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名言 > 正文

《后会无期》经典观后感10篇 后会无期剧情

导语:《后会无期》是一部由韩寒执导,冯绍峰 / 陈柏霖 / 钟汉良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后会无期》观后感:后会再无期 电影的一开始,江河 浩汉 还有胡生三个人准备要进

《后会无期》是一部由韩寒执导,冯绍峰 / 陈柏霖 / 钟汉良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后会无期》观后感:后会再无期

电影的一开始,江河 浩汉 还有胡生三个人准备要进行一场旅行,浩汉一把火烧了自己家 的房子,连累了邻居们的房子也一并被烧了,从东极岛开始,他们载着汽车开始了一场 从东岛西穿越整个国家的旅行。 第一站,他们再某影视城找到了儿时的伙伴周沫,短暂的寒暄之后周沫换下了一身绿色的旗袍,换上了一身学生装,继续拍他的鬼子枪毙学生的片段去了。 第二站,在旅馆,江河遇到了王骆丹扮演的苏米,故事还没有真正开始就听见警察的敲门声,令人奇怪的是警察在外面,两个人却在无理磨叽半天找东找西,警察应该早都没有耐心破门而入了吧,破窗而逃之后苏米的三叔出现了,贾科长的出现带给人一点点意外和惊喜。他们那辆溅满泥巴的车子倒是让人印象深刻,最后苏米跟着他的三叔开着车走了,江河将苏米的名片扔在马桶里,不料冲了几遍却还是冲不掉,索性捡起来用毛巾擦干珍藏起来了,两个人短暂的相遇和爱情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第三站,浩汉找到了周莺莺,本以为可能是一场美好的爱情,最后却变成了亲情。浩汉怀着五味杂陈的心离开了。 第四站,他们遇到了戴着棉帽子的“东北大叔”钟汉良,怀着一腔摩托车情怀的大叔满嘴的旅行者一号,最后还是开走了他们的汽车。将两个人硬生生扔在了戈壁滩上。

第五站 ,两人终于快要到达了中国最西边江河的学校,告别的时刻也来临了,最后狗跟着江河走了,浩汉一个人背着他的行李离开了。

整个片子音乐很赞,邓紫棋和朴树的歌都很赞,配乐也很棒,全片不紧不慢,和《刚仁波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样的节奏,情怀,一样的公路片。最后除了江河又回到东极岛其他人都不了了之了,没有结局,这就是真正的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观后感:14.8.31

没有去影院看《后会无期》是我老大的遗憾,开学终于得以一看--配乐太舒服/沧桑感太舒服/连风声都舒服/王珞丹袁泉美得要命,太多经典台词了。喜欢韩寒的缘起是因为电视上他和王朔的约谈,觉得妈的这小伙子好帅就去买书,一爱就是好多年。三重门一座城池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光荣日,初中买书买得兢兢业业,看得也是笑倒在床。韩寒的文风影响我深远,现在最爱的仍然是有事说事粗砺又直白又幽默的文字。韩哥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个牛逼的人。电影的真实感达到了和眼睛看到的都是一样,没有任何浮夸。真实到浩汉盖青蛙那心头凛过绝望,直到最后我还巴望钟汉良能把车开回来,好多瞬间都会叹气,但笑就到拍桌。韩哥要表达的是什么呢,我经历少不能全部体悟但我想真正同感的人会哭出声来吧。“在每个繁星抛弃银河的夜里,告别要用力一点”

《后会无期》观后感:成长的痕迹

很感谢韩寒这么的努力在制作这部电影。

镜头语言不是那么丰富,可是却在努力表现情感,努力的把台词做的丰富。

在全场哈哈大笑的时候,我边笑着感动到哭。

一开始我只是带着想挑刺的态度走进电影院,我不带特别高的期望去看,并不期望他能带给我什么特别的东西。

因为这段时间电影票房让我对电影院略带烦躁。

从一开始的片头,不停的对白就让我感受到应该不是什么特色的电影了,作家还是很难转变一直习惯的表达方式吧,但从越来越多的笑点中,我感受到了他所努力的,他不管是在画面,还是语言中的表现。

从观影出来后,我不想让周围的任何事情打扰我,我知道自己被他吸引了。

在电影院,小时代的预告片、闺蜜的宣传片的充斥中,我对韩寒产生了敬佩。

我只有韩寒的一本书,中学最流行的三重门,我买来后,自己还没有开始看,就被同学们传开,几个月后,传入我手中的时候就只剩一个壳子了,这本书也与青春一般消失,而他经历了什么,也是个迷。

第一次听到朴树的音乐是在哥哥的CD中,当时是放学,躺在床上听着,当时一粒粒的眼泪划过,不会懂年少伤感的缘由,因为现在的心变坚强了吧。以前觉得死掉都不能忘记的疼痛就在长大后慢慢淡忘。

后来爱上了弹吉他,就学起来了。因为这点,喜欢我的人也多了吧,记得有个个子小小的同学跑到我的面前,略带羞涩的对我说“能看看你的手吗?”我把手伸出后,她开心的笑着说“我只是想知道弹吉他人的手是什么样子。”“我只是没有学多久,谈得不好。”“可是我还是觉得你很棒。”当时心里暖暖的,好想知道这个同学在哪?

很可惜,半途而废就是半途而废,学什么总是半吊子结束。

朴树让我充满了回忆。

其实这么多年,回忆相对忘记,我更喜欢忘记。

忘记与其不如说是逃避吧。

看完后会无期之后,觉得韩寒是个念旧的人,他或许一直都是在不断的回忆中去成长。

郭敬明想要的是抛弃过去,小时代描绘的背景虽然是奢华,他营造的是这样的一个未来,让人们去膜拜、去追求。

其实,与韩寒比。郭敬明更属于我的青春,当时他的作品的痛与我的现实接轨,如果没有小四写的那些话,我也不知道谁会来抚慰那些疼痛孤独的青春。长大了后的我并无法像郭敬明所描绘的那般,再成长,我做不到。

但现在,韩寒更让我敬佩,他那么努力的追求内心所表达,既要学会与这个社会沟通着、妥协着,又不断地坚持内心,并试图去让更多的人去懂得他所认为的矛盾的美好。

蓝色大门的张士豪变成了后会无期的江河。

江河是那么的不懂得社交,那么的又自闭。与张士豪差别甚大,这是韩寒所期望张士豪的样子吗?

有看过报道说韩寒自己就是个社交障碍人且又自闭的人。

因为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而更加的害怕自己是这样的人。

而是不要怀疑自己是这样的人。上帝上的每一个人不是一样的。

《后会无期》观后感:后会无期,请记住我的告别

电影上映的时候跟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过《后会无期》,那个时候大学,看完之后有个朋友笑着说:“妈的”。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个时候还小?,反正一伙人从电影院出来之后都是一脸懵逼,不知道电影想说啥,有种白白浪费电影票的感觉。

三年之后再次重新回顾这部电影,实在是想不起剧情了,只记得陈乔恩出现过一下,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公司要拍一部公路题材的电影,或许我也不会再认真地去回顾。

生活多了经验,对电影的了解多了,看《后会无期》自然就没有当时的那种稚气,这次没有拉,一帧一帧地看完这部电影,觉得他应该告诉我们的不是乡愁,不是朋友,是旅行的意义。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火了很久,但多少人旅行,只是单纯地在看,在天安门前面合影,在丹霞山三个字前面拍照,在乌镇的船上装逼,这或许只是旅游,没有意义吧。

浩汉驾着车一路向西,首先离开了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的家乡,随后找了自己暗恋的女孩,并没有太大的惊喜,然后江河再在路上遇到一见钟情的女孩,也没有任何的发展,然后碰到一条狗,然后两人再碰到一个骑车游中国的驴友,车子被骗走了,最后走着走着就到达了目的地,但似乎并没有遇到什么幸运的事情。

这好像不是一段旅程,更像是把未来的生活在这一路上过了一遍,只不过这种未来没什么惊喜,反而一路倒霉。我们以为自己走出了生活已久的圈子,在外面见识到了更多的东西,经历了更多的不一样,可是到头来,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更美好,反而在一路上遍体鳞伤,也许这就是许多甘于平庸的人深谙的道理,也是电影要表达的东西?

电影的结局,浩汉的《旅行者》成功了,和苏米也终成眷属。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最后成功了,其实,成功是相对的,但至少看起来,他在大多数人眼中比浩汉成功。

你所经历的东西,在若干年以后,或许会成为一笔财富,成为别人的财富或者自己的财富。“出去看看”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但是如果让我选择,我还是不愿意做笼子里的小鸟,可以不追求结果,但一定要享受这个过程。

这一段旅程之后,后会无期了,但这段旅程的意义依然在。

《后会无期》观后感:后会无期:成功人士的公路微服私访

高能预警:请韩寒粉丝速速退散。 中国的娱乐圈,从电影到相声再到综艺,往往都是戏外比戏内更加跌宕起伏。远的不说,就说今年,就这个月,就出现了某小鲜肉粉丝“锁场”这个大型幺蛾子。直到现在,这破事在知乎上依旧阴魂不散,连无辜的《二十二》都不幸中招。 韩车手的电影自然也脱不了这个宿命。这不,他今年的过年作品《乘风破浪》闹得最厉害的不是内容,不是演员,甚至不是他妈的剧情涉嫌“致敬”,而是主题曲里你嫁给我之前我说的很多话。不过闹归闹,这片子好歹现在在某瓣也能保持在6.8分的不挂科线,可比一上来就死逑的《三*******》要走运多了。 当然,作为一个坚信二十一世纪的电影电视剧都应该拿去填福岛核电站的顽固派,上面提到的那些神剧,我都无缘一面,实在遗憾。按照毛主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指示精神,我决定对上述大作保持沉默。那么我为什么又要把几年前的“后悔无妻”拿出来鞭尸呢?答:因为我看过。 那是2014年的夏秋之交,我放暑假,和三个同学一起去九寨沟游玩。对,你没有看错,三年后那里就发生了地震。那天晚上我们到了平武,闲得无聊,就打算去看电影,半夜场的。带头的那个人叫WC,他提了一通馊主意,说,这种小县城,电影院管得不严,我们可以先买《后会无期》的票,看完之后乘着月黑风高无人知晓流窜到隔壁的厅子去看小时代,如何? WC提起韩寒来,一口一个“我岳父”,比如这次,他就说,“毕竟是我岳父的电影……岳父!岳父的电影,能不去看吗?”读高中的时候,他经常对我造成精神伤害。那时我口吃比较严重,他就在我说话的时候,不断地学我,然后发出哄笑,然后跟他臭味相投的几个狐朋狗友也一起哄笑,然后全班人都哄笑了,教室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尽管如此,高中毕业后,他却成了我为数不多的几个可将心比心的朋友。我的大学生活基本上是在无尽的荒诞中度过的。专业、学校、城市都不喜欢,周围又没有几个合得来的。 咳……扯远了扯远了,下面说正事。 这个电影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镜头,一是当开头的恢宏雄壮的曲调唱到“鱼儿都来拥抱你”的时候,镜头上显示的是几只被海潮冲到沙滩上奄奄一息的死鱼。这个反讽是做的比较好的,连《纽约时报》都夸奖了。二是那枚火箭,升空后不久就爆炸了。这两个镜头,至少在当时的中国电影里,算是很难得的。 其他搞笑的地方也有,而且确实能让人发自内心地笑,不尴尬。 至于你说什么思想,内涵?呵呵。老实说,我是真的没有看出来。 我觉得韩寒拍这个戏的唯一目的,就是宣扬自己和隔壁郭敬明的不同之处。你看啊,郭敬明的电影里一水的青春少女,韩寒就一票沧桑大叔;郭敬明高调炫耀老子有钱装逼,韩寒就低调地说老子没钱也要装逼;郭敬明的小时代里灯红酒绿觥筹交错,而韩寒呢?整部电影就没有几处像样的房子;郭敬明直接明目张胆地说老子就是肤浅,韩寒则嗤之以鼻:对面太肤浅了,到我们这里来深沉吧。 不过,只要往屏幕外面的现实中稍微瞟一眼,韩寒的所谓“深沉”就成了空中楼阁。 韩寒早年靠写怼政府怼体制的文章发家,一度赢得拥戴,甚至被视作英雄。不过,英雄也有老了的时候,这时,他的心里就不只有理想,还有老婆孩子,房子车子票子。再加上早年的一些不英雄的事情时不时被挖掘出来,把他搞得心力交瘁。当年轻时的热血和鸡血早已不在,他开始了迷茫。 《后会无期》这部电影,我觉得正好体现了他心里的这股迷茫之气。而到了今年的《乘风破浪》,他是彻底妥协了,通过成为权威,体谅到了权威的难处,进而选择了与权威的和解。 如此说来,韩寒的转变是再合适不过的。然而,我们忽略了一点,就是他电影里的角色,都是穷人,是要在生存线上挣扎的。而韩寒自己则不然。他已经“成功”了,无需为生计辛苦奔波,无需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起早贪黑。这样想起来,我突然觉得他自己和他的这些角色,竟然是在嘲讽我们。无论他怎么表现他的角色,我都觉得他的那些角色,不像是“我们”,反倒更像是来微服私访体察基层疾苦的领导。他们的一颦一笑,仿佛都在说:你看我现在已经成功了,而你们还没有,我好同情你们。 这就是我从《后会有期》的字里行间读到的潜台词。可我又能怎么样呢?我只能庆幸这个世界上又少了一个为梦想奔波的人,然后继续为自己的梦想苟活下去。

《后会无期》观后感:这部片子适合在2017年回看

以下转自知乎高票答案from太平天师

我以为我找到了爱情,结果是仙人跳 我以为我找到了爱情,结果是兄妹 我以为我找到了朋友,结果把我丢在旅馆 我以为我找到了朋友,结果偷走了我的车 我想振兴家乡的旅游业,结果喇叭让我下不了台 我想把车开上家乡的街,结果路比车还要窄 我想拍张合影留念,结果拍不到我们充满期待的脸 我想炸掉的屹立不倒,我无意的却顷刻塌陷 我想耍帅的时候,却夹不起一颗卤蛋 我想忘掉一位小姐,名片却在马桶里打转 我的梦想是成为明星,台词却不到半句话 我的偶像是一颗卫星,但是它在半空中爆炸 当我长大之后,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我会成功吗?我会变得富有吗?我会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吗? “闭嘴!”世界盖上了锅盖。

-----

这篇回答说了一部分我想说的,却有另一些话想补充。

三年前看这部片子,正是大部分人看到中国走过了三十多年黄金时期,逐步步入高速发展尾声的时代。人在那样的环境下,容易认为虽然有很多问题,但相信世界依然在变,再大的困难只要努力奋斗,命运依然能够改变。纵使热水慢慢变得滚烫,也不会有人认为一口黑黢黢的锅盖会扣下来。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在时代演化的大背景下个人的弱小与无能为力,所以当此片上映,烂片的批评声也接踵而来。在大家都还充满希望的时候,韩寒甩出这么一部负能量满满的毒鸡汤,自然大家不愿意理解,也不想接受。

但如今重新审视,在这个社会不得不剧烈左转以谋求稳定的时代再看此片,不由惊叹于原来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困境,恰巧在三年前就被韩寒尖锐的提出并进行了探索式的诘问,那就是如果鲜衣怒马心高气傲志在千里的少年人遇到了生活的真相,究竟应该如何对待?

这三年我见了无数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标榜自己拥有追求自由的灵魂到整日探讨的问题变成了房价和阶层固化,或者上升通道的完全关闭。从曾经遮掩于爱情中的势利到今天彻底的将男女放在理性人的框架下光明正大的物化。大家的关系终于不再是彼此信任,而只是彼此抱团,以及鄙视链的完全竣工。

末了,还要愤世嫉俗一下,否定过去的自己: 小孩才讲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并自诩为成熟。

但是在三年之后我们重看此片,却会发现其中的一个角色——也是唯一有结局的角色——是韩寒试图告诉我们摆脱上述困境的更好的解决方案。

应该说在几个角色中,江河并不傻。他知道很多道理,却有着最平静的心态。他愿意分享,哪怕被人斥责为说教也毫不生气。他不是在传教,而只是告诉你,其实还是有希望的。希望没有宇宙那么大,但也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小。足以支撑我们平静的在原来的路上走下去。而这条路是走给自己看的,并不需要周围的人以你为豪,也并不需要凌云壮志。坚韧而平凡,就是获得救赎唯一的答案。

或许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而这样的自由,并不是去强求而得的。任时光流转,大江大河依然是大江大河,与世界彼此尊重,既没打算改变世界,但也没被世界而改变。所以江河是唯一会有结局的角色,或许也是唯一一个不在乎是不是有结局的角色吧。

《后会无期》观后感:再见了,那个骄傲的自己

再回看这部电影已经过了3年,自己不是恋旧,而是凭着以往的经验,讨论人生意义的电影回看多少遍都不过分,不论身处于人生什么阶段,是回忆,或是眼下的一分一秒,还是对如剧中人物衣锦还乡般的盼望,都想去重温和感受,看看喝完的咖啡杯里的残渣形状,掐着指头作思考状,想知道自己的那颗受精卵,最后变成了什么样。

在小学3年级时看了三重门,封面一个悬浮的婴儿,飘在朦胧的背景里,一个将要看见世界的婴儿,他会经历什么呢,觉得特哲学特本质,笼罩在庄严神圣气氛里,一个小学3年级的孩子去读,可见书中内容多贴近学生生活呀,写了一个中学男孩的学习和早恋的成长状态,那首卧梅的诗真是贱到至今张口就来,写了各种青春期七零八碎的狗血事情,提醒男孩带女孩子吃生煎,女孩最怕吃这种圆头圆脑不知道怎么下嘴的东西,如此的把妹注意事项穿插在整本书里,还有“我舅舅也是肝炎呢”舅舅无辜变成病魔,这样的句子,说少年显摆抖机灵,这口误在生活中也不是没有,在这部电影里江河老师紧张而发生的口误,完全暴露了自己的内心台词,真是真诚的贱啊,人物很真实,贴近身边发生的有细节的小事情,像一只画笔描画出价值,意义这样看起来傲娇,实则平凡踏实的画面,在一点一点的成为自己的英雄。

说韩寒和郭敬明应该成为80后青年人的精神榜样,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做表率,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想起了后会无期,和韩寒的书一样,并不晦涩难懂,沉重高深,而是平凡的近乎没本事的小人物自传。上路之前我们喜欢自嘲,为自己解围,说这世界没什么大不了的,永远的骄傲的幻想眼前是一大片阳光沙滩,满世界都是朋友,不用担心拉屎没有纸擦。我们带着一腔热血上路了,见挂念的老朋友,重温旧好,念一切都好,说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我这个朋友。也许会遇见感情上的挫折,弄不懂是哪里出错了,家人和朋友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这一系列的历练,你是怎么度过的,我们会好么,会用怎样新的故事描画出内心的价值和人生意义。

水里煮着的青蛙感觉到热会反抗,我们也会常常憋闷的喘不过气,跳一下觉得上面不会热,再跳一下,在一次次的跳跃之后,有能力跳得更高,世界没有残酷的盖上锅盖,就是在等待跳出来的那一刻,跳出来的自己就是不平凡的,于是教会了每个人不同的东西,只是有的锅深了,有的水更热,这也是需要面对的残酷。世界有了我们,远比自己能看到的美好要更好,用最赤子无暇的那一块柔软,感谢它教给你的一切,尽量带给身边的人们,交上一份人生的答卷。

《后会无期》观后感:韩寒郭敬明为中国电影带来了什么?

85年后生的人,在他们中学时代的记忆里,总少不了韩寒郭敬明的影子,那时的《悲伤逆流成河》《梦里花落知多少》总成为班里竞相传阅的读本,赚得了多少校园少女的眼泪。

时至今日,起于校园作家的韩郭二人,也陆续走进了电影投资市场。伴随着《小时代》和《后会无期》的影院上映,二人又重新走进媒体大众的视野,成功地夺得了2014年暑假最“热”头条版,一时间,两部片子可谓是吵得沸沸扬扬,评论褒贬不一,不置可否。

韩寒郭敬明为电影带来了什么?

有人说,韩郭二人拍片纯粹商业行为,无任何技术含量可言,纯粹是凭借名人头衔粉丝效应赚得一桶金罢了;有人说,《小时代》无非就是一场与真实生活毫无关系的白日梦,看戏中的花瓶逗比玩耍以此消遣取乐。有人说,《后会无期》是文艺青儿的范儿,电影落幕了,但总觉得没完。

作家出身的韩寒郭敬明究竟为电影带来了什么?如果暂时撇开内容不谈,从电影手法上,我们或许能够得出一个新的结论,那就是文学性手法的代入,我把它叫做“诗性电影”。

中国的文学史以毛诗开篇,毛诗在最初的年代里代表了文学的总称。而我们此处提及的“诗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学性的一个缩写。作品是创作者的内心写照,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一部作品都会或多或少留下创作者的个性化影子。虽然韩郭人生轨迹几近相似,但由于二人的生活环境及所受教育不同,导致性格上的极大差异,这一点在其文学作品及电影中均有所反映。所以,即使能够简单地给他们的电影画一个圈,命名为“诗性电影”,也不能将差异化完全抹去。可以说,类型同归为“诗性”,但他们却选取了文学创作手法中不同的点去加以描述。

同样是“诗性”,四娘的《小时代》则侧重于用音乐和漫画式的人物塑造来推动整个故事的进程。诗最早是用来配乐歌唱的词,自古以来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音乐归入诗性,也不足为过。古往今来,除了在音乐剧里,音乐从未像在《小时代》里这样被拔高到如此地步。从音乐的外在形式上,乐曲的字幕被搬上屏幕,开始进入观众的视野;从音乐的时间性上,较长地运用成段的音乐来构成画面,成为画面的主题;从声音的分贝上,音乐上升为主音或者独音;从音乐的意义上,音乐成为主人公心境及时代心声的宣泄与反馈。总之,在四娘的《小时代》里,对于音乐的偏重使用,让电影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感官效果。而音乐在《小时代》里的运用,又无疑服务于漫画式的人物刻写。四娘的漫画手法,是中国文学创作中的白描,以具体细微的白描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而这种中国式手法里又多少混合了日韩工笔漫画的成分,每一个人物形象,精致到他的每一根头发,每一个毛孔都被镜头无限放大,精致到像从画儿上下来的,一个表情就是一个场景,就是一个叙事。

相比于《小时代》,岳父韩寒的《后会无期》则大相径庭。在观看整部电影的过程中,观众会时不时被逗乐,不是因为像《小时代》中塑造了唐宛如的逗比丑女以及林萧一样的花痴少女,开怀一笑的原因不在角色的本身,而单纯在话语上做了很精巧的设计。每一次当主人公对事件做出负面的猜测,事件总会呈现预测的结果,正是通过主人公话语与事件结果的前后呼应与顺承,形成了电影的张力,从而产生戏谑的效果,博得众人一笑。这样的设计在《后会无期》中不下十处。如果说《小时代》演绎的故事更像小说,具备小说的故事情节,序幕-开端-高潮-发展-结尾,那么,《后会无期》则更具有诗性,相比于《小时代》,它的高潮并不明显,情节起伏也不是很大,整个观影过程受众的心脏跳动趋平,它更多地是无厘头的片段的拼凑,想要表达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一种生活状态,人类普遍的心境和困惑。我想,这也是它受宠于文艺青年群体的真正原因吧!

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它们都属于艺术的范畴。在艺术的领域,任何借鉴和触类旁通都是可行的。我们不禁要感谢像韩寒郭敬明这些行外人对于电影界新鲜血液的注入,哪怕最微小的改变,都是一种无可厚非的勇敢尝试,在突破与修正中,电影事业才能永续发展,基业长青。

《后会无期》观后感:人间师格

今天才重看了《后会无期》,这是一部阴郁到骨子里的电影,对于教育、生活与人的心灰意冷,一丝希望也不给,绝望的不留余地。影片开头引用了加缪的一句话:我的灵魂如此遥远,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影片名为超脱,但是最后发现生而在世,任谁也无法超脱。导演表达了了他对与教育的深深担忧,探讨了是否所有灵魂都能被塑造,是否所有学生都值得被教育,是否有时教育在面对现实时是无力的?

代课老师亨利·巴瑟斯来到了一所学校,任职一个月的代课教师。影片开头就是几位教师的自述,他们有的曾经想当摇滚乐手;有的不过是找不到工作不得已上岗;有的则是不愿意做父母安排的工作而当了老师。教师是所谓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为学生的人生引路。但讽刺的是,这些引路者自己就是生活的迷路人。而他们面对的是一所塞满了“渣滓”的学校。这所女校长卡萝不肯顺应教育商业化的潮流,区教育负责人就把全区最差的学生都调到这个学校。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普遍意义上“无可救药”的。他们厌恶学校、藐视纪律、仇视老师,污言秽语、虐杀动物、打架斗殴。这些学生不过是混一张毕业文凭,然后流向社会的最底层,做最低贱的工作,或是混迹于黑社会成为帮派分子、罪犯、妓女。对于这样一群学生,学校的老师有这不同的态度。校长卡萝和多丽丝老师希望能尽力去改变这些学生,去让他们了解人生的意义,试图修正这些畸变的灵魂。但是她们最后都彻底的失败了,她们被学生乃至无理的学生家长谩骂侮辱,她们的坚持与说教在学生面前显得孱弱苍白。当多丽丝把一个成绩全“F”的女生叫进办公室,而女生的满不在乎彻底让多丽丝老师崩溃了。她不明白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教育却换来了学生这样糟蹋自己人生的原因,她一再坚持的神圣事业而今成了个毫无意义的笑话。而女校长作为一个着名的教育家,却因为不同意素政府把教育当成本区吸引住户的商业噱头而没有急流勇退,她认为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英雄的事业,但是最后面对这些顽劣的学生和最终学校的倒闭,她的眼中也闪过了迟疑,是否有教无类是可行的,这样的学生配享有教育的权利吗?

而另一种老师以西博德特老师为代表,我把他称为“混不吝”先生。亨利评价他是幽默的人,这种幽默在教育中是可行的。西博德特老师可以把学生的脏话编成顺口溜让学生哑口无言。用“生动”的图片让穿着暴露的女学生套上上衣。他并不希望能触及改变学生的灵魂,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他只是希望用“幽默”去让学生在这个学校遵守最基本的一点规范纪律。 但是即便是这样一点努力,他仍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靠吃药物来维系自己的日常。 第三种老师以影片中为出现的一个黑人老师为代表,影片里只有他的一张遗像和一段电话录音出现,在录音里他痛陈这些学生的条条罪状,在其他老师口中他是不称职的,他教育学生的方法是殴打那些犯错的学生。其实,这个黑人老师只是说出了众多老师不敢去承认的一个事实,这世上确实存在一些不可教育的人,教育拯救不了他们,他们是上帝造人时的残次品下脚料。因为一旦承认这一点,老师就要承认承受教育的无力,有时你根本无法改造一个人的本性,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堕落。

而主角代课亨利老师的教育态度,又与上述老师不同。他的态度就是“超脱”,他无意于和学生建立关系,他也无意于去传递自己的思想改变学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过是保证课堂的纪律,别在课堂上发生谋杀案,顺利过渡到下一节课就好了。”亨利小的时候目睹里母亲过量服药的死亡,他对生活是失望的,所以他选择了代课教师这样不安稳的工作,因为他不喜欢安稳,也不会去经营安稳。饰演亨利的是“大鼻子”影帝艾德里安·布罗迪,他那双忧郁的双眼仿佛洞悉了世事,却不知何去何从。亨利有表达爱的欲望,他也曾努力的去改变别人的人生,但是从内心深处他渴望的超脱,超脱于人世间纷繁污秽的蝇营狗苟。其实亨利的超脱更像是对于不堪生活的逃避,他了然生活的真相却如困兽在围城里找不到出路,于是他干脆自欺欺人的假做不知。片中着重的叙述他的两个“学生”一个是亨利于路上碰到的雏妓艾瑞卡,一个是学校的女学生梅瑞迪斯。

亨利在公车上遇到了被人打的雏妓艾瑞卡,初见时,艾瑞卡是个满嘴脏话不知廉耻的妓女。但是亨利拒绝了他的调情,他只视她为一个迷途的孩子。但也没有打算帮助她。第二次遇见,亨利把她领回家,帮她验伤,给她换上干净的衣服,让她在自己家住下。他一点点的引导她从歧途走回正轨。其实如导演所说,艾瑞卡和亨利同时迷茫之人,亨利之所以会领艾瑞卡回家,其实也象征他领着自己迷茫的心灵回家。影片中亨利有一个身患重病的外祖父,而且多次暧昧的暗示了亨利母亲和外祖父之间的不伦的感情。童年的阴影让亨利不知该如何面对外祖父,他必须照顾他但是又无法释怀,他习惯性的选择逃离。而瑞贝卡让他想到了自己,没有人告诉你怎么办,没有人在生活的泥淖拉你让你走出死局,于是他收留了艾瑞卡。艾瑞卡渐渐转变,和亨利一起生活购物,两个人度过了很快乐的一段日子,亨利是第一个视艾瑞卡为孩子的人,而亨利也是艾瑞卡第一个视为亲人的人。但是最后亨利选择亲手把艾瑞卡推出了自己的生活,我一直在想亨利为什么这么做,后来我想这是亨利的天性使然,他惧怕关系,就像他评价自己的时候说:我没有幽默感,因为我认为大多数幽默都有个悲伤的结尾。亨利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疏离而不可靠的。他和艾瑞卡的关系越亲密,他的恐惧就越深,他恐惧这段关系最后会让像外祖父和母亲一样变质、崩坏,于是他宁愿亲手在那天到来前终极它。最后,亨利去看艾瑞卡,艾瑞卡在阳光中扑进亨利的怀抱,这可能是全片唯一被光明温暖照亮的一帧。

第二个学生梅瑞迪斯是班级上有些特别的女生,她胖因此保守嘲笑,但是她又有一颗敏感的心,可以说她是一个和亨利很像的人,面对自己毫无希望的人生想逃离却又无能为力。她拍照片画画,她对于世界悲观对人生无望,所以她的作品也是黑白忧郁、死气沉沉的。她的父亲极其讨厌女儿的生活态度,他希望她积极向上,希望她上名校,他认为女儿的多愁善感毁了自己的好心情,斥责她的艺术创作毫无用处。亨利说了一句话:“在试图成为父母前,人们或许应该确保自己懂得怎么做父母,被在家里做实验。”亨利布置了一道写作题让学生们写自己葬礼上别人会说些什么,梅瑞迪斯写的是他的父亲说:“她本是个恬静的女孩,她从不对生活不难因为她没有理由这个做,我和母亲给了她一切,为什她突然变得如此易怒、刻薄、悲伤?我们不知道,老实说我认为我们没有责任。我们是称职的家长,但是我们的辛勤培育换来的确是她的轻生。我那愚蠢自私的孩子,现在她永远去不了普林斯顿大学了。”而今听到有青年自杀的新闻,父母大多也是这样的论调,他衣食无忧,我们也常常关心,为什么他最后走了绝路。我只想说父母多半只能关照孩子的物质,而从不试图走进孩子的心。青春是忧郁而脆弱的时期,成长让青年们敏感而多思,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倾听者。而父母却习惯性的把青年的叛逆和忧郁看成酒足饭饱后的欲求不满,对此呲之以鼻视为矫情。最后沟通的断裂让忧郁深种,无人倾听,在心中枝繁叶茂,最后万劫不复。而最后当恶果结成,父母仍然认为自己是“尽职尽责”的,这也是教育的失败。其实影片指向的教育的失败不但是教师的也是父母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要么是放纵的不闻不问,要么是娇纵的任其为所欲为,最后完成一个个悲剧。当亨利老师来到学校,梅瑞迪斯仿佛找到了知音,他们有一样忧郁的灵魂,对人事缺少希望。在亨利老师那里梅瑞迪斯找到了黑色生活里的一点点慰藉,她像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一样靠近亨利老师,到最后发现这根稻草也救不了他,他怯懦的不敢承认生活的糟糕,而是和所有人一样用“Everyting will be ok.”来敷衍和欺骗她。最后,她找亨利谈心,她只是找到了能听她倾诉的人,她迫切的需要一个怀抱疗伤,但这单纯的愿望被女老师麦迪逊撞破误会后,她终于彻底的绝望了。在毕业日,梅瑞迪斯毁掉了自己所有的作品,她制作了很多小蛋糕,每个都是白色的笑脸,只有一个是黑色悲伤的脸。所有人都在伪装快乐,而人群里她的悲伤如此的不合时宜。她吃下了那个放有毒药的黑色小蛋糕结束了生命。亨利到最后一刻都在安慰梅瑞迪斯,一切会好。但是,在梅瑞迪斯走向不归路的时刻,教育彻底失败了,因为它让所有人失望。

影片最后,亨利在最后一堂课朗诵了爱伦坡的《厄榭府》:“在那年的秋季,一个阴沉寂寥的日子,乌云密布。我一个人骑马茕茕独行,穿过异常沉闷的乡村。终于,暮色四合,阴沉的厄榭府映入眼帘,我不知道它曾经的模样。但仅仅是一瞥,一种难以忍受的阴郁就占据了我的内心。我看着周围单调的景象:破败的围墙,白色树干散发着死亡的信息。我的灵魂都沉浸在绝望之中,哪里没有冰,只有坠落,病入膏肓的心。”随着亨利的声音,镜头在学校中逡巡,到处是散落的书籍,和翻倒的桌椅,纷飞的纸页,就像现代文明的一处废墟,如果说教育成就了文明,那么教育的失败是否也意味着现代文明的失落?没有人解答,一切留待时间与未来。

《后会无期》观后感:哪位大神去看15分告诉我音乐名是什么

以前是韩寒脑残粉,这两年已经脱离出来了,去影院三刷,这两年陆陆续续看了三四遍,前两天又看了一次。最近看的电影不多,也懒得写评价。这部电影背景音乐不知道为什特搭电影,不是女儿情,旅行,后会无期和王珞丹那个法语歌。我就想知道那段全文都有的纯音乐是什么啊,15分的时候也出现了,哪位大神告诉我叫什么名字。不胜感激。电影整体色彩偏冷幽默,无奈。曾志伟拨打电台电话吐槽那段感同身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mingyan/904883.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楚门的世界》经典观后感10篇 楚门的世界剧情 下一篇: 《四月是你的谎言》经典观后感10篇 四月是你的谎言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