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名言 > 正文

堂吉诃德经典读后感10篇 堂吉诃德读书笔记

导语:《堂吉诃德》是一本由塞万提斯着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024,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堂吉诃德》读后感:庸俗还是高雅?塞万提斯一定对于当时市面上广

《堂吉诃德》是一本由塞万提斯着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024,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堂吉诃德》读后感:庸俗还是高雅?

塞万提斯一定对于当时市面上广受欢迎的大量粗制滥造的游侠骑士小说大为不满,觉得人读了这种东西不仅无用,而且简直是遭到了精神污染所以才奋笔写出了唐吉坷德的吧?

想想现在在中国广受欢迎的玄幻 霸道总裁网络小说,不知道塞万提斯会不会气的从棺材里蹦出来?显然唐吉坷德的幽灵们还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游荡着~~

这本书显然是本讽刺小说,写了唐吉坷德如何的着迷于骑士小说并且身体力行想要在当时的世界复辟那样的精神,把虚构当成真实,活在幻想的世界里不可自拔。作者充分展示了精神污染是如何腐朽一个健康人的灵魂的。整本书的行文流畅,写了一系列精彩的小故事,读起来很有意思,而且他有真正的朋友,不是说桑乔,是说神甫,理头师,那位学士,最后在唐吉坷德的生命最后作者善意的安排了一个醒悟的结局,发出了让那些精神垃圾都见鬼,人应该读一些真正的书籍的呐喊~~~

《堂吉诃德》读后感:那个西班牙“狂人”

唐吉坷德 塞万提斯

这部书我几乎是完完全全放松的状态下开始看的。一个有点中二病的可爱的小子。

因为看到了书里那个肆意辉煌的世界,便在现实中过不好了。他见义勇为,仗剑江湖的样子,真的是让我哭笑不得,抓个人就要行侠仗义,碰到人就要和人家讲自己到底要怎么拯救世界。这骑士的世界,倒是让这个人变得有趣了很多。

可这个人物可悲吗?他心里有自己的桃花源,他对寻得那片桃花源的执念几乎耗尽了他全部的力气。可是他周围的人有几个真的理解他的?没有吧,都觉得他疯了。这样有点像独行侠的人物,是一定会被这个社会吞噬掉的。

堂吉诃德这个形象有点像“狂人”,存在的价值并不仅仅是感受到这个人的疯狂,更是提醒世人这样的反调让你不要麻木。

这本书我读的是杨绛先生的版本,不知道买了多少年看了多少遍了。翻来翻去,杨绛先生的译文绝对不是最好的,她的西语是自学的,谈不上专业,甚至有些翻译的音译都是英语的发音而不是西语。可对我来说她的文字就是我的情怀。若真是挑翻译,那我力推董燕生先生,绝对在语言上精准且到位,二次创作也并没有改变原意更没有生硬的翻译腔。

可惜,现在西班牙人好像都不怎么读西语文学了……

《堂吉诃德》读后感:人文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悲歌

《堂吉诃德》的人文主义怅惘

题材选择

一方面,《堂吉诃德》敲响骑士文学的丧钟 。堂吉诃德的死,从宣判了骑士文学的死刑方面说,是人文主义的欢欣;“现在这年头,懒惰压倒了勤快,闲 散压倒了工作,罪恶压倒了美德,傲慢压倒了勇敢。

而另一方面,《堂吉诃德》又是一本“衰落的骑士制度的史诗”。

整本书以堂吉诃德的三次出游为线索展开整个故事,骑士精神贯穿故事始终。而作者与堂吉诃德一起经历的用骑士精神去反对封建阶级和市民阶层的庸碌自私而终无出路,又是一种悲剧的收场。堂吉诃德的死是旧的无路,并不是新的诞生,身后的世界向何处去还是一个真正的问号

人物塑造

堂吉诃德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

一、不满于乡绅生活

堂吉诃德作为当地乡绅,家境很好,却因为由于爱读骑士文学,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驽骍难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当游侠,除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这种不安于现状企图改变生活的状态恰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显现。

二、具备道德原则和崇高理想

堂吉诃德无疑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等。他愈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愈大,但他优秀品德也愈鲜明。如他对于幻觉中的达辛尼亚,已经达到了无比推崇、敬爱的程度,在自己的行为当中,他无论如何也要保持对她的忠贞,不仅对于一切声色的诱惑视而弗见,听而弗闻,甚至竟然达到了坐怀不乱的高超地步。在第一部中,不仅客店中的妓女与骡夫的幽会,妓女错找到了他房里,他坚守道德原则,予以拒斥;就在整部书中,作者的基本态度还是乐观的,这是因为他看到了旧世界已经无可挽回地倒下去了。但由于当时资产阶级刚刚萌芽,在西斑牙的出路还很模糊,因此作者能看出旧的怎样死去,却不知新的怎样出生,因此在他看到游侠骑士不能丝毫解决社会问题、社会还是照样不合理时,他的人文主义不禁也感到迷悯而怅然了。因此堂吉诃德的行侠仗义越接近尾声时,作者对他的行为就越同情,使人觉得这位骑士的一生,虽然没有足以不朽的业绩,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

他歌颂自由,反对人压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过这一典型,塞万提斯怀着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义的终结。这一点恰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旧的信仰解体、新的信仰尚未提出的信仰断裂时期的社会心态。

理想主义者的悲剧

骑士理想与事与愿违

堂吉诃德在在其冒险征途中满怀其骑士理想,却一直事与愿违,闹了诸多笑话。他把乡村客店当作城堡,把老板当作城堡的主人,硬要老板封他为骑士。店老板乐得捉弄他一番,拿记马料账的本子当《圣经》,用堂吉诃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着实打了两下,然后叫一个补鞋匠的女儿替他挂刀。受了封的骑士堂吉诃德走出客店把旋转的风车当作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弄得遍体鳞伤。他把羊群当作军队,冲上去厮杀,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面,打落了牙齿。桑丘·潘沙一再纠正他,他总不信。他又把一个理发匠当作武士,给予迎头痛击,把胜利取得的铜盆当作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他把一群罪犯当作受迫害的绅士,杀散了押役救了他们,要他们到村子里找女恩主去道谢,结果反被他们打成重伤。他的朋友想了许多办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继续去冒险,又吃了许多苦头,弄得一身病。他的一位朋友参孙·卡拉斯科假装成骑士把他打翻了,罚他停止做游侠骑士一年。堂吉诃德永远爱对着臆想中的敌人猛冲过去,乱战一阵,但是由于他的美好愿望不切实际,战术荒诞可笑,因而处处碰壁,好心不得好报,甚至险些丧命。当他和桑丘吃尽苦头,辗转回到家乡时,他已一病不起。但经过一番游历,他已认识到自己从前是个疯子,那些骑士小说都是胡说八道,只恨后悔得太晚了。

堂吉诃德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如对于牧童的同情,是对于人压迫人的不满,他要铲除不公的世道,但他没有对于要改造的对象的具体理解,仍然不知道怎样真正解决问题,所以他冲上去了,让财主把牧童放了,可当他走了之后,那个牧童挨的打却更多了。

究堂吉诃德理想主义的根源,无疑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的。堂吉诃德出身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小地主家庭,深受骑士文学的影响,为人比较正直忠厚,不满现实,但既不知生活的根本问题在哪,又不知怎样去切实去解决,所以在对骑士文学入迷之后,他就仿之,游走天下,铲除不公,匡扶正义,实现他所理想的道德原则。这个人不满于现实,要改造现实,但他的最大弱点是一点都不清楚他所要改造的现实,和怎样改造现实,于是在幻想中臆想了他的现实环境,并用脱离现实的手段,实行了荒唐可笑的行动。用骑士的道德行之于当世,就是用昨天的思维做今天的事,用今天的头脑做明天的事。他善良的出发点断然不能取得如愿的结果。

堂吉诃德代表的理想情怀和以桑乔为代表的现实思想间的矛盾

朱光潜先生对这两者间的关系做了一个颇为恰当的总结:“一个是满脑子虚幻理想、持长矛来和风车搏斗,以显出骑士威风的堂吉诃德本人,另一个是要从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他们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但是堂吉诃德属于过去,桑丘·潘沙却属于未来。随着资产阶级势力的日渐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诃德,而是桑丘·潘沙了。”

《堂吉诃德》读后感:做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用两周时间略看完唐吉坷德,欣赏他年过五十依旧追求自己的梦想,欣赏他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里,多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份能够付出热情的追求。据说骑士精神包括了八大美德: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公正。如今,这些词汇承载着满满的正能量。我想即使不去追求骑士精神,也要追求做一个极致的疯子。 桑丘·潘沙风趣、爱吃,简单的追求且务实,非常容易满足。 经典语录: 他曾经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他曾经让世界为之惊骇战栗,他的命运竟然是如此的乖戾,活着的时候一直都疯疯癫癫,临死之前的刹那却清醒无比。 我愿意跟随那些过往的真正骑士的脚步,在沉沉入睡的荒野中——信马漫步。我的命运将紧连着动人的传说,追随自己的信念——将是我一生的行为。岁月啊……究竟在无尽的幻想中昏然流逝而去,还是应该在广阔的世界中刻下万世留名的战绩? 情欲只求取乐,欢乐之后,欲念消退,所谓爱情也就完了。这是天然的分界线,不能逾越,只有真正的爱情才是无限无量的。 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百倍的勇气来对付一切的不幸。

《堂吉诃德》读后感:唐吉坷德并不高大

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唐吉坷德》,书上说唐吉坷德读骑士小说入了迷,竟然把自己也当做了游侠骑士,带着同村的老实街坊桑丘四处冒险。他把客店当做堡垒,把红酒袋当做巨人,羊群当做军队,又把所有的不合理都归因于了莫须有的魔法师,说是魔法师用魔法把所有事物的本相都遮盖了。唐吉坷德三次外出冒险,吃尽了苦头,终於是死在了第三次冒险之後。塞万提斯写唐吉坷德的初衷可能是为了娱乐大家,但是其中的语言精练,整本书既不乏乐趣,又充满了人生哲理。粗浅读过,其中也有一些体会,不妨罗列於此。

一、 理想不是幻想。唐吉坷德披坚执锐,发誓效忠骑士道,在游侠骑士消失了几百年之後成为一个游侠骑士。为了使这个“最黑暗的时代”变回那个理想中的“黄金时代”,他四处征战,闹出了不少笑话。他可以把一切都归因于“恶毒的魔法师让这一切都着了魔”然後做任何事情,所有人都把他当成一个疯子。在书的第二部中,作者写说因为人们看过《唐吉坷德》的第一部,他们主仆两出了名,於是遇到众人的作弄,受到众人的嘲弄。唐吉坷德是非常忠於他的理想的,完全不受旁人的打扰,但是他的仆人桑丘却是个非常现实的人,主仆两一胖一瘦,像是一种非常鲜明的对比。我向来是相信不能饿着肚子打仗的,理想是高贵的,与其相比现实是低於理想的,但是高贵的之下必然要垫着低贱的,也可以说高贵的基础之物也是低贱的,就像庶民千千万万,而天子只有一人。你赞美的是荷花,但是也要想到它埋在泥里的藕。因此可以说现实与理想一起摆在面前我先选现实。但是这不等於放弃理想,就像藕根也从未放弃过荷花一样。

二、 利益最蒙人眼。唐吉坷德的仆人桑丘虽然是个老实人,但是并不傻,相反十分聪明,这从第二部中他做总督的那一段是可以看出来的。两个人来报案,一个人说另一个人欠他五个金币不还,但是另一个人说换了,於是就要他发誓,他让债主拿着他的手杖然後发誓,而金币恰恰藏在手杖之中,桑丘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奥秘,不仅如此,他在处理其他案件时也十分高明,这充分说明桑丘非常聪明。但是他难道看不出来唐吉坷德的疯吗,肯定能看出来,就算他看出来却还是跟主人东奔西走。书中的桑丘是十分重利的,谁也不能让他吃一点亏,他跟主人四处游荡的原因除了他对主人的情谊以外,恐怕也是被唐吉坷德的那个空头支票牵着鼻子走吧。

三、 理想需要加入行动。唐吉坷德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理想+行动”的楷模了。心中有骑士道,於是就什麽都不管,骑上一匹瘦马,穿上一身铠甲就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出行。没有准备,没有计划只有一番热忱,唐吉坷德或许是古今中外第一个进行“说走就走的旅行”的人吧。话虽至此,但是我对此还是赞赏的。敢於行动的人永远胜过那些只敢心里想想的家伙。没有任何事情是躺在床上喝着咖啡就可以办好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计划周全胜于盲目冲锋,唐吉坷德第一次出门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要带钱,连仆人桑丘都是他第一次灰溜溜的回去之後才找的。

对於唐吉坷德这个人,我其实不太喜欢。我可以悄悄告诉你,我读书的时候甚至不止一次希望他被打成重伤然後送回曼查。他总是挂在嘴边“我的丰功伟绩”然後还经常自吹自擂,说“一支军队也无法挡住我,我一剑就可以把巨人劈成两半。”他又不自量力让人打开笼子放出狮子来与他决斗,我看到那里的时候还以为这本书就要大结局了,然而作者大笔一挥饶了他一条性命——那狮子当时并不饿。其实这些也都可以理解,塞万提斯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是为了清除那“恶毒的骑士小说”而且唐吉坷德就是作为一个讽刺的对象而存在的。不过最伤我心的就是唐吉坷德最後在病床上的清醒,明明他经历的一切都有无数机会置他于死地,然而他不是死在征险的路上,而是死在了病床上,最後还清醒了过来。当你付出了无数之後忽然发现所有这一切都是错的,就像你养大的并不是一只忠犬,而是食人的恶狼,你给他的所有宠爱都化作了现实狠狠地给了你一口,怎麽不令人痛心。

《堂吉诃德》读后感:堂吉诃德沉思录

我认为塞万提斯本人一定没有想到这么多。但这有什么所谓么?造物主可能没想到物理化学,大自然和小说只是一种启发,无所谓这些事物形成的目的,有所谓的是这些事物本身造成的启发。

1,理想主义

2,米兰昆德拉:可改变的真理标准---晦涩性

3,虚拟的矛盾和冲突。

前两个以前写过了,这里略。

3,虚拟的矛盾和冲突。

堂吉诃德在漫游以前是个没落贵族,家里有一个管家妈,一个侄女,几头牲口,周末可以吃肉。满书架的骑士小说。

他的生活毫无矛盾,可以想象,整天无所事事,简直就是一坨屎一般的生活。一个男人在两个唠唠叨叨的女人旁边,一个贵族在一个鸟不拉屎的乡村里;静态无比。

在这种情况下,堂吉诃德幻想要做一番“锄强扶弱”,“劫富济贫”之类的大事业,做一个男子汉,才完全可以理解。

由于人生没有什么意义,生存之后做什么,没有人知道。所以人们就幻想一些意义。这点我就很明确。我有个想法,要和社会争斗,让这社会无法改变我——很可笑。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因为吃饱饭实在没事情干,只能找出一些矛盾和冲突。人生的意义是没有的,只是自己找出来的。在堂吉诃德在一望无际的地方漫游的时候,他仍然没有任何目的;尽管他幻想着劫富济贫,但是它没有一个终点,总能有一马平川,面前开阔的谷地而自己非常渺小,而且不知道往什么方向走。

一个大目标是不够的,必须要无限的小目标做具体的组合。对于堂吉诃德,他的小目标是被动的。在这片原野上出现一个人物,就相当于砸给他一个目标。他没办法自己创造目标,因为他的目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

由于吃饱饭没事情干,所以只能去干预别人。这点习近平主席说的很明确:“某些西方国家吃饱饭没事干,,就来干涉别的国家的事情。中国不输出…………,一心一意自己发展。

堂吉诃德就显然属于干涉别人的类型,他不断在别人的事情中寻找,或毋宁说创造一种不存在的矛盾;把这种别人的幻想的矛盾加在自己的人生中使自己的人生发展。在这种幻想的目的,和已定的起点连着出路,而环境又因为蝴蝶效应等等缘故发生了折射,让得出的目的变得偏离,使得整个的世界都变得光怪陆离。不变的只有一个”骑士道”的一个宽泛的,锄强扶弱的目的。

骑士道是时代错误。堂吉诃德是中世纪以后几百年写的,而骑士道是中世纪文学和思想结晶。也就是说,堂吉诃德幻想出来的一个目的带有着时代的错误,这使得他作为一个个体和环境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造就了另一种矛盾——而这种矛盾制造了笑料。目的是幻想的,而且是时代错误的;使得堂吉诃德的人生发展,并且为别人制造笑料。这就是整个的小说,发展和笑料。

印象深刻的是堂吉诃德的整个的环境。

1,大体是理发师和神父想要扭转堂吉诃德的错误思想的情节故事。除了这两个主体人物的正向努力之外,其他的边缘人物似乎完全无所事事,并且在嘲笑着堂吉诃德。他们的存在仿佛只是为了刺激堂吉诃德的反应,但他们自己的人生如果不是没有意义,那也是没有点出来。一句话,这些人只是没有进化成堂吉诃德。他们的人生不需要矛盾也能继续,因为时间在欢笑当中消磨了。如此,他们就需要不断地笑——有本书叫娱乐致死,这部书我只看了题目,大概能说明我想说的意思。所以,环境的目的是让堂吉诃德的幻想延续下去——这点,可以从书中反复出现的“A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中看出来。

2,在堂吉诃德下卷,这个主题得到了深化,几乎有半本书都是讲,无聊的爵士夫人和他们的一众仆人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和物质瞒骗堂吉诃德,看他的笑话。

对于堂吉诃德来说,他面对的是一个不友善的,嘲笑他的环境;他的幻想的矛盾得不到治愈而反而加深,因为环境对他是敌意的。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反应,那就是整个世界的快乐竟然在堂吉诃德的这种幻想中总量上增加了!所有的人嘲笑着堂吉诃德,而堂吉诃德通过自己的幻想不断地补足自己的快乐。他的快乐来源于他的幻想而脱离了实际,因而多余快乐的来源正在于这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在所有人轻视堂吉诃德的时候,堂吉诃德反过来认为他正在被崇拜着。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实质。人生本来没有意义,而意义存在于幻想之中;通过幻想,不仅获得了意义,而且获得了快乐。幻想让整个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对于堂吉诃德来说,他在梦当中越陷越深,他对自己人生的意义不断深化;同时,他又在自己的幻想和现实中不可避免地找到很多裂痕,怀疑着。不断想清醒过来,又不断继续入梦;但实际上,如果他果真清醒过来,他回到的也无非就是那个平庸无聊的环境,和一个老处女和唠叨的管家妈在荒野里了却余生。从这点上来说,堂吉诃德确实是一个孤胆骑士,他背后没有退路,前方也没有终点,他所有的就是这中间的一段幻想;正如我们从生到死之间的中间的一个过程本身。

在意味着幻想结束的回光返照后,堂吉诃德表现了悔恨,并在不久之后撒手人寰。从幻想到真实这个过程,真正带给堂吉诃德和整个的世界的是,堂的悔恨,他的死亡和旁观者的眼泪;而他的之前的幻想却造就了所有的看客,以及所有的读者以无限笑声。从这种程度上来说,真实的意义仅在于本身;又或者说,真实的意义反倒是幻想出来的,而幻想的意义反倒是真实的。

《堂吉诃德》读后感:烧万卷书行万里路

浅析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其次,就是作者的一些个人经历,创作背景,有条件还可以看看他的其他作品,以及同时代可能影响到作者的一些作家作品。

杨绛先生是我一直很敬畏的学者。了解到她先前翻过很多流浪汉小说,而塞万提斯本人也是受到流浪汉小说的启发。相信杨绛在这方面应该是有功底的。其他的译本没看过,不作分析。我还看了,网易公开课耶鲁大学讲堂吉诃德,讲得非常细,很需要耐心,教授背景知识强大,要跟上他需要阅读的paper太多,目前我没时间,也就看了几节课放弃了。最关键的是细读文本,尤其是上部。)

“《堂吉诃德》是举世闻名的杰作,没读过这部小说的,往往也知道小说里的堂吉诃德。这位奇情异想的西班牙绅士自命为骑士,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一个侍从,自十七世纪以来几乎走遍了世界。”—杨绛序言 金庸在谈自己对小说创作的认识时,强调小说最成功之处在于让小说中的人物永久地活在世人心中。为什么堂吉诃德能像哈姆莱特一样活在我们心中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

、堂吉诃德创作的时代背景

小说创作于17世纪初期,文艺复兴结束时期的作品。在这一段前后时期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都会对小说本身形成影响。比如,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君主专制;文化上宗教改革;对外殖民扩张等等。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即枪炮的使用,新的社会变革已然到来。面对淘来的大量黄金,西班牙人的趋利保守心态,早已将文艺复兴时期旧的信仰毁灭,而新的信仰还未建立。堂吉诃德就诞生在这样一个信仰断裂的时期。

、作者的创作目的

作者自己声明,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讽刺当时盛行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一经问世,就预告骑士小说毁灭。但是为什么要摧毁骑士小说呢?正如上述背景所示,西班牙处于“黄金时代”,整个社会都洋溢着“理想化世界观”,骑士小说本身带有浓烈的理想化色彩,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詹姆斯邦德”完美的英雄与温雅的绅士集合体。且日趋庸俗化,有点像肥皂剧。那些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骑士小说,可以说像是精神鸦片一样麻醉着当时的人们。不只是不合时宜,更大的毒害是,其中不切实际、教条道德的意识形态,轻易地被当权者所利用,诱导国民不顾生命去海外掠夺满足他们的骄奢淫逸及君主专制。这也是作者对自身经历的悔悟。

要具体认识堂吉诃德的面貌,还是得直接从作品中来。

任何一位读者初看《堂吉诃德》莫不是如当年17世纪初西班牙青年一样捧腹大笑。堂吉诃德就是一个年近五十的大叔一辈子都跟我们这些普通大众一样,过着平凡的日子,相比较而言,他比较轻松,由于缺乏详细的家庭背景,但可知他是一个没落贵族,没有妻儿,只有一个侄女。本可以安安稳稳的过小日子,却在知天命的年龄,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冒险。他理想成为一名打不败的英雄既高贵又对爱情忠诚。于是,堂吉诃德通过妄想,把破旧的旅店当做城堡、把粗鲁的放猪女人视为自己神往的贵妇人、把羊群当做军队,把风车当成巨人。抛开现实,将骑士小说投影于生活。按照现代医学,可以定义为“精神病患者”但,仅仅一个老疯子是无法在文坛中屹立不倒的。

其实,堂吉诃德只要不提骑士道,他就很清醒。人们不得不佩服他满腹经纶、口若悬河、信念坚定、见解深刻、侠骨柔情等美好品质。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这些极端矛盾的现象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他复杂、丰富、多方面的性格。正因为他一直生活在幻想与现实的交织中,他看待现实生活也同样具有双重特性。即具有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双重文化特征。

在分析堂吉诃德人物形象是,历来研究者少不了把桑丘与之比较。考虑到《堂吉诃德》这个故事没有来源背景,可算是塞万提斯的自我创造,桑丘这个角色也是临时添加进去。然而,两个人物冒险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却是本书最成功之处。

堂吉诃德的对立面就是桑丘。雨果说:“主角与桑丘,骑着各自的牲口,浑然一体,可笑又可悲。”在外形上,他们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个勇敢如狮,一个胆小如鼠,一个谈吐不俗、通达得体,另一个则满口谚语、幽默机智,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现实主义者。

两人出游都有坚定地目标,一个为了当骑士、另一个要当当总督。在过程中,对于主人的疯狂举动,理智的桑丘每每劝阻失败,还要跟着主人一起倒霉。然而,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刻,他也是非常忠诚。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与堂吉诃德的交往中他的现实主义思想受到堂吉诃德潜移默化地影响。最好的例证,就是当他出任“总督”,本可实现自己发家致富的梦想。可他却放弃了,选择去做个公正清廉的好官。最后也没有贪恋权位,毅然辞职。在堂吉诃德临终之际,桑丘失声痛哭,因为他也如堂一样失去了精神支柱。桑丘的成长也是堂吉诃德的补充写照。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心目中的堂吉诃德,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不过是一个有着高尚理想的疯子。我们的时代也有这样的疯子,像马云、乔布斯、莱昂纳多、詹姆斯卡梅伦等等,他们都有个人信仰,并且做出很多不被人看好的行动,最终凭着这份疯狂,创造了1,而不是重复别人的N。堂吉诃德的疯狂则大相径庭,他不仅没有清楚认识自己,更加要命的是,他对周围环境,一切事情的本质都缺乏思考。而以他的博学是可以做到的。但因为,他迷信的是一套过时了的东西。即骑士精神,这份精神有它纯粹的地方,但太过理想。尤其当堂吉诃德做出一系列损人不利己的举措,都使读者对骑士小说深恶痛绝。

作者跟堂吉诃德年龄相仿,我有理由相信,塞万提斯是把自己的一部分代入到堂身上的。塞万提斯早年热衷于从军,由于时代潮流影响,也梦想去海外掠夺,带有殖民色彩。最终,晚景凄惨。塞万提斯曾被海盗俘虏,却屡次率众逃跑,尽管都失败了。可见他是一个不轻易言败的人,他自己身上就具有很浓重的理想主义,现实一次次拷打,让他重新用理性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来痛斥那些迷惑青年的骑士小说。

文艺复兴,还是非理性的。不过是一种权威取代另一种权威。个人的觉醒、单一的艺术、文学复兴,而非思想文化上的觉醒。在这方面,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已经走在前面了。可以说是启蒙运动的先驱,举着理性的火炬,尽管没在当时把人唤醒,也是历史发展不可忽视的有益的进步。

目前,学识过于浅薄。过几年后,还会重看的。希望有更多心得体会。

《堂吉诃德》读后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堂吉诃德

最近陆续读了杨先生的几部作品:《我们仨》《杨绛文集·译文卷6》《杨绛文集·散文卷上》,感受颇深。在《我们仨》中,杨绛记录了文革期间,“堂吉诃德”被没收的经历,先生花了大把的光阴,投入了自己深沉的爱,幸好,书还在,也让我等由此眼福。

《干校六记》中,先生记录了平凡的一生,在大是大非前的从容自若。与钱先生淡薄、纯粹的日子,造就了一个阔达、淡定、略有些孩子气的杨绛,实在是难能可贵。加之,最近在北京卫视的“跨界歌王”上再度看到朴树,分外觉得生在一个嘈杂的时代,坚守住不随流、不世俗的内心是更加的难能可贵。在十年浩劫中,先生随遇而安,泰然自若,以诙谐的笔调记录了艰苦、难熬的岁月,令读者敬佩,也让人唏嘘曾经的那些斗争的残酷。在一个没有是非的时代,的确,首先要去生存,比如当时。对待学术,先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待朋友,先生热情真诚、君子之交。对待生活,先生简单、乐观,从未怀疑过人生。与钱先生,生死相依,亦师亦友,平淡的爱情,简单的追求,造就了一个不平凡的先生。

《我们仨》中,感受到了先生在耄耋之年的大心态,在悲伤之余的大爱与真实。站在我们的角度,去感受先生的痛苦,不能说之不痛。而在先生的笔下,我们无需去感受,生活就是简单的一天复一天,用心去体验,用笔去积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此,而已。

《堂吉诃德》,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人生哲理,塞万提斯以讽刺的口吻来揭露骑士精神的可笑与过时,以堂吉诃德的角度,以骑士精神的托词,来进行表达。其实,换个角度来想,不怕牺牲、坚守真理、不畏强权、扶弱制强,皆为大道也。就像杨先生在序言中说到的,每个时代都有对堂吉诃德的解读。而我觉得,每个人,内心里都是自己的堂吉诃德,每个人都希望能做一个骑士,能够将生活中遇到的不平、不忿的事情,一一通过自己的双臂来解决;能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置之度外,真正能够去为弱者伸张正义;能够不考虑生活如何如何,而是义无反顾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当下,堂吉诃德式的精神越发难能可贵,也让书里的人物光芒万丈。尽管,他在当代是个傻子,但,何尝每个人不想做一个那样傻子呢。

于 2017-7-5 早。

《堂吉诃德》读后感: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首先,作为外国名着,不同的翻译版本之间,读起来给人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虽然没读过别的版本,但这些日子杨绛先生的翻译读起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佩服。

说回这本书本身。

主角堂吉诃德家庭本身不算太富裕,但家境还算比较不错。除了跟着自己生活的侄女还有一个女管家。可他却沉迷在已经消身匿迹的骑士小说里,并时常幻想自己是当代的骑士。然后找到邻居桑丘做他的随从,便踏上旅程。

他这一生,算得上有过大幸和大不幸。迷失在骑士的生活里到临死才发现其荒谬,算是大不幸。在作为“哭丧着脸的骑士”生活里,能一直以骑士自居,算得上是大幸。别人都把他当做疯子,他却认为游侠骑士是他的信仰并且乐此不疲。别人眼中的不可理喻,是他坚持对自己准则的坚持和不容侮蔑。对自己素未谋面的心上人的忠诚,对骑士准则的死死坚守,对自认为遭遇不幸的路人拔刀相助,对其他人相处的彬彬有礼,英姿飒爽。但是同样,抽离不出骑士世界总被人当疯子一样,甚至有人费劲心思拿他的骑士生活作为玩笑的笑柄给大家欣赏,把他对游侠骑士的认真当做装疯卖傻一样玩弄,他却仍不明就里。他的侍从桑丘也是如此疯狂,俩人一起,一对活宝。

全书下来,堂吉诃德那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侍从桑丘的一唱一和,还有人们对于堂吉诃德的捉弄、敬仰与喜爱。足够好了。

鄙人才疏学浅,才刚刚开始读书、学习如何写文章。不喜之处,还望海涵。

《堂吉诃德》读后感:你凭什么审度我的灵魂

我读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出版的这一套,可惜豆瓣上还没亮出这一版,只能在同人翻译同社出版的这一版本作评论。杨绛先生不愧是大师,翻译作品很出色。

首先我在纠结一个问题,这是一部喜剧,还是一部悲剧?众所周知,这也是历代评论家热衷的一个问题,并且,似乎,年代不同大家更倾向的结论也就不同,愚以为,若是单纯地把它作为一部喜剧对待,就失去了很多深意,并且这样一部简单的喜剧并不足以支撑它留传成现在这个样子,所以我认为它的悲剧色彩更浓重,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关于命运和追求的东西吧,在这个混沌的时代,周遭逆向的种种,都可能让我们每一个人变成堂吉诃德。尽管更多的评论家认为塞万提斯当初创作这部小说之初也只是简单地想用其讽刺其时流传甚广的骑士小说,然而他却不慎成就了一部畅销作,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也为后世提供了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作品。由于该小说第一部的巨大成功,后来者有人试图续出第二部来,塞万提斯看到别人“狗尾续貂”,当然怒不可遏,于是自己又出了第二部,尽管我个人认为《堂吉诃德》第二部存在的必要性并不是很大,但是塞万提斯却做得还算不错,毕竟第一部已经算一个比较类似于终结的结局了,但是堂吉诃德不死未免有人想动一动续作的念头,而外人续出来的作品,在塞万提斯看来不仅是对自己的挑战,更是糟糕透了的作品,所以他续作的时候也不忘记处处讽刺那人。但是也不能太否认第二部的价值,因为第一部更多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茶余饭后的笑料疯子,第二部更加详尽地叙述堂吉诃德的后来事,直至死亡,可以看出此时的塞万提斯并不是像第一部那样一味地借堂吉诃德讽刺骑士小说了,他似乎多了一分对堂吉诃德的爱,多了一分细致和耐心,于是,当我们评价《堂吉诃德》是一部悲剧作品的时候,更多的是依靠第二部的走向。

请允许我在这个问题上多做一些评论,不得不说塞万提斯是十分执拗的。就整部作品来说,要批判骑士小说,就发了狠地批判,似乎让其从世上消失才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他在这里似乎扮演了一个文学斗士的角色,有点像我们今天的方舟子。对于文学界存在的某些不纯净成分,他是看不来的,于是就要批判。可值得注意的是,塞万提斯本是一名士兵,从小说中的很多故事也可以看出,他对于士兵是十分赞扬甚至打抱不平的,这就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了吧,他的不得意也是伴随了一生的,像中国古代的种种文人一样,可是他留得身前生后名了,当然值得称叹。回到作者对于骑士小说的批判上来,诚然,我们所有人都能看出,他是借小说中人物狠骂骑士小说的,然而到了小说最后,就连堂吉诃德本人也骂了起来,作者似乎想让我们明白:正常人都不会看骑士小说的。他的偏激可见一斑了。除此之外,塞万提斯先生也不是十分宽容的人,他对于续写《堂吉诃德》第二部的外人也是极尽全力地讽刺,这些不宜上升到作品本身的东西全被我们的塞万提斯填充到第二部《堂吉诃德》了,同样是借由各个人物之口诋毁它。

这些是我对塞万提斯的一些评价吧,虽然说到了他的“小气”,但并不抹杀我对他的崇敬,他同样是很伟大的,我只是试图在维护客观的工作上做了一些肤浅努力而已。

整部小说有很多令人发笑的地方,本来真的没有想到纯文字的作品能给人带来如此多的笑声,但是当我读到一些片段的时候真的感觉很好笑,所以作者的幽默功底也是相当值得称道的。

其实我对于这部小说的主角问题还是有些想法的,某些瞬间,我甚至觉得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桑丘,因为他首先是一个正常人,也就说他不是疯子,他在疯子和现实面前选择了追随疯子,这个选择十分耐人寻味,我想并不能简单把它概括为桑丘是一个贪财的人,因为就算一个人再贪财也不可能真正因此坏掉了脑子,就真的相信自己有十足的把握因此得到一座海岛和大把的金钱。同样作品本身有很多地方能体现出桑丘的人格魅力,不仅仅是他引人发笑的功力十足,他连珠炮似的使用谚语,还有,诸如他超凡的管理城市的能力等也十分让人吃惊。对桑丘的前前后后简单地做一下概括,他刚开始跟堂吉诃德出行也许真的是因为钱财诱惑占上风,我们认为他贪婪到蒙蔽了双眼,竟然相信一个疯子的话,是因为他自己的欲望打败了现实,他确实认为能捞到好处,更实在点,堂吉诃德本是一个绅士,肯定短不了钱,不管如何,是绝对不会有亏吃的,于是他决定跟堂吉诃德出去闯了。类比到我们读者自己身上,在冰冷的现实和美好的幻想面前,我们会选择什么,选择幻想,也许能带来一丝丝满足感,现实却是压得人喘不顺气儿的,可能这里有人就会像桑丘一样选择美好的幻想的。第三次出行的时候桑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与之前相比,不管怎样,没那么热切地想得到海岛了,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细节,当时他们得知自己的种种事迹被写进了书里为广大民众争相阅读,一个普普通通毫无作为的乡下佬竟然有资格被大家广为品读,他当然兴奋,他似乎认为,不管怎样,自己在做一项伟大的事迹,能留得身后名,人活着本就是为了金钱或者名声,现在能留得名声常在,主人也肯定不会亏待自己,再次出行,何乐而不为呢?

穿插一些小感想,这部小说对于民族性的思考也不容忽略,摩尔人和土耳其人往往作为异族和野蛮人处理。此外,我认为这部小说里没有提及爱情,关于这点我甚至是愤怒的,因为里面大大小小的人物没有一个懂得爱的,对于对方的一点点不满或者说失误都会抓住不放,说对方是负心人,之前把自己感动得不得了,遇到一点困难就忍不了了,一口一个负心人,好像过去的点点滴滴一文不值了;堂吉诃德对于自己意中人的顶多是作为笑料存在,我也始终认定他意中人这一意象的唯一作用就是引人发笑,没有爱情的幌子。

堂吉诃德的所有所谓的辉煌都是别人为取笑他而制造的假象,这一点实在让人心寒,他事业的巅峰大约可以定在公爵府上发生的种种,他疯得好笑,也着实逗乐了那里的所有人。在离开公爵之后,他便开始跃入谷底了,月光骑士打败了他并令他回家禁闭一年,这本是学士先生为治堂吉诃德疯病所取的妙计,却让读者从中品出了悲哀。他失败后,取道回家。其实我们早该意识到堂吉诃德的身子并不很好的,首先,他已年过五十,其次,颠簸的风尘大道,当然对人的身体不会有好处,与此同时,他又时常效仿古代骑士整日整夜的不睡觉,吃东西又吃不多,长此以往身体必定不会多么的好,他自己当然意识不到,只一味地逞强,直到被打败,回乡路上他遭遇猪群的践踏,无力反抗,这时的他风光不再、日薄西山,渐渐羸弱的他再无勇气应战,天亮之后被一群人围住同样无力反抗,甚至有一些恐惧,他被押走了,当然这只是公爵最后为其制造的捉弄游戏。过去的堂吉诃德何等骄傲,一直都是他随时以看似正义的道理挑衅别人,从不会有人对他不敬,而此刻,不光受人押解,还无力反抗,这是悲剧。桑丘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说堂吉诃德受人捉弄依然无声无息只是因为他是个疯子体察不到别人戏弄他,那么桑丘就可怜多了,他大多数时候都是清醒的,一路上他受到了无数的戏弄,他只能忍受,甚至照旧嬉笑,这是一个下等人的故事,说不出的辛酸!又是阶级!公爵府上对主仆二人的种种戏弄都是可恶的。在看到最后那部分桑丘在海船上被一群人举起来飞的时候我真的愤怒了,这不公平!

堂吉诃德最后离世,也是悲哀,正是,他光着身子出世,也光着身子离开,他吃亏了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mingyan/904420.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不想写作业的搞笑说说精选 与作业有关的幽默说说 写作业 下一篇: 50条超搞笑一句话简单内涵说说很有意思 好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