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范文 > 正文

工匠精神经典读后感10篇 工匠精神的例子

导语:《工匠精神》是一本由亚力克·福奇着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90,页数:230,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工匠精神》读后感: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创新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创新

《工匠精神》是一本由亚力克·福奇着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90,页数:230,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工匠精神》读后感: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创新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创新

林颐

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多次推荐美国经济学家亚力克•福奇的《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他说:“大家如果跟我一样,从小有一种想要做一件东西出来的情结,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助你开启属于自己的事业。”

什么是工匠精神?对于创业者,这本书具有怎样的启发价值?对于一个立志创新的民族,这本书又具有怎样的普遍意义?

“匠心独具”,意谓在技术、工艺等方面具有独创性。

春秋时期,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攻城器械、农业机具、仿生机械等,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与祖师;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三国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北宋沈括撰写《梦溪笔谈》、明朝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技近乎道”的文化源流,但这一宝贵传统并没有在近代得到发扬,反而渐渐断流枯竭;同时,日益加快的现代化进程缩短了各种技能的“有效期”,使得人们在某一领域的坚守和潜心变得不易。

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流失,并非我国独有,而呈现世界性趋势。在此背景下,虽然《工匠精神》 说的是美国三百年来创业者们的经历,探讨美国的工匠们是如何影响整个国家的产业和社会环境的,以及未来他们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但这本书对于中国读者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福奇说:“美国的工匠们是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他列出的名单如下:本杰明•富兰克林、伊莱•惠特尼、塞勒斯•麦考密克、萨缪尔•摩尔斯、查尔斯•古德伊尔、托马斯•爱迪生和怀特兄弟等。从福奇的这段话和他的名单中可以看出,“发明创新”是工匠的核心。

福奇还说:“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并且有时间去努力实现,就可以被称为工匠。”这个过于宽泛、很难当做定义的解释,突出了“好点子”和“努力实现”。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情怀,也就是罗永浩所表达的“有一种想要做一件东西出来的情结”。拆卸一个闹钟,或者组装一辆玩具赛车,是很多人孩提时代的美好记忆,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正是发明创新的种子。不仅如此,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实现某个目标,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幸福感。福奇用他的手机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当店员告诉他,他的旧手机“只换不修”时,他感到悲伤;而当他自己动手修好了旧手机时,成就感油然而生。

曾经的传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获得回归。本书译者陈劲提到:“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成为中国年轻一代人口中的热词的今天,‘创客’和‘工匠’也突然火了。”

“创客”实际上指的就是现代的工匠。目前我国有将近20家的创客空间,北京有“创客空间”,上海有“新车间”,深圳有“柴火”。“创客”们大多拥有正当职业,创造东西是业余爱好。他们的房间通常堆满了工具、零件及杂物,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乔布斯曾经的那间杂乱的车库。

或许,工匠精神并没有完全丢失。

在传统观念里,工匠行为是一种私人的、孤独的努力。但福奇在书中除了强调创新、实践以及对产品的高品质要求外,更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福奇用新的视角重新观察爱迪生的创业经历,特别是在商业化方面完败的留声机。他说,“实际上,是爱迪生创造过程的本质而不是缺乏商业头脑阻碍了他商业上的成功。”

不同于留声机,“电灯泡并不是爱迪生一个人在实验室独立完成的,而是由一群人的多个发明共同组合完成的,这群人构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研究团队。”有多个助手帮助爱迪生排除那些不合理的部分,帮助他在正确的方向上持续改进。福奇认为,正是“爱迪生的伟大失败,开启了当代工匠精神。”

爱迪生生活在现代技术启蒙时期,100多年后,高级的创新更需要整个团队的努力。“我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发明家。”被喻为天才发明家的索尔•格里菲斯如此说道。“创新是在一群有创造力的人中产生的,他们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竞争,”他说,“我从未见过通过其他方式产生的创新。”协作,是现代工匠精神中至关重要的元素。

为了写作本书,福奇访问了许多公司。他发现,很多公司宽敞、开放,如果CEO坐在员工们中间,请不要感到惊讶。这并非矫揉造作,而确实有利于让每个人能够密切关注到创意的最新发展。这令我联想到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小米手机,小米手机把“参与感”作为企业的文化核心,不仅强调企业内部的协作,同时让用户扮演企业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产品推荐人、梦想赞助商等角色。可以说,小米科技将协作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现代“创客”们不仅乐于在网上分享资源,还经常定期举办活动、交流经验。在个体与个体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灵感,发现彼此盲点。如同格里菲斯所说:“那些被认为是真正的创新者的,都是一大群有不同技能的聪明人的组织,这些人相互欣赏、相互重视、技能互补。”

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奔跑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并不缺少创新,但缺少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创新。几乎所有的创新都会很快地被新的创新所取代。创新变得容易,同时又变得非常困难。

福奇以“金融之殇:误入歧途的工匠精神”为一个章节的标题,揭示了过于冒进的创新举措带来的危险。2008年,美国消费者对“衍生品”这个词产生了深深寒意。“信用违约掉期”的发明人,一定非常聪明且富有工匠精神,但不幸的是,它和其他金融衍生品一起,给美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创伤。

福奇在书中发出警示:“工业时代的工匠精神也给我们带来了有害的副作用。污染、垃圾填埋场和温室效应渐渐破坏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时刻提醒我们:人类的创造性在面对致命的困境时也是有局限的。”

这需要现代人在承继与重新发扬工匠精神时,能更深入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创新之外,更有诚信、担当和协作等宝贵品质。工匠精神是一种心态和思维,它在鼓励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强调与全体的和谐。

《工匠精神》读后感:一些有意思的观点

1.爱迪生没有将留声机推广到市场,是由于他过于注意发明本身,没有注意市场,没有注意商业价值。

2.爱迪生在发明的过程中,并没有特定的目的和方向,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在大学时候对于字体的兴趣,他也不是带有目的去学习的,虽然当他学习时只有点,但是最终他将点和mac这个点连成了线。

3.高级企业经理经常没有时间去解决技术问题,IBM通过设立管理和技术两条线解决了这个问题

4.创新需要整个团队的合作,即使他们再聪明,如果团队中出现了恶人,那么他们也很难成功。

5.在一些美国大公司中,一些创新的想法很难得到实现是由于企业倾向于风险最小的原因。作者又提出Rovio工匠模式,也就是在点子在进入开发阶段前先通过市场研究和测试程序。

6.德国对待专利的态度值得学习,专利研究者在研究成功后,可以和企业分成,这就保证了德国人更不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并且保证了更好的创新性,类似思科的机制,允许员工利用自己的技术创业,然后思科会入股,两方面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证

《工匠精神》读后感:《工匠精神》——一本炒热门概念的“云装逼式”作品

对,我说的就是亚力克•福奇的《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这本书。这是一本炒热门概念的“云装逼式”作品,其实质就是一本概念传销书。请原谅我对这本书如此直言不讳的评价。如果有谁能从这本书里读出什么新东西来,我倒是非常佩服。

为什么我这么评价呢?理由如下。

首先,为了炒一个时下热门的概念,作者炒的材料却是“冷饭”。美国先贤们都被他像掰指头数数一般恬不知耻地算入了工匠之列,成为了工匠精神的起源。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甚至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都成了作者笔下的经典例子。爱迪生、乔布斯的例子更是烂大街。理性来说,举出这样的例子无可厚非,但是一旦这样的个例成了万能,就值得细细思考和批判了。讲技术与创新,举的是爱迪生和乔布斯,讲企业创立和公司经营,举的是爱迪生和乔布斯,讲通信技术,举的是爱迪生和乔布斯,讲工匠精神,举的还是爱迪生和乔布斯……写出这样的书,以企图侮辱读者的智商,恕我不能认账。

其次,作者作为一个资深撰稿人,虽然能够口吐莲花举出万花筒一样的例子,但丝毫未能拯救其混乱不堪的逻辑,并且往往会适得其反。总结来说,这就是时下非常流行的注水写作的典型例子,即用大量的非逻辑篇幅来弥补论证的不可靠和篇幅的不足。岂不知,这样的书就像臭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叫人难以卒读,毫无干货可言。但是可悲的是,市面上充斥着的、畅销的竟是如此之文字垃圾,劣币驱逐良币,丝毫不爽。

其三,本书充斥这各种伪命题以及随意捏造的概念。比如本书的题目就是一个伪命题。撇开不提那些例子的契合型和说服性,单就这样一个书的题目,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套路意味。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为什么不是创新精神,为什么不是实干精神,为什么不是共享精神,为什么不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作者还擅于捏造新型概念和短语,来迎合这种流行趋势,比如旧工匠精神、当代工匠精神、误入歧途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2.0、工匠保镖等等。这些短语就像空中浮萍一样,看似姿态妖娆,却飘渺恍惚,毫无根基,经不住风雨。

提一句,锤子科技罗胖子推荐这本书,纯粹是为了他的品牌营销,就像他摆拍的那副工匠主题照片一样。

工匠精神何处寻?工匠精神的存在都值得质疑。

退一步讲,真正的工匠精神,如果存在的话,绝不应该向书中所举的那些“半吊子”去寻找,应该向日本人、瑞士人去找寻,应该从我们广大的基层去找寻。但是对于“工匠精神”,我个人认为,是不值得全面提倡的。

《工匠精神》读后感: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

中国连续三年把“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那些岗位或工种具有工匠味?如何打造十年磨一剑的工匠?带着这些疑问,我阅读了《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

这个美国人提供的思考,仅仅是开阔了视野和思路。作者亚力克·福奇说:“美国的工匠们是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他列出的名单如下:本杰明·富兰克林、伊莱·惠特尼、塞勒斯·麦考密克、萨缪尔·摩尔斯、查尔斯·古德伊尔、托马斯·爱迪生和怀特兄弟等。从福奇的这段话和他的名单中可以看出,“发明创新”是工匠的核心。

德国人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在于“慢、专注、创新”。

当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工匠精神至少应该包括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让平凡岗位的每一个人都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理念,干一行、爱一行,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勤勉敬业,艰苦奋斗,不断在解决日常实际问题中创造价值、成就自己人生的精彩。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奋斗者。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树匠心、育匠人、造匠品、铸匠魂,越来越多的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将焕发出无穷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工匠精神》读后感:对创新精神的赞美

最近,工匠精神是个很火的名字,官民都在宣传,企业也都拿来做卖点。好奇之下,读了这本据说是工匠精神出处的书。

读完全篇,感觉用“工匠”这两个字翻译实在有些曲解作者的本意。看看现在中国所谓的工匠精神说的是啥:百度百科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而书中的含义,更主要的是指,不被现有的事物所拘泥,创造出新的事物的能力。这种人称为“思路天马行空的行动派”或许更加合适。

对比书中的描述,现今中国流行的工匠一词,或许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技工”表达更为合适。

作者推崇那种不为利益与价值所绑架,纯粹的由兴趣出发的尝试和创造。呼吁社会给与人们更多的尝试机会和容错空间。

对作者有一个观点印象很深:工匠的创新风险很大,和现代大企业降低运营风险的理念背道而驰。

《工匠精神》读后感:匠心

implicity

is hidden complexity

the essence of flat

is super curved

Uncomfortable

is the new comfortable

Right is right

Left is also right

o detail

can be too detailed

不得不承认,我的心曾被锤子手机这段宣传软文打动过。去年5月20号,锤子手机「Smartisan T1」正式发布了,这产品是罗永浩和他的团队耗时两年「精雕细琢」出来的,後来我被他的真诚和执念打动,成为了「锤粉」。我大胆地猜测,或许是因为老罗之前教过英语的缘故,「Smartisan」这名字起得也很讲究——前半部分「smart」自然是取自「smartphone」,解作「智能」,但未必所有人都了解的是後半部分的「artisan」——工匠精神,这是产品的核心灵魂。这手机之细腻可媲美工艺品,从外壳到零部件,从配件到设置里的强迫症选项,无不渗透着创作者「不可方物」的情怀。

後来,老罗在微博上推荐了几本给他以工匠精神启蒙的书,《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就是其中之一。

原版书“THE TINKERERS:The Amateurs, DIYers, and InventorsWho Make America Great”早在2013年1月出版了,作者亚力克·福奇是一名杂志特约编辑。特别要指出的是,虽然我没仔细考究过,但tinkerer跟artisan之间应该是有一点点差别的。在綫词源词典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分别如此解释「tinker」和「artisan」:

"mender of kettles, pots, pans,etc.," late 14c. , of uncertain origin. Some connect the word with the sound made by light hammering on metal. Tinker'sdamn "something slight and worthless" is from 1824, probablypreserving tinkers' reputation for free and casual use of profanity; the plainand simple etymology is not good enough for some writers, and since 1877 aningeniously elaborate but baseless derivation has been circulated claiming thesecond word is really dam.

1530s, from Italian artesano,from Vulgar Latin artitianus, from Latin artitus, pastparticiple of artire "to instruct in the arts,"from ars "art").Barnhart reports Middle French artisan,often listed as the direct source of the English word, is attested too late tobe so.

据词源词典说所述,「tinker」的词源不明,但有人把「tink」看成拟声词,模拟金属被轻轻敲打时发出的叮叮声——那麽我们可以推测tinker就是敲打金属的人;而「artisan」则是由「art」发展而来——那麽我们可以推测artisan是跟手艺、艺术相关。换句话说,tinkerer关注的只是怎麽造一个小玩意儿出来,而artisan造出来的东西可能是打动人心的工艺品。

“THE TINKERERS”原版书我没看过,我看到的是中文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陈劲带着几位学生翻译了这本书,并通过浙江人民出版社在去年年底推出了此书的中文版。

在我们的文化认知里,我们对「工匠」这概念应该不陌生。公输盘、墨翟、李冰、张衡、毕昇都是古代中国着名的工匠;《天工开物》《梦溪笔谈》是着名的工艺技术着作;所谓的四大发明则是工匠们最显赫的成就。然而这本书要谈的是当代美国的工匠精神发展史。

福奇认为,任何有好点子并且有时间去努力实现的人,我们都能称之为「工匠」,而工匠们有的是聪明和专注,但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他们也有可能在大企业上班,但更喜欢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往往没有太清晰的目标,但正因为如此,他们对这份工作充满了向往和热情。这群人在美国这块土壤上,孕育了工匠精神,反过来,这块土壤又给他们提供时间、耐性和各种机遇,许多新兴的渠道使一些才华横溢的工匠找到方法,让他们创造出来的那些不入流的玩意儿打进主流商业。

渐渐地,美国工匠不再是这个被贪婪和统一驱使的国家的副产品,这与我们在世界经济中的胜利形成了悖论。美国,具备了实现资本主义的高水平方法,创造了现代企业和令人赞叹的产品。我们的生产过程的确变得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有效率,可以制造出比过去更加便宜的新东西。但随着这些优秀的公司越来越大,越来越有效率,它们共同控制了许多工匠的产品的销售渠道,并威胁要扼杀这些曾经促进它们自身成长进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尽管如此,美国工匠还是胜利了,因为繁荣的经济使许多美国人变得肥胖和幸福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充分的闲暇时间来追求那些看似不重要的事。

《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页8

福奇在本书介绍了不同领域的工匠如何推动着美国社会的发展,也提及了他们在时代转捩点碰到的困境。他通过这本书传递的思想是很清晰的,主要探讨三个问题:第一,过去美国的工匠作出过哪些贡献;第二,在商业化和产业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工匠到底怎麽继续活下去、工匠精神怎麽与时代磨合的问题;第三,年轻工匠的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工匠们是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

《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页7

我们谈工匠精神,默认它应该是一种不吃人间烟火的崇高信仰,但当代许多产品终究不是文艺作品,工匠们对产品的使用价值产生无比期待,有了使用价值,就会对社会反响产生期待,把产品摆到社会的舞台上,就会不自觉地和行家比较,比较之後就产生竞争的慾望,由此看来,如果工匠不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是较真地干些大的项目,商业化似乎是无可避免的结果。过去,工匠的形象应该是一个窝在实验室默默消费着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并且独自把作品打造出来。但如今,似乎很难想像一个人能够以此长久支撑下去。福奇把爱迪生视为成功的工匠和不成功的生意人,把他发明的留声机在市场上完败的故事称之为「伟大失败」,因为爱迪生这次失败,使他改变了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开始探索团队协作的新路,开启了当代工匠精神。

当时,留声机几乎还没有什麽「像模像样」的竞争者。爱迪生拥有对所有展品改进完善所需要的资源:资金、原材料,以及一群对他最终产品翘首期盼的消费者。但即使拥有这些有利条件,爱迪生还是没能兑现他的承诺。

小型留声机既没有那麽可靠和实用,也没有达到爱迪生的投资者们的销售预期,截至1878年5月,公司共卖出46台展览模型机,爱迪生赚取了461美元的专利费。与此同时,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五位员工正努力尝试制造爱迪生承诺的全尺寸留声机,但他们最後还是没有能造出一台既可靠又实惠的留声机。

《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页87

在实现自己的展望并推进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彻底变革的同时,爱迪生还完善了当代的工匠模式。不同於留声机,电灯泡并不是爱迪生一个人在实验室独立完成,而是由一群人的多个发明共同组合而成的,这群人也构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研究团队。

《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页89

相信这里应该是本书对罗永浩产生较大影响的部分了。去年老罗在他第四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上说这是他这个系列的最後一场演讲,以後要摆脱单打独斗的模式,让他团队里更多人走到台前来向大家展示他们的想法。

谈到年轻一代和未来工匠精神的继承,福奇顾虑之处有二,一方面是缺钱。他在第六章介绍了一位拥有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学士学位、悉尼大学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可编程装配与自我复制机器」博士学位的发明家索尔·格里菲斯,并引用了他说的一段话。

「工匠是一个很古怪的词,」他说,「那些专业的人会认为这个词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他认为在当前环境下,对於美国的年轻工匠来说最大的阻碍就是读书时期的债务,而不是缺乏创新的点子或者技能。「那些最聪明的人在24岁时会面临一笔25万美元左右的债务,因为他们要开始考虑和他们的另一半组建家庭。你会怎麽选择?你不得不选择去华尔街工作。你在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接受了教育,但你欠这个世界25万美元。你会去那些愿意为聪明的大脑支付更多金钱的地方工作。」

《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页153

另一方面,福奇忧虑传统教育的滞後和脱节。

在以结果为导向的尝试中,很多美国学校越来越重视提升考试分数,而不是图利的学校推崇的那种身临其境、基於实践的学习。

……

我女儿在小学中的某段经历非常典型。我们住在离纽约不远的康涅狄格州郊区,这里以其特殊的公立学校而闻名。很多家庭搬到这儿来都是因为这里的学校很好。这里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水平足以与国家最好的私立学校媲美。

但是,我的女儿很不幸进入一位缺乏激情的教育者的班级里。大多数的优秀教师都知道考试是教学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其他创造力,但是这位老师却坚持按照国家规定和董事会的要求教授课程。

更糟糕的是,该老师使用情绪性的话来评价学生的表现——我的女儿因为在完成书法练习任务後用彩色的笔进行了标记而遭到了她的责骂,并在作业的首页被写上了「请保持整洁」——她过度地使用了规章纪律。除此之外,她对於与课程没有直接关系的话题毫无兴趣,也不会在课堂上使用实例解说。

《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页218

有时候我们很难想像,一些经济越发达、文化越先进的国家,竟然对年轻人在内的公民的限制越大,政府可能为了让学生在最短时间里掌握他们认为的核心知识,或者他们害怕夜长梦多、学生考究来考就去最後出现什麽意外,也或者他们要满足何种政治目的——於是一面打着发展教育的旗号,一面催促学生将课本知识狼吞虎咽。学生处在整个心浮气躁的社会氛围里,久而久之,他们就开始习惯了追逐即时利益,日後培养出了什麽都要「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价值观,去干什麽事时短期一旦没见成效就滚地哭闹或者直接放弃。如果说忘我的流水线生产使得工匠精神日渐式微,那麽某些暮气沉沉的教育体制应该是最後把这「耐性」的种子掐死的元凶了。

《工匠精神》读后感: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

自从小米手机成功后,很多企业开始纷纷学习小米,雷军本人也被推上了神坛,企业家们对于雷军的名言奉为圭臬,其中坊间流传最广,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雷军的七字诀,即“专注、极致、口碑、快”。

“极致”,发展一下就是追求极致,这个词像成功学的词汇一样,迅速占领互联网时代的心智,不管是做产品追求极致,还是做服务追求极致,还是做管理追求极致,似乎跟极致扯上边的,都时髦不已,逼格爆表。

追求极致特别适合偏执狂的人引用。很难想象,你身边的人个性全无,从来没有持续长久有目的的做一件事情,你会认为他正在做一件极致的事情。他虽然会成功,但不会因为追求极致而成功,只能说他因为努力而成功。因为追求极致成功的人,一定是个偏执狂,你可以说爱因斯坦追求极致,说希特勒追求极致,说朗朗追求极致,但你不能说李宇春追求极致,说凤姐追求极致。

追求极致是一种极端思维。极端思维不被主流价值观所接受,而主流价值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说万物总有两面,一正一反,有对有错,有阴有阳,有帅有丑。走极端,喜欢正面的,永远喜欢正面的,喜欢一切的正面;喜欢阴的,永远喜欢阴,喜欢一切的阴的;喜欢帅的,永远喜欢帅的,喜欢一切的帅的。哪怕极端,我就是喜欢,一根筋走到黑,让时间去见证极致。

追求极致是一种玩到尽的思维。我已经很少能看到身边的人做一件事情是玩到尽的。所谓玩到尽,其实是广东白话,就是竭尽全力。人们做事情,总是会有所保留。还有一张表格没有做完,明天再做吧;ppt已经做的很可以了,就这样吧等等。这种差不多的思维会让自己进步很慢。有一次,朋友打电话告诉我,说我有段时间写的文字很保守,不像张扬的你,说我是不是藏着掖着,躲躲闪闪,这样让人看起来很不痛快。我承认有段时间的观点是点到即止,没有深挖,是没有“玩到尽”,想不到被看出来了。

追求极致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词,使用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会开始变得积极。这其实是心理学的一个小技巧,通过选择一些积极的词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可以暗示自己往那方面发展。我经常用的词汇有“生命”“能量”“意志”等等,暗示自己往那方面想和做,然后我的生活状态就成了我想要的了,这样说来有点玄乎,但却是真实的。

《工匠精神》读后感:20世纪-21世纪下的 《工匠精神》

卷首语:

知道这本书还是着名的被打脸『情怀』大师罗永浩推荐的,他说:『大家如果跟我一样,从小有一种想要做一件东西出来的情结,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助你开启属于自己的事业。』

虽然推荐人被许多人所不喜,但并不妨碍这本书给人启发。

这本书并没有采用教科书般的定义,而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以美国在20世纪的崛起和21世纪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以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为核心,从他们身上的故事和性格来探究工匠精神的本质,更适合工匠精神发展的土壤是什么。

这些伟大的人就和高晓松说的一样,是一群有追求的人们,他们所做的无非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其结果却不可思议的改变了世界。

主要内容摘要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发明,而这些发明都是由何人发明出来,发明者又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和精神,,本书摘对作者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1、美国建国之初的工匠精神

许多政治人物是工匠是原因是他们都是博学、充满好奇心的人,当时的工匠精神也是一种训练甚至放松思维的方式。

工匠并不只是那些拥有伟大成就的人。首先,工匠行为通常是极度私人和孤独的努力,并不惠及大众。其次,工匠行为的成果常常无法在短期内显现出来,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人们才能完全意识到它的社会影响力。再次,相比于创造一些新的虚拟物品,美国人本能地更热衷于实物的创造。

那些有工匠精神的人在他们知名的发明领域之外,也往往拥有很大的影响力。真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状态,而不是指向未来的一些兴趣或技能的集合。

许多美国人的观念显得过于自大,但实际上这个年轻的国家的成就是命运的安排。在原始技术年代,大量移民涌入美国,人们可以从零开始改变在自己的国家中不喜欢的事物,并以此为生。

在19世纪末期,大多数的创新都是基于科学而不是机械的,这需要大量的物理和化学知识。随着创新的不断发展,这个最民主的国家建立起了阻止杂工进入富有名望和财富的顶层社会的壁垒,尽管这不是国家自身的错误,只是自由文明的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副产品。

19世纪末的美国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机械化、工厂建设、高速公路网络和通信网络都大规模铺开,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增长,个人财富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在美国。

19世纪被称为“美国的世纪”。大多数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美国的创新构成了我们的现代生活。

2、迪恩·卡门天生就是工匠

卡门于1951年出生在纽约洛克维尔中心,从小就展现出一些知名工匠共有的特征。青少年时期的他非常擅长数学,但是因为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成绩不佳。他也喜欢阅读那些感兴趣的书,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伽利略的相关书籍。

卡门的重大突破出现在1975年,他在医学院的哥哥巴顿告诉他有些病人需要接受24小时不间断的治疗而不得不待在医院。卡门决定设计一种设备,使患者在家里也可进行类似的治疗。他利用现成的零件如电路板、计时器、计数器、发动机和电池来组建他的新装置。同时,他还了解到如何利用铝来打造其他的部件。

迪恩·卡门

卡门喜欢说“我没有发明任何东西,只是在某个地方发现并把它集成起来”,他喜欢把自己看作一位“系统集成商”而不是发明家。

卡门认为美国的工匠精神在金融领域迷失了方向,这导致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金融是一种分配财富的方式,通常把它从创建财富的人手里转移到浪费财富的人手里,这并没有能催化出更多的财富,反而贮藏了财富。

卡门说,从很大程度上说工匠本身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进这个圈子的东西,”他说,“这取决于人类技术发展阶段。”在21世纪初,工匠行为都是在非常高的水平上进行的,通常出现在电脑黑客和基因组学领域,而这在20年前是不可能的。

3、爱迪生的伟大失败,开启了当代工匠精神

爱迪生糟糕的商业能力有时会把他的创造才华完全掩盖。尽管爱迪生创造了很多奠定当代社会发展的伟大发明,并努力推动这些发明产业化、商业化,但当它们真正进入市场时,爱迪生往往会纠结于这些产品的细小改良,而疏于关注能够真正决定其发明能否成功的大局。

爱迪生在生意上的失败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因为相比于其他美国工匠,他更好地向我们展现了当代社会优秀发明与商业运作完美结合带来的巨大能量。

爱迪生创造过程的本质而不是缺乏商业头脑阻碍了他商业上的成功。爱迪生需要对投资者负责,而每个投资者对其发明的市场定位和销售都有着自己的想法。爱迪生只能努力改进现有技术而无法任自己的思绪天马行空。每一次他尝试创造出某样已有设备的改良产品时,就算有很好的商业预判,也终究会因为激烈的竞争环境而失败。

一位认识爱迪生的律师曾赞赏他拥有一个“非凡的万花筒式的大脑”,可以为他每一件发明想出无数的改造方案,“其中很多都是可以获得专利的”。

4、梅尔沃德的工匠工厂,告别单打独斗时代

2000年,纳森·梅尔沃德通过创建高智公司来填补工匠发展的缺口。他认为高智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资助新发明”的公司。对于梅尔沃德来说,微软前任首席技术官以及竭尽全力满足自己各项兴趣的富豪的身份会让他声名大噪。

梅尔沃德并不把工匠和发明当作同义词。他任务发明的有趣之处在于对高智慧的追求以及创造和实际用途的结合。你经常会进入这样一种状态,你的好创意促成了你的工匠精神和实验,而这些又反过来激发你的好创意。

梅尔沃德喜欢雇用对工匠极有兴趣的大学教授。他说大多数教授都习惯在有研究补助的条件下工作,虽然他们有许许多多研究,但很少涉及发明,因此他们渴望分享自己的发散性思维。

梅尔沃德认为高智公司的目的在于保护那些已经拥有“奇妙创意”的专利权、但却没有资金或法律意识去保护自己创意的发明家。梅尔沃德的公司会买下这些发明家的专利,并防止其他公司盗用他们的专利。

5、金融之殇,误入歧途的工匠精神

未来的制造业并不能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受过良好教育以及特权阶层的人在10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经发现了这个事实,他们纷纷放弃实业投身金融业。美国最优秀的人不再愿意从事制造业的工作,他们将脑力投入了大量的概念当中。

工匠精神在金融界中很少被提及。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最高层次的精神,并且最终会给很多无辜的旁观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害,那些相信美国梦的人们最终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庞氏骗局。也就是说,在这里,工匠精神表现出的意义不够积极和正面。

工业时代的工匠精神也给我们带来了有害的副作用。污染、垃圾填埋场和温室效应渐渐破坏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时刻提醒我们:人类的创造性在面对致命的困境时也是有局限的。

6、开放与自由的力量,工匠精神的复兴

格里菲斯在悉尼长大,拥有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学士学位和悉尼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他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奖学金,并取得了可编程装配和自我复制机器的博士学位。

他和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认识的朋友一起在加利福尼亚州设立的“乌贼实验室”。在乌贼实验室成立的第三年,他们在埃默里维尔的一个仓库中正式启动运营,实验室的口号是“我们不是思想者,我们是行动派”。

对格里菲斯来说,除了能够接触这么多的项目锻炼动手能力之外,更关键的是这些项目给他带来的在科学和艺术上的融合理解。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习让他的思维更加严密也更愿意冒险。

MIT

格里菲斯认为,他的工匠行为存在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寻求能够解决世界环境问题的新产品,包括他的市政固体废弃物处理解决方案、电子书、高海拔风力发电。第二条主线是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

格里菲斯认为,美国只是比其他国家更注重宣扬它200多年的工匠历史。他承认美国有更多的创新者和发明家,但并不会比那些同样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但缺乏足够的先进工具的前沿国家多。

7、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工匠的天堂

真正的工匠精神意味着风险和非常规的行为。在制度框架下,很难孕育出世界级的工匠。在过去50年里建立的所有企业研究所中,施乐公司的创新实验室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是人们认为最有前景的机构。目前,PARC的例子很好地证明了公司内所有形式的工匠行为最终都会以停滞和失败告终。

ARC之所以举世闻名,是因为它吸引了各个领域最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并让他们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必担心来自母公司的压力。

ARC在新技术研发上的成功,虽然没有给施乐带来商业化的回报,却让其他大型公司不再愿意建立内部的创新实验室,这听起来似乎让人无法理解。它们认为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而且实验室成果的最终使用者常常是一些创业企业。

施乐并不是完全没有意识到PARC开发出的技术价值,但它宁可错过也不继续开发那些它认为不值得追加投资的技术。大多数的情况是这样的:创新的开发者在施乐选择将这些技术对外授权并获得大量费用后就离开了PARC。

8、三大方法,成就工匠精神

弗劳恩霍夫的组织结构允许12名员工从事MP3压缩项目的研究长达10多年。弗劳恩霍夫为工程师提供了极为稳定的组织框架、团体氛围,以及进行实验所需要的最新的研究设备。

弗劳恩霍夫区别于其美国同行并不是德国人比美国人更不受利益驱动,而是德国的法律支持个体发明者的权利而不是公司的权利。在德国和美国,专利研究都是在企业赞助下完成的,专利归企业而不是发明者所有。但是,德国要求雇主将一部分专利的收益让发明者分享。

创新工作场所即工匠和发明者可以与他们的员工一起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展现不受约束的人类思维过程,同时允许不可避免的问题发生。

这些新奇的工作场所缺乏一些传统美国公司的特征。工作人员被劝导要相互尊重,并且禁止大声叫喊。并不是每个创意都是好的,但是团队会对每个创意进行考虑,通过标准化的合作过程进行筛选。

9、一所特别的学校,工匠精神2.0

图利为之奋斗终生的工作为工匠学校。他最根本的原则是孩子可以做真正的工作。工作不能抽象到孩子不能理解的程度。

图利将他和其他美国人感受到的工匠精神与19世纪中期美国的西进运动结合起来。工匠学校的第一期课程阐释了工匠的一个关键原则:借鉴前人发明。工匠学校的时间被分成若干个时间段,在每个连续的时间段中,因为不同的团队完成项目的时间可能不同,图利还提供了一些额外的选项。

图利关于工匠学校的主要观点在于,所有的项目必须是真实的,不存在虚假的工具或者预先设定的结果。换句话说,如果孩子们能够建造他们自己的船,那么他们就需要去水中试航。如果船不能漂浮,孩子们就会掉进水里。

图利的理论核心在于,如果孩子们感觉到他们的这些经历和课堂的教育是一样的,他们的兴趣就会减少。但这并不表明他在某些项目中没有潜在的目的。

图利认为工匠在本质上是天生的,他们拥有从一些已经存在的事物中创造出新东西的“超能力”。但是孩子从上学开始会逐渐改变直到成年。不幸的是,推动孩子改变的正是所谓的公共教育。随着社会进入量化教育阶段,很多课程都倾向于关注中学生在标准测试中的表现。

更多图片和内容请至芝士阅读网站或客户端。

芝士君 整理

————

《工匠精神》读后感:呼唤美国工匠精神回归

这是美国版‘工匠精神’解说的书籍。作者讨论的是一场国家范围内的民族自信心的危机而非系统性的失败。

工匠的三个基本内涵是:用周围已经存在的事物制造出某种全新的东西;工匠们的创造行为在最初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就算有也和当时确定好的目的有很大不同,能够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对它的迷恋;它是一种破坏性行为,工匠们背对历史开始了一段充满发明创造与光明的全新旅程。

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并且有时间去努力实现,就可以被称为工匠。美国公司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在逐渐僵化。管理者、技术人员或者工程师有不同的价值体系,并且他们的工作绩效被不同的原因驱动。管理者们渴望秩序和可衡量的生产力,工程师们需要非结构化的时间和欢迎成功并同样允许失败的工作环境。当企业将这些需求差异模糊化后,他们只能为工匠提供贡献决定一切的企业环境。

美国建国之初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乔治*华盛顿、麦克唐纳、当前的迪恩*卡门都是属于工匠系列的。真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状态,而不是指向未来的一些兴趣或技能的集合。

由于生产制造过程变得更加精密,工人被自动化设备取代了。一些优秀的人投身到金融界中,利用其自身的工匠精神,消除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真正的工匠精神意味着风险和非常规的行为。

在制度框架下,很难孕育出世界级的工匠。美国公司的特点就是风险最小化,排除那些出格的行为。在这种公司中,人们注重的不是研发而是产品。施乐公司的PARC之所以举世闻名,是因为它吸引了各个领域最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并让他们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必担心来自母公司的压力。但PARC对工匠资本的滥用对之后几十年企业内部设立的研究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留声机为例,爱迪生只专注于如何把东西发明出来,忽略了这些发明要采取怎样的‘手段’才能获取商业价值,但却开启了当代工匠精神和商业结合的范例。

随着创新的不断发展,这个最民主的国家建立起了阻止杂工进入富有名望和财富的顶层社会的壁垒,尽管这不是国家自身的错误,只是自由文明的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副产品。纳森*梅尔沃的高智公司认为美国有意忽视有利于孕育工匠作品的非结构化环境。

工业时代的工匠精神也带来了有害的副作用。污染、垃圾填埋场和温室效应渐渐破坏了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时刻提醒:人类的创造性在面对致命的困境时也是有局限的。兰德公司把美国的工匠们带到了深渊:弃博弈论而采用系统分析造成美国对越南问题的错误回应。

作者举例说明美国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制度:MP3之父勃兰登堡-德国的法律支持个体发明者的权利而不是公司的权利;Rovio工匠模式创意在进入开发阶段前通过市场研究者和测试程序的科学检验。

小型公司更有可能通过团队工匠的方法为问题找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而传统公司的开销更大,还会耗费较长时间。传统教育不利于工匠成长,如今大多数的创新都发生在科技领域,但是如果一个社会过度专注于追求某种独特的技术,就会丧失在更广阔的空间中进行思考的能力。虽然成了专家,却也成为了真正的工匠的敌人。

只要美国持续为那些看待问题方式不一样并且坚持自己梦想的人提供发展空间,工匠就会提供最宝贵、可持续的资源。最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

要知道可以突破界限是美国工匠精神的内在本质。

《工匠精神》读后感:工作室

1如果一项工作卡住了,把它搁到一边,先做其他的,早晚会想出办法,等到脑子里蹦出想法的时候,就放下其他的,再回到之前卡住的地方把他解决掉。

2不希望自己的创造灵感被任何一件设备束缚。

3你的好创意促成了你的工匠精神和实验,而这些又反过来激发你的好创意。最终在这些反馈循环中获得了创造能力和工匠精神,并且这些东西将真正鼓励你产生更多想法,相应的,这些想法将会促使你去做更多的事情。

4预测未来的最佳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5工作室重构了工作场所,宽敞开放的阁楼式场所,员工们随意坐在桌子上,而不是小隔间或者封闭的办公室中,乒乓球桌,按摩椅,免费的食物和浴室,员工不用在连续加班后离开公司就可以休息,这个环境的要点在于不让员工感到枯燥。扁平化的结构,CEO坐在员工中间,有利于让每个员工密切关注新创意的发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fanwen/904655.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超酷的霸气超拽个性说说 怪我太年轻是人是狗没看 没有狗活不下去 下一篇: 有个性的霸气句子 最火的超拽说说语录大全 霸气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