知道大玉儿心系多尔衮,而海兰珠一心系皇太极并获盛宠。《金枝欲孽》有述及,尔淳让如妃问出心系旁人不在皇上,会让如妃放心,哲哲心系皇太极,这种正常心理她也应当逃不掉。而即使如此,哲哲在海兰珠病重时还是费心眷顾,心胸之阔令人叹服,于是即使不掌权力也无力参政,同样具有母后皇太后的尊贵与人心的敬佩,心宽得善终。

说来此剧用的演员不算多,但每个人都有些特色。专门漏水的小玉儿,和《宫锁心玉》的四福晋有些异曲同工,可巧的是结局都是知情死而自杀,演员白庆琳在《皇太子秘史》中还是表现为这种角色,这样的人物生活中往往还会是比较仗义的朋友,但是鲁莽说话做事不经大脑,常常成为猪一样的队友,却不失率真。管不住脾气的多铎,在多尔衮的庇护磨砺下虽也成长成熟了不少,但一直以自身的莽劲充当多尔衮的打手,最终见喜紧裹被子里的惊惧,像极了捉迷藏的小孩,剧里总结得到位,多铎永远是那个要保护的小弟弟。时时打打小算盘的贵太妃,和豪格有些像,都在不甘现状图谋与自身能力不符的地位,贵太妃想着让豪格和多尔衮同时拥护博果尔当皇帝,未曾想辅政权争夺的残局如何收拾,弄不好她和博果尔都保不住,而她也从未重视博果尔的实力培养,李玲玉的甜美声音倒是为全剧增色不少;豪格也从来没能想得周全,只是入川一战尽显勇气,证明豪格还是有战场实力的,好在听得代善得话,又受到何洛会打击,最终保全了性命。代善和哲哲相似,都是维稳的角色,出场代善就老了,性格在强势的父汗影响下可能相对软弱,或许和朱元璋的太子有些类似,宁可牺牲子孙也要护盘,当得族长之尊。说到代善,此剧思毫未提及代善和阿巴亥的野史,可能是避免偏题,康熙登基后也没得拍了,想必是《康熙王朝》已深入人心。何洛会与代善等人完全相反,更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物,有点姚广孝的意思,似乎想制造一场大乱,也是因他多尔衮内心越发狂躁不安,当然何洛会最后下场比较惨,与护盘人物们对比强烈,体现了此剧价值观上对和平的追求。至于阿敏、莽古尔泰,力气不小的莽夫,心机段位比肩小玉儿,这类人物中还包括吴克善和娜木钟,所幸吴克善一支在蒙古,虽自命尊大但也不会有性命之忧,这类人也是猪一般的队友,吴克善一次说漏了喇嘛预言,一次强迫福临娶娜木钟,给自己的妹妹和女儿都造成了一生缺憾,加上对女儿的溺爱乱教育,虽恨又属无奈。娜木钟最终被贬为静妃,全然因为自己思虑不周定位不明,倒不是《少年天子》中郝蕾演绎的那份偏执,而更多是幼稚。相比起来,更值得注意的是吴尔库霓,她与大玉儿有一处相似,便是抱着必死之心存活,又将爱心藏与旧爱于是对自己的主子多尔衮不显畏惧无所拘束,吴尔库霓最终直接和间接地毁掉了多尔衮的性命与荣耀,却也或在潜伏中从心底敬慕多尔衮,她偏执地报完仇,也心怀对主子的愧疚,选择了最痛苦的切腹方式自杀,趋近毁灭性的人格,却令人不由得生出敬意,类似的还有阿岱,于良心不忍将娜木钟害死宛如之子的秘密告诉苏茉尔,于忠心不容选择切腹自杀,身居其位,如其临终所言“做人真的太难了”。

活着,是炽热短暂还是安详长寿?选择和假设,都太难了。

=======

小二听你说说话:teahoisetalk2

《孝庄秘史》影评:这一生,终是亏欠了他,太多

这部剧,12年前,我第一次看,然后,就看了12年。

但是还小,8岁,不谙世事的年纪,只是觉得,童话里王子和公主历经千辛万苦总会在一起的,而他们,偏偏错过了一生。我不理解,但多尔衮死的那一瞬,我只是止不住的难受。

如今重新看这部剧,看到的不仅是多尔衮的一生戎马倥偬,更慢慢明白大玉儿心里的那份苦,那份难。她说,人要讲理,所以就顾不了情。大福晋殉葬,她深知其中厉害,用心呵护着多尔衮多铎。皇太极要她,多尔衮遇害,她何曾想独活?怎奈多尔衮死因不明,多铎年少轻狂,她用自己的一生,殉了与多尔衮的情。此后,睿肃争位,福临登基,摄政王大权独揽,董鄂妃之争,福临殉情,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次,她不是在情与理之间,徘徊。多尔衮下葬后,恍惚间,他的音容相貌,仿佛历历在目,她说“把这个荷包,放进他棺材里吧,这一辈子,我能给他的,就只有这个了。”她说“多尔衮,我这一生,欠你太多太多了。”这个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这个为她打下一片江山的男人,这个至死,拿着荷包,笑了的男人。那个喇嘛的话,一语成谶,什么是大福,什么又是大悲?前尘往事,终是带着这孽缘,走远了,就像眼前多尔衮的样子,慢慢走远。

好在,她还有儿子。不同的性情,一样的痴情。董鄂妃一去,福临的心,也死了。难以忘记董鄂妃见到四阿哥尸体时的神情。都道哀莫大于心死,那一刻,她的表情呆滞,嘴上说着孩子尘缘浅是好事,免了这世间的纷争,但还是心力交瘁,枯竭而死。男儿毕竟不同于女子,对于女子来说,孩子是心头肉,当福临说,“咱们以后生十个孩子,五个阿哥,五个公主”,为博红颜一笑,她却只是笑笑,木已成舟,从此郎情妾意,怕只能阴阳两隔,劝君,珍重!人人都说,她是祸水,可明眼人都知道,她与海兰珠最大的不同,便是胸怀。家再大,终是小家,与大国不可等量齐观。直到死前,她还劝皇上以国为重。两段情,轰轰烈烈,逃不过命运的捉弄。太宗三代,都是情痴,苦的,确实这活着的红颜。

多尔衮,皇太极,福临,她生命中的三个男人,一个为她自负移情,一个她负了一生,一个与她虽为母子,但在最后形同陌路。她一直在问苏茉儿,我错了吗,我错了吗?苏茉儿说,格格,您为了大清,您没错。可她抬头仰望天空,那两只自由盘旋的鹰,似在慨叹,时局和身份,一步步,禁锢了这个女人的一生。那一生,本该像草原上的鹰,与心目中的勇士,在敖包前终身所约,自由翱翔。

《孝庄秘史》影评:满清英雄又如何

朱墙之外,炊烟起,已是黄昏时。灯火亮起,偌大的紫禁城,仍还是有一丝人间气的。灯前盈盈笑颜,却已不在。这孤独的孩子----福临,终究失去最后的稻草。 脑海里总是有这样一个场景,是用在宛如撒手人寰,福临独自一人时的。心下种了蛊,与她们二人这段情史结缘已有数载。虽是知道这故事的主角,是孝庄太后,而最初,我却只看到他们--福临与宛如。小儿女家的情事,离离合合,聚聚散散原本也是司空见惯,却因在帝王家多了惨烈与负重。 他们之间的故事,原本成了指尖簌簌滑落的灰,随风飘散,无人知晓。然而后人愿见那份传奇,翻来覆去的演着。 而我只记得,此片里的初见的惊艳。 福临的多年隐忍,多年寡爱,无人可诉,见着她便可一抒心事。相遇是编剧安排的巧合,而历史上,兴许就是二人不经意间,眸相对,爱上一个人,是找到一种感觉,找到一种熟悉与归属感。 宛如也是隐忍惯了的,聪慧伶俐自不用赘言,最难得是持中之道,持仁之理,在那样的环境下却得到这样的性情,最是难得。 兜兜转转间,两人的感情渐浓,有了许多旁的不相干的人加入,他有许多人爱着,但爱着的不是他,而是他居于万人之上。而她也是人眷着的,也是一样的显赫,一样的尊贵身份,甚至比福临还多了一份骄横与自恃。许许多多线搅成网,他二人在其间,也网进许多不相干的人。 看着乱成一团,旁观者花了眼,只有她二人只看到一根线,连着彼此。很是感叹这种相知之情,爱着,明白着,纵爱的痴狂,却不曾疑过彼此,你解我,我解你。亦感谢编剧将这段感情处理的很是干净,至少是她二人之间。 得不到的失了命,生了怨。终于相守的,平平淡淡的过着,却依旧面对前头的千般阻拦。 宛如最终是心力俱竭。呵护着的感情,因着这帝王家,因着这后宫,不得不碎成片片,失了孩子,忽而昨日的苦难成了怨,成了泪,心里的伤终究伤了自己。 看开生死,等待归期,却舍不掉过往了。 忘不了宛如躺在塌上,推开窗,看红叶滑落-----秋天到了,叶子都要落了。自喻红叶,只灿烂一世,到了冬天就要落了。 忘不了宛如气息奄奄,噙着笑说:那么,只准皇上每天想我一点点。 忘不了,宛如最后那句:此心澄定,亦无苦楚,我只想知道一口气不来,往何处安身立命? 闭上眼,没了鼻息,泪滑落枕畔。 这样的一生就结束了。这样的一段情也画上了句号。 无苦楚?无怨会?谁人知。 自别后,山长水阔,见不到了,生死有距。于是也不为福临的发癫,绝望而诧异,原应如此。 这么些年,解他意的惟有她而已。 编剧与演员将这段情,演绎到淋漓尽致。红叶依依随流水,原是片中熟悉的场景,这般深刻的记住她们的故事,以致而后每到叶当红时,都避无可避的想起这段故事,记起最初的心绞痛,酸痛一层层加剧,直至今朝。 历史原本是怎样?他夺了臣妻?他失了父子情? 怎样看来,顺治帝都是受了许多年的委屈以及屈辱,不如给他这样一段故事。而让世人,始终记住这段故事,也未尝不是好的。 喜欢宛如这名字,虽为臆造,却静的很,用着极佳。 呵,佳人宛在,只是宛在罢了。 灯火已黄昏,行云也散,记得他风中的叹息:枉作万人之上。

《孝庄秘史》影评:一夜东风吹石裂 半随飞雪渡关山

如果史书留下的是冷冰冰的文字和可能失真的宫廷工笔画,那么电视剧则让每一个角色,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派的,都可爱生动了起来。我不知道历史上是不是孝庄曾经牵着小玄烨的手沿着高高的红墙走,是不是年幼的康熙帝也会好奇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皇帝,是不是历经三朝的太皇太后轻轻地感叹,他当然是一个好皇帝,只是他太真了!

不管这是史实还只是后人的幻想,还是要感谢编剧和演员,塑造了这么至真至纯的福临和宛如。至少在我的心中,他们就像透着幽幽光泽的玉珏,清冽又刚强。一个是清秀少年,一个是温婉佳人。他们之间的牵绊也许就是早年间不经意的一瞥,是拈笑如花的嘴角,是纠缠着、剪短了、飘远的风筝,仿佛冥冥之中就注定了一个有些惨淡的结局。

念着“无分满汉天下一家”的理想的少年在权力倾轧的烟云里渐渐长大,以为自己站在至尊之位,却发现不过是被束缚住手脚的傀儡。可是啊,这个有些固执的少年天子,却并没有屈服于现实,即使撞得头破血流还是往前闯。做皇帝是怎么样的感觉呢?在《孝庄秘史》里,皇帝也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虽然眼下的事情让人烦忧愤怒,可一想到心中美好的理想就能够眉开眼笑。对于福临而言,这个美好的理想就是宛如。这个聪慧过人、知书达理的姑娘,既有江南女儿的妩媚,也有满洲格格的爽朗。她会烹制美食佳肴,却也懂得“俭则寡欲”的道理;她虽力量有限,却仍以身涉险避免有伤天和;她虽懂得后宫险恶,却还是勇敢地进了宫并承担起那些原本不属于她的委屈责备。然而,也许正是过慧易夭,年轻的皇贵妃失去了骨肉,连自己也香消玉殒了。就像在那个早春,少女在柳树边吟诵的诗句: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对于福临和宛如,“寂寞无主”是八旗军人对百姓的烧杀抢夺,是满蒙亲贵对中原文化的趾高气昂。可这两个年轻人却明白,面对这万里江山,不是墨守成规、画地自限,而是要融入在这文化中、根植在这土地上。福临和宛如, 就是在墙边的腊梅,在无人光顾的角落,在风霜雨雪的寒冬,挺着铮铮铁骨,散发淡淡香气。

我突然觉得,就算有所瑕疵,我也能被他们感动。不仅仅是因为这音乐多么好听,服饰多么精美,爱恨多么浓烈,更是因为在这里面有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甚至在从过去到未来千千万万的时光片段里,都很难遇到的人,很难迸发的情感,很难闪烁的思想,很难塑造的品格,很难保持的节操。他们是宇宙洪荒里的吉光片羽,燃烧在漫长黑暗里哪怕是瞬间的光芒。世人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没有办法影响改变;而周遭的环境也大多不尽如人意,必须去面对自己无法选择的命运。我们唯一能做的也许就是坚守自己的内心,只身奔赴火热的理想。可当压迫一点点地落在肩上,当身体变得疲惫无力,当心情渐渐灰败沮丧,当一次次的站起后是一次次的跌倒,当不知尽头不知去处,会不会也有一天就冷却了下来,去选择成为安稳地搁置在博古架上的琉璃瓦呢?

小说戏曲,若不是其中理想化的世界,大概也无法吸引生活在世俗里的人。但这些虚构的形象情节,哪怕是再虚妄的,还是默默地刻在了书页里,泛黄的、易脆的、令人怀念的,以为会随风模糊消逝,却还是看得清楚记得分明。

《孝庄秘史》影评:相信

很久以前看过的一部剧了,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想起来,是打开视频,随意地刷几段,刷着刷着就会一路看下去,刷着刷着就会泪流满面。

因为我相信。回到大清开国的那段风云岁月,回到那血与火,情与爱的年代。我相信剧中所描绘的情,爱,爱,求不得,忍别离;相信人生的无奈,现实的种种考量;相信情势不得已;相信心底总有一个角落,既使被俗尘所掩,既使伤痕早已愈结成痂,重新抚摸依然软弱到心疼。

历史总是迷雾重重,说不清多尔衮与孝庄之间到底有何种牵扯。去过沈阳故宫,其实就是一间大点的四合院,两人之间若有任何情事,估计皇太极都不会容这位十四爷活下去,但野史确是有模有样,以至后来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太后下嫁⋯纷纷扰扰,到底是看不清,恐怕只有当事人才清楚。

然而,我还是愿意相信他们之间的情义,也相信剧中他们无奈的结局。

相信多尔衮,在失去母亲,失去帝位,失去爱情时,因为一念美好一念奢望而重新活了过来;而当他终于可以站在权力之巅的时刻,又因为曾经并且仍然的深爱又放弃这个他唯一可以握在手里的东西,尽管不甘尽管纠葛到暴燥难安。所以,摄政王和太后之间,摄政王与顺治之间,情形如此尴尬,四十而终,于时刻煎熬在情感和皇权之中的多尔衮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他摔下马背,手里握着的是她送的荷包⋯不弃的誓言还在耳边回响吧,这一刻仰望青天白云是当初敖包相会的美丽。

我也相信大玉儿,当初只是为了寻一个真相,为讨一个公道,却没有料到是一辈子的擦肩。尽管有人很不喜欢大玉儿,说她从头到尾利用了多尔衮。事实也确然如此,但是她能怎么做?她的顾虑要多得多,丈夫,儿子,甚至还有江山社稷,她能为他做的不多,也许真的只有几句暧昧不清的话和滴落的泪,而这于他又何尝不是一丝安慰,又或许是更深的沦陷纠缠?她说多尔衮是她爱了一生的男人,只是她有太多的无奈。她为他在皇大极面前处心积虑却又看似闲闲地铺好道路,她为他不避嫌不避险送多铎最后一程⋯她只是无法在儿子和他之间做一个选择而已。苏茉儿有一次说:在我心里已经嫁过了。这难道不是孝庄心里所想的吗?多年后,她仍记得那一片草原的初次相见,只是回不去。

悠悠历史长河,真相如何很难推断,但是这一刻,我选择相信,选择相信人类美好的感情以及这中间所有的不如意,心很疼,但是很美好。

最后提一下马景涛,之前他的剧早已经是不敢看的,咆哮帝的称号当之无愧,但多尔衮,他的多情,他的忍耐,他的英勇,他的决断,马景涛突破了以前浮夸的演出方式,让我刮目相看。

《孝庄秘史》影评:关于宸妃那点事

在豆瓣泡了好久,看了很多关于孝庄秘史的影评,大多数瓣友都沉迷于大玉儿和多尔衮的爱情,沉迷于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痴情,但是今天我想抛开大玉儿,抛开多尔衮,抛开皇太极,只谈谈宸妃海兰珠一人。

皇太极的宠妃宸妃海兰珠应该是历史上最蠢也是最真诚的妃子了。说她蠢是因为他太不会做人了,况且她深处后宫,这个更需要人处事圆滑,喜怒不形于色的,处处需要谨小慎微的熔炉。这里也许有人就认为难道处事不圆滑就是蠢吗,no no我说她蠢觉不是仅止于此。

且不说历史上真实的后宫是怎么的,但就在这部电视剧中,海兰珠所处的后宫环境应该比后宫中大多数女人都幸福的多,皇后哲哲是她的姑姑,庄妃是她的妹妹 ,最最关键的是这俩人还都不坏,对海兰珠不能说推心置腹,那也是嘘寒问暖多加照顾。皇上又对他死心塌地,她完全就不用费什么心思去争宠。可是就是这么好的外部环境,为什么她还是把自己弄得这么闷闷不乐,好像全世界的人都看她不顺眼,好像所有的人都要害她似的。

首先我想说的就是她的性格问题,这怪不得任何人,海兰珠的出场就给人林黛玉的感觉,敏感纤弱,正如她自己所说,连吵架都不会给人吵,换句话说,它自卑啊,而且是极度的自卑。这是她悲剧的开始。下文中的种种都和她这破性格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虽然我前文中海兰珠所处的后宫坏境比较好,但是还是不乏有那么几个心思恶毒的女人。这首先要说的就是海兰珠无比信任的贵妃姐姐娜木钟,当贵妃到来了的时候,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海兰珠的信任,这深宫里女人,个个什么心思她真的一点都不懂,这一点真不知说她单纯还是无知呢,就算生活在21世纪的新时代,也不能单凭几句套近乎的话就全信了别人吧。

其实相信一个人本也没什么错,错就错在她耳根子太软,贵妃说什么她就信什么,完全不会加以思考,说起海兰珠和大玉儿的恩怨多半也是她挑唆吧,哎,这女人可悲就可悲在完全就没有自己的主心骨,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而且还认死理,这也注定了这个女人成不了气候。

说完她耳根子软,我还要说,这宸妃娘娘气量未免也太小了吧,听信了别人的挑唆之后,一心要为她的儿子报仇,八阿哥去世,母亲伤心本是人之常情,可是她要把自己的痛加诸在大玉儿身上,这种做法无异于痛人痛己,伤人伤己啊,何不放下,重新开始,这样她也不至于伤心过度而亡吧,顺治死的时候,难道孝庄不痛吗,可是她能怎么办,还不是擦擦眼泪继续向前。所以过去的终会过去的,人呢还是要向前看。

宸妃说过她是把一颗真心给了皇太极的,这在尔虞我诈的后宫倒显得弥足珍贵,毕竟大玉儿的真心给了多尔衮嘛,我想这也是皇太极看中她,喜欢她唯一的原因了,他的女人不需要为他出谋划策,不需要在他的事业上给予多么大的帮助,他要的只是一颗真心罢了。

我不能说宸妃是幸,因为比起后来名垂千古的孝庄太后,她实在可怜;可我也不能说她不幸,还是因为比起后来孝庄和多尔衮一生的遗憾,她毕竟是嫁个了自己心中的人,就算死也死在了他的怀里,比起孝庄连见见多尔衮的牌位都要偷偷摸摸的,她又实在是太幸运,太幸福。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简单的对错,亦或是幸或不幸都太难定义,我们匆匆的来到这世间,也许有些事,还没想明白,我们又匆匆的走了。借用一句四爷对若曦说的话:既来之,则安之。人生匆匆数十载过好当下,不要记恨任何人,人啊生来不易,能多宽容就多宽容一些吧。

这部电视剧里,宸妃实在是不怎么讨人喜欢的角色,但是我在这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海兰珠,这里有她的爱,有她的很,亦有她的遗憾和绝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大玉儿那也冰雪聪明,胆识过人,深明大义,坚强勇敢。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大玉儿,但是每个人也能从海兰珠身上找到自己曾经或现在的影子吧。

《孝庄秘史》影评:过尽千帆皆不是——多尔衮和大玉儿

不知道第一集的孝庄太后陵那里,纪录片的口气有没有吓退人。但看下去了就知道,是古偶的套路hhhh

大玉儿作为主角,主角光环也不是没有。从少女期就有国母的预言,福临降生时漫天的红光,还有多尔衮喜欢她,皇太极喜欢她,苏茉尔爱上多尔衮,也忠心耿耿未有变心之意;哲哲、多铎、洪承畴等人更是一拿一个准。得亏玉儿做事做人聪明剔透,才没落入大开金手指之路。

当时大玉儿在王府中初长成,被皇太极看中。而大玉儿与多尔衮早就私许了终身,只是多尔衮少年怀春,面对心爱的姑娘十分谨慎。大玉儿也恪守礼节,即使暗绣荷包,也不肯做出出格之事。正是这样,后来皇太极出言要大玉儿嫁他时,一切都难以辩白了。本来大玉儿是嫡福晋哲哲的内侄女,嫁与皇太极是常见之事,大玉儿并没有合适的理由推辞。此时要说出早已心许多尔衮,却没有前言铺垫,如果被视作随便找了个借口推辞,皇太极求取侄女也变得微妙了,谁知会不会惹怒阴晴不定的皇太极?

当时王府之中,多尔衮、多铎、大玉儿、小玉儿、苏茉尔几人正值青春之龄。多尔衮兄弟白衣锦服的王公贵子,大玉儿刚换了一套满服造型,盘小髻、系银铃,胸前垂着辫发,眉间画着花子,几人掷毽子作戏。衣袂罗巾,眉梢眼角,小玉儿的吃醋争事,多尔衮垂着手为难也显得无比青春可爱。但多尔衮和大玉儿之间已有了身份的鸿沟,再无缘分。虽说哲哲已探知玉儿爱着多尔衮,但多尔衮兄弟和皇太极之间,始终梗着杀母仇人一事。玉儿若嫁给多尔衮,她身上“国母”的预言,会立即提醒皇太极,多尔衮是他皇位的潜在威胁。最终多尔衮死讯传来,大玉儿嫁给皇太极作妃,开启他们身份与情感的一生错位。

重温《孝庄秘史》,可以说是被那首《你》勾回来的。整首歌完全是多尔衮的视角:“你头也不回的你,张开你一双翅膀”。对于多尔衮来说,一生都在追逐大玉儿。每当他到达一个途中的目的地,玉儿又在他不可及的地方。从战场九死一生回来,大玉儿已是大汗的妃子;扶植福临掌握权力,大玉儿又成了太后。尽管他们相遇那样早,一居江湖之远一居庙堂之高,终究横亘着身份的鸿沟。

皇太极死后再次出现争位局面,皇后哲哲和阿敏有意两边妥协,扶持大玉儿之子福临。那么势必要让争得如火如荼的两派自动放弃皇位,并且甘心辅佐福临。劝退多尔衮的重任自然落在了与他渊源颇深的大玉儿身上。

剧中花了大力气还写了一幕,大玉儿劝降洪承畴。这里要表现大玉儿的气度谋略,论据也比较狗血,皇位换了个人坐,功臣还是功臣,良将还是良将,大丈夫不顾生前身后名,而要顾及苍生不受战乱之苦诸如此类。但玉儿应下此差事,全是皇太极用福临做交换。且皇太极和多尔衮全程围观,气氛微妙。皇太极本来正是因为大玉儿不肯对他妥协好颜色而冷战,究其源头也是大玉儿婚前爱上多尔衮。此时大度使出美人计,用自己妃子诱降洪承畴,看得我很是怪怪。远不如玉儿劝退多尔衮来得恳恳切切,一片痴心,更兼连消带打令人信服。

先是我不能让豪格继位,他要对付你,再是我对谁坐皇位哪有什么想法,都是姑姑范先生的主意,他们才是重视你的人。言辞中处处关心多尔衮的将来,又不肯表露太过轻易地拿主意,仿佛还是那个纠结的小姑娘。马上又自怨自叹。你早就功成名就,我不过仗着有点旧情,还能说上两句话罢了。这番示弱对多尔衮这种重情的人已然有效,更何况说话的是为情受尽苦楚,他心中也仍爱着的大玉儿呢。玉儿最终一退到底,这是你人生大事,我不可乱你心神,自己走了。多尔衮只能被这最后一箭射翻

。不知他可曾想过,经历了皇宫诡谲之后,还能看见小儿女态尽显的大玉儿。而过尽千帆多尔衮还说得出我当皇帝你做皇后,想必也把玉儿萌得打滚。

大玉儿和多尔衮的对手戏好看处,就在于,只有面对真心之人,才觉聪明又有情意,鲜活灵动。

那么多尔衮之于玉儿呢。看起来两人也不是没有机会,比如说两人少时心心相许,比如说皇太极强娶大玉儿时,两人相约私奔,又比如说多尔衮稳坐摄权已久,要求大玉儿下嫁。可偏偏大玉儿并非为爱情不顾一切之人。她可以殉情、可以私奔,对爱情热烈又决绝,但止于此身此心。

终于多尔衮在久居摄政王位置后,被多铎等人鼓动,渐渐起了不臣之心。尖锐的利益冲突终于冲破了旧情的遮蔽,被放在了众人面前。大玉儿在一天穿成农妇模样,让多尔衮随她远遁,从此远离朝廷。多尔衮犹豫了一下,说好。玉儿随即道,如果是二十年前的多尔衮,一刻也不会犹豫。如今的多尔衮已经不是当年的多尔衮了。当年的玉儿若选择私奔,只是一人的人生发生了变化,如今的玉儿选择私奔,清庭权力格局,福临亲政的命运都不知会如何。多尔衮也同样。多尔衮接下来便说,他多年的权势地位,亦是马背厮杀得来为何要放弃,大玉儿下嫁,比私奔来得圆满得多。红尘打滚多年,早已物是人非。

所幸多尔衮的结局是纯粹的。他在战场上倒下,最后一个动作是从怀里掏出了当年大玉儿绣给他的荷包。当权力尊贵、富贵满身都离他而去,他最终心心念念的还是大玉儿。幸而还没到兵戎相见的那天,他就倒在了战场上,可以纯粹地怀念他追逐了一生的美好爱情。端坐皇宫中的大玉儿听闻噩耗,也心痛难已。苏茉尔跪在脚边痛哭,她却流不出泪来。多尔衮死后,几十年纠葛的挣扎将慢慢消散,伴随的悲欢也将远去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jieri/905037.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观后感10篇 一半海水 下一篇: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观后感10篇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