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范文 > 正文

虫子旁读后感精选10篇 放屁虫图片

导语:《虫子旁》是一本由朱赢椿着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1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虫子旁》读后感:我们身旁的另一个世界《虫子旁》的作者朱赢椿曾编写过许多广为流传的图

《虫子旁》是一本由朱赢椿着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1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虫子旁》读后感:我们身旁的另一个世界

《虫子旁》的作者朱赢椿曾编写过许多广为流传的图书,获奖众多,已是蜚声海内外的作家。他的作品《设计诗》曾在微博广为流传,我和许多读者一样,在网络世界里初识了他。朱赢椿在南京大学开设南京书衣坊工作室。他崇尚自然,在工作室内外种花种菜,由此结识了许多小小昆虫。《虫子旁》即是他的观虫日志。由于作者是设计师出身,《虫子旁》的装帧精美,细微之处见功夫,藏在夹页下的蚂蚁和小蝇,偷偷探出头的蝴蝶和壁虎,透露了虫子们的生活状态和书的主义。

《虫子旁》包含80个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只着数百字,再配上几幅生动的手绘插图和照片,虫子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甚至是小俏皮和小阴谋便跃然纸上了。

虫子们懂得运用“工具”。在《骑金龟子的蜗牛》中,一只尾部被人踩扁的蜗牛疼痛难忍,行动迟缓。一队蚂蚁对他虎视眈眈。为了躲避蚂蚁的尾随,小蜗牛艰难地爬上矮墙,遇到一只硕大的金龟子。蜗牛像找到了救星似的,径直爬上了他闪着五彩光芒的背甲,并用自己的粘液牢牢地粘在他的背上。“看着金龟子驮着蜗牛远去的身影,蚂蚁们望尘莫及,无奈地摇头叹息”。

《骑金龟子的蜗牛》

尺蠖是蛾类的幼虫,遇到天敌时可以拟态成小枝或叶柄。一只尺蠖正在树枝上休息,忽然一只觅食的蚂蚁爬上树枝,把他吓了一跳。尺蠖赶紧挺直了身体,伪装成一节小小的树枝。蚂蚁沿着树干四处搜寻,想找到新鲜的虫卵。他蹬上“枝头”,寻觅左右,却还是一无所获,丝毫没有发现这截树枝只是一只伪装术高明的尺蠖。他沮丧地离去。直到这时,“一直钉在竹枝上的尺蠼伸了伸腰,终于舒了口气”。

《竹枝上的尺蠖》

威武的拉步甲,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的壳精美,有着美丽的红铜和青铜颜色。通常,一只小小的蜘蛛是无法捕食拉步甲的。但这次两只蜘蛛开启了团队协作。他们一左一右拉紧了网,束缚住拉步甲的两只后足,让他动弹不得。直等到拉步甲精疲力竭放弃抵抗,它们便可分享这一顿五彩斑斓的大餐。鼻涕虫往日见了拉步甲只能抱头逃命,但这次他见到此情景,居然也不急着逃跑了,开始有滋有味地观摩这一番角力大战。也不知要持续多久,才能决出最后的胜者。

《失去自由的拉步甲》

蚂蚁是勤恳的动物,却也是聪明的饲主。蚂蚁非常喜欢蚜虫分泌的蜜露,因此会把蚜虫当做奶牛一样饲养。这天天气晴好,两只蚂蚁将一大群蚜虫带到叶子上放牧,哪知突然刮来一阵大风,把蚜虫们都掀翻在了地上,有的仰面朝天,不住挣扎,有的一瘸一拐,慌不择路。“看着自己辛勤饲养的‘奶牛’乱作一团,两只放牧的蚂蚁急得干瞪眼”。

《放牧的蚂蚁》

蜘蛛妈妈舐犊情深。她的卵袋外部可防水,内部蓬松柔软,有如天鹅绒般温暖。一只这样的卵袋里可以养育100多只小小蜘蛛。这只蜘蛛妈妈挂了足足三只卵袋在墙上,每天忙里忙外,辛勤地照料着。 这天,一只卵袋已经破裂了,小蜘蛛们一下涌了出来。蜘蛛妈妈害怕孩子们乱跑,赶紧在破裂的卵袋周围织起一层保护网,又到卵袋的上方吐出几许乱丝。这时,“一片枫杨树的叶子飘落了下来,正好被凌乱的蛛丝拦住,并和墙面呈直角,于是这片叶子在卵袋上方自然就变成了一个遮阳棚”聪明的蜘蛛妈妈,为刚出生的小蜘蛛们营造了一方遮风避雨又能乘凉的小天地。

《蜘蛛家的遮阳棚》

有的故事是拟人和可爱的。西瓜虫渴望爱情,又羞于表达。他远远地尾随着自己的心上人,她有亮丽的色质和光滑的肌肤,是那么得美丽。他决定为自己的幸福搏一次。“他冲上去,从后面猛地将她紧紧拥抱,热烈亲吻。她被他抱得呼吸急促喘不过气来。一只蜗牛被吵醒,知趣地走开”,过了许久,他们还是抱着不肯分开,看来西瓜虫的这次表白是成功了。“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她紧紧依偎着他,好像一辈子都不会分开。”

《求爱的西瓜虫》

蜗牛母亲受了很严重的伤,壳上出现一个大洞,她不明所以地从这个洞里钻了出来。由于这个洞并不是她平时应该进出的出气口,这扭曲的姿态使她很难再缩回壳内了。她就这么动弹不得,微微地抽搐着。在她身上,坐着一只不知所措的小蜗牛,而在她破裂的壳内,依稀可见一只更小的蜗牛。那是她新生的婴儿。而这时,她已很难保护自己的孩子,一只蚂蚁,已经趋近了她的身后。

《受伤的蜗牛母亲》

我对印象颇深的几个故事做了一个重述,作者的解读当然更加细腻有趣。细细地观察这些生物,每只虫子都有完整的一生。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它们的世界里,一天是一生那么长,只能看见眼前的事物,无从感知更高的天空。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整个微生物生态系统。那么我们人类所见到的世界,所居住的星球,会不会也只是别的生物眼中的一颗砂砾?书的最后,作者说:“当我趴在地上看虫的时候,在我的头顶上,是否还有另一个更高级的生命,就像我看虫一样,在悲悯地看着我?”我也想说,今生所学之事无穷无尽,唯有谦卑地面对这个世界,尊重每一个生命,过好每一种人生。

来自 圈书 微信公众号,作者yasmine

《虫子旁》读后感:生活的小确幸

白天读到这些可爱的小虫子,夜晚就要入梦。和孩子们分享后的它们,更是趣味横生。

被树枝压断了腰的小蚂蚁被大蚂蚁咬着踉踉跄跄地走向蚁巢,我仿佛看到了它们蹒跚的步履,这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去帮忙,反而会弄得它们仓皇无助,担心受到袭击。童年有多少次曾蹲在地上看路过的蚂蚁,搬着比自己身体大几倍的食物残渣,艰难移动,路上遇到障碍,出于本能地帮助它们拿开挡路的东西,可是他们一瞬间方寸大乱,甚至领头的这只连丰美的食物都丢弃,和身后的同伴用触角窃窃私语,深情很慌张…那年暑假,一些小蚂蚁在租住的屋里肆无忌惮地做窝,寻觅食物,甚至爬到床上,我的身上……有一段时间对它是恐惧且憎恶的,看到这里,似乎又让它们增了几分可爱。

椿象就是我们俗称的“放屁虫”。当它与带着大刀的螳螂相遇,是否是一场惨烈地厮杀呢?我现在脑子还是孩子们的哄笑声,谁能想到这只“壮汉”竟然被小小“放屁虫”给吓得落荒而逃?它逃跑的模样真是惨兮兮!在螳螂找寻下手的角度时,椿象发起了突然袭击,咬住螳螂的大刀,转身放了个臭屁,我以为它会反击,谁知道它灰溜溜地逃走了!只剩下胜利者用得意的眼神瞅着我! 原来蝉只有几十天的光明,用尽全力从土里钻出来,在枝头肆意鸣唱,为这短暂的美好。而这只幼蝉,来不及看看这五彩斑斓的世界,就猝死在狂风骤雨中,它的一生犹如昙花一现,找不到依存的树只有冰冷的墙壁。我仿佛看到它挥舞着六肢,期待着谁拉它一把,然后一点一点被绝望覆盖,挣扎也只是徒劳,让这些利剑似的雨滴刺穿我的胸膛,不能生的伟大,至少死得无畏。

我们都像一只小蜗牛,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奋力爬到最高的菜叶上,只为了看看日出,看看日落,看来这是一只文艺的小蜗牛。没有看到太阳,却误打误撞看到一只绿头苍蝇,屏息凝视竖起触角盯着它,飞翔的滋味真好啊!回家它是否会雀跃地告诉妈妈:“妈妈妈妈!今天我见到一只大鸟的飞翔!” 一只小蚂蚁居然敢对大蜈蚣下手,狠狠咬它的腿!我们人都会敬而远之的蜈蚣,小蚂蚁面对着庞然大物,却丝毫没有看到它的畏惧之心,初生牛犊不怕虎,真为它捏把汗,行啦,小家伙,赶紧松口吧!再玩下去该出事了!

为什么叶子上老是有圆圆的小洞?原来有一种虫子叫切叶蜂,喜欢从植物的叶子上切取半圆形的小片带进蜂巢,用这些叶子来包裹蜂卵。竹管里住了一只单身的切叶蜂妈妈,忙着飞进飞出,赶在天黑之前多做一点事,它要独立抚养孩子长大。想看它怎么切小圆叶,想看它孩子长了什么样子。

……

还有很多有趣味性的故事,仿佛人们之间的故事。

时常想,当我趴在地上看虫子的时候,在我的头顶上,是否还有另一个更高级的生命,就像我看虫一样,在悲悯地看着我?

《虫子旁》读后感:我们为什么要读一本写虫子的书?

周末我在读《虫子旁》,顺手在朋友圈晒了一下,有个同学问我,写虫子的书有啥意思?这个问题很好。转换一下,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问,那就是:人类为什么要观察虫子及其他动物?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作为这个星球上诸多碳基生命中的一员,不知不觉已经沉溺在“世界上只有人类社会是最重要的”这种思想里很久了。很多人忽略了这个星球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有各种各样的人,其实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生命。你住的房子里可能就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生物邻居,但是你也许几乎从来都没有关注过他们。所以,它们作为我们的“邻居”,观察它们其实也并不是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 当然了,关注昆虫,并非完全都是因为浪漫主义的情愫。在科学领域,人类对苍蝇眼睛的观察,了解到复眼这种东西,于是受之启发发明了“光场相机”,这种相机在低光及影像高速移动的情况下,仍能准确对焦拍出清晰照片;二战时,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受蝴蝶的翅膀启发,在军事伪装上采用了这种花纹的设计,保卫了列宁格勒,后来大家也都知道迷彩服,这也是仿生学一例;蜜蜂蜂巢的结构也直接改变了航工工业材料工程;受蜘蛛丝的启发发明了人造纤维等等。 其实我们人类不光是从昆虫,从各种动物那儿学到太多了。再比如通过观察鸟类飞行,空气动力学之父——乔治·凯利发明了滑翔机;再比如海豚与声纳,蝙蝠与雷达,鱼与潜水艇等等,例子还有一大堆。 所以,你看大自然这么神奇,你怎么好意思只关注人类。 这时候,有人会说,这是科学家。你普通人观察虫子和其他动物,不是浪费时间吗?乍一听好像有道理,但是细一琢磨又不对了。这里的观察并不是让你吃了饭,放着该做的事情不做,到处观察蟑螂玩,只是想提醒一下,大家应该有一种开放的心态。 事实上昆虫的世界,比你想象的要精彩的多。你观察他们所能获得的是你不能想象的。哪怕你不是一个科学家。科学家们从功能结构生物习性方面研究,能发明各种新东西,这自然好。普通人没有这个科学素养,可能也不是出于浪漫情怀,但只要你细心观察虫子的世界,你就不可能不从里面学到东西。 在《虫字旁》里,有十几处地方,让人印象深刻。 在《小蚁被枯枝砸伤了腰》一节里,两只小蚂蚁高高兴兴地在冰凉的石板上,走着搜寻吃的东西。也许它们还打算干点别的,可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根枯枝,然后把一只小蚂蚁的腰给砸了。小蚂蚁大家都见过,那小细腰,怎么能承受的了这重量。对这只小蚂蚁来说,这可真是飞来横祸。我读到此处,就不能不为它的倒霉感到惋惜,也感叹了一下蚁生无常。进而想到高空坠物真是害人害己,以后住高楼,千万要管好自己管好孩子,不给路人添乱。 再比如,《会移动的白色小花》一节,作者在一个枝头看到一朵小白花儿,他正要触摸它,突然发现小花竟然移动了一下,仔细看竟然是一只叫做广翅蜡蝉的虫子。它孤零零地用这么一个拟态的技能来保护自我,在那么大的自然界,这躯体是多么弱小,可这种精神又是多么强大?事实上昆虫有一点会让很多多情的人凭空对他们产生怜悯的。因为它们很少得到双亲抚育,大多数都是孤独一生。你由此而想到珍惜眼前人,也是顺理成章的。 《断翅的蝴蝶》一节,一只蝴蝶经历了化蛹、破茧、成蝶,走过了一个春天的绚烂,翅膀被大雨打碎了,自己飞不起来,和花瓣飘飘然落地,可谓晚景凄凉。这时候作者敏锐的眼睛观察到它的凄凉还不止如此,蝴蝶落地不一会儿,一只性急的蚂蚁已经在尝试拖它的翅膀了。虎落平阳被犬欺。不由感慨成王败寇之理。 除了这种意外、可怜、悲惨,昆虫世界也有很多友爱的,让人看了会心一笑的场景。这都得益于《虫子旁》作者细心的观察。 你比如《抑郁的叶甲》这一节。作者发现了一株野山药,就给它连根拔起栽种到自己家花盆里了。这时候他发现上面的大叶子上有一只叶甲,怎么拨弄也不动。过了几天,这叶甲还是不走。正好作者又发现了一只尺蠖,于是就给这只尺蠖抓来放在了叶子上。这尺蠖看到叶甲上去还碰了碰,叶甲依然无动于衷。作者觉得叶甲估计不行了,都打算放走了。可第二天,突然发现了让人震惊又温馨的一幕:太阳斜射在叶子上,叶甲和尺蠖在大叶子的边缘正在晒太阳!!! 你想象一下,也许这个在虫子之间是个巧合,也或许稀松平常。但是它带给人的想象确实那么美好。就像两个朋友,一个抑郁,一个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那个抑郁的终于走出了阴霾,他们在高高的叶子上,俯瞰整个“城市”,那种感觉真是太棒了。 再比如,《洪水来袭》这一节。消防栓漏水了,于是地板上的水像洪水一样,慢慢浸湿了路面。这时候各路虫子都仓皇而逃。一队蚂蚁浩浩荡荡搬家。这时候一只蜈蚣和一只受伤的虎甲被这只队伍拦住了。他们想冲过去,但是蚂蚁队伍里突然出来几个“卫兵”,对抗这两位不速之客。最后这两只虫子只好顺着蚂蚁搬家的路走了。这里面让人感觉到很多值得敬畏的东西。 说了这么多,我就不再罗列例子了。但是有一个小场景,我还是想说一下。这个场景让我感觉世界上是有魔法的吧。这个小场景是《蜘蛛家的遮阳棚》这一节。蜘蛛妈妈要照顾三个卵袋,这三个卵袋被粘在墙上。蜘蛛妈妈在卵袋周围拉了很多丝。突然一阵风吹来,树上的叶子飘飘然落了下来,有一只长长的叶子,落在了卵袋上方的丝上,于是这片叶子就变成了遮阳棚。你觉得是不是很像动画片里的场景。这不是诗意,我觉得这就是魔法。 好了,举了这么多例子,除了回答那个人们观察虫子有什么用之外,我还想说的是自我教育才是使人在灵魂上千差万别的重要原因。西点军校前校长A·L·米尔斯曾说过:每个人所受教育的精华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给自己的东西。 这句话我表示十分赞同。学习不在于你所研究和观察的对象是否符合利益准则,而在于你是否有一颗学习的心。像《虫字旁》这样的好书,它未必能给你带来经济收入,但是通过作者的眼睛,你看到了一个被你忽略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有杀戮,也有相安无事;有配合,也有单打独斗;有无知,也有智慧;有一根筋,也有聪明;甚至有禅意和佛性。你从中感受到的惊心动魄以及温暖美好,不光是一种难得的诗意。由它所引发的你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自我教育,我想也是不无裨益的。

《虫子旁》读后感:朱赢椿的昆虫记

“不要催。”朱赢椿对电话那头说。南京入秋的一天午后,下着小雨,流浪猫在门口蜷着,竹篱笆围起的院墙内湿漉漉的,青石板上生出薄薄一片绿色的青苔。客人不多,偶尔响起的手机铃声打破了书衣坊原本的安静。

那是“活儿”来了。布衣坊主人、书籍设计师朱赢椿告诉对方,慢慢来就好。有些人等不及,时间一长,来找他的客户慢慢减少。尽管如此,手上还同时有三四本书的设计工作量。朱赢椿说,他需要尽量让自己不忙,这就要拒接、过滤掉很多东西,“少接一点活,少做一点事,少上一点网,少刷一点微信,时间就会多一点了。”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吗?“发发呆,看看周围啊。”

自从4年前搬到这个院子里,朱赢椿每天都会找时间走一圈,停下脚步发发呆,看看虫子。他的设计很慢,每本书几乎都要耗掉半年以上,上一本广受好评的《肥肉》,就花去了6年。他说自己是个推崇自然的设计师,眼下不经意的事物,也许某天会为他带来灵感。从《蚁呓》、《蜗牛慢吞吞》、《设计诗》、《空度》,到如今新出版的《虫子旁》,无一不来自于身边被人们匆匆忽略的自然。

『我是慢的』

书衣坊是朱赢椿的设计工作室,坐落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内。这里由废弃的印刷厂改造而成,平房北侧有一块狭长空地,繁花杂树在此自由生长,自己种植的丝瓜和葫芦交错攀爬。地上、墙上、树上,不管是喜阴还是趋光的小虫子都可以在此找到住所。

一身中式对襟白棉布衬衣,一头中分长发,一副民国风的圆框眼镜,清瘦的朱赢椿常常喝着茶,在落地窗前的工作室低头做设计。和他聊天的时候,有一只蚂蚁爬上桌台,他用手轻轻拂过来,让蚂蚁爬过杯沿,下到一边去了。“我很喜欢蚂蚁。”他说。

曾在5月花了7天时间追踪蚂蚁,2007年,朱赢椿编写的《蚁呓》出版。以一幅幅图片与简单的文字来叙述一只小蚂蚁丰富而简单的“人生轨迹”,记录它的寻找、奋斗、迷茫、孤单,洁白的封面上没有任何文字,只是在不同的角度爬着五只蚂蚁。这本书为他获得了“世界最美图书”特别制作奖。

后来,他花两年多时间养蜗牛,一边观察,一边饲养,一边画,由此出版水墨绘本《蜗牛慢吞吞》。觉得还不过瘾,“应该观察更多的虫子”,于是从2010年起,每天在院子里溜达一圈,遇见好玩的事物就停下来,看虫、拍照、写笔记,没有就回到室内继续工作。4年下来照片笔记竟成了厚厚的一沓,这便有了这本《虫子旁》。

同样是洁白的封面,人工折了三道褶皱,褶子下面藏着一颗颗小虫子,边沿露出细长的胡须。标题下配文,“这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世界”。看似简单的设计,前后修改了19次,朱赢椿说,很多拿到书的读者并没注意到褶皱下面隐藏的虫子,需要慢慢看才能发现,这句话也是这个创意的来源。

拥抱同类的寂寞西瓜虫,被枯枝砸伤腰的小蚂蚁,藏在蜗牛妈妈壳里酣睡的小蜗牛……在朱赢椿的照片和文字里,虫子的世界和人类一样有了情感,有家,有同伴,有母爱,有争斗,每天要为生存而奋斗。

观察得久了,他总结出不同虫子的不同气质:“蚂蚁每天只知道忙碌,有战争、家族、友情,爱逞强,再大的蜈蚣也敢去叮咬;蜗牛是缓慢柔弱的,不盖自己的巢穴,随遇而安,受伤了只能躲到壳里,用黏膜把壳封起来;蜘蛛需要织网,善于等待和忍耐。到最后你会发现,它们的世界跟人类还挺像的。”

观察虫子的时候,他并不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去解剖,也不会把美丽的蝴蝶钉起来做标本,而是用意念默默地跟虫子沟通。有一次,他拍一只蜗牛在地上爬,有颗小水珠离它很远,他在心里乞求,你能不能喝一口水?结果蜗牛真的爬过去,把那颗水珠吸掉了。“我也不知道是碰巧还是我的意念起作用,都没办法说,但我是带着这种感觉去观察,有时候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

这种感觉来自童年。朱赢椿的童年是在苏北的乡下度过的,那会儿没有什么玩具、图书,只能对身旁的花草和地上的虫子感兴趣。有时候一看就是半天,仿佛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虫。后来到城里读书、工作,对虫子的情结还在。

但他并不太关注华东地区蟋蟀买卖这样宏大的公共议题,“顺其自然,如果要愤怒,那这个世界需要愤怒的东西太多太多了。”骨子里就是个平静的人。中年以后再去看这些虫子,更多的是思考人生,把这些思考的碎片收集起来,给读者以停下脚步的指引,并传达自己的生活态度—慢下来。

院子门口一块大大的“慢”字示意牌,是他自己做的,他希望每个过来的客人脚步都放慢一点,也间接告诉他们:我是慢的。

“慢并不是拖沓和浪费时间。”朱赢椿说,而是放慢脚步,平静内心,这样你才能看到平常不易察觉的有意思的事物,“自然里边蕴含了很多东西,美的、哲理的、有思想的,都有,而且不做作。每个虫子的形态、色彩,都给人以灵感。”

『为十八则故事选择十八种纸』

他的生活慢,设计也慢。一本书花去一年半载都算短的,久的如《肥肉》,耗掉了整整6年。

“不是故意慢的,你总想等到很好的稿子,就想不断地遇到些人,等着等着就慢了。你不知道今天会碰到谁,明天会遇见谁,你在生活当中碰到,跟他们说你的想法,如果他们感兴趣的话就参加进来。”找过出家人,找过身边的普通人,也找过大名鼎鼎的作家,听他们讲一个关于肥肉的故事。最后,他一共找来了108位作者。

封面方案也做了好多个,一直没有满意的。后来他想,既然书名叫肥肉,这本书就不要搞得太雅致,太文学清新,干脆就直白,做成一块白花花的大肥肉,上边连字都没有。“在中国,肥肉这个词本来就有点偏幽默。”朱赢椿笑了笑。“80后”对肥肉的调侃和沈昌文、曹文轩、池莉等作家忆苦思甜的往事掺合着在一起,令这本《肥肉》甫一上市就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先锋书店排起前来购买的长队。曾和他合作过的《平如美棠》责编阴牧云说:“6年时间,他用慢火炖出了一锅好肉。”

《一个一个人》是朱赢椿的设计作品中耗时较大的,也是至今为止他非常喜欢的一本。这是作家申赋渔的回忆文集,整本书看起来很旧很旧,上市后受到了很多争议。“有人买了又退的,以为是本二手书,但慢慢地他们会发现这本书很好玩。”封面有撕开的裂纹、胶布、脏手印,字迹斑驳,像是墨水渗开了的样子。30年30个人的命运故事,纸张由一开始的暗黄慢慢变亮,书页里也夹杂了各种各样怀旧的元素,如被撕毁、折页的插画。整本书的制作花去了朱赢椿一年多的时间。

如今,申赋渔已是第五次跟朱赢椿合作,他说在他接触过的设计师里面,从来没有这样一个人,能如此不计时间和精力地设计一本书的封面,跑遍整个城市只为寻找合适的纸张,最后却拿不到太多钱。“设计新书《匠人》的时候,朱老师跟我去了我们村,离南京250公里路,开车将近3个小时。设计一本书,还要到现场去感受。做上一本《光阴》也是,书里所有的插画,都是他请村里的农民画的,先后去了三次,和村民讲解这本书需要的风格和做法,有两次还下着暴雨。”

在申赋渔看来,别人设计一本书,是在电脑上选择字体、构图,但朱赢椿不是。做《匠人》的时候,朱赢椿拿来一块木头,一刀一刀地刻了“匠人”两个字,再经版画的工序印刷出来。有时候申赋渔劝他“电脑上搞搞就行了”,被断然拒绝。书里写到了木匠、瓦匠、铁匠,他给每个字选择的材料也不同,“木匠”两个字就刻成木纹样,“瓦匠”则用碎瓦片拼接出来。

《不哭》更是把他“整个人都耗进去了”。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为十八则故事选择了十八种纸,有毛边的白色薄纸,还有粗糙的牛皮纸,为了寻找这些纸张,“几乎把整个南京都走过来了,纸厂、小店,一家一家地去找。”封面用的牛皮包装纸,看起来脏兮兮,但朱赢椿认为,只有这种纸跟书的气息才是吻合的,把城市翻了个遍后,终于在夫子庙的一家小店里找到了它。最后挣来的5万块钱,全部捐给了书中写到的孤儿院。

“做书的过程融合了很多他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艺术的再创作。这一行,一般人哪这样做书啊?”合作过5次之后,申赋渔从朱赢椿的身上看到了“赤子之心”。而这本书不可能再版,因为纸张已不可再寻了。

“其实并不是对每本书都会花这么大的心思,”朱赢椿说,归根结底,要看书的内容是否能打动他,设计的力量即来自于此。他说自己不爱看文学小说,偏爱自然题材以及不做作的写作方式。最近手头有一本书,对方要求“清新文艺”,并要放上自己的头像,这让他感到痛苦,“没有要求才好干。”对这个说法,申赋渔笑了,“没有要求以后,他得多花20倍的代价。”

“这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世界”。看似简单的设计,前后修改了19次。

『让“形式”淡下来』

有很长一段时间,朱赢椿也是“快”过的。从上大学开始,为了生存,他总是从一个工作赶往另一个工作。在南京师范大学国画专业读书的时候,他每天要画8个小时的画,傍晚还需要兼职教小朋友画画,为了多挣一点钱,也给蔡琴、齐秦设计过磁带封面。

毕业前夕,朱赢椿把自己的作品装在一个卷筒里背在身上,一家家学校去跑,问对方需不需要美术教师,把南京市的学校几乎都跑遍了,也没有得到回音。为了留在南京,他最终选择在南师大出版社做一名美术编辑。“为了生存而工作,教辅书,商业画册什么的,想做的,不想做的,都要做。那个时候,忙到每天睡在办公室不回去。”

这样的生活过了十年,朱赢椿慢慢地抽身出来,把精力投入到“想做的”书里面。2007年,他设计的《不裁》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素雅的封面缝纫两道红线,书页未曾裁开,配一把纸质的裁纸刀,读者一边看一边裁,看完了,书页就都有了毛边。

盛名之下,争议随之而来。不少人质疑书的形式大过内容,为设计而买,但对文字失望。如今回过头看,朱赢椿全盘接受。他也反思,什么才是好设计?想来想去,最近两三年,他在设计上克制起来:“如果是纯文本的,我可能会用非常好的纸张、好的排版方式、印刷效果,让读者比较清楚明了地去阅读文字。如果是实验性的书籍,我会用一种极致的手法,比如《设计诗》,就是很先锋的。但传统的书,如周克希的法国文学集,《傅雷家书》,我都比较克制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让读者尽量回归到阅读本身。”

今年8月,作家格非的新书《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就是他设计的,素淡的封面,寻常的包装,书出版后,很多人觉得失望,“没想到朱赢椿有时候也会出这样的书!”听到这种批评,朱赢椿反而觉得高兴,“有人说这本书做得一点想法创意也没有,但我认为格非的书就应该是这样,最好别人不知道是我做的。”

“点子不是坏东西,但别把所有的点子都放在上面,都放上去就成了麻子了。”朱赢椿说自己现在锐气少了,思虑越来越多,元素越来越少,工作量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小,“这里说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不是我做好多好多本书,而是做一本书的时候工作量很大,以前是一天做两本书,或者一天可以做三本书,现在一个月,甚至一年才做一本书。”设计之前先和作者沟通,他给自己的要求是:力求自然,用素朴的方法去表现。

2008年后,他开始更多地做自己创作的书。是作者,也是设计师。《蚁呓》、《蜗牛慢吞吞》、《空度》、《虫子旁》……淡一点,更淡一点。他不惧“是书还是高档笔记本”之类的争议,在纸质书受到电子书冲击的当下,也许书的数量会减少,但他希望自己做出来的每本书都会是艺术品。

这是他觉得最自由最舒服的状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fanwen/877890.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无聊心情烦躁时发的说说很有个性的那种 个性说说心情短语说说 超烦的说说心情短语 下一篇: 《门萨女孩张安琪成长之路》读后感10篇 门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