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历史 > 正文

《阿特拉斯耸耸肩》的读后感10篇 阿特拉斯耸耸肩2

导语:《阿特拉斯耸耸肩》是一本由安·兰德着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68.00,页数:14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理想主义的公正属于精神世

《阿特拉斯耸耸肩》是一本由安·兰德着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68.00,页数:14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理想主义的公正属于精神世界

《阿特拉斯耸耸肩》,这部130万字的文学巨着,倾注了作者全部的价值观,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界,也描述了一群理想化的人物。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行文历练,人物内心独白和言谈对话就像振振有辞的宣言,而人物刻画则彰显了古典时代的理想遗风,有如英雄主义的剧作,带来“时代”、“命运”之类的阅读感受。它是经典,而成就这部经典的是一位生活在半个世纪前的女哲学家。

年轻时代的安▪兰德从苏联逃亡,其原因一定在于她所持有的价值观与其身所在的祖国格格不入。在到达美国之后,她的内心得到了充分的慰藉,开始工作和创作。早年,她的生活很艰辛,不过,那些日子却滋养了她的灵感。1957年出版的《阿特拉斯耸耸肩》在美国,甚至全世界都引起了轰动——这部小说成了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圣经》的超级畅销书。

安▪兰德和《阿特拉斯耸耸肩》早已超越文学,成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她的作品之所以被追捧,是因为她深深地抓住了自由资本主义伦理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是个人的价值,而非集体的价值,表达的是对个人价值而非集体荣誉的尊崇;是一种务实的风尚,崇拜的是人类的创造力和理智能力。这些基本观念对美国来说至关重要,而书中的经典人物,如约翰▪高尔特、里尔登、达格妮、德安孔尼亚、丹尼斯约德等等,也完全可以让阅读这本书的美国人找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巨大的共鸣。其实,这本书不仅是时代的巨着,可以这么说,只要自由主义和崇尚、尊重人之价值的社会观念还存在,那么它将继续不容置疑地成为经典。

书中描绘的现实社会里,反抗国有化的阿特拉斯们秘密地聚集在偏僻的山谷中。虽然是荒山野岭,这些具有聪明才智的人们依然生活得很美好,因为在那没有压迫的自由之地,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干,建造全新的生活。相比之下,外面的现实社会却一再地陷入危机,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它已被一群没有理智能力,却自以为是的庸人统治着,这些庸人所信奉的东西披上种种哲学的外套,被说得天花乱坠,其实,在安▪兰德看来,就是“不劳而获”。

可以想见,安▪兰德对书中世界的设置,与她的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山谷中的小社会和外面的大社会,完全是对立的,很显然,冰火两重天的世界如此这般分立,原因在于一个尊崇人的价值和理性能力,珍视自由的选择,而另一个推崇统治、压迫和愚弱。这里映射着一个悲壮的现实:大洋彼岸和此处天壤之别,根源在于人们所信奉的哲学完全不同,再进一步看,所谓对立的社会体制,说到底也不过是一种“心理现象”。

书中描绘的山谷小镇是西方传说中失落的“亚特兰蒂斯”。“亚特兰蒂斯”,英文Atlantics,其意为island of Atlas,汉译阿特拉斯之岛。于是,似乎可以明白,安▪兰德在书中描绘的是阿特拉斯的理想国。

阿特拉斯,古代希腊神话中的神。赫西俄德在《神谱》中把这位神描述为“英勇无畏的阿特拉斯”。关于这位神的事迹,《神谱》中有这样的记载:“阿特拉斯在大地的边缘,站在嗓音清丽的赫斯珀里德斯姐妹面前,用不倦的头颅和双臂无可奈何地支撑着广大的天宇——英明的宙斯为他安排了这样的命运。”如今,神话时代远去,不过,这位阿特拉斯神依旧潜伏在当代的文明话语中,比如,国人熟知的“大西洋”,英文Atlantic Ocean,其意为Sea of Atlas,汉译应为阿特拉斯之海。

神,阿特拉斯也要服从命运——尽管他无可奈何。然而,安▪兰德笔下的阿特拉斯们决定摆脱这样的命运,他们的做法是“耸耸肩”!

在德安孔尼亚与里尔登的对话中,他挑明了自己的观点,也揭示了全作的主题:阿特拉斯越努力,地球就越沉重地向他肩膀压下来,而地球上的人们,对于阿特拉斯的贡献不以为然,甚至变本加厉地贬低、折磨他,该怎么办?

“耸耸肩。”

对神来说,这只是简单的动作,于人类社会而言,却是一种激进的革命,因为这个被创造出来的物质社会是那样的脆弱,如果它又被一群没有头脑的人所统治,那么它将不堪一击。

耸耸肩——大地会因为神的罢工而震动。地上的愚人、坏人会因为震动而觉醒吗?在这里,如果引申理解,阿特拉斯象征着人的自由和价值,那么所有对人的自由和价值的蔑视,终将带来巨大的灾难。

安▪兰德把那些凭借自己的才智创造财富的人视为非凡的人,也就是具有神性的人。在自由主义的社会中,这些神引领着进步,同时,也具备崇高的道德,这种道德说到底就是对一切人、事、物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在资本盛行的年代,这种公正的评价可以用丰厚的财富加以衡量。所以,不要误会安▪兰德在宣扬拜金主义,她是在推崇“公正”。

“我写作的动机和目的是勾勒一个理想的人。描绘道德理想本身是我终极的文学目标。”——安▪兰德,《我为何写作》

文学的雕塑

全篇的第一个人物是以问题形式出场的:“谁是约翰▪高尔特?”不过,他的现身已在第三部分的情节中。在安▪兰德笔下,这位前两部分只存在于问题和传言中的神秘人物,也因为达格妮的“魅力”爱上了她。而约翰▪高尔特对达格妮的描述,使达格妮的身体完美得如同希腊女神一般,这是全作“文学雕塑”艺术手法的高超呈现。

安▪兰德创造的文学世界,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国度,被她推崇的人物都被塑造得十分完美。文中多次出现对经典人物身体的描述,语言并不复杂,却表现出光影透视的效果,使他们一个个宛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大理石雕塑。

安▪兰德在用文字雕刻完美的人。这令我想起让-保罗▪萨特曾说:“切·格瓦拉是我们时代最完美的人。”那个充满浪漫悲情的革命者,一生都在为理想而奔波、战斗,令人惊讶的是,死后,他留下完整的尸体,面容就像耶稣殉难时一样安详。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形容他和他的理想。他不是只过纯粹精神生活的人,是他对“理想主义”的坚持成就了他的完美。

安▪兰德最终用哲学雕刻了人物的道德观,也最终成就了这些人物的“完美”。

“他唯一可以决定的是自己选择导引他的理念,还是任凭机会安排。”——安▪兰德,《哲学与人生观》

厚重的宣言

尽管这是一部严肃主题的小说,但是在这里,理想主义的概念并没有失去它灵动的光辉。通过话语雕刻人物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是本作重要的特点,安▪兰德巧妙地在其中倾注了全部的哲学思想。

在书中大篇的人物对话里,可以发现很多安▪兰德理想主义的碎片,每一块碎片都在折射其思想的全貌。要深入理解这部作品,甚至是安▪兰德的道德哲学思想,文中有四处经典“宣言”不容忽视:

1、P500 德安孔尼亚关于人生价值、美德和金钱,与汉克▪里尔登的长篇对话

2、P582 汉克▪里尔登在审判台前所作的长篇辩辞

3、P1036 塔格特▪达格妮被胁迫中,面对公众,依然说出了“真心话”

4、P1230 约翰▪高尔特侵入电视讯号,向全国发布的演讲

“人可以累积财富的高度,所以人也可以累积精神的高度。”——安▪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资本的道德

多年前,约翰▪高尔特从蒙昧的人群中站出来,向无能的企业主抗议。他丢弃了自己潜心研发的新式发动机,革命就此开始。多年后,约翰▪高尔特已成为山谷中理想国的领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先驱,德安孔尼亚把他比作最先改变想法的普罗米修斯。这一群非凡的人开始拒绝为腐败的现实服务,然而,他们却并没有成为隐士,而是创造了新的生活。

看完这本书,我终于明白,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美国人为何那么憎恨华尔街和暴富者。于书里书外,有了一种体会:毁灭来自掠夺,生存发于创造。与脚踏实地的工业资本相比,金融资本更加浮夸,甚至不乏欺骗和虚妄,与那些政治掮客和投机分子、庸俗哲学家一道,被标为安▪兰德所描绘的不凭良心、不劳而获的强盗——从根本上来说,这些人不符合资本主义的精神,不具备资本的道德。

在安▪兰德的理想主义世界中,资本的道德在于创造,理性和自由是创造的灵魂。理性是人的价值,自由是人的伦理。这些都是需要极致扞卫的吗?阿特拉斯们只是耸了耸肩膀,转身离开,寻求新的生活领域,对于一个陷入愚昧和腐败难以自拔的世界来说,这已是最大的惩罚。

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阿特拉斯雕像

安▪兰德 着,杨格 译,《阿特拉斯耸耸肩》,重庆出版社,2013年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理性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嘲笑

这本书文字之多让人细读起来非常困难,并且前面故事情节的张力与逻辑都较后半部分强,能读下来也是很不容易的。

初读时,里尔登合金的诞生,塔格特公司的繁盛,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胜利,创新与奋斗换来巨大的财富,并且以财富为荣,以物质为荣。但是资本主义所带来的贫富分化导致了国家机器的开动,强制性的税收与国有化取代了自由竞争,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制度的僵化与生产力的衰落。此时约翰高尔特的理想乌托邦开始崭露头角,选拔制下的精英乌托邦展现出了无比的魅力。在电影《明日世界》里也有一些乌托邦的影子,但这样的想法注定不会成为主流。随着创新者的流失,外部世界逐渐土崩瓦解,于是最后达格妮也加入了高尔特山谷。

书中的关键词包括金钱,税收。税收制度起始于何时了解的并不深刻,但是越来越发掘到这个制度对现今世界的影响。其操控能力之强已经足以改变世界的观念。金钱本身产生于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中,本意也只是一种交换介质,但不知道从何时起开始成为了邪恶的象征,人们开始仇富。这或许都应了书中那句话,约翰高尔特发现了青春泉却发现它带不回来,亦如良好的社会制度很难在现实中实现。

面对社会体制的改革,出现了四派人物,以约翰高尔特与德安孔尼亚为代表的彻底决裂派,他们决心摧毁腐朽的体制,建立自己的新世界;以里尔登与达格妮为代表的改良派,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改变;以国家科学院教授为代表的懦弱派,他知道自己做的是违背了正义与理性的事情,但是却不愿意摆脱甚至会去拥护它;以及其他所有人代表的腐朽派,无顾所有的法则与规律而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人群。这里突然联想到了互联网的SNS社区。社区最初往往会有一些精英用户,创立了自己的乌托邦,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人的涌入,慢慢地这些社区都变得荒草丛生。

查阅了一些资料,作者曾是俄国人,所以对社会主义所带来的破坏性描述如此真实也就不足为奇。但是正如其他人所言,极左很容易变为极右,安兰德也不例外。在绝对的理性主义下,并没有提出一个对腐朽制度的新方案,而是回避了税收,政府的因素,唯一借助的是金钱的力量。甚至通过乌托邦去影响外部世界,让本身存在的资本主义制度渐渐变为社会主义制度,以至于最后达格妮为首的改良派也加入了高尔特山谷,彻底放弃外部世界。安兰德希望通过绝对的精英制度去推广到外部社会,但是忽略了精英制度的缺陷:它注定无法承受团体成员的剧烈变更。一旦外部大众涌入,或者成员的自身更替,都会导致精英团体的破裂。安兰德提出了一个自由主义的乌托邦世界,但她没有预见到所有人为规划的制度一定是反自由的,真正的自由制度应当是尽量少的制度束缚;并且每个制度一定有利有弊,关键是利弊的博弈。社会主义拥有强势的国家机器,可以轻松应对宏观形势的变化,但无力应对微观经济的调节;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成效卓越,但随之而来的是垄断寡头的威胁。因此合理制度的关键并不是绝对完美,而是不断进化,相互制衡。

但这仍然是一本具有重要意义的书,其对理性主义的崇尚,以及物质主义的赞美和对道德的讽刺更是这个社会所忽视的。或许最完美的结局应当是,他们学会接纳,而不是逃避外部世界,取得外部世界的多数派胜利,而非绝对胜利。只要社会的主流仍然是自由派,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自由主义的。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资本主义的“红色经典”、精英政治的“颂歌礼赞”、个人主义的“励志之歌”,

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阅读习惯是不同的,这本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的书,在国内的影响很微弱,撇开落地国内时间太晚的原因不说,似乎国人也不愿意以这种文学方式接受一种哲学或政治思想,她的影响还不及那些什么乱七八糟流派的无聊小说的作者。也是,这么厚重的两大本,也不知是哲学小说、还是政治寓言,相信我们看起来会挺费劲的,也绝对会不自在地“耸耸肩”---不如去看看同名的电影。但,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也不管作者是借小说阐述哲学思想,还是用小说释义政治观点,这本书绝对称得上是资本主义的“红色经典”、精英政治的“颂歌礼赞”、个人主义的“励志之歌”。

50年前的书啦,50多年的发展变迁,我们今天来读,觉得作者只不过把原来每个人心底不能言说的“你懂的”的模糊语言明说、说“明”而已。特别是今天,当资本家完成了由“贬义”到“中性”再到“褒义”的变迁,比尔盖茨、乔布斯,特别是国内那些“资本家”富豪,都成为受人尊敬的楷模或偶像时,几乎每个人在自己内心的深处,是绝对不会拒绝作者、更不会拒绝作者观点的。

50年前相信这一切,都几乎成为格林斯潘、索罗斯、里根的同路人,这不也是每个人的梦想吗?也怪不得美国的资本家们特别是金融银行家们对这本书推崇备至,套用玄妙的网络语言,这叫“不想成为总统的资本大鳄绝不是好行长”。不相信她的,可能就像当年的潘晓,会感到人生的路有些窄、有些艰难;但即使如此,好象温柔乡里也无人揭“被”而起,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我们口口声声所说的实践检验的真理,就这样摆在面前。因此呢,可以把口号喊的震天响:寄希望建立一个超凡脱俗世外桃源般的“乌托邦”、“理想国”。但千万别当真,一定要把以下狠抓落实:在滚滚世俗中理性地占有金钱财富,创造个人的新世界,那时你会很优雅地很绅士淑女地很不以为然地“耸耸”你很有质感的肩。别的,就别扯啦!?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坐评】史诗级的成人童话

这是一部有关资本主义根本价值的史诗级的成人童话。

其他我看过的书,看过就看过了,不太会去注意其他读者的反应。但这本书一读完,我就很急切地去豆瓣这本书的页面看了一下其他人的评价。不为别的,只为印证我的一个猜想。果然,几乎丝毫不差。印证了什么稍后再提,还是先说这本书。

这本书用一个稍显曲折的故事,凸显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价值。基本的故事梗概如下:一群能力卓越的人,始终受到无能的声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官僚及家人冠冕堂皇的干扰,让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奉献自己的能力及资产,而他们秉持的则是坚定的客观主义,“不为别人而活,也不要求别人为我而活”。最终这些卓越的人逐渐开始逃离这个国家,与志同道合的人进入“桃花源”,导致整个国家陷入了混乱。少数苦苦支撑的人最终也放弃了这个国家。这些人等待人们完全认识到他们的价值的重要性后,才会重新回来。书中关于他们坚持的客观主义及金钱至上观,有着十分详细且不厌而烦的说明。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所在。

作者是从欧洲到美国的,对于集体主义和极权主义的主张有着深刻的认识,而对于美国的价值观也充满了赞赏。但如果基于此即认为作者写作本书的用意在于攻击或者说批判当时的布尔什维克主义或极权主义国家,那就理解的浅薄了。如果仅仅是这个用意,这本书不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美国民众对本书的热情,认为本书可以挽救美国的观点,肯定超越了这个简单的批判主题。本书反映出的弊端,不仅仅在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在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它反映出的是一个人性上的问题,因此才受到广泛的欢迎。

资本主义是人类生产发展的一个阶段,但不是必然阶段。抛开荒谬的从低到高发展阶段论,资本主义也只是一个人类发展进程中偶然进入的一个阶段,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进入的一个阶段。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才开始兴旺,客观主义也才得以伸张。没有生产工具的极大进步,不可能产生巨额的财富,也就不会有所谓资本主义,没有生产工具的进步来解放个人的身体劳动,客观主义也不可能得到响应。资本主义在一个地区的发展,为这个地区带来的经济上的极大进步,必然引起其他地区的模仿。人们在享受资本主义带来的极大丰富的物质资源的同时,并没有太关注到资本主义的内在价值就是客观主义。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他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位置。这是很残酷的,因为它无视人们之间天生的差异,有人能力强,就有人弱。如果说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很大程度上有弱肉强食的现象,那么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将证明强不需要“食”弱也能发展壮大,而弱即使没有强“食”也会生存艰难。但是在人们认识到之前,资本主义已经把人们带到了一个退不回去的阶段。所有的生产资料,必须依靠有能力的人,也就是所谓资本家的工厂来生产。由于农业与工业的刻意切割,人们基本的生存资源都需要各种现代系统来支撑,而这些系统的管理者也是资本家。在中国以前有一句常说的话,大不了我回家种地去!现在,即使在中国,想种地也几乎无地可种了。即使有地,人们也不会接受投入与产出悬殊的比例。这种现象,在如今的大部分国家都是相同的。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如何继续走下去才是关键。

在这方面,本书没有提出新的观点,但重点说明了退后会有什么后果。本书通过一个虚设的美国发生的事件,恢弘地宣扬了客观主义的价值观。未来问题的解决方法,只能是在尊重客观主义价值观的前提下探讨。没有对客观的尊重,其他的一切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看,作者的目的是基本实现了。

有些人的反馈是这个国家的事怎么这么简单?国家的领导人就几个白痴,主人公都是英雄式的人物?!当然还有女主人公达格妮的爱情故事,显得很简略,忽然就发生了几次转变。这都涉及到这本小说的故事性质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说明。

第一,关于本书整体的故事设置,要从现实角度看是有不合理之处,但从作者的目的看,这些内容就够了。我的理解,本书的故事就是一个成人的童话故事,分享着童话故事的特性:用简单的人物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从目前来看,这个目的很明显实现了。因此,从故事内容上挑毛病没有太大意义,就像人们不会去挑其他童话故事的不合常理之处一样。

第二,达格妮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本书中所有的故事都在服务于作者想要宣扬的价值观,因此达格妮的爱情故事也是一种表达途径,而且是更生动的一个途径。通过达格妮的爱情故事,作者主张人们最终的价值观只能是她所支持的客观主义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的代表就是约翰•高尔特。达格妮的三任男友,甚至包括她自己,代表了不同的认识阶段,达格妮代表着认识的主线,也代表一般的资本主义热情支持者。弗兰西斯科•德安孔尼亚代表了最原始也最有活力的资本家,他们有能力,有热情,但开始时对其对立面毫无认识,对于无视客观价值的势力的恶行未能注意,因此其能迅速发展壮大,但在发展的成熟度上不及里尔登。但也因为其最先发展,有较高的敏锐性,因此对高尔特代表的价值观也能迅速接受。在达格妮看来,弗兰西斯科一方面不如里尔登成熟,另一方面又与其产生出莫名其妙的巨大的隔膜,因此达格妮走向里尔登是必然的。他们有共同的信念。但随着事情的发展,达格妮逐渐认识到即使自己不去关注价值观的问题,它也会如影随形地影响自己。自己事业的发展有着根本的价值依靠,离开这个价值观的支撑,她的事业很难立足。但是看着自己的心血,达格妮还是很难放下,即使认识到自己行为在供养着那些“吃掉”自己的人。这也是人之常情。里尔登是成熟的,因此对于很多价值观的认识很轻松,与转变后的弗兰西斯科几乎无异,但还总是想着忍受一下,这也是另一种人之常情。而约翰•高尔特代表着纯粹的资本主义的客观主义价值观。达格妮终将发现支撑自己事业和自我的根本价值观在高尔特这里,因此达格妮最终必然走向高尔特。这一点,其他两人也很清楚。因此,达格妮的爱情故事路线,代表着作者想要表达的发展路线。不论经历何种曲折,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人们最终都将走向高尔特代表的价值观,也就是作者主张的价值观。

当然,如果要挑刺,童话故事的写作方法,唯一的问题就在于简单化,即把人做了简单的分类,赋予有些人固定的属性。在本书中,有能力的卓越的人一定能有对作者主张的“先进”的价值观的认识,而不具备这种认识的人能力全是很低的。如果发生价值冲突,有能力者一离开,整个国家就无法运转陷入混乱了。但现实往往不是这么简单。很多坚持集体主义的人也非常有能力,而很多价值观“先进”的人,未必都有天才般的能力。且不说即使存在价值冲突,很多有能力的人不一定会离开,即使这些人离开,国家也未必就会陷入混乱。因此,本书中描述的情况出现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因此要普及这种价值观依然有着各种困难,不论在哪个国家。

从写作角度将,可以说作者的主张得到了完全的伸张。为了解释好客观主义的价值观,作者借几个人之口对其进行了掰开揉碎的不厌其烦的说明。这些说明深得我心,但触动我的并不是这些细致的说明,而是在约翰·高尔特的广播讲完后,弗洛伊德·费雷斯博士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连接起了作者的童话和我们的现实世界,也是我着急去验证的一件事,那就是:“这太高深了,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水平。它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人们根本理解不了。”理解不了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明显的理解不了,这毋庸多说,另一种是有理解了样子的理解不了。第二种在网上常常能见到。他们把任何道理都转化为简单的一两句话,典型句式为:这说的不就是什么什么嘛,有什么?!一个“不就是”,省去了理解的时间,还显出自己的高深,省时省力。这种不理解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它断绝了自己真正理解的机会。

最后还是说回这本书,这本书很厚,不论是否支持作者宣扬的价值观,都不得不承认,通过本书,此种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宣扬。凭这点,这本书就是一本优质的值得一读的书。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一小时读完1069页的《阿特拉斯耸耸肩》

《阿特拉斯耸耸肩》不同于一般的小说,作为一部哲学性色彩浓厚的小说,《阿耸》笔墨主要用在描述主要人物内心思想上,相对之下人物的刻画就比较薄弱。以至于读起来比较费劲,情节还没推进,就先要看完一大段枯燥的内心独白。我读完这本书花了三个月,但其实读到后面发现如果想要快速看完这本书也是有方法的。

先简要介绍一下《阿耸》的剧情:《阿耸》描绘了一群社会精英坚持个人主义,推崇客观理想,并为此坚持与空谈社会利益,崇尚牺牲主义的世界做斗争的故事。

第一部主要介绍了几个主要人物——一家有几百年历史的铁路家族企业副总裁达格妮、靠自己白手打拼并研制出新型合金的钢铁制造总裁里尔登、继承家族产业的德安孔尼亚铜矿公司总裁弗兰西斯科——描述了他们在一个与他们理想相悖,处处压制他们的世界中不断挣扎斗争,找寻出路的情景,同时达格妮与里尔登的关系也突飞猛进。结尾最后留下了几个疑问:那些被压制后消失的伟大企业家去哪了?人们用来打趣的俚语里的约翰·高尔特是谁?

在第二部里,上面的疑问在达格妮不懈的追寻下似乎有了线索。同时,政治环境对像达格妮和里尔登这样能干的企业家也越来越不利,甚至以公布达格妮和里尔登的情人关系为要挟逼里尔登无偿捐献他花了十年研制的里尔登合金。世界经济在快速衰退,社会精英依旧在不断失踪,达格妮也遇到了新问题:那个将可以改变世界的发动机遗弃的天才发明家去哪了?她究竟该不该放弃自己的家族企业来避免被大众剥削?带着疑问,达格妮在追寻毁灭者的道路上坠入一个世外桃源,似乎她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第三部为达格妮解释了所有的疑问,那个天才发明家正是约翰·高尔特,他拒绝为剥削能干者,推崇牺牲主义的世界服务,并策划了这起社会精英失踪案。他带领着社会精英离开自己的岗位,到一个新的不被人发觉的地方重建自己的成就。最后,高尔特揭露了政治家的阴谋,社会人才不断流失,外部世界濒临崩溃。高尔特一行人正等候时机回去重建世界。

同学们!请注意!现在给大家画重点了!

第三部第七章“我就是约翰·高尔特”里高尔特在广播里的讲话基本涵盖了全书的主要哲学思想,废点脑子读完高尔特的话基本就明白作者要表达些什么,整部小说也正是为了证实高尔特的话而展开的。

后记和附录里的客观主义要素里也进一步概括阐述了作者的客观主义,可以说是全书精华所在了。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并节省阅读时间,以下摘抄其中的几段总结性的哲学思想供大家参考。

关于工作和能力:“生命中没有任何东西是重要的——除了你把你的工作能够干得多好。除了这个,没有别的。它取决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人的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他们灌进你喉咙中的所有道义准则,只是骗子们用来榨取人们美德的一堆纸钱。能力的准则才是道德体系的黄金标准。”关于性:他们保守着这个秘密,并不是因为那是犯罪般的羞耻,而是因为它完完全全属于他们两个,无须任何人去品头论足。她清楚一般人在性方面的这样那样的教条,什么性是人类低级本能的丑恶弱点,什么性只能被悔恨所宽恕。她所体会到的纯洁情感使她远离怀有这种教条的人,而不是在自己身体的欲望前退缩。关于金钱:“原来你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弗兰西斯科·德安孔尼亚说道,“你问过金钱的根源又是什么吗?金钱是交换的工具,如果没有了生产出来的商品和生产出商品的人,它就无法存在。人们如果希望彼此打交道,就必须用贸易的方式,用价值换取价值,金钱不过是体现这个原则的物质形式罢了。金钱不是凭眼泪来向你索取产品的乞丐的工具,也不是巧取豪夺的抢夺者的工具。只有那些生产者才使金钱的存在成为可能。这就是你所认为的罪恶?关于怜悯与救赎:当一个人违背了公正,靠着怜悯去行事的时候,他是在为邪恶而惩罚善良;当一个人把罪犯从苦难中拯救出来,他就是在逼迫无辜的人们去受苦。什么都逃不脱公正,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普天之下没有不付代价就能白得的东西——如果有罪的人不去付,这个代价就要由无辜的人去付了。关于牺牲:如果你们还想挽救自己的最后一点尊严,就不要说你们能做的只有‘牺牲’而已:这种说法会陷你们于不义。如果一个母亲给她饥饿的孩子买了食物,而不是给自己买帽子,这不算牺牲:因为她认为孩子比帽子更重要;对于把帽子看得更重要的母亲来说,那才是牺牲,她宁愿饿着自己的孩子,只是出于义务才去喂他。人为了自己的自由奋斗而死算不上牺牲:因为他不愿意像奴隶一样地活着;对于愿意如此生活的人,可以算是牺牲。对于不愿出卖自己信念的人,就谈不上是牺牲,除非他是那种根本就没有信念的人。关于感情:既然财富不会无缘无故地生出来,也就同样不可能有无缘无故的爱或任何一种感情。情感是一种对现实的反应,是根据你的标准控制生成的一种品评。关于帮助他人:如果你选择帮助一个受苦之人,是因为他的德行,是因为他的奋力崛起,是因为他曾有过的理性,或者是因为他遭受到了不公;即便如此,你的行为也还是一种交换,他的品德就是对你的帮助的报答。然而,去帮助一个无品无德之人,只是因为他在受罪,把他的错和需要当成一种要求而接受下来——就是接受了对你的价值的空头许诺。没有品德的人仇视存在,他的行为以死亡为前提,帮助他就等于是认可他的罪恶,支持他的毁灭事业。无论是你不会丢掉的一分钱,还是他不配得到的一丝善意的笑容,向虚无纳贡就是对生命、对所有竭力保护生命的人们的背叛。关于政府:政府唯一应该做的是保护人的权利,就是说:保护他不受暴力的侵犯。政府应该只是一名警察,充当人自卫的化身,并且只有在对付首先动武的人时才能以牙还牙。政府的正确职能仅限于:作为警察,保护你不受罪犯的侵犯;作为军队,保护你不受外敌的入侵;作为法庭,用客观的法律和理性的规则去平息纠纷。但是一个对善意的人首先用强,对被缴械的受害者暴力镇压的政府,就是意在灭绝道德的恶魔的机器:这个政府颠覆了它唯一的道义目的,从一名保护者变成了人的死敌,从一名警察变成了有权对被剥夺了自卫权利的被害人施行暴力加害的罪犯。这个政府把道德改成了这样一种社会规矩:只要你的势力比别人大,就可以对他为所欲为。

最后,给大家留一道阅读习题吧。

假如你看到阿特拉斯神用肩膀扛起了地球,假如你看到他站立着,胸前淌着鲜血,膝盖正在弯曲,双臂颤抖,但还在竭尽最后的气力高举起地球,他越努力,地球就越沉重地向他的肩膀压下来——你会告诉他该怎么办?

同学们!这可是一道送分题呀!千万不能马虎呀各位!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愚蠢的反派”

看这个书还是有很大触动的。年轻人如果没有这种为了目标脚踏实地、专心奋斗的单纯,这世界也无法进步了。有几章看的真是燃。

书里想强调的是,人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专注做自己能做的事,目的是利己,却让这个世界得以发展。利己也是要坚持底线、顾及手段的。

追逐金钱,其实是在追逐被金钱代表了的目的。付出和收益的等价交换,才是金钱的本质。所以尊重金钱的人靠自己的奋斗挣钱;诋毁金钱的人才会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企图掠夺、欺诈、不劳而获。

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点,本来期待看到更深刻的探讨。但是,并没有。个人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书里所有反面人物,都特别蠢。反面的观点也被黑得有点莫名其妙,似乎除了简单说几句懒惰愚蠢和道德绑架,作者自己都找不出更复杂一点的对立了。以至于正反观点的每次碰撞都没有思想上的递进。。。正方说了好几页自己的伟大,反方说不对,然后就没有了……这不仅让反方显得无力,也同时让正方的立场显得薄弱。

辩论只有势均力敌才能充分体现双方的观点,因为每次解释、每次回应,都是阐述观点的有效途径,也是完善论点的必要手段。

也许作者本意是把反派都塑造成反智的形象,因为书里认为“不思考”以及放任自己的愚蠢,就是罪恶。

但是这种好人又好又聪明,坏人又坏又傻的极端的写法,本身也有点反智。。。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关于善恶的定义

我们其实不能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也不能对世界有。我们生来就在误解,从误解我们的父母开始。我们的本性要求只是在关注自我,自我的内心成长,醒悟,升华,但其实毫无用处。真正的自我不能被认知,现有被认知的自我都是经过乔装打扮的。自我是善和恶的冲突形成的妥协,是恶被绞尽脑汁压制的结果。人性深处的善一旦被使用,被作为一种提高自己地位的手段而显示出来,善就变的和恶没有丝毫区别。我们在定义一切,定义我们的人生,定义他人,定义我们遇到的事情,但从没试着真正去了解,去包容。我们一旦下了定义就开始从这个定义去认可去否认,好像一切事物除了好就是坏,似乎善就是善,恶就是恶。

善其实是不能被定义的。恶自然也不能。善是一种道德深处的东西,它存在但看不见,它逼迫着事情发展不偏移轨道,但它从来不想现身。因为一旦它现身,善也就不再是善了。善无法被物质化,它真正的无形无色。

恶被大多数人深恶痛绝,除了作恶人本身毫无歉意。但其实恶才是发自内心而出的,这是内在真实的体现,它想提醒人们它的高尚,它的不凡,它的崇高,它的不可战胜。它不可一世的样子显得高傲,却又让人惧怕。

阿拉斯特耸耸肩 让世界秩序倒转过来,她为理想、崇高、平等建立了一个乌托邦,她试图告诉人们普世价值中的平等并不意味着实际生活中的平等,一切有着追求和理想,聪明和才干的人都应该得到遵重和信任,大众的无顾忌的盲目的甚至是不可理喻的任性索取都是无理且不道德的。而这一切才是真正的自私所在,这些是掠夺者。

但毕竟这些都是极端现象,出于嫉妒出于羡慕而造成了一些社会底层的舆论,但这毕竟是一种宣泄,如果社会连这些宣泄也要扼杀,那才是真正的可怕社会。但总体看来更像是对共产主义的一次争锋相对:没有什么是必须共有的,人的大脑生来不同,生活也就各不相同。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另一种乌托邦

如同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怀有崇高的期待和理想一样,俄裔的美国女作家兰德,同样对资本主义抱有乌托邦一样的期待和理想。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首次由兰登书屋出版。据说,这部小说当时已被12家出版社退稿,出版以后,恶评如潮但畅销无比,对美国大众的影响仅次于《圣经》,作者也因该书几乎激怒了整个成人世界:父亲、母亲、左派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他们贬低她:“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醉心于她的学说。”咒骂她:“她患上癌症完全是她在哲学上和精神上犯错的结果。”在政治上,兰德是一个失败者,自由主义者不喜欢她摆出的自我为中心的姿态;保守派不喜欢她的无神论;双方同时都反对她的个人主义。

然而,与青年马克思一样,兰德也是“不怕闪电、不怕霹雳、不怕天空中的惊雷”——或许,安•兰德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她提倡自私的美德,公开为资本家辩护,而且毫不掩饰她对庞大政府的憎恶。《阿特拉斯耸耸肩》在美国的销售已达数百万,被称为“自私圣经”——在书中,与《资本论》对资本的批判一样,她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批驳:在20世纪发动机公司,实行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制度,开始人们都欢欣鼓舞,觉得这样就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结果能干的人工作越来越多,懒惰的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工厂很快就倒闭了。看来,在对人性的缺点没有充分的了解时,在财富还没有达到无限充裕的时候,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显然会给社会带来灾难。

如此多的涉及政治与经济,并努力为资本家辩护,也难怪兰德会为学者所轻视。毕竟,在公共知识分子的眼里,说教式的口吻和布道者的激情总是令人怀疑其动机,其真理在握的自信则令人怀疑其思考问题的深度。这个世界会变好吗?19世纪文学的主题词是批判,20世纪哲学的转变源自于怀疑,兰德如此逆潮流而坚持己见,为强者辩护,给弱者踏上一只脚,自然会激起公愤——毕竟,任何时候,世界上的成功都只属于少数人。

同样,兰德对财富的颂扬也令文学教授敬而远之。曾有人说过女人不适宜于学习哲学,那样对哲学和女人都是一种糟蹋。相反,文学与艺术似乎应该是女人的天职。不知道是否是这样的潜意识在作怪,兰德在序言中便申辩自己是小说家,哲学是为故事服务。然而,文学与经济似乎是两种不能兼容的价值标准,财富通常在文学中得不到很高的评价。相反的,小说家处理贫穷时,倒是得心应手,其同情与鼓励的立场颇能激发人性的光辉。然而,否定财富却又同情贫穷,却是有点自相矛盾,毕竟解决贫穷的方法就是赚钱致富。然而,正是这种自相矛盾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心理,所谓的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尤其如此。

在《阿特拉斯耸耸肩》中,兰德便试图解决这个矛盾,在她看来,财富是人类思想力的结晶,妨碍竞争、扼杀创意、执意维护既得垄断利益的资本家是可耻的;而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赚取的金钱则值得尊重。这似乎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以往人们所批判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不劳而获的获得财富的方式——欲望是人类奋进的原动力,我们所诅咒的是贪婪对人性造成的扭曲。财富的创造力永远值得尊敬——无论是《源泉》中的洛克,还是《阿特拉斯耸耸肩》中的约翰•高尔特——都是令人尊重的创造者。然而,他们的创造天赋似乎是与生俱来,无须他人对其指手画脚。那么,对于那些没有这样天赋的人,出路在哪里呢?

固然,财富是永远是大众追逐的目标,但它有可能是勤劳上进的动力,也有可能是犯罪堕落的原因——关键在于社会制度设计的获取财富及使用财富的方式是否受人尊重,是不是能维护正义。作为一部乌托邦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描绘了一个由自私而精明的商人、科学家、艺术家等社会精英组成的世外桃源,有着田园诗般的诗意和现实社会中的欲望的满足。在这里,维系着一切的不是道德而是金钱,金钱被视作为崇拜的偶像,是自由交换和公平正义的象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创造者和思考者。小说结尾,由于强者罢工、抛弃了弱者,世界陷入了无边的黑暗,而乌托邦里则是一片和谐幸福。同时,她借约翰•高尔特之口来说明了她的客观主义哲学:

财富观——财富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工具,是人类思想力的结晶。当你判断某人德性的时候,请听他对金钱的理解:诅咒金钱的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金钱,尊敬金钱的人则依自己的本事赚取金钱。金钱是社会美德的气压计,远离告诉你钱是万恶之源的人。

历史观——文明就是一个逐步将个人解放出来的过程。人天生便会思考,让那些叫嚣说人的思想自由在创建工业文明后便毫无用处的吃人者从大学的经济系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让他们拿起弓箭,穿起兽皮。每个独裁者都是神秘论者,每个神秘论者都是潜在的独裁者。

道德观——你生命中的道德的唯一目的是去获得幸福,让自己得到快乐便是他的最高道德目标。“牺牲”就是为了你并不在乎的东西而放弃你所看重的。人的生命是道德的标准,在生命里,快乐是成功的状态,痛苦则通向死亡。正如你不能对大自然进行伪装一样,你同样也不能对人的品格进行假造。武力与头脑是截然对立的;枪声一响,道德无存。

价值观——人类是真正的英雄:以自己的幸福作为生活的道德准则,以实质性的成就作为最高贵的行动,以理性为自己唯一的主宰。人不应该为他人而活,也不应该要求他人为自己而活。思考是人的唯一最根本的美德,其它的一切皆因它而生。自豪就是承认你是自己的最高价值,这和一个人所有的价值一样,需要去赢得。

哲学观——A就是A,一个东西就是它本身。存在是特性,意识是鉴明。存在是存在着的。每个问题都有两面,一面是正确,一面是错误,夹在对与错中间的则是邪恶。

然而,利己是不是可以完全不损人,贪婪和欲望的界限在哪里,科学是否能完全解释自然,理性造成的冲突如何解决——兰德并没有告诉我们,而这,往往是问题的关键。在《阿特拉斯耸耸肩》中,兰德虚构的乌托邦,似乎是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的自由交换的天堂。然而,这个社区内的人们如果遇到不幸,或者说在生病或年老后,无法给他人做贡献的时候,是否会被这个社区所淘汰?大多数欲望不强烈而道德感比较强烈的人都反对这种不合自然生态平衡的法西斯之举,毕竟,不仅人和人之间的创造力有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创造力也会有天壤之别——在顺风顺水的时候,认为市场经济是让个人能力得以发挥的自由乐土;而在穷困潦倒之时,则会呼吁公平,而自由则是压迫剥削的罪恶渊薮。

由此,无论是哲学史还是文学史,兰德都很难被成为学院瞩目的焦点——尽管教授们年轻时很多都是兰德的粉丝。与兰德所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是乌托邦一样,在她笔下所描绘的纯洁理性的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也同样是一个乌托邦。在她的理想中,新知识分子不断创新,成为勤劳聪慧的“知本家”,为营造明天更好的社会而不懈奋斗,可是,在现实社会中,能拐就拐能诓便诓也是事实,资本家的聪慧往往是首先体现在不择手段,而不是去努力进行科技创新——公平固然会成为“多数人的暴政”的缘由,自由也往往成为借其名而施行罪恶的借口。看来,小说家的职责并不在于为社会设计合理的成功制度,而是让失败的人们在面对黑暗时有了生的勇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是在于他的小说中永远有对人性恶的拷问与获得救赎的渴望;而雨果的不朽,则是因为,只要世界上还有贫穷和饥饿,《悲惨世界》就有它的价值。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阿特拉斯耸耸肩

只想写短评来着,可是不小心超过字数了。

在出差的空余时间中看了一半,决定不再看下去了。文笔非常的优秀,阅读这样的文字绝对称得上是一种享受,但是作者想要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意愿实在太过强烈,或者用现在的话讲“私货太多”。

作为在社会主义大天朝内成长起来的屁民,对这种檄文式的小说绝不会陌生,但是文中这种资本家才是弱势群体、左派都是不劳而获的败类的论调,恐怕比高宝玉的“半夜鸡叫”更加难以让人信服——我对于美国历史知之甚少,但是对政府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资本力量会允许“机会平衡法案”的诞生,逻辑上怎么都说不通。

事实和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情一样,永远不会非黑即白。资本家和企业主当然大多贪得无厌,但是极端左派和自由主义者们恐怕也没几个真心相信他们所宣扬的价值观的。共产主义当然可谓是人类思想之癌,可若认为亚当斯密说的一切都是真理也同样愚不可及。

屁股决定脑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一点也不新鲜。

哦对了,还得去翻翻剧透,到底谁特么是约翰高尔特……

《阿特拉斯耸耸肩》读后感:英雄梦想

读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历时大概有三四个月有余,没有完整的时间,都是细碎的时间拼凑起来的,早上上班等车的时候看,中午吃饭排队的时候看,午觉前再看半个小时,然后睡觉前收拾妥帖了再看几页。它是一本我觉得very perfect的书籍,也让人想到了“英雄梦想”这四个字。

如果刚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是奔着情节去的,那是完全看不下去的,因为你会发现故事发生的背景完全就是一副工业景象,连里面唯一的女主角虽然被描绘得知性优雅,但是她的工作确实一个铁路公司的执行副总,那么,故事也都梦幻到哪里去,围绕着钢筋水泥间发生的事情。刚刚看的时候,我也是完全带入不进去,不知道这本书是从何发展,想要表达什么,而且还挺厚页数很多。我想把它看下去最初的动力是因为这本书是我很敬佩的忘年交朋友推荐的,我想他推荐的,必定是有值得的地方。随着渐渐深入,我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庞大的工业王国,认识了达格妮、德安孔尼亚、里尔登等一批“智慧护卫队”,同时也认识了詹姆斯、费雷斯博士等为首的一大批政府投机者,准确的说是社会的寄生虫,社会进步的阻碍者。正是这两批人物在进行着一正一反的较量。

从故事情节上面来讲,作者是埋足了伏笔,耗费了大量的内容去讲述这个工业王国的组织架构以及内部的权利较量,它的明线就一句话:“谁是约翰•高尔特?”who knows?

而渐渐,让人看下去的动力就是非常想知道约翰•高尔特是谁,从资历上来看,总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四五十岁的老人,老道,智慧。当那支带有美元标志的香烟出现的时候,感觉离谜底又近了一步,事实上则还是一团迷雾。事实上是当达格妮驾着小型飞机,坠入那个谜一样的山谷中,整部小说的灵魂人物——约翰•高尔特出现的时候,整个情节和故事冲突才刚刚开始真正的明朗和清晰,并且看得血脉喷张。达格妮进入山谷,就有点武陵人误入桃花源的中国式小说情节。这个山谷,原来是那批消失的社会精英重生之所,他们在这里建立了自由完善而且具有他们自己认同的价值体系的小型社会。而这个时候,慢慢发觉它是一部乌托邦式的小说。

其次,想谈一谈小说里面阐述的财富观、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哲学观。作者不愧是哲学家出身,谈论起来取之有道,并且具有完备的逻辑体系。我不由自主想把它摘录下来:

财富观:财富观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工具,是人类思想力的结晶。

历史观:文明就是一个逐步将个人解放出来的过程。

道德观:你生命中的道德的唯一目的是去获取兴奋,让自己得到快乐便是他的最高道德目标。“牺牲”就是为了你并不在乎的东西放弃你所看重的。

价值观:人类是真正的英雄:以自己的幸福作为生活的道德准则,以实质性的成就作为最高贵的行动,以理性作为自己唯一的主宰。

哲学观:A就是A,一个东西就是它本身。存在是特性,意识是鉴明。存在是存在着的。

如果让我用小说里面一句话表达我看到它们的心情,那就是“人类智慧的完美成就不会被未来所不容,永远都不会这样。”在网上看到一些言论说这本小说出版之处遭到一些非议,但是事实上最终它的畅销量仅次于圣经,它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一部具有独立思想主张的醒世之书,虽然整本书有点借用美国的某些元素让人觉得是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射,但是还好美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应该说这部小说的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做出了大胆的设想并且给出了合情合理的导向作用。

另外值得表扬的是小说稍稍脱离了一点点欧美惯常的“个人英雄主义”,虽然这个里面有最核心的灵魂人物——约翰•高尔特,有点类似于中国的盘古,不过他做的是思想上的开天辟地,不但是集合了一大批有思想智慧和主张的人创建了“美国式桃花源”,而且用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他要让所有的发动机都停止运转!这又一次提醒我们这是在工业国家,发动机是整个机器运转的命脉。约翰•高尔特就是在用自己的智慧在实现自己的英雄梦想,当然,这个过程是相当痛苦的,也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选择。

因为有一大批社会的蛀虫在运用掌握着国家政策的特权为极少一部分人谋取财富而忽略了生产者的利益。这是极其合理的。试想如果种植稻谷的人没有了,那么有那么多吃大米的人有什么用呢?而如果生产机器的人没有了,那么又哪里来的使用者和消费者呢?最终囤积再多的金钱,也只是一堆废纸而已,买不来东西。尊重生产者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尊重公平合理化的商业竞争,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动力,如果社会为特权所掌握,财富集聚在极少数人的手中,这个社会势必将慢慢腐化,小说极其完善的为我们描绘了恶性发展的社会最终是会遭遇怎样的一种结局,可谓警钟。所以说,它无异于现代版的“圣经”,也难得销量能够与真正的圣经相媲美,这也说明受众是易于接受作者的逻辑的。

其实,我宁愿说它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良性信仰,而不愿意将它称之为乌托邦小说,称之为乌托邦,也仅仅是因为小说描绘的图景是现实尚未发生的。作为现实中的人,我们是不愿意看到社会经历那样一场社会大清洗的。 “约翰•高尔特”可以说是现实社会中那些真正社会精英的代名词,精英人士是在引导社会发展的。

整部小说读完,涌现在脑海中的最核心的词汇就是——思想,智慧,价值,独立的判断。

相信,每一个读完这本小说的人,都会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英雄梦想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但是每个人也可以将它可以细化到很小很小的事情。而最重要的是:不要让思想的机器停止运转。 这点,很重要。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lishi/904766.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新恋爱时代》读后感10篇 新恋爱时代小说 下一篇: 怎样读书的读后感10篇 跬步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