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作文 > 正文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精选10篇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导语:《拆掉思维里的墙》是一本由古典着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2,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所谓改造世界,就是改造自己 《

《拆掉思维里的墙》是一本由古典着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2,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所谓改造世界,就是改造自己

《拆掉思维里的墙》是用微信读书读的第一本书,也是近年来用手机看的第一本非虚构类书籍。一位老哥说,读书要利用好碎片时间,他在工作和带孩子之余,在微信读书上一年看了26本书,还顺带写了一部网络小说,我跟着一试,确实是新天地。 通过罗辑思维,知道古典这么一人,进而知道他的这本书,正逢APP里此书免费,便先读起来。然而,书看完半月,念念叨的书评,却迟迟提不起兴致。内容还行,偏偏满是成功学的味,作为教育教材倒是可以。道理也懂,打破安全感、反成功学思维、更新心智模式等等观点,读时都似曾相识,少了新思想的冲击感。讲到的方式方法不少也在践行,然对自己面临的重大问题,它不能提供答案,也没有大的启示……如浮光掠影,书评提笔忘字,只好一拖再拖。

《大学》有言: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里有个先后顺序之分,先的是基础,后的是层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到位了,你这个人才过硬;人过硬了,你的世界才过硬,莫搞反了。作者写了九章九个观点,讲的都是格物致知,如何打破禁锢、求得突破的道理和方法,中心思想就是生而为人要修炼、要变化,变则通,通则达。欲改造世界,改造家庭,甚至改善自己的生活圈交际圈,首先要做的也是改造自己。

第一位的,也是全书核心的内容,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心智模式的改变是人生最根本的改变。近来接触的很多人物,都有这种认知,心智模式是操作系统,其他的都是应用软件,如果操作系统不行,其他的再多再强都于事无补,甚至可能起反作用。 心智模式,其实就是我们思考问题、认知世界的方式方法,是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各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它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地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怎么样的人。 类似于,数据是程序运算的结果,我们的思想观念、心情心态都是心智模式运算的结果。如果我们只想着去学习计算的结果,而不重视程序的理解和学习,那么得到的都是些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下次遇到不同情况还是没有办法。 所以说,有了好的心智模式,就会有正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乘智慧和良好心态自然可得。为什么成功学不能学,因为学的都是道理,道理如何而来你还是不懂;为什么有人事业成功却不觉幸福,因为心智模式还有偏差。如果希望持续获得智慧、保持良好心态,就一定要明白它们背后的心智模式。升级改造自己的心智模式,从而获取智慧、改变心态,这是根本之道。 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模式的僵化落后。没有一种心智模式是完美无瑕的,但好的心智模式可以成就人,坏的心智模式却会毁灭人。我们自我升级、教育他人,最关键的是改造他们落后的心智模式,这是培养人中价值最大,也最有意义的。 关于如何打破安全感禁锢的问题。李笑来在他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开始便提出,追求百分百的安全感,会把我们自己困在永恒的当下;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长期地观察和思考。 突破安全感的禁锢,一个方法是在安全的环境下,小范围地冒一冒险,小额投资、短期旅行、尝试考证等等,这些一般人都可以承受,这是很好的试探,它会一点点拓宽你的疆域,开阔你的世界。特蕾莎修女说:上帝不是要你成功,他只是要你尝试。尝试一旦开始,后面往往就停不下来,《血色浪漫》男主钟跃民是我极钦佩的一人物,正是因为他不断尝试挑战冒险,他的人生宽度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甚至难以理解。个人觉得,不要怕外在的变化,变化就是机遇,它可能带你去见想都不曾想的世界;也不要怕外界的不变,不变中也有暗藏的生长,但是前提是我们自己的不屈,内外始终在变。 另一个方法,是直面自己的恐惧。凡事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这也是我的一个心得。当你把问题想到底,再无可低,然后尝试去接受它。恐惧就是这样一个懦夫,当你触及它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开始准备和它大干一场的时候,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事实上,工作上我从来没有触碰到底线,这个底线却给了我极大勇气。 关于成功的重新定义,我觉得很对胃口。成功不是登顶,成功的真正本义是:越走越近。离目标越来越近,离终点越来越近。所以说,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成功是生命的速度,你若一直在前进,成功就在你此刻的脚下。 成功的意义应该是我们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所感到的一种无愧于心的收获之乐,而不是为了虚荣心或金钱。我想起保尔柯察金那段着名的留言: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胸中有万千感慨,人生有价值,心里无悔恨,就是成功。 什么是成长?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就好像一棵橡树籽,无须教导,也会成长为一颗挺拔的橡树。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同时我们也拥有关于成长为这个样子所有的资源。 如果生命是旅途,你的眼睛就好像探照灯。你永远只能看到你所在之处的一百米处,一百米开外的地方到底怎么样你并不清楚。你能听到很多传奇和故事,但是无法做确切的计划。在你的视野范围之内,你需要精细的计划;在你听说的范围之内,你需要大方向的规划;而在那些你连听都没有听到过的地方,你需要的是相信。 个人认为,以上是全文最美的两段话,与君共勉。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透出光亮看自己

古典老师最近又出新书了,引起各个拆书帮的“狠狠”拆解,关注古典老师,是刚毕业那会,因为职场问题,同时买了他的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拆掉思维里的墙》,

作为一个刚刚入职场的小白说,这两本书能给人很多新的启发,书名叫《拆掉思维里的墙》,那什么是“思维的墙”?“思维的墙”就是很多指那些被人们视为正常、其实很奇异的思维怪圈。拆掉这堵“思维的墙”,就是要走出这种思维怪圈,提高心智,找出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特长,成长为自己本来的样子,就像有光透进来,照亮真正的自己。

书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对现实社会一些现象的反思,然后古典老师又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讲解,从而打破每个人头脑里预设的层层障碍。

就像书里说的一样:

也许,我们自己都不曾意识到,我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世界,然后又反复强化,最终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构建的那样。

我们很听话地长成为一群有脑无心的人,一群有逻辑没情感的人,一群讲高度不讲尊重的人。我们长成为别人要求的样子,却把自己弄丢了。

所以要打破这堵墙,要成长,成长为独特的自己。

在如何才能成长为真正的自己的过程中,书中说了几个关键词,分别为兴趣,等待,恐惧。

因为大部分年轻人,一部分找不到自己的兴趣,一部分找到了选择在等待,还有一部分因为是恐惧而不敢投入其中,这是阻碍成长的大部分原因。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如果你们真的想要在某个领域做得很出色,那么你们必须对它有强烈的兴趣。

要成长,要有能力,就必须先发现自己的兴趣,这是成长的前提。

不管是挣钱,还是生活,哪怕是找对象,都要求是个“有趣的人”,你要是个“无趣之人”,找对象都是个问题,更可况如果以后从事的事业跟个人兴趣相符合,那是多么大是幸福。

只有发现兴趣,才会开始投入。

既然是开始投入,投入了时间和金钱,这就牵扯到了一个时间成本,古典在书中提到一个“等死模式”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越等待,越没有时间和信心,越没有时间和信心,就越不敢.这样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而最最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

这个情况在生活中例子很多,比如有的学生大三快毕业了一直在纠结是找工作,还是考研,都纠结几个月了,还在纠结没有行动,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要不然考研,要不然去做找工作的准备,这样还有可能会成一个,不然一直拖下去,考研时间耽误,找工作准备也没有做好。

所以事情不要去等,去拖延,要去做,选择好你感兴趣的领域,大胆的去做,谁也不能路在哪里,只有去走了,才会知道路在哪里。

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for death

而不敢去做,或者一直在等待,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恐惧,怕失败,怕丢人,或者对这件事情本身有所畏惧。

但是正是因为这个,才更要去战胜,不然永远不法成长,更可况,恐惧是个“懦夫”。

背对恐惧最可怕,当你真的转过脸去面对,会发现其实它没有什么好怕的,战胜不了恐惧,那只能证明自己是个懦夫,迈过这一步才会其实发现自己更强大。

总之,所有的成长路上都会有困难,只能一步一步克服,才能最后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起来,而决定一个人成长的根本原因是这个人的思维方式。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真的没办法吗?真的有办法!

很多书现在看起来一整本都很难有多少可以值得被吸收的,甚至很多烂书根本没有一点值得吸收的可取之处,但是这本书给予我的很多很多,这也是我现在迫不及待想与人分享的兴奋点,作者古典曾经是新东方的老师,后离开后从事了职业规划师等职业,虽然在看此书前我对他并不熟悉,况且现在教授级别或更高的权威出书的频率也很高,但是《拆掉思维里的墙》却不折不扣是本好书。而对于一切的话语,其实每一步都问一次自己“真的没办法吗”,你就会发现其实真的有办法,只是我愿不愿意这么做。

敲门之手——安全感

买房子,为了找寻不稳定带来的不安全感,于是在得到更好的职业机会时因放不下房子而放弃,于是独立生活的门关闭了;认路,为了体现现代女性都不认路,于是本来有良好方向感的人将安全感放在了导航仪和手机地图上来,于是认路的门关闭了;这只是我的想法,为了不被人抨击而去追求所谓的不得罪任何人,于是领导能力的门关闭了。

曾有人问高晓松:为什么不买房子安定下来,到现在还在租房子。高晓松大致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买了房子便总是要顾及它,我租房子却游遍了全世界大多数地方。

开门之手——受害者天堂

大多数人都愿意并享受在受害者天堂中。

带领组员工作而组员离开时,你的说法是“没空做领导规划,因为领导给的工作太过繁重,自己都忙不过来”,或者说“他们组员知道却不体谅自己”,又或者说“这是个新兴部门困难重重不好突破,自己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好了”,理由总是很多,不变的是“受害者”总是自己。

做着现在各个电视节目的观众,看着电视剧和小说,我们会发现收视率颇高的节目或电视剧和小说总是上演着,是男人就肯定出轨、是婆媳就一定吵架、是嘉宾就互相掐架的场景,似乎在告诉我们“我”比你更惨。

当做了大或小的坏事时,良心豁免权便出现了,这在平日很难自我审视,但是在重大犯罪人身上就可以明显看出来了,所有的残忍案件犯案人都会有一个受害者的故事,也总会诉说自己为什么杀人、为什么碎尸,原因都环境促使我什么什么、为了生存不得不、因为别人对我什么什么等,一切的一切都让其安心做坏人。

进门之手——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以上是沉没成本的定义,而在日常生活中商业人士更是很好的运用了这一经济学常识,于是超市里、服装店等等行业中的打折促销就出现了,我们常常看到例如原价1000元的物品降价500元就有冲动要买过来,不然似乎就亏掉了500元似的,但是当你买回家时,真的可以有效利用好这花掉的500元吗?不见得,或很少见得,也许因为促销手段已经泛滥,很多人可以免疫,可换个形式呢?你花了50元去看一场电影,看了1个小时发现真的是烂片,感性告诉你真的很难看不如回家玩电脑,但是理性却告诉你走出去50元就浪费了,于是你又花了1小时去看这场烂片,但是这时候你要知道在进入放映厅的同时间你的50元已经花费出去了,不管是看1小时还是2小时这50元也回不来,但是当你再继续看时,才是真正的浪费掉这1小时的时间,很多人不把时间当成本,可是真正了解的人明白,时间才是今后发展最重要的成本条件。你的学历证迟一年,你就会流失很多机会;你的技术证书迟一年,评职称推后便影响升职;你的高中重读一年,你就比同龄人少一年的竞争力。

这就是《拆掉思维里的墙》给我最大触动的三点,不知不觉写了1600多字,其实还可以再细讲,但是对于书评来说这已经超出了很多很多。而对于一切的话语,其实每一步都问一次自己“真的没办法吗”,你就会发现其实真的有办法,只是我愿不愿意这么做。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给我启发的一些点

第二次才看完这本书,第一次的时候随便翻了下,没想到无聊时再次翻看却意外地让我学习到了新的思维。

1. 三种模式:输赢模式、双输模式、双赢模式。一直以来都以为只有输赢和双赢,而且一直以来都被教育要争取双赢。事实上,这种不按实际情况出发,就胡乱断定要双赢的说法其实是值得商榷的。

2.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坏的开始是成功的三分之一。一直以来奉行地都是前半句,我们一次次地告诉自己要准备充分了才开始,然后我们一次次的拖延,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其实应该一边准备一边开始。很多时候,只要开始就离成功不远了。

3. 关于觉察: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这个给了我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少启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4. 如果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水杯,他下一步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是,心里盘算的是怎样才能让这个水杯起到最大效益。然而,实际上,一个人手里拿着水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跟水杯没有必然的关系。培养目的导向的思维而非资源导向。

5.关于职业规划的建议:有一个尽可能大的抽象的20年的梦想;有一个以培养和发展自己核心竞争力为主的不超过10年的理想;瞄准一个5年内能达到的目标,细分成3年的职业规划,详细了解自己和这个职位的差距,这个计划以务必达成的执行为主,同时准备一个B计划;每隔1个月看一看自己的职业规划,让自己保持进度;每隔半年回顾计划;保持新的机会和趋势的警惕。

以上,共勉,感谢作者分享。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所感

觉得《拆掉思维里的墙》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你不满意现在的状态现在的生活方式,那么请换另外一种方式生活,突破自己,积极乐观!

自己给的才是安全感,既不相信自己,有随时害怕失去,我们终将被奴役,成为安全感的奴隶。幸福其实很简单,激情和梦想也从来都不是想出来的,做自己不要迷失方向,永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努力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玩得更嗨,灵魂和身体都在路上做到自主、自立、自强你离幸福就会很近。

活到淋漓,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就去扞卫它;如果你有一个目标,那就去争取它。没有必要得到允许才开始学习,也没有必要得到机会才开始努力,现在开始,真切感悟生活品味成长,做自己生活的主编,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做生活中的高手,专注自己的梦想,做自己的英雄,让自己生若夏花般漂亮!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拆掉思维里的墙

1.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

2.带着关爱而不是期待地投入生活,你会发现能力与乐趣接踵而来。

3.人们总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其实优秀是一套心智模式。

4.成功有风险,相信应谨慎。

5.大部分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因为双方都在坚持自己的形式,而不是结果。打着爱的旗号来伤人,而且还坚持不懈。佛教中间三毒之一“痴”,就是指这种执着与形式而不是结果的行为。

6.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就去扞卫它;如果你有一个目标,那就去争取它。走起来!当你走在人生之路上,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走在高处的人,也没有必要轻视那些走在你后面的人,因为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成功是生命的速度。成功在你此刻的脚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7.学会如何面对不公平,远远比学会如何评价不公平重要。

8.“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to die.”西方人说: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生命不是用来等待的,而是用来穿越的。

9.这个世界因为我而有所不同,我因为这个世界而更加精彩,这就是这个新世纪的价值观。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拆掉思维里的墙,看到光

这本书被很多人贴上“鸡汤”的标签,其实我一直觉得社会上的反鸡汤情节好像太浓厚了一点,是不是只要稍微一提起要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鸡汤”,是不是只有消极对待这个世界才被称为理智。现在这个社会,儿时学的那些名人名言或许真的已经不再适用,“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样的话更是不会有人再当作座右铭,好似连“座右铭”这个东西也已经不流行了吧。可是,“放宽眼界,拓展思维,丰富自己”是从来都不会过时的东西。《拆掉思维里的墙》有些地方确实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有点淡淡的鸡汤味,所举的例子也未免陈旧。但是,对于马上要步入社会或者刚刚进入社会的青年来说,还是具有很高的阅读性的。不要做安全感的奴隶安全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安全感来源于谁?你的父母、亲人、朋友、爱人,还有你想要获得的物质的东西,比如车,比如房子。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追求安全感是无可厚非的,最怕的就是成了安全感的奴隶,这样的人会为了暂时的安稳卖掉自己的梦想;会为了留住所爱的人把自己弄得没有一丝尊严;会为了获得职业的安全感而无休止的寻求外部的寄托。我相信被安全感奴役的人都是痛苦的,因为人从来都是复杂的动物,他们会一边寻求安全感,一边又渴望着挑战自己,冲破自我的束缚。关于情感依赖个人认为这是需要历练的,是无法用理智思维分解的,唯有不断的去经历,去体悟,你才会知道这个世界你终究还是得一个人走。但是关于个人成长方面,我觉得古典老师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很多时候我们恐惧接触新的事物,害怕成长。其实当你真正去做了以后,你会发现,你所害怕的事情大多都不会发生,可能都是庸人自扰罢了。另外,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恐惧,是你觉得没有能力去应付面对失去,这就是潜意识里对自己的不相信。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你越不相信自己,你就越恐惧。这时候你就需要明白,恐惧就是一个懦夫,当你敢于伸手去触及它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准备和它大干一场的时候,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所以,骚年,趁青春正好,想做什么就去试一试吧。做有趣的人,过有趣的生活这也是我一直在让自己践行的。我一直觉得人只有一辈子,不活有趣一点,还天天叫嚣着无聊那实在是太傻逼了一点。人应该让自己变得有趣,也必须让自己变得有趣。其实有趣的生活并不难,只要你能学会专注的对待事情就好。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是你以最高级的形式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之中去,所以叫interesting。人要生存,人有欲望,不可能不追寻结果,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过程的全情投入,才真的会让你感到有趣,感到快乐。我们在在乎结果的同时必须明白过程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毕竟,生命是一个过程。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西方有星座命理,东方有阴阳八卦,算命的事情我是从来都不相信的。有些时候,我们觉得有些是缘分,是注定发生的,但你仔细推敲,你会发现事情的发生,事情按照某个轨迹运行其实都是有根据可寻的。有些人受伤了觉得爱情不靠谱,再也遇不到喜欢的人;有些人觉得自己这辈子只能这样了,人生没有冲劲;有些人觉得自己被父母掌控,也安于按父母规划的人生来走…这些其实就是你的心智模式在影响你,你的思维和想法被局限在一个四四方方的墙里面,你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心智模式决定决定我们看到什么、感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怎么样的人。其实我个人就很有这样的体会。由于选择了跨专业实习,我发现自己在实习中接触的一些人和大学的时候接触的人完全不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你在理科生的世界生活一阵再去文科生的世界里溜一圈应该也会深有体会。这个社会的人和事都很广阔,你不应该把自己拘束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你要不断的升级你的心智模式。我们这个社会是多元的社会,追求的是多元的价值观,人的奋斗目标不再是光耀门楣,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样子,更可以活成那个样子。外界世界变化多端,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拆掉思维里的墙,多听、多看、多思,你才能找到真正能让自己幸福的心智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心智模式都有自己的局限,心智模式也无所谓对错,只有有效与否之分,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智模式来适应自己生活的变化。拆掉思维里的墙,你会看到光。

文章首发于微博:

一念纯粹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感谢古典老师

谢谢古典老师帮我走出低谷,感恩这位人生导师,这一段时间不好过,好几天都是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但我绝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不断反思、学习,期待更好的自己。fighting!!

乐在其中,不对未知而忧虑担心,今天看了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简直是字字入心,鞭辟入里,简单地追求幸福,快哉快哉。今天我才懂得那天张叶棋那天的那句,“一个人生活,太爽了,想干嘛就干嘛”,看着他床上随意放着的一堆书和床边的尤克里里,现在的我彻底懂了,他是真正地投入到生活中,并且乐在其中。不愧是我一直钦佩的男人,果然是有我要学习的地方。

感觉遇到了至今最重要的导师,虽然从未遇到,书本中表达出的独特观点与上学期看的积极心理学多么类似,同样的畅快淋漓,同样地直戳心底,生活的希望,全在你自己的认知和心智模式上,一切都从乐观的窗口中来看待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张开你的双臂,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那样拥抱生活,拥抱希望吧。be patience!

看到古典老师《拆掉思维里的墙》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深刻影响这一章节,我很庆幸,我父母在我成长的过程中,选择默默地一直为我加油,他们尊重我自己的选择,给我足够的空间去面对未来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是两年前的选学校、选专业,即将到来的工作地点、工作内容,从来不干涉,我发自内心的感到,我的父母很伟大,小的时候给我了严格的管理,养成一定的道德品质,长大了选择让我自由,充分考虑自己的意志,感恩。深刻的意识到,在家庭里,没有什么事是沟通解决不了的,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据地告诉父母,让他们相信你走的这条路会是一片光明,走的毅然决然,走的痛痛快快,走的潇潇洒洒。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零零散散我的收获

为什么选择读?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部门例会上一位同学力推,从此对这本书,有了印象。

第二次接触,可能是买了电子版,没事睡觉前在手机上阅读过。印象不深。

第三次,准备买给侄女读,为了日后与其讨论之需,再次翻阅。

却发现花费了我不少的时间。

因为书读得少,需要记录的就多。哎~

读后有什么收获?

认真读完这本书,整体感觉内容比较零散,章与章之间,没有什么逻辑上的连接。

也许励志类书籍都如此吧。

由于比较零散,所以,我也只能分散的说说书中给我感慨较深的一些观念吧:

1、 成功日记:Every day may not be good, but there is something good in every day. 比较喜欢的一句话,正好匹配该日记的宗旨。 By the way,受到此书启发,我已开始记“成功日记”,效果还可以。

2、 心智模式:所谓心智模式,是思维的思维,智慧的智慧。最早是从《冬吴相对论》中听说的,感觉是一个很神奇的概念。“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却能改变对过去的看法”。所谓心态变了,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世界也就变了。所以,心智模式,以及认知升级,在我看来,牛B无比。

思想的修炼,精神的洗礼,力量无穷。让我联想到,是不是马克思主义也很厉害?

3、 成功学不可信:第一次知晓这个观念,是电视剧《欢乐颂》中安迪说的,当时听到,立马懵逼,因为我就是她所说的单纯得相信无数鸡汤文的人,这种被打醒的感觉太可怕。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会看起来毫不费力”。每一个牛人都肯定不会随随便便成功,而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别人的毫不费力,于是只想去学那毫不费力。挺傻的,都是在自欺欺人。

4、 眼界与目标:“如果生命是场旅途,眼界就像探照灯”,因此,你并不能做非常完美且长远的规划,但同时,你又必须有详细的短期规划。“有目标的人穿越困难航行,无目标的人躲避困难漂泊”。四处躲避漂泊的日子,永远被动,作应激反应,不好受。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啊~

5、 不抱怨的世界:抱怨与不抱怨,就看你是不是掌控自己的人。然鹅,控制自己的情绪,何其之难。慢慢更改ing。

6、 行动:哪怕坏的开始,也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立马行动”这个道理,必须懂得无数次,但真正执行起来。真的好难,好难。

7、 价格与价值:他们有时并不等价。价格是社会系统,价值是内在系统。要有自己的判断。

8、 学会向自己的生命发问:有的人很小就会问类似的哲学问题,这就是差距。

多读书,才会多思考。

推荐的理由。

喝了太多的鸡汤,也终于能品出哪种是土鸡哪种是饲料鸡。

这本书,算是土鸡,作者算是良心写作,但喝过太多鸡汤的我舌头已经麻木,只是偶尔能闻出几丝鸡的香味。

没有喝过的可以一尝。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学心智生,学心态死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说:学心智生,学心态死。

如果希望保持心态,就一定要明白心态背后面的心智模式。从心智模式上面来改变心态,是心态保持的秘密。你总会听到很多人说,很多东西都是互通的。也就是说,程序都一样,只是运作的内容不同而已,但是这个程序到底是什么呢?心智模式就是关于知识的知识,关于智慧的智慧。

一个酗酒的父亲有两个双胞胎儿子,二十年后一个成为了成功人士,一个则穷困潦倒。记者分别采访他们,为什么能过上今天这种生活?他们回答都一样:“没办法,谁让我摊上这样一个父亲呢?”

深究心态的背后,可以看到二者关于世界的假设不同:谁该为自己的幸福负主要责任?对“我的幸福谁负责”的内在假设导致二者面对挫折的不同心态。

一切我们奉为真理的思维模式都会有其局限性。职业发展是一个自身不断成长,外界日新月异的领域,我们每天进去新的“漩涡”,却还以过去的方式“游泳”,最后劳而无获。就好像那个溺水者一样,我们很多时候往往不是不够努力,而且努力的方向错误。

1、自然世界,我们对于外界的直接体验

2、概念模式,我们从别人那里获得对于世界的间接体验

3、推论和归纳,我们依靠推理形成的结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zuowen/90428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以秋天为主题的简笔画有哪些 秋天的简笔画 下一篇: 拖拉一点也无妨读后感10篇 拖拉一点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