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名言 > 正文

《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读后感摘抄 代谢增长论

导语:《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是一本由陈平着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页数:3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读后感:有没有送我的我帮你读这本书.我认

《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是一本由陈平着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页数:3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读后感:有没有送我的

我帮你读这本书.我认为和平时经济决定政治地位,所以经济与政治应该为一体,战争.时经济中的生产力决定杀伤力,而胜利由政治决定,如果分开认识,就会出现周期论,前半段时间用法制实现合作发展,后半段用战争打破完善的政治和法律,因为他们是垄断的帮凶,无限重复,这就是经济的本质,我想读难读的好书,能送我一本吧赤峰市田家炳中学生物组张德成收

《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读后感:值得深思

这本书值得点赞。再给大家推荐一本企业类的书籍《华为营销基本法》,这本书以华为集团为研究对象,通过100多个案例,分析总结出营销管理方面的一些实用的工具,对经营管理、营销体系都有探究,想给大家推荐一下。里边的案例也都很有启发性,值得探讨。这本《华为营销基本法》不管对于资深学者还是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都是一部经典教科书和营销行动指南。 此外,书中也描绘了华为在激烈竞争中得以绽放的生存之道。

《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读后感:多买一本准备送人,坐标深圳

刚入手多买了一本。深圳的朋友,谁想要的呼我。

刚入手多买了一本。深圳的朋友,谁想要的呼我。v13622362067

刚入手多买了一本。深圳的朋友,谁想要的呼我。

刚入手多买了一本。深圳的朋友,谁想要的呼我。v13622362067

刚入手多买了一本。深圳的朋友,谁想要的呼我。

刚入手多买了一本。深圳的朋友,谁想要的呼我。v13622362067

刚入手多买了一本。深圳的朋友,谁想要的呼我。

刚入手多买了一本。深圳的朋友,谁想要的呼我。v13622362067

刚入手多买了一本。深圳的朋友,谁想要的呼我。

刚入手多买了一本。深圳的朋友,谁想要的呼我。v13622362067

刚入手多买了一本。深圳的朋友,谁想要的呼我。

《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读后感:新型肺炎事件

请金融界网友进一步研究敌对资本借萨锐之机做空中国股市的手法,和我们应对策略的选择。大家在春节闭门修假期间,做生物战加金融战的沙盘推演,不但可以冷静思考,也帮股民和监管部门打预防针,为人民金融战争的战备训练提供素材。我建议大家的研究课题有三:金融狙击的条件和场景。如果研究历史上金融大鳄做空有裂缝的金融市场,如索罗斯狙击英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历史经验,投机资本的得手有两个前提:一是该国经济本身有问题,二是该国金融政策的目标和方法都不可能持续,三是防范金融狙击的弹药和预案都有破绽。大家可以研究,中国最近的经济状况和金融政策是否给投机资本的狙击留下上述空间?有无预防办法?监管部门监视市场动向的方法和应对方案的选择。注意历史上失败和成功的案例。也总结国内以往救市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教育股民应对股灾的可能选项。这和传染病的预防和管控的道理类似:是惊慌出逃,是提早隔离,还是加入反击?如何选择时机?如何兼顾个人和国家的安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主流媒体制造单方面和平的幻想,只会加大竞争对手借机来袭的风险。我们公开讨论生物战加金融战的风险,正是预防和制止金融战的有力武器。让我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金融战中认识西方金融学“无套利机会”理论的荒谬,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布朗运动”和“随机游走”模型的迷信。金融投机不可能是有效市场的理性行为。恐慌的传染是高度非均衡的群体效应。我们研究金融战的历史,就要理解金融大鳄做空造势的套路,以及竞争国家可能幕后操纵的场景。复杂金融市场是多方博弈的战场,不可能是单个经济原子的独立行为。——转自陈平在观察者网留言

《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读后感:3星|陈平《代谢增长论:技术小波和文明兴衰》:有点民科的味道

书中基本思想是说现代经济学所有流派都有问题,作者的理论完美解决了各派的问题。具体来说,各派都是静止的平衡的世界观,只有作者意识到经济活动像生命一样有周期,像生态系统一样开放且不断演化。

作者头衔有点吓人,也拉了一些知名经济学家推荐,但读后总体感觉不严谨不认真,有民科的味道。

具体缺陷列举如下:

1:书中内容不成体系,有不少前后重复;

2:直接把几十年前的写的文章当成研究成果放到书中;

3:随口命名了一些新学科,不给出严格的定义,不提学术界的认可程度;

4:文风不严谨,不断下结论,少有推理过程;

5:最重要的,自认为超越了各派经济学,但是却不去学术圈发文章,而是出书向普通读者宣传;

总体评价3星,有一些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 专家推荐语

陈平教授是一位物理学出身,关心中国和世界发展,熟悉中外历史,跨界研究经济学,具有批判精神,敢于提出革命性、系统性、创新性理论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林毅夫

◆ 总序

本系列就方法论而言,更确切的名称是“经济复杂性的生态物理基础”。

◆ 序言

第一,在理论框架上,我们把科技创新而非资本积累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以区分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经济和工业革命以前的传统经济。

第二,在宇宙观上,我们强调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开放演化,因此演化经济学的基础是非平衡理论主导下的多样发展过程,而非西方主流经济学依据的均衡理论和趋同过程。

第三,在数理模型上,非线性经济动力学的出发点,是将生态约束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修正新古典经济学自然资源无限的隐含假设,直接否定从人性自私贪婪出发构建的均衡经济学的公理体系,把非均衡经济学置于生态学的基础之上。

◆ 第1部分 总论:经济演化的生态视角

代谢经济学的发展可望实现经济学和物理学、生物学原理自洽的大统一理论。因为大至恒星,小到细胞,都是生命小波的此起彼伏。

◆ 1.1 基本问题

代谢增长论方法论的革新在于引入动态的规模报酬。产业起飞阶段规模报酬递增,成熟阶段规模报酬不变,衰落阶段规模报酬递减。我们把新古典增长论的三种不同的规模报酬静态模型,整合为代谢增长非线性动态模型的三个不同阶段

◆ 1.2 基础模型:逻辑斯蒂曲线和逻辑斯蒂小波

在工业社会技术不断更新的前提下,不可能存在一般均衡的理想市场。新古典经济学的本质是没有技术新陈代谢,也没有个人、家庭、产品、组织的生命周期,这即使对传统农业经济也是不成立的。

◆ 1.3 扩展模型:系统稳定性与复杂性之间的消长关系

杨小凯强调西方宪政有“先发优势”,所以发展中国家应当走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林毅夫强调技术赶超有“后发优势”,所以发展中国家可以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和局限

◆ 1.4 代谢经济学对其他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生态约束引入每种技术都有资源利用的上限,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非线性机制,生命周期可以用来刻画不同经济层次的代谢规律。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私有产权的稳定性。演化经济学强调制度是演化的。代谢经济学认为任何组织的制度安排都有生命周期。产业的幼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需要不同的制度安排。

笼统主张保护私有产权是极为有害的。在经济发展中,必须保护创新的产权,限制寻租的产权,监管投机的产权,打击破坏性的产权,只有这样才能发展选优汰劣的竞争机制。

20世纪最大的社会实验是苏联、东欧和中国的经济转型,从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转为分散竞争的市场经济。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设计的“休克疗法”同时推行市场自由化、企业私有化和宏观调控的紧缩政策,导致苏东经济原有的分工体系突然瓦解,引发高通胀、货币大贬值、资本外逃,导致高失业和去工业化,社会秩序的动乱长达十年以上。

◆ 1.5 代谢经济学的演化视角

政府在科技进步基础阶段的推动作用大于民间企业的投资,所以政府不只是科技进步的裁判。更恰当的比喻是把经济看成一个生命有机体。政府相当于神经系统,市场相当于循环系统,社会相当于骨骼肌肉和其他器官

◆ 2.3 有限增长的逻辑斯蒂模型和物种竞争模型

逻辑斯蒂增长的规律,可以清楚地从产业部门的数据考察中获得。一个典型例子是汽车产业产值在美国GDP中的比重,如图2-2所示。

具有有限生命的逻辑斯蒂小波是刻画技术生命周期最简单的非线性表象。熊彼特长波和创造性毁灭可以用技术竞争模型的一系列逻辑斯蒂小波来描述。

方程的数值解用图2-3表示。

◆ 2.5 方法论和哲学问题

我们提出的人口动态学就是可以取代新古典经济学优化方法的理论框架。这一范式转变将引发一系列的革命性变革。下面我们分别加以讨论。

我们和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分歧在于技术变革的本质。真实经济周期学派把技术进步描述为没有资源限制的随机游走,而我们把技术进步描述为资源约束下的逻辑斯蒂小波。

如果我们引入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即使采用最简单的逻辑斯蒂模型,所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麻烦也会迎刃而解。例如,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并不意味着新旧技术无法并存。如果竞争参数较小,技术竞争将会产生互补的作用。

◆ 2.6 结论

我们发现结构性失业的另一个来源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而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充分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们揭示出知识发展新陈代谢的本质,也就是知识不是如文史资料般简单地积累,而是如生命组织般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之中

古典经济学的实质是把英美文化的特殊经验夸大为人类社会的普遍经验。但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世界观违背了达尔文生物演化论的基本观念。

◆ 第2部分 历史的观察与启示

“华勒斯坦佯谬”:西方地广人稀,中国地少人多,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逻辑,西方应当鼓励人口生育,中国应当鼓励对外殖民,为什么历史没有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逻辑发展?显然西方经济学理论不能解释世界贫富差距的结构原因。

相比之下,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是最简单的平面结构,马克思的经济结构论是较为简单的两层结构。人类学家提出的是三层结构,即在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之下,增加了一层生态技术结构

中国从国防需要出发的屯田等经济自给自足政策,压制了发展国际分工的需要,才把工业革命的主导权让给了西欧

时间相隔两千年的数据反映了我所观察到的中西劳动分工模式的基本差异,即西方模式发展的是资源密集—节省劳力的技术路线,而中国模式发展的是节省资源—劳力密集的技术路线。如果科技革命能不断拓展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则西方模式仍有发展空间。

◆ 3.2 对东西方文明差别的观察

我认为,东西方文化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与西欧农业的技术结构不同。西欧人的主食是肉、奶。气候湿润的环境导致西欧形成了以牧业为主的混合型农业,养一头母牛及其小牛需大片牧场,但增人不增畜,所以缺的是牧场,不是劳动力。西欧轮作的农业特点也是广种薄收。

西方工业革命产生的一个重要触发原因是黑死病。瘟疫消灭了当时人口的约三分之一。牧业人口恢复慢,劳务价格猛涨,雇工签的长期合同,使土地贬值,贵族破产,庄园瓦解,所以工业革命的发生是以发展节省人力、消耗资源的技术为背景的

◆ 3.6 中国未来选择的几个问题

中世纪西欧实行长子继承制,没有财产的贵族,须在外面抢地盘才有生存的余地。长子继承制使西欧庄园不能变小,于是迫使不少人向外冒险、扩张,促成十字军东征。英国实行长子继承制,所以牧场、庄园很大。《拿破仑法典》规定遗产均分,法国小农经济遗留至今。

◆ 4.2 欧洲和中国科学道路的比较研究

现有的材料表明,公元前40—公元15世纪,在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造船、防腐、建筑以及数学等方面,巴比伦和埃及的科学技术比中国领先了10—20个世纪,并对后来欧洲的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玻璃的制造、拼音字母的使用,这些重要的发明未曾在中国出现。

◆ 6.2 传输机革命的历史地位

然而几千年以来,中国农业单一种植,生态被破坏,畜牧业和林业衰败。造成单一经营的原因,除了中国自古以来片面强调粮食生产的传统偏见之外,交通困难是多种经营的主要障碍。

◆ 6.3 技术革命的几个辩证关系

马克思注意到,早在1580年左右,但泽就出现了花边织机,可是但泽市议会怕手工业者失业引起暴动,秘密将发明人处死。此后荷兰、德意志各邦一直禁用这种机器到18世纪中叶。英国纺织机出现时也被手工业者捣毁,发明家被迫漂泊他乡。

◆ 7.1 单一小农经济结构形成的历史原因

以牧业为主的国家的军队以骑兵为主,给养中肉食占相当比重。肉类无法久藏,腌肉数量也不宜多。西欧骑士作战须自带给养和侍从,秋天打仗、冬春休战,无法维持庞大的常备军。

◆ 7.2 单一农业封闭经济造成的严重恶果

单纯游牧经济是极不稳定的经济结构。以放牧、劫掠为生的民族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历史上的亚历山大帝国和伊斯兰帝国都是短暂的军事行政联合,很快就归于瓦解,只留下部分稳定的已开发的农业区,如埃及和叙利亚。

◆ 7.3 我国农业在现代化中的地位和前途

我国经济还面临第二个困难,即缺少优良海港和陆上交通网。在运输首先现代化之前,不能像日本那样利用优越的海运条件大量进口原料,迅速输出制成品。

◆ 8.3 农业生产方式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世纪教会征收税额为1/10,庄园佃农向领主缴纳的实物,鸡和蛋为1/12,蜂蜜为1/10,远低于中国1/2以上的田租率。

如果说中国专制帝国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区域中心城市的大量积谷,则欧洲王权及领主权力的分散,实在是受到农牧混合经济的限制。欧洲史上战争的规模远较中国为小,大战很难持久,这一点从积聚粮草的困难上就容易理解。

◆ 8.4 经济结构的稳定性和进化度

经济上来看,单纯游牧经济是稳定性最低的经济结构,亚历山大帝国、伊斯兰帝国,特别是蒙古帝国,都是“暂时的不巩固的军事行政的联合”

中国专制统一而又不断分裂割据的封建帝国,就是建立在精耕细作、单一农业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简单的生产机体为揭示下面这个秘密提供了一把钥匙:欧洲各国不断瓦解、不断重建和经常改朝换代,与此截然相反,亚洲的社会却没有变化。

◆ 9.2 环境因素在牧业天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竺可桢的研究指出了中国五千年间有几次大的低温时期,恰与几次少数民族的大举南下时间一致。一次低温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正是匈奴、鲜卑、羯、羌等少数民族大举入侵中国北方之时,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分裂割据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蛮族大举南下入侵罗马帝国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我

第二次低温期是宋元时期,正值辽、金、蒙古先后入侵中国,而在12世纪寒冷达到顶点。公元1111年,太湖结冰坚可通车。

500年间最冷的时期在17世纪,特别是1650—1700年,正是清兵入关的时期。

我们可以得出游牧民族的若干经济特征。在环境良好的时候,牧业靠天吃肉,随时消耗,肉奶无法储藏,所以没有农业地主的囤积观念和做官欲望,只有军事贵族的尚武传统和荣誉观念。在不利的环境之下,牧民只有集体进行军事突围,才能杀出一条生路。在牧民之间搞分化瓦解、互相牵制的权术是没有多少用武之地的。

◆ 10.1 国家统一的不同道路

欧洲和中国不同,罗马人用经济上的捐献来换取政治上的荣誉,做官可以成名却难以发财。屋大维用自己的钱修建庙宇、公共建筑、水道、剧场来讨好市民,用施舍和娱乐来安抚无产者。

◆ 14.2 经济的开放度和农业的稳定性

但是对中国16世纪土地税的数量考察结果显示,中国的土地税一般仅约1%—10%,大大低于中世纪英国和日本的土地税。因此,李约瑟和黄仁宇认为,中国体制对定量管理的缺乏才是中国落后的原因。韦伯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 14.3 环境涨落引起的历史分岔

东西方的食物结构和农业结构的不同可以解决历史上的一个佯谬。虽然纪元初西欧和中国的人口规模相当,但罗马帝国的士兵人数远少于汉朝。从春秋战国到中世纪,中国农民战争的规模可以和工业化时期的世界大战相比。

◆ 15.2 理性设计还是分权试验

不错,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改革一直遵循着试验的方法。这样的例子包括,农村地区的迅速准私有化,经济特区内系列小爆式的价格和贸易自由化的改革,价格和汇率的双轨制,以及国有部门种种渐进的和多样的制度改革。

◆ 16.2 大萧条和转型萧条的有关数据

转型国家中,只有中国的贫困人口在转型过程中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迅速下降。按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数据,中国2001年的贫困人口为10%,仅高于起点最佳的匈牙利。波兰2003年的贫困人口为17%,俄罗斯2004年为18%,乌克兰2003年为29%,格鲁吉亚2001年为54%,塔吉克斯坦2004年竟达64%。

我们不禁要问:苏东转型萧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清楚的回答来自最简单的案例:统一后的原民主德国地区。

◆ 16.3 非均衡世界中的货币强权和不平衡贸易

我们发现,其实德国统一的经济政策与效果,已经为寻求苏东产出下跌的直接原因提供了明确线索:原有劳动分工网络的瓦解起源于汇率机制的突变。换言之,价格体系的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弹性供求关系,还和相应劳动分工体系下较具刚性的政治经济结构息息相关。

彻底推行“休克疗法”的完美例子不是波兰,而是民主德国。波兰经济学家很快意识到休克带来的只是痛苦而非治疗,在私有化导致大批企业破产与大量工人失业后,立即放慢了大型企业私有化的速度,从而在东欧较早地结束了转型萧条的困境。

出乎意料的是,德国统一后位于东部地区的蔡司公司突然失去了90%以上苏东的市场份额。因为德国统一货币后,所有的交易须用西方的硬通货付款,无形中打断了苏东的老顾客以货易货或用卢布进行交易的传统。

出乎西方经济学家意料的是,西部注入东部的大量资金,不仅没有带动东部经济,反而拖累了西部经济。因为东部居民手中“飞来”的西部使用的马克,买的是西部的时尚商品而非东部的老式产品。

“休克疗法”的倡导者鼓吹自由化的好处是减少西方外资进入的阻力,从而加速苏东向西方收敛的赶超过程。但结果却首先是经互会贸易体系的垮台和东欧企业的大量倒闭,引发一连串的宏观经济危机。

◆ 16.5 简单片面的均衡思维和互相矛盾的经济政策

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把预算软约束作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缺乏效率的主要原因。于是,苏东国家纷纷在转型过程中不加区别地削减政府给亏损企业的援助,原以为可以刺激企业提高效率,结果没有提高效率,反而加速了国企的倒闭。

◆ 17.3 东欧转型25年后的整体表现

东欧转型国家中只有波兰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比较24年间经济增长的比例,中国为930%,世界为179%,美国为183%,西欧为153%,东欧为128%,匈牙利为120%,俄罗斯为116%,乌克兰的真实GDP只有1990年的70%。

◆ 17.6 “休克疗法”摧毁了东欧国家原有的分工协作网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占领下的联邦德国,一度实行战时经济的价格管制,结果物物交易,经济萧条。时任经济部长的德国经济学家艾哈德未和美军总部商量,在1948年6月引入新联邦德国马克之机,突然解除价格管制,很快恢复了市场的繁荣。这使西方经济学家一致认为,东欧转型可以重复“艾哈德奇迹”。

为什么1948年的“艾哈德奇迹”在20世纪90年代的东欧转型中没有重演?因为联邦德国战后一片废墟,分工回到原始的原子经济,这才是阿罗-德布鲁模型成立的前提。

◆ 17.14 西方给乌克兰设下的废核骗局和分裂代价

原来乌克兰的经济优于俄罗斯和波兰,“休克疗法”使乌克兰成为东欧经济下降最严重的国家。

◆ 18.2 经济史的事实可以检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历史上有大量案例可以证明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在国际贸易问题上是不成立的。美国的贸易逆差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持续到现在几十年了,打了各种各样的热战、贸易战和汇率战,使用了压日元、人民币升值等非经济手段,美国实现贸易平衡了吗?没有。

历史上最着名的“看不见的手”失败的案例,当属贸易逆差引发的鸦片战争。

历史上唯一一次自觉应用一般均衡理论的经济决策,就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萨克斯在东欧和俄罗斯推行的“休克疗法”,导致比两次世界大战还要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与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价格双轨制”采取的渐进试验,结果大相径庭。

全文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mingyan/884253.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最后的抵抗经典读后感有感 最后的抵抗 下一篇: 幸福爱情个性说说大全最新版配图 2018唯美爱情说说带图片 幸福美好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