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诗词 > 正文

《你从未在此》经典观后感10篇 不息之影

导语:《你从未在此》是一部由琳恩·拉姆塞执导,杰昆·菲尼克斯 / 叶卡特琳娜·萨姆索诺夫 / 亚历桑德罗·尼沃拉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你从未在此》观后感:胡言一二我所看到的都

《你从未在此》是一部由琳恩·拉姆塞执导,杰昆·菲尼克斯 / 叶卡特琳娜·萨姆索诺夫 / 亚历桑德罗·尼沃拉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从未在此》观后感:胡言一二

我所看到的都是你的理想版本就应该是这部所呈现的样貌了吧。等待这一部电影等了大半年,在看的时候注意力几乎集中到了过去三个月最高的程度,关于细节的呈现对于Joe人物刻画的完善,再将Nina与其进行重合,精确又简略地反向刻画了另一个人物。两人注定On the run,曾经所认为的亲情归宿,只不过是和二人遇到彼此以后形成对比罢了。

Joe从儿时就注定是一个边缘人:家暴的阴影,亲情的缺失,他从未在家庭中获得温暖。

在战争之中留下的阴影,那一对拥抱的士兵,那些不断闪回的画面之下的全身而退,他从未真正留下痕迹。

他不知前路,不知归宿,停驻的地方也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大头钉钉住的窟窿,他从未真正在此。

《你从未在此》观后感:去过地狱,还没得到想要的救赎

带着 Taxi Driver 的外壳、《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内核、还有《飓风营救》见神杀神见鬼杀鬼的暴力,但这些都掩盖不了 Lynne Ramsay 所赋予《你从未在此》原着小说所没有的独特诗意。

你可能无法欣赏和认同这位英国女导演的作品风格,但你无法否认,她特立独行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情感内核和罕见的成熟度。

《你从未在此》像是一曲完成度极高、高手强强联手的交响乐,导演、配乐、剪辑、表演各方面在各自领域表现得无可挑剔之余,亦不会喧宾夺主影响叙事。

距离 Lynne Ramsay 上一部作品《凯文怎么了》,已经过去了 6 年,《你从未在此》是她导演生涯的第 4 部作品,讲述了一个有严重精神障碍、有极强烈自杀倾向的合约杀手 Joe。

极度依赖音效、配乐和剪辑的 Ramsay 并没有放弃叙事,而是借助了这些电影手段打造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电影风格。

而她确实是成功了,无论是《凯文怎么了》中的惊悚,还是《捕鼠者》的反衬效果,都相当令人惊艳,更别提那些极具感染力的细节捕捉。

有很多人会觉得不长的 90 分钟里,《你从未在此》暴力镜头过多,故事来得太过于简单,甚至连整个连环杀戮背后的阴谋,也只是通过一个将死的 FBI 探员之口说出来。

但 Lynne Ramsay 的本意就不在于要讲述一个“飓风营救”的故事,对 hitman 【杀手】的关注点落在了 man 【人】上而不在于 hit【杀】,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闪回、那么多的饱含情绪的无谓镜头。

如果仅仅讲述一个杀手拯救萝莉的故事,我们就没有机会看到那些诗性十足的情节,也听不到那些过度忧伤的老歌曲了。

比如 Joe 躺在自家地板上、和被自己枪杀的 FBI 专员跟着电台轻声唱起 I've Never Been to Me,楼上躺着被杀的母亲。

又比如在监视录像的黑白镜头的不断切换,Joe 将保安、将那些在装修甚好的房间内侵犯未成年少女的官员权贵们一个接一个地用铁锤杀死,背后响起的是 Angel Baby 【天使宝贝】。

Joe 在湖中水葬母亲,是整个影片当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情节。他面无表情地包起被枪杀的母亲,驾车去到湖边,拾起大大小小的碎石,装进包裹着母亲的塑胶袋中,同时也装进自己的西装口袋和裤袋之中。他想跟着母亲一并死去,母亲的银丝发梢的特写、阳光在水底的透射,还有 Joe 放任下沉的身体,都似乎马上结束在湖水波动的声音之中。

而最后的枪杀臆想,又是来得那样的突然和震撼,沾满鲜血的顾客和服务生若无其事地继续自己的活儿,一如主题,你从未在此。

终归,Ramsay 是给了 Joe 一个生存下去的希望,毕竟,正如 Nina 所说的:IT'S A BEAUTIFUL DAY.

Joe Bini 的剪辑在这里就显得尤其重要。

Joe 的三段往事,童年的家庭暴力、参战和 FBI 工作所带来的冲击,短短的几个画面行云流水地穿插在整个营救行动上,与实际场景的相互交织几乎融为一体,将观众完全带进了 Joe 极度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之中,所有人的观影状态和 Joe 一样,由始至终处在分裂和拉锯之间摇摆不定。

凤凰男Joaquin Phoenix 继续稳定保持他的高水准发挥,能够随角色不同爆发出整容般表演实力的,不再是 Daniel Day-Lewis 的专属形容词。

现在说起 Joaquin Phoenix,已经甚少有人提起他是 River Phoenix 【《我自己的爱达荷》、《伴我同行》】的弟弟;没有任何社交账号、极少在娱乐媒体曝光的他,却持续不断地向观众交出一部又一部见证实力飞跃的作品,2005 年《与歌同行》、2012 年《大师》、2013 年《她》、2014 年《性本恶》,还有上一年首映的本片。

2018 年计划上映的竟然有 4 部作品,包括 Les Frères Sisters、《远方的星》、《别担心,他不会走远的》、《抹大拉的玛丽亚》。可怕。

aul Thomas Anderson 两部大受好评的重量级作品都没给 Joaquin 带来应有的荣誉,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这次终于凭借《你从未在此》拿下了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最佳男演员。

他在此片里扮演的合约杀手 Joe 和他本人一样惜字如金,整个片子台词加起来都填不满一个小词卡,大部分配角的台词都比他要多。但对一个优秀的演员来说,说话只占了表演很小的一部分。

随着剧情的推进,Joaquin 看似毫无表情的脸上,不断调整着眼神、眉毛的变化、嘴唇的动作,甚至那时而平缓、时而急促的呼吸声,都在一刀一笔地雕塑着这个有着童年阴影、还饱受 PTSD 创伤的退伍军人和前 FBI 警员,一个还和自己年老的母亲同住一个屋檐下的中年大叔。

今年大概是 Jonny Greenwood 小粉丝幸福感爆灯的一年,早前他和 Paul Thomas Anderson 合作的《魅影缝匠》原声带还没有听腻,这次又带着《你从未如此》凶猛杀来。

配合着导演的迷幻的诗性叙事风格,Greenwood 在《你从未在此》里的配乐表现出了非常丰富的层次感,比起同期的《魅影缝匠》要更为成熟和出色。

andy's Necklace 弥漫着 David Lynch 电影风格的诡异、Nausea 透着浓浓的《亡命驾驶》不确定性、而 Hammer & Tape 中那不规则的节奏点又和《大师》如出一撤,YWNRH 长长的弦乐演奏让人不禁想起《血色将至》之余又感受着强烈的神秘张力。

极其迷幻的配乐贯穿了整个影片的 90 分钟,为《你从未在此》创造了一个立体的浸淫式观影感受,也为作品盖上了最后一层的华丽外衣。

《你从未在此》观后感:他始终如孩童般脆弱

亚祖坐在粉红色的床垫上崩溃大哭,州长的尸体陪伴着他孤独的悲伤。他已经没有东西可以依靠了,那如孩童版的脆弱终于从内心苏醒。

跟萝莉坐在清晨的餐桌吃早餐时,亚祖从内心对着自己开了一枪。萝莉问他,“我们要去哪?”,亚祖似乎是更茫然的那一个。

仔细想来,亚祖好像就从未长大过。就像影片标题《你从未在此》表达的那样,亚祖的灵魂被一直扣留在了孩童时期。

“站直了,傻逼废物才弯腰驼背。”

“35,34,33,32,31......”

童年的家暴记忆,胶袋套头的窒息感,偶尔自残的念头,还有那一声声时常从内心产生回响的倒数。亚祖用了一生去记忆这些片段,并沉浸于把它们填充进生活的角落里。以至于当他第一次在战场杀人,那种震动感都仿佛来源于他孩童的内心。

所以他才那么依赖于自己的母亲,那是他退伍转做杀手后的唯一依靠。他伺候母亲的日常生活,也让母亲占满他内心的真实的孤独。

他也时常会哼起歌谣,尤其那首“字母歌”。他甚至跟杀害家人的同行,一起平躺在地上低吟浅唱,那个画面就像两个穿上夸大西装的小孩,彼此依偎着宝贵的自由。

水葬的时候,亚祖猜测到将与自己的同路的萝莉,这样的人生太过痛苦,他打算搭救她。他为此辛苦奔走,每次都来迟一步,直到最后看到萝莉彻底变成另一个自己。

州长家的餐桌上,萝莉说:“没事的,joe.”

清晨的餐桌上,萝莉说:“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

亚祖暗自咀嚼这些话,萝莉似乎比他更快消化人生的滋味。这令他放松又无能为力。

总得来说,这部有着《杀手里昂》气质的电影,延续了杀手纯真的内心。与不太冷的区别在于导演把两人舞台聚焦在亚祖一人身上,并植入童年阴影、人生经历的元素,故事重心落在杀手本身的情绪跟行为上,让杀手人物的表达更集中也更有血有肉。故事上谈不上有多少出彩,但人物刻画上,算的上精妙。

当然,也有些部分个人觉得不大满意。比如各种意识流般的穿插,这并不利于理解故事,反倒像是用手法掩盖故事本身的陈旧与简陋,就像用调味品盖住食材本身过期的臭味。还有节奏上略微拖沓的问题,因为放弃故事本身,而转而像人物的建立入手,所以影片有几处甚至看的人昏昏欲睡。除此之外,有些剪辑过于花哨,少了真诚感。

于我而言,这是部配乐满分,整体及格的电影。由于偏向人物的表达方向,相信也会让不同人得到不同的感官体验。

记得故事最后,镜头留给了一片狼藉的餐桌,这表示亚祖与萝莉又上路了。不知道他们会去哪儿呢?

挺悲情的人物,想喂他吃颗绿色的糖。

《你从未在此》观后感:未拍完的R级片,却获戛纳大奖,几乎每个演员都演了尸体!

年初之时,红颜秀为大家推荐过一片文章《都想看,却注定不会上映,2018上半年欧美R级片!》,

总体来说,2018年上半年,有5部R级片非常令人期待!

查理兹·塞隆、阿曼达·塞弗里德、坦迪·牛顿的《外国佬》,

达科塔·约翰逊和詹米·多南的第三次”调教课“《50℃飞》,

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猛龙怪客》,”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的《红雀》。

还有红颜秀今天想要推荐的琳恩·拉姆塞执导、杰昆·菲尼克斯主演的惊悚悬疑电影:

《你从未真正停驻》

除了《红雀》和《50℃飞》,这也是目前国内互联网上能感受到的三部R级新片了。

琳恩·拉姆塞,英国鬼才女导演,

长片处女作《捕鼠者》和接力作《默文·卡拉》在世界各地多个电影节放映时都能获奖,

这次执导的《你从未真正停驻》,在风格上也和大家所熟悉的R级片有着明显的区别。

杰昆·菲尼克斯,更是好莱坞的一个异类,

动不动就说要息影,歇了几年又总会回归,

总爱演一些别扭的古怪的极端的或是变态的角色,但出众的演技还是深受导演和影迷喜爱。

琳恩·拉姆塞和杰昆·菲尼克斯的两位异类,这次强强联手,

还找来了俄罗斯的叶卡特琳娜·萨姆索诺夫来参演小萝莉,一张白净、冰冷的脸颊颇为出戏。

光、电、画、电子和无调弦乐、闪回、特写、血、音效强力植入,

让《你从未在此》在去年的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编剧和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

做为主竞赛单元影片之一,它拿到了3.2的评分。

但是在Metascore上,《你从未在此》的口碑也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

10家打分媒体中,有6家给出了满分评价,而“好莱坞报道者”却给出了50分的不及格成绩,

因为从头至尾,《你从未在此》的风格都显得那么另类和格格不入。

在戛纳上,一部时长为95分钟的R级片,仅放映了80分钟就戛然而止,

琳恩·拉姆塞更是在发布会上直言:

“这部电影并没有制作完成,目前,影片中有很多未完成的细节。”

而且和以往R级片的“血腥、暴力、迷情”不同的是,

这些元素在《你从未在此》中的表达方式都是用一种非常规的手法体现而出,

无数不多的台词,内核与背后的阴谋都是隐藏在无数的闪回画面和诗性十足的细节当中。

杰昆·菲尼克斯饰演了一位退役军人,一副中年油腻大叔的样子,

家中有位生活不太能自理的老妈妈,

从开篇的几分钟可以看出,母子的关系很好,温馨的对话,还顺便致敬一下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的《惊魂记》。

退役后的杰昆·菲尼克斯成为了一个严谨的合约杀手,不用手机,不坐电梯,

他干完一次“订单”,会打车去机场,在机场用公用电话和联系人汇报情况,然后在回家,

如果,联系人的儿子碰巧看到了他回家,他就会立刻终止与这名联系人的合作。

某日,杰昆·菲尼克斯接到了一个新的“订单”,州长助理的萝莉女儿被拐去“卖身”,

杰昆·菲尼克斯要将其解救出来,并报复那些逼良为娼的败类们,

于是,杰昆·菲尼克斯精心准备了一番,孤身拿把小锤子杀进了萝莉被关押的别墅中,

而一场血腥的打斗却被琳恩·拉姆塞用“监视录像的黑白镜头和真实场景不停切换的画面”所构成。

杰昆·菲尼克斯带着萝莉藏进了一家酒店,等待州长助理的迎接,

面对即将回家的新生和爸爸的到来,萝莉并没有便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愉悦,相反,面无表情,毫不在意。

当门被敲开时,杰昆·菲尼克斯面对的却是破门而入的警察,萝莉被抢走,

杰昆·菲尼克斯拼命才得以脱身,却无法找到联系人问明缘故,

随后发现,现任和昔日的联系人都被杀害,连母亲也惨遭灭口。

为了拯救萝莉,为母亲报仇,查明真相,杰昆·菲尼克斯在家中枪击了一名杀手,

而这发生的一切,背后的阴谋,只是通过奄奄一息的杀手嘴中的两句台词来解释,

萝莉的父亲并不是州长助理,她只是州长的“玩物”!

一个合约杀手逼问另一个杀手,

作为剧迷,我们脑海中可以浮现出各种残忍的画面,

但在《你从未在此》中,知道真相的杰昆·菲尼克斯却和杀害母亲的杀手平躺牵手....

似乎杰昆·菲尼克斯真的需要太多太多的安慰。

不仅如此,当杰昆·菲尼克斯来到州长藏匿萝莉的大豪宅大开杀戒之后,

杰昆·菲尼克斯悲伤的心境已经无法自控,

再次相遇的萝莉再次用两句台词来点明了杰昆·菲尼克斯内心中一直以来的纠结和痛苦。

这是一个杀手和萝莉的故事,却不同以往,

从开头到结尾,杰昆·菲尼克斯从回忆的闪断画面,到最后出现的幻觉,充斥着饱含情绪的过度忧伤,

童年时的遭遇,从军时期的经历,这些一直困扰着杰昆·菲尼克斯。

杀手解决了萝莉的身体,萝莉解决了杀手的灵魂,

全片中,除了萝莉,几乎所有出境超过1分钟的演员都演了一遍尸体,

包括杰昆·菲尼克斯,最后一幕,他幻想着自己在餐厅里自杀的场面,他倒在血泊中,服务员依旧将账单放在他的餐桌上。

是的,你从未在此,人生的意义可能仅仅只是不停的旅程,

就像最后的杰昆·菲尼克斯和萝莉,不知去向何方,却结伴上路。

《你从未在此》的故事在画面、镜头、细节、台词上都处理的相当精彩,

而剧情和逻辑上,却为影迷们创造了一个立体的浸淫式观影感受,

很多事情,并没有说,但你应该知道,而我从未在此.......

想要一睹该片芳容的朋友们,风里雨里,红颜秀等你~

《你从未在此》观后感:《你从未在此》:四两拨千斤的未完成之作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似乎从倒数第三天才开始进入状态,既能看到《好时光》中罗伯特·帕丁森的突破性演技,也能享受到欧容在《双面情人》里耍弄剪辑的花招,在最后一天的主竞赛放映中,戛纳迎来了英国女导演琳恩·拉姆塞时隔六年打造的最新力作《你从未在此》。

2004年王家卫直到电影节开幕的前一刻才把《2046》的拷贝送到戛纳,而《你从未在此》则以一个只有80多分钟的未完成版本就入围了本届主竞赛,甚至在放映结束后,影片没有出现演职员名单,而是以黑屏替代,然而官方手册显示,《你从未在此》最终长度应有95分钟。在隔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导演琳恩·拉姆塞表示,之后会再剪辑一些镜头进去,90分钟也是她最为满意的电影时长了。

首场媒体放映结束,《你从未在此》成为继《圣鹿之死》后第二部在戛纳主竞赛中掌声与嘘声齐鸣的影片,然而在《银幕》场刊的最终评分里,它却以3.1分高居第二,仅次于萨金塞夫的《无爱可诉》。同样,《你从未在此》也是我在目前观看的主竞赛影片中最为喜爱的作品,即便它缺少了10分钟内容,在一些混音处理上还有明显的瑕疵,但仍掩盖不了它的简洁有力、独特的个性与锋芒,以及形式风格与文本内容的有效统一。

受梅雅·黛伦的实验短片《午后的迷惘》影响,学生时代的导演琳恩·拉姆塞从美术与摄像专业转向了电影,另一个对她影响很深的则是艺术片导演罗伯特·布列松。拉姆塞曾经说过,布列松的电影对声音,影像与时间的运用是极具突破性的,而他对演员表演的调度也堪称一绝。在拉姆塞就读电影学校时,布列松撰写的《电影艺术札记》成为她口中所说的“圣经”,她称赞布列松的作品是形式上最“纯”的电影。

《午后的迷惘》与布列松的风格共同浮现于《你从未在此》的面貌与质地。尤其是开场段落,一连串特写杰昆·菲尼克斯肢体部位的镜头,从头,手,到腿,一同构成了主人公乔的出场方式,以身体局部而不以杰昆的全貌勾勒显现乔的形象,这一组特写人物动作的物理性镜头恰与乔隔绝外部世界,深陷往事的创伤心理达到外部与内部的配合与契合。这一组镜头设计恰恰可以从《午后的迷惘》中的开场寻得,而对身体部位的特写,又何其不是布列松最为鲜明的视觉标志?

拉姆塞正是具备了这种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意识与能力,在全片中稳稳地构建出形如布列松影像的割裂感,它不仅是开场段落里对身体部位的“割裂”,还通过快速切入闪回记忆的镜头以及具有阻扰观众观感的错位声效剪辑来显现。在那些令人猝不及防的闪回镜头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创伤,既来自于童年经历的家庭暴力,又有参与战争时面对尸体的罪恶感与恐惧感,还有在FBI工作时的惊慌与冲击。当乔第一次营救议员女儿时,我们看到的并非是好莱坞经典的连续性剪辑,并非是充斥满屏的暴力与血肉横飞,拉姆塞反而是用监控器下的黑白画面,用音乐与画面错位搭配的多角度切换来断裂呈现。这种因剪辑带来的割裂感正是在形式层面巧妙呼应叙事层面里的乔—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战后老兵,一个似乎已经不存在的人。

《你从未在此》的每一帧构图与每一场动作调度都十分精巧,就像朴赞郁在电影中用处女座性格布置表演场景与镜头画面那般用心,而电影里的每一处剪切都不是费笔,每一处剪切也并非毫无意义,它精准地构建又呈现了乔所承受的压抑与抑郁。影片高度的视觉风格化没有沦为肤浅表象,也没有成为剪辑技法的舞台与秀场。

干净与利落成为形容此片最为妥帖的词汇。在简单直叙的营救中,穿插几个具有揭示性的回忆段落,以及两段乔心生幻觉的非现实场景,当沉默寡言的乔,于第二趟解救中无力嘶喊出“Where can we go”,在片尾最后,又顺着被救小女孩说出“It’s a beautiful day”,《你从未在此》的简洁明了与戛然而止正留着余味,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抵达了最为核心的表达。

倘若这个未完成的版本有了未添的10分钟,我预感,一个更为丰满的《你从未在此》将会得到更多肯定,也将离戛纳的金棕榈更近。

5.27写于戛纳

原载凤凰网娱乐:http://ent.ifeng.com/a/20170528/42944691_0.shtml

《你从未在此》观后感:看完这部,2018年度十佳可以入一部了

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电影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如果每一部电影都有一张面孔,电影也应该像人一样,每一部都有自己的个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你如果自己看过《出租车司机》,看过《这个杀手不太冷》,但当同样的故事到了琳恩·拉姆塞导演手里,它却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

很多导演会选择老老实实的讲故事,把叙事放在第一位。也有导演不这么干,他们更喜欢特立独行。

在拉姆塞导演这里,合约杀手和雏妓的故事是另一个故事,它的一切都是反类型的。

《你从未在此》

华金·菲尼克斯演一个胖成熊的合约杀手,做事老派谨慎。从战场退伍回到家,人到中年了,还跟身体虚弱的老妈住在一起,外表不修边幅,交往上一个女朋友是二十年前的事情。

导演拍杀手,在叙事上却异常极简,过滤掉暴力场面,只拍杀手的生活日常。

电影由一系列的大特写开始,我们看到男主角把一个塑料袋套在头上,心里在倒计时窒息体验的时间。他的视线逐渐清晰,烧掉一张女孩的照片和一本《圣经》,坐上一辆门上写着辛辛那提的黄色出租车,前往机场。

用一个镜头交代了一次杀人任务

他在机场用公共电话给联系人留言,准备回家,他刚刚完成了一次杀人的任务,拯救了一个叫sandy的小女孩。

导演开始拍杀手的日常,他照顾母亲,跪在地板上用毛巾擦干浴室地板上的水,乘坐往返的地铁去见杀手代理人。他接了新任务,去五金店购买一套什么样的杀人工具,执行任务之前,他会去蒸桑拿,把自己清洗干净。

《你从未在此》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混音,导演把各种日常的声响放大,有时候用来反应男主角的情绪,有时候增强场景的生活气息。但更厉害的是,导演会利用一些艺术加工过的特殊声响,去反应男主角的情绪和记忆,让我们看到他狂暴性格的源头。

从战场上回来之后,他是如何患上战争创伤后遗症的,人到中年还跟母亲住在一起,他又有怎样的童年阴影。

为此导演还借用了两部经典的老电影,一部是希区柯克的《惊魂记》,讲一个男孩最好的朋友是他的母亲,用意自然是不言而喻。

还有一部电影是《肖申克的救赎》,在男主角刚刚救出雏妓之后,像安迪那样远走高飞的念头,就在宾馆里杀手帮她擦干头发的那一刻,植入到了小女孩的脑子里。

男主角最后一定要救出小女孩,已经不是为了正义或者执行任务那么简单,他其实是在拯救童年时的自己。

当他还是小男孩的时候,看着父亲拿着锤子对母亲家暴,他无能为力。看到家暴之后的父亲会脱光上衣仰在椅子上,把白色毛巾盖在脸上。

从此母亲、锤子、毛巾和塑料袋套头逃避一切逐渐成了男主角潜意识里的符号,让人无法挣脱这些心魔。

导演在不断拿这些当心理暗示的符号,随着男主角的思绪用快速闪回的方式,穿插在杀人的故事里。

每一次当男主角要执行任务的时候,导演就会故意不拍暴力场景,避开类型片化的叙事元素。每当故事回到杀手的生活里,导演就会把一切拍的很细。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混音做的非常出色之外,强尼·格林伍德的配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混音是男主角内心情绪的直接投射,配乐重塑了影片的视觉节奏,参与了叙事,再加上一个反类型的极简化剧本,构成了导演独特的个人风格。

像《你从未在此》这样的电影,其实跟《好时光》《霓虹恶魔》之类的电影差不多,导演都是极具个性。看这样的电影,以往那些看类型片的经验都被导演一个个的拆解,重新组合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你可以看到电影的各种叙事技巧展示。

当男主角看到身边的人都死去之后,他开枪打伤了杀手,喂杀手吃了一片止疼药,两个人躺在地板上,听着Charlene的《I've never been to me》。两个人不自觉跟着唱了起来,一场杀人戏被拍出了我从未见过的浪漫。

当我们看到一个狂暴的杀手要去救一个柔弱的小女生,但当影片的高潮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没看到杀手杀人,影片至始至终我们都没见到杀手杀人,我们只看到他是如何脆弱敏感,只看到他内心的痛苦。

童年阴影已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了,战争创伤后遗症再次雪上加霜,让他失去了生活的能力。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他甚至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复仇一度成了他的小目标,但当他来到大反派面前的时候,对方已经死在了血泊了。当这个小目标转瞬即逝,他无助的坐在尸体旁边放声哭泣。

到了这样的文艺片里,并不是强者拯救了弱者,而是弱者成了下一个有着童年阴影的受害者。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杀手救了雏妓,而是杀手眼睁睁的看着雏妓变成了另一个小时候的自己。

他的母亲死了,人生目标没了,但是看着眼前的另一个自己,在自杀重生的隐喻之后,他好像又找到了另一个守护对方的目标。

最后听到小女孩说“今天是美好的一天”,我的耳边却响起了杀手救出她那晚,她在宾馆房间的电视机里听到的那段《肖申克的救赎》的台词。

“圣哈塔尼奥,在墨西哥,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地方,你知道墨西哥人怎么形容太平洋的,他们说那里是没有记忆的地方,那就是我想渡过余生的地方,一个没有记忆的温暖的地方。开间小旅馆,就在沙滩上,买艘不值钱的旧船回来,把它翻新,载着我的客人,出海钓鱼。”

在那一瞬间,我仿佛已经看到熊大叔和小萝莉住进了安迪开的小旅馆。这样一个绝望的故事,仿佛突然有了一丝善意的光亮。

《肖申克的救赎》

看《你从未在此》这样的电影,你需要放下以往的观影经验,你会看到电影的本质,明白电影为什么被称为视与听的艺术。

每当遇到琳恩·拉姆塞这样的导演,你会发现导演这个活儿真的可以是拥有无限创造力的艺术家。

这样的电影,可以让人重新认识并思考“电影是什么”,我爱死这样的电影了。

欢迎搜索并关注“亵渎叔推荐”

《你从未在此》观后感:《你从未在此》:伪装成“天才之作”的高级视听产品

无论是杰昆·菲尼克斯,还是Greenwood的配乐,《你从未在此》都让我们想到了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电影,尤其是在《性本恶》中,作为主演的杰昆·菲尼克斯同样卷入了各种事端,配乐也同样起到营造氛围、参与叙事的作用,还有一处不可忽视的相似点:两部电影都用精致、繁复的视听语言建构完成。

如果说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天才型导演,那么琳恩·拉姆塞最多只能算是品学兼优的好好学生,后者超越同学的地方在于能将在电影学院学得的视听语言更进一步地精致和创新。结果已如所见,《你从未在此》如同一部由各种精密零件装配而成的高级视听产品,每一个部件似乎都在叫嚣着“快来分析”,而电影所想取得的任何情动不仅没有做到,反而是根本没有达致。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电影是多么地不同。无论是《性本恶》还是《魅影缝匠》,只需要点开一小段,我们已然能完整地体验到了那种细腻又丰富的视听愉悦。这种愉悦不是建立于大脑对精致镜头语言的分析上,而是源于不断创造的视听情境自然地加诸于感官,身体也便随着影像的自由律动不断地进入生成之中。

《你从未在此》遭遇的根本问题,恐怕不是琳恩·拉姆塞没有学会怎么处理镜头来达致想要的效果,而是学得太好了。以至于每一个镜头都精密地抠准影像效果,就像机关抢一样,一碰就会触发,观众瞬间致命,根本没有即兴变通的余地。观众只需要照着导演给他设计的路径对镜头进行阅读,并解析出强行加诸背后的效果就行。

因此毫不奇怪,《你从未在此》受到了影评人们的普遍欢迎,普通观众似乎并不买账。原因似乎也一目了然,《你从未在此》精到老致的视听语言,极度适用于那些“道行高深”的高级观们众,他们的一个特征就是带着高级运转的大脑观看电影。当他们看到如《你从未在此》这般精致的作品时,十分恨不能在影像运动中途暂停下每个镜头来细细分析构成的奥秘。

电影的观看于是变成了一种设局和解谜的游戏,导演和高级观众们玩得不亦乐乎。但对那些无甚视听语言知识的普通观众来说,以直觉来感知这部电影将遭遇根本困境。 他们首先将电影当成体验,然后才是探知背后更深层次能交予大脑来处理的东西。《你从未在此》就像一堵墙,将他们区隔在了影像之外,无法进入其中。

不是说所有电影都该用来体验,同样还有观看、阅读和思考的电影,但像《你从未在此》这样精心构筑视听情境、通过视听语言挖掘人物内心的电影,其目的显然不是后者。琳恩·拉姆塞用她老道、高超的镜头语言将整部电影僵化与匠气化的同时,也堵塞了通往体验的畅快之路。电影最终只有一些组构在一起的精美片段,而非像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在他的电影中所创造的融贯于一体的影像织体。

这是学院式电影的根本弊病,尤其它还努力将自己伪装为一部作者型的“天才之作”。《你从未在此》塞满了让人感觉意外的标准答案,但观众很可能首先需要的是一些参考答案。琳恩·拉姆塞也像是一位亦步亦趋学习创意写作闯出来的小说家,即便不时有惊人之语,作品仍然属于匠人生产的结果。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是多么不同,如同托马斯·品钦,无法为任何教学规则所含括或收拢。

看电影的两个“误区”

《你从未在此》观后感:反类型的“大叔救萝莉”

如果只看文字简介,就会彻底误读这部电影。看似大叔救萝莉的套路故事,通过个人风格化的视听语言,不落俗套地呈现出来。导演假借类型片故事的壳,做了一部反类型片。

本片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视听语言,回忆和幻象如碎片般散落在全片的各个角落,颇具意识流的味道。再配合上悸动不安的音响,彻底颠覆了类型片的叙事节奏,共同凝结成压抑又疯狂的视听冲击。

除了视听语言上的反类型化处理,反高潮的剧情设置也是本片的一个突出标志。类型片中必会大书特书的男主惩奸除恶的杀人过程,在本片中被简化处理。而全片临到大高潮,观众误以为男主要大开杀戒解救萝莉之时,剧情却急转直下:萝莉已经杀了州长。结局并不是大叔解救萝莉并实现自我救赎,而是萝莉已深受男主的影响,又一个像男主一样的杀戮者诞生了。

最后一场小餐厅里的戏,母亲死时都没流泪的男主,却在此时落泪。他一直以暴力的方式,回击着童年和战争对自身的影响,并视之为理所当然。而当萝莉也像男主一样开了杀戒,男主的所有信念瞬间崩塌——原生家庭和战争把他制造为杀戮机器,而他也同样将萝莉制造成了杀戮机器,他与他们并无区别。

导演在此时抓住最后机会虚晃一枪,男主开枪自杀,旁人却毫不在意,极具荒诞意味。而更残酷的是,男主其实并没有开枪,他还要带着萝莉不知所措地活下去,而萝莉却在憧憬着大开杀戒的未来。

《你从未在此》观后感:丧气满满的杀手大叔,和暗黑勇敢的萝莉

电影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很多内容相同的故事在不同演员的演绎下和不同导演的镜头下,会变成另一种风格。

提起萝莉大叔,《这个杀手不太冷》肯定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这部影片也算是大叔救萝莉的故事,但在导演琳恩·拉姆塞这里,却无关爱情,而是暗黑又带感。

琳恩·拉姆塞原本其实是位摄影师,早年参与纪录片制作,1996年拍摄首部短片。她现在只拍了三部短片和两部长片,但获奖数目却非常惊人。

短片Small Deaths和Gasman先后赢得戛纳电影节短片组别的评审团奖。

这部影片《你从未再此》在戛纳电影节宣布主竞赛入围名单的时候,还在拍摄。最后在戛纳放映的版本还没有彻底完成,片尾甚至没有字幕,比官方给出的95分时长少了十几分钟。但还是获得金棕榈奖项最佳影片的提名以及最佳编剧奖。

整部影片充满血腥与诗意,如果不是聚精会神的看,也许还会一脸懵逼。认真看,就会发现它与马丁·西科塞斯导演的《出租车司机》风格相似,血淋淋的交易场所还有ZZFB的主题。

主演杰昆·菲尼克斯也凭借此片摘得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帝,他本来就很酷爱“不太正常”的另类角色,在《角斗士》《两个情人》《她》里,都是他的风格。这部影片里的乔也符合不正常。

影片一开始就设置了很大的悬念,被烧掉的小女孩照片,还有一个在倒数的小男孩,以及用袋子套住头呼吸沉重的成年人。这个人是乔,他是一个强壮的、沉默寡言的杀手。

他和母亲住在纽约郊区,中间人约翰·麦克莱里负责打理佣金。他以前参军在国外打仗,现在在为联邦调查局工作。但其实他自己曾经无数次想过自杀,蒙住口鼻窒息、吞刀片或者勒死自己,但都没有成功。

然后,一位州参议员找上了他,这位议员请他帮自己找失踪的女儿妮娜。他很快把妮娜救了出来,但妮娜瞬间又被别人带走。同时议员也死了,被判定为“自杀”。而乔的母亲也被人杀害。

这部影片的BGM和剪辑真的太赞了,能打到人心底的电子音乐在黑夜中闪闪发亮,然后回忆和现实,真实和幻想之间来回穿梭跳跃。

乔的童年在悲惨中度过,父亲有暴力倾向,打他也打他妈妈。所以,他学会了倒数,每次遇到难以接受的痛苦时,他就开始倒数,假装自己在玩游戏,倒数结束之后游戏也会结束。

长大后的他总是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害怕会发生更多不行的事情,害怕自己像当初那个小孩一样什么都做不了。可事实是:母亲被杀的时候,他甚至都不在家。然后准备复仇的时候,却发现妮娜已经一个人干掉了所有人。

妮娜的存在也非常有趣,她也是小小年纪收到了很大伤害,被卖去当雏妓,但是她最后救了自己,在乔的眼里,妮娜就是小时候的另一个自己,他渴望成为但最终没有成为的自己。

然后,他在饭店自杀,但旁边的人视若无睹,没有人注意到。虽然后来才知道这只是他的想象,但那一瞬间还是能感受到他的心情。

乔就像空气,明明在这里但却像透明的,就好像他从来不存在一样。这其实才是影片的画龙点睛之笔,可现实里我们都是乔。

每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被挤来挤去,然后在职场上想努力做到更好,却总是被否定被批评,就算在街上突然摔倒,旁人也只是目不斜视的经过,所有的一切,都只有你一个人,又好像所有的一切,只有你不是属于这的。

社会又匆忙又大,我们总是会有挫败感以及诸多的力不从心,但还是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去适应。小人物为了生活,就是可以到拼命的程度。

乔以前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但是现在,他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保护妮娜,另一个自己。今天是一个美好的一天,不是吗?一切都会重新开始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shici/881227.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最新经典哲理句子说的很到位 很有哲理有深度的一段话 具有哲理的话 下一篇: 空间置顶短句大全独一无二 有哲理的qq空间置顶说说 qq说说怎么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