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作文 > 正文

拖拉一点也无妨读后感10篇 拖拉一点也无妨

导语:《拖拉一点也无妨》是一本由 约翰•佩里着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页数:139,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拖拉一点也无妨》读后感:呐,所谓快刀斩乱麻完全是一派胡言 作

《拖拉一点也无妨》是一本由 约翰•佩里着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页数:139,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拖拉一点也无妨》读后感:呐,所谓快刀斩乱麻完全是一派胡言

作者斯坦福教授约翰·佩里是个可爱幽默的人儿,他提到的那些他自己的问题其实你我都有,比如完美主义。此完美主义不是指做事时钻牛角尖的态度,而是指在做事之前就幻想事成之后收获的鲜花和掌声,幻想自己将获得赞扬、肯定和成功。这就把“想要做”的事提升到了“一定要成功”的标准,于是思想包袱重得难以下手。

如果有谁准备写篇小说或画幅画,先想到自己会由此名声大噪,那这篇作品怕是要难产了,想象力也会消失殆尽,如此循环,还会产生“郁郁不得志”的错觉。这让我想起《我是你爸爸》里的“爸爸”冯小刚,就喜欢坐在桌前闭着眼,陶醉地拿支笔在空气中画龙。那意思是他才思泉涌,想要表达的太多,但笔速跟不上脑速,干脆就一直在构思。这大概是他这个“文化人”的包袱,其实是怕写出来效果不如意伤了自尊罢了。

如果我正襟危坐想写一篇绝世好文,由于过于“认真”对待,多半写出来也语句干巴巴的。之前一篇游记我至少写过5个不同的开头,但就是写不下去,想着要处理好每张照片、描述得事无巨细就头疼。不过之后想随便写一两段甚至觉得没必要写的时候,竟然完成了。

不过作者很乐观地说:拖拉一点也无妨。

怕什么?你难道不是因为拖延了一些事,从而做成了另外一些事吗?你不想复习,就看了几部美剧;你不想睡觉,就赢了几局游戏;你不想工作,就刷了几条热点微博;你不想写急着要交的论文,却完成了好早就想写的小说。“只要某件工作不是某人当时本该做的事,不管工作量多大,他都能够完成。”所以,拖延症患者绝非是一事无成的。

但如果仍然不想放弃治疗,还有一些方法,首先要知道——越是追求完美,越是在瑕疵面前受挫严重,越是害怕开始,这简直是一个无懈可击的恶性循环。所以,治愈拖延症的第一步应该就是别总想着完美了,尤其别总以功利为目标。要怎样击败完美主义,原书中有。

另外一点是,拖延症患者曾列过无数的计划,也废弃过无数的计划。如果想执行程度更高,除了要在列表里规划“要做”什么,也要写好“不要做”什么。比如9:00-10:00不许刷微博,过了10点之后把这条也划掉,成就感更高,也更容易完成所有计划。

话说回来,读完这本书也有段时间了,读的时候脑海中不断浮现该怎样写篇它的读后感,又想了N多有趣的实现形式,虽然书中有一些治疗方法,但我的拖延症还是犯到了现在。微笑。

自己瞎做的,莫见怪

《拖拉一点也无妨》读后感:拖延症,请放弃治疗!

“没事拖一拖,生活乐趣多”。

朋友,上面这句“不负责任”的话可不是我说的。我是个低调的拖延症患者,最多只会心里默默嘀咕,不会白纸黑字写出来。写出这句话的人是斯坦福大学的哲学教授约翰•佩里,他不仅是哲学家,还是个资深拖延症。很多年前,他写了一篇名为《结构化拖延法》的短文,讲述他的拖延心得,引起了很多读者共鸣。从那之后,他就决定要写更多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章,出一本关于拖延症的书。可是很不幸,作为拖延症患者,这一计划也被拖延了。

虽然一拖就是十五年,但好消息是,书最终总算完成了,书名是《拖拉一点也无妨》。约翰•佩里真是好人!这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想一想,当你正在为拖延而愧疚苦恼时,看到这本书,光是书名几个字,是不是就温暖多了?

这不是战拖教程,而是告诉你,放弃治疗吧。拖延症就像癌症,癌细胞杀不光,你得适应它,换句话说,你得接受你是个拖延症的事实。这本书没有提供太多战拖的步骤,它不是技术指导,而是心理治疗。它不是来自高校人士的训诫,而是来自拖延症自己的经验分享。它最重要的一点是让你爱上自己,接受自己,拖拉一点也无妨,也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如果你一直处于纠结负罪的状态下,不但拖延症没法解决,还让自己活得不开心。

每一个拖延症都可以想一想,你是不是每一件事都没有做好呢?1995年,约翰•佩里正陷入了这样的纠结中,由于没能做成某个本该去做的项目,他觉得自己是个窝囊废。但他后来领悟到,他其实也干了不少其他的事情,教书教的学生喜欢,哲学领域建树也不少,为什么要活在内疚之中呢?于是,他写出了那篇《结构化拖延法》。

所谓“结构化拖延”是指:由于没做某些事情,从而做成了不少别的事情。每一个拖延症都会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往后拖,结构化拖延法则正是利用这一消极特征,来做更多的事情。但拖延症不等于懒,不是两手一摊,啥事不做。拖延症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会为了拖延某事而去做别的没那么重要的事,另一个是会因为拖延而内疚。

结构化拖延的法的秘诀就在于那张任务清单,清单上的事情可以很多,你可以按照上面的事项来完成,就算首要任务没有完成,但也不是什么也没做不是么?何况,对于首要任务,可以来点自我欺骗,设置一些那种看似有截至日期和看似重要得不得了,让我们有足够多的机会去划掉任务,你知道的,划掉已完成的任务是一件多么爽的事情。

在这本书里,除了接受拖延症并与它和平共处之外,另一个很有意思并引起我共鸣的概念是“平摊型”人士。“平摊型”人士是相对于“叠放型”人士来说的。什么叫“叠放型”人士呢?就是那种惯用文件框,让一切都井井有条的人。“叠放型”人士可以轻松的把一切存档,并在使用时调用。但“平摊型”人士则是把什么都瘫在桌面上,电脑桌面全是文件,evernote只有一个文件夹。

约翰•佩里又要帮我们辩护了,他认为这就像左撇子和右撇子,左撇子在右撇子设立规则的世界里有情境障碍,“平摊型”人士在“叠放型”人士的世界里,也有相似障碍。我从前去过一个朋友的朋友的家,一进门我就看中了他客厅里的一张大方桌,上面平摊摆放了好多纸张文件,很多都是未完成的状态,让我一看就很激动,这也是一种井井有条,并且还有点诱惑你去完成它们的意思。哎,还是忘了平摊这回事吧,第一我还没有一张大桌子,第二我正打算好好整理一下我的印象笔记文件夹,说不定我也可以叠放起来,嗯哼。当然,实在不行我就算了,不要完美主义也是这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

总之,你可以把约翰•佩里的这本小书当作强词夺理或者胡说八道,但至少约翰•佩里用他幽默萌贱的文字温暖了我,让我在焦虑的时候可以静一静心,接受自己,做的更好。就像他也说,“结构化拖延者或许算不上最有效率的人,但是,如果能让他的想法自由飞翔,自发自动的支配时间,或许他也能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最后,鼓励一下自己吧,用上待办清单,找一个好搭档,最重要的是,约翰•佩里说:享受人生。

Ps.其实有不少朋友夸奖我做了不少事,殊不知我也是个大大的拖延症。从今天起,丢掉内疚,做一个健康的拖延症患者。

《拖拉一点也无妨》读后感:心理调节的好方法

读完之后,似乎找到了和自己相似得地方,但总结后,发现自己虽然拖延,却不是结构化拖延者,而且很多时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行动派以及冲动派。前几天,因为特别想买一双鞋,但是苦于专柜太贵,打算上网找个靠谱代购。好不容易找到之后,又不太确定自己穿多大嘛,迫切的想要去试一试。可是离约好的家教时间,只剩半个小时了,从住的地方出发,骑车大概10分钟,刨除下楼,开锁等一系列动作,大概需要15分钟。就是说,只有15分钟,要完成进店,试鞋子,再次开锁骑车等动作,女朋友劝说时间不够,明天再陪我去试鞋子,可是我一刻都等不了,跟她吵了一架就急冲冲的去试鞋了。结果是鞋子试到了,但是只够时间试一个码,不太确定是否可以小一个码,于是只能第二天再去试一遍。而这件事的最后,因为鞋子断码了,我至今都没有买下这双鞋,现在也渐渐没有了强烈购买这双鞋的欲望,还因此和女朋友吵了一次。如此看来,人的性格真的很奇怪,并不能用一种定义来笼统的打上标签,因为矛盾无处不在。

也正因为这种矛盾的性格,我在减肥路上也一直走得不顺。当固执已经强迫症占了上风的时候,我会每天按时做运动,严格控制饮食,一旦计划被打乱,就会无比暴躁和心烦意乱,导致对别人很不友好。女朋友曾经多次和我提及这个问题,她的原话是:减肥本来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需要用一生来完成,这应该是一种很随机的事情,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今天因为计划被打乱了,没有什么值得烦心的,明天多做些运动就是了。而今天不小心吃多了,明天控制好,或是少吃一点,并没有什么不妥。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不认同她的想法,而这本书让我看清了事态,这才发现,女朋友说的,竟是无比正确的。当我迫切想要得到完美得减肥效果时,给自己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减肥这件事就是一个任务,而不是一个过程。我没有享受到这个过程带来的美好,对于得到完美的减肥结果也是遥遥无期,减肥这一阶段就充满了痛苦,任务一旦没有完成,便会产生强烈的自责敢,以及对自己的否定。这些种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导致了一旦我松懈下来,看着自己复胖的身体,越发的厌恶下来。

而这时候,我不妨把这个周期延长,学习一下结构化拖延法,把完美身材放到任务清单最顶端,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我先去做“运动,但要有一个好心情”这个任务,其次是“享受美食,但不暴饮暴食”,还有就是“坚持不下去就放松一下,不需要自责”。作者在最后一章写到了几篇不推荐读者去看的文章,使我茅塞顿开。拖延症人群在想要战胜拖延症的过程中,不需要给自己施加压力,产生拖延症会如何使我们的生活如何糟糕的恐慌,这样反而不利于战拖,不如接受这样的自己,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战拖方法前,先尽可能多的,做好其他事情,多做一些事。减肥不就是如此?不要去看那些如何如何刺激自己,带有诸如“胖成这样,还不如去死”的刺激性语言的文章,应该好好享受一下运动带来的畅快,享受美食,享受生活。当享受成为生活一部分,慢慢的,也会越来越享受运动带来的身体健康和更好的身材,虽然还没达到理想中的那样,可是比之前更好了不是吗?而且过程也很享受,没有强烈的自责感和恐慌,并且离梦想更进了一步。

《拖拉一点也无妨》读后感:成事秘诀——拖延症逆向治疗案例

在这本书开篇,作者提到他并不是“结构化拖延”的始创者,至少几十年前Robert Benchley就做过这种事情了。

于是Google了一下这位Robert Benchley,果然找到了他在1930年写的一篇拖延弃疗病例。

简单翻译一下,作为这本书的补充/替代阅读材料吧。【反正我写的东西从来也没人看……

----正文的分割线----

成事要诀

撰文/Robert Benchley

翻译/sighsmile

原文1930年发表于Chicago Tribune

许许多多人都来问过我,为什么我能够做成那么多事情,同时还总是显得悠然自得不务正业。我每次都回答,“要是你知道就好了,对吧?”说实话这答案挺巧妙的,毕竟我十有八九根本听不清别人在问啥。

不过,全国各地确实有上万的人们都很好奇,为什么我有空画画、写作、搞工程、做公益,而社交新闻和照片明明显示我整天都在骑马打猎,扮成路易十四去参加化装舞会,还跟三千个洛杉矶小学生一起举牌子拼出“加州欢迎你”的字样。大家都说我不是一般的“劳逸结合”,而是同时做到“劳逸之极”。

在做事方面,我似乎有旺盛的能量与超人的效率。秘诀其实很简单,我遵照一条着名的心理学原理行事。经过我的反复完善,这一方法如今已经细致过头了……

这条心理学原理就是:无论是谁,无论一件事情的工作量有多大,只要它不是当务之急,就一定能够完成。

举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吧。比方说,这周我要做完五件事情:要回复一筐来信,有些是我在1928年10月就收到的;要搭好几个书架,摆好书;要去理发;要翻阅一摞科学类的杂志,整理剪报;要给这份报纸写篇稿子。

于是,周一早上,面对着这五项任务,毫无疑问我当然吃完早饭就应该倒头睡个回笼觉,好好积累精气神,以便应付之后要耗费的惊人能量值。我的座右铭是Mens sana in corpore sano,我知道这句拉丁文的意思是“健全的人格寓于健全的体格”。像我这样内心永不知足的人,起码要犒劳一下为此辛辛苦苦提供能量的身体。

现在是周一早上,我一面躺在床上养精蓄锐,一面开始做计划。我问自己,“第一件事该做什么?”呃,那堆来信确实该回了,那沓杂志也确实该整理了。现在就该用到我的独门秘诀了。这两件事情该做,但我不把它们写在待办事项列表顶上,而是写在最后。我稍微忽悠一下自己,“你应该先给报纸写稿。”我甚至说出声来,希望骗自己相信:这篇稿子今天就该写好,其他事情可以推迟。有时候我为了蒙骗自己,甚至会写出单子来,在“No.1 给报纸写稿”下面划上红线。

排好次序之后,我便从床上一跃而起,开始吃午饭。我发现,一顿丰盛美味的午饭,再加上松软香糯的甜点,可以消除紧张、兴奋的情绪,有助于让人进入工作状态。咱们这种实打实做事儿的人,必须保持淡定,要不然时间就都消磨在这翻翻、那动动上面啦。

吃完饭后,我就来到书桌旁,坐在打字机跟前,依次削尖五支铅笔。然后,我对自己说,“哥们儿!现在开工写稿吧!”

我的策略慢慢开始奏效了。我不小心瞟见了旁边桌子上的那一摞杂志,其实那是我之前故意放在那儿的。我用打字机往稿纸上打出我的姓名和地址,然后悄悄往后仰身。杂志伸手可及,我观察四周,发现没人管我,于是赶紧抄起最上面的一本。嘿!你猜怎么着?上来就是Dr. William Beebe写的文章,配的照片可吓人了!我开始往旁边蹭椅子,不一会儿已经在热火朝天地整理剪报了。

我发现,“银斧头鱼”有种非常有意思的特征:它的眼睛长在腰上。鱼有腰这件事儿已经让我大吃一惊了,腰上居然还长眼睛,简直让我震惊得没法下剪子。只是翻翻带插画的期刊,竟然能学到这么多东西!不过,剪报确实是辛苦活儿,若是意志不够坚定,恐怕就半途而废了,但是如果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做,那么管他再麻烦、再艰巨的任务,只要能让人忙活起来,就一定能做完。

这么一来,才过了半个下午,我就已经翻完了那堆科学杂志,收拾整齐了一叠剪报。下面又该回去纠结那篇报纸约稿了。

这一次,我完成了标题。成果颇令我满意,只不过我忽然发现有一个单词的拼写错得离谱,因此得把整张纸退出来,重新塞一张白纸。就在换纸的时候,我瞄到了那一筐信。

如果我有讨厌做的事情,那么就是写信。不过,如今面前摆着写稿的任务,所以不知怎么回事,我忽然越来越想写信,想得不得了。我偷偷从筐里摸出第一封没回复的信件,心里暗想,如果先写几封信练练手,等会儿写稿就会更有感觉。而且,这封信反正是必须答复的。发信人是一位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朋友,这封信是想邀请我趁1929年夏天去欧洲期间见个面,都到现在了,他肯定不指望再收到答复啦,不过我毕竟不能失了礼数。所以,我没有把白纸送进打字机里,而是翻出漂亮的信纸,匆匆写就一封短信。既然写信状态不错,我便趁热打铁,解决了那一整筐的信件。没写稿子这事儿让我有点愧疚。不过看着一叠刚贴好邮票的信封,还有一叠关于热带鱼的剪报,都让我良心稍安。明天我会写稿的,肯定不会再糊弄过去了。

第二天,开局好顺利。打字机里填好纸张,抬头打好了我的姓名和地址。这还不到上午11点呢!我觉得自己简直是“人肉发动机”。我决定写写吹笛耍蛇这个行当,“耍蛇艺人”这个标题真不错,我很满意。不过在动笔之前,得稍微了解一下它的历史,要学历史当然就该看书咯!嘿,角落里有一摞书,说不定里面就有一本讲耍蛇的事儿呢!假如我去翻翻那堆书,为手头的正事做点调研,肯定没道理挨批吧。毕竟作家的脑袋里可放不下那么多知识啊。

于是,我问心无愧,站起身来,准备花几分钟时间看看这些书。不过,要知道这些书已经在角落里堆了好几周,所以想找出一本当然很麻烦,更不用说找一本关于耍蛇的书了。它们应该码好,放在书架上,这样才能一目了然。书架呢?就在那堆书旁边。“要想写完稿子,就得先搭好书架,放好书!”这一定是天意!再清楚不过!再合理不过!

物理学定律告诉我,要组装好书架,必须有钉子、锤子还有支架。书架可不是沾点水就能粘结实的。但是家里没有钉子和支架,所以我接下来就该拿上帽子出门买点儿。我可不愿意迟迟不开始正经写稿,不过我现在也是在做合乎逻辑的正事呀。戴上帽子的时候,我突然郁闷地发觉,自己真该理发了。不如一举两得,买完东西回来顺路理个发吧。出去散散步,吹吹风,写作应该会更顺手。医生肯定也会这么说的。

几小时后,我回来了,利利索索,一身清爽,带着钉子、支架、晚报还有饼干加花生酱。开工吧!先吃几口零食,扫一眼晚报,然后书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搭好了,呃其实有点歪,但毕竟是搭好了,书也按照字母序整齐地排好了,查找起来超级方便。不巧,这里面没有关于耍蛇的书,不过有一本介绍贺加斯的版画,挺有意思,还有一本讲的是动态影像,插图都是知名工作室拍摄的静态照片,值得仔细读读。说不定哪天我就会写篇这方面的稿子呢。今天估计不行了,因为都傍晚六点钟了,得先搞定这篇耍蛇的稿子。明天一起来就写!保证完成!

于是你瞧,我用两天时间,完成了四件要做的事情,方法只不过是假装这些事在“必须”做的事情里面都排在最后罢了。接下来第三天,我又规定一件“必须”做的事情,比如把书架拆下来,挪个地方装好,趁机做完了另一件要做的事情。

唯一的问题是,照这个速度,我很快就会无事可做,那时候我将别无选择,只能周一早上一起来就给报纸写稿了。

《拖拉一点也无妨》读后感:轻松愉快的阅读经历

几个月前读过这本书的英文版,是一本读起来很愉快的小书。观点其实也不新,就是说拖延症都是完美主义者。要从根本上克服拖延症其实很难的,因为这其实是人的性格的一个具体体现。既然不能克服,那我们就试着减轻拖延症带来的危害。作者建议,把要作的事情按照重要性递减的方式排一个序,拖延症患者往往会去作排在第二位,第三位的事情,而迟迟不肯作第一重要的事情,这是因为拖延症患者其实是心理上在逃避第一位的事情。他们想把最重要的事情作到完美,但是又往往害怕做不到完美。针对这个现象,作者提供了一个小技巧,就是在这个排序的最顶端,加一个看似重要,却并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说”学习一本书“一类的,那拖延症患者就会从第二位真正重要的开始做起了。本书原着英文简单易懂,又幽默可爱,一看对语言的运用就挺娴熟的,不愧哲学系老师写。

不过我自己却觉得这个方法并不管用,因为你其实骗不了自己,你心里还是知道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拖延症的克服本质上还是要克服自我,就是要专注与要完成的事情本身,而不是我自己怎么完成才快乐,我怎么才能够从里面学到比较多的东西。

《拖拉一点也无妨》读后感:如何"治疗"拖延症

作为一个拖延症重度患者我想我还是很有发言权的。看完这本书后,实话说,很多地方我的确不能认同作者的观点。首先,拖延症的心理事实上是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影响的,影响的程度当然取决于拖延的事情的重要性和拖延的时间。对于书中所说的将一些看起来很重要并且有明确的期限的事情放在待办清单的首要位置,这样可以利用拖延症的心理完成一些其他的事情,我只能说这仅限于一些特殊的事情吧。我们平常生活中很多有最后期限的事情如果拖延下去,一是,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很大的负担,你会始终想着你还有件重要是事情没做呢,就算在此时刻做其他的事情也总会因为分心而做不好。二是,拖过了最后期限很有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不利影响,而且有时候会产生连锁反应而影响更多的人。这样的话恐怕别人对你的印象都会不太好哦,例如上司交给你个任务你却拖着不做的话,嗯,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书中所说的关于用拖延症来提高办事效率的方法,我确实不敢苟同。

那么为什么我会推荐这本书呢?虽然我并不同意作者的某些观点,但不能一竿子打死嘛,他的其它方法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我觉得应该也适用于其它拖延症患者。

第一点,就是将待办清单上的很笼统的或比较难办到的事情拆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来做。开头就说了我是一个拖延症重度患者,那么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尝试过一些“治疗”拖延症的方法,其中一个就是列待办事项清单。但是我渐渐发现我使用这个方法有个弊病,就是列在清单上的事情都是做起来比较费时或者比较困难的事情,比如说今天的清单是看完某本书第五章的全部内容,学习两个小时英语,练一篇字等等,这些都要花费至少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而我在做了半个小时以后就感到无趣而想上网看下别的东西了,并且一上网就停不下来了。这样下来可能一天的待办清单里没有几个任务是完成了的。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尝试着用书里的方法来改进,根据我列的一天的总任务进行更细致的分配列在纸上。比如,看书从35到38页,练五行字,看书从39页到42页,刷一下微博马上退出,不吃零食,等等,光一上午的代办小事就写满了一张TODO页,但是我发现我全都做完了,时间却还剩很多,也就是说我的效率一下子变快了很多。不仅如此,每做完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就有满满的成就感,心情也一下变得好了很多,做事就更有动力了。

第二点,可能很多人也深有同感,就是听点欢快的音乐。为什么会有拖延症,反正对于我来说一个是做事持久性差,另一个就是因为对自己是否能完成这件事抱有否定消极态度的逃避心理。第二个因素久而久之就会让我很烦躁不安,老是想沉溺于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来逃避,然后结果就是更烦躁。这个时候用一些欢快的歌曲或者比较点燃斗志的歌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简直再好不过了。

就是因为这两点,我还是要推荐这本书的,说不定你看了里面有其他的方法更适用于你,反正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那都是最好的嘛。

《拖拉一点也无妨》读后感:原来我是个结构化拖延者

这种书特别适合看电子版,我是在上下班的地铁车厢里享受完了整本书。估计整个阅读过程我的形象让不少人心里犯嘀咕:一个人聚精会神地对着手机屏幕傻笑,还时不时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所以说,这种轻松的读物才应该在电子阅读器上被轻松地一笑而过。顺便吐槽下,大部头的书,尤其是需要思考的大部头的书确实不适合在电子阅读器上看,例如卡尼尔曼的《思考,快与慢》,蒙同事送了一本电子版,看起来却实在没有看纸质版的味道,还是手上捧着厚厚的纸质版,闻着书香有味道。

跑题了,回到这本书。同样感谢同事的赠送,她是在得知我喜欢《拖延心理学》之后送我这本书的。和《拖延心理学》一样,这本书一开始就奠定了基调:拖延不是件十恶不赦的事情,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拖延者同样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所以不用为拖延承担自责和内疚。和《拖延心理学》不同,这本小册子没有去探讨拖延症的来源,而是从拖延症患者中分出一部分“结构化拖延”的人群,并以此为基础教你用一种“恶习”克服“另一种恶习”。不得不说,这个口号还蛮有吸引力的,简直就像用“暴饮暴食”来减肥一样有吸引力。

当然,要是真有人告诉你,暴饮暴食能够减肥,你一定知道他在骗人。所以呢,这本书虽然提出了诱人的口号,实际上却做着标题党的行为。其实作者通篇说的是三个关键点:

1,不要对拖延有心理负担,拖延者通常都有完美主义倾向。适当的拖延不仅不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范围会有额外的福利

2,鉴于结构化拖延者的行为模式相当一致,那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一点,小小地欺骗下自己,让自己在拖延的同时保持高的生产率

3,音乐、代办列表、闹钟、不会被你惊呆的小伙伴都是能够帮助你的神器

好吧,这本轻松的小书不一定能够帮你克服拖延症,让你成为一个你所羡慕的严格按照记事本行事的人,但至少他能帮你成为更高效的人。

《拖拉一点也无妨》读后感:高效拖延术

后天能做的事儿,就别赶着明天做了。——马克吐温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追求好的开始却意味着烂的结束。因为想把一件事做好,就会想很多,想这样做那样做会怎样,最后却迟迟没有动手。等截止日期快到了,这时被逼到无路可退,匆匆动手,瞎搞完事,得到了一个烂结束。

我自认为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上面的事就经常发生在我身上。再后来我就发现了一个词:拖延症。完了,我是拖延症重度患者啊!怎么办?怎么办?东搞西搞也不知道究竟干了什么,一天就过去了;明知道作业这种东西赖不掉,总要拖着去干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事,然后截止日期到了;终于在最后一刻补完,匆匆了事。知道这样不好,心里总充满愧疚,进而跟别人一比,发现自己这么点作业要那么久,没自信了。再后面呢,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想证明自己就会想去把事情做到完美。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拖延了好久才去找解决办法,发现好多都是说要意志坚定,改掉坏习惯。可是对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来说,能做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好在有知乎,有人在拖延症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下推荐了一本书《拖延一点也无妨》,百度一下,equb下下来,瞥了一眼发现还不错,然后把这本书列入了待办事项中,好在我有Any.do,天天提醒,而且看书比起微积分来还是有意思地多,虽然还是拖了几天,但篇幅短很快也看完了。

文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章的“结构化拖延法”,一看立即醍醐灌顶,欲罢不能。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如果你有一件最不想去做的事摆在那,其他平时讨厌的事都会变得可爱起来。就拿我看这本书来说,我因为极不喜欢做微积分,为了拖延这件事,我就会去干别的事——看书还挺不错的,那就看呗,只要能拖微积分就行。这样虽然没有完成微积分,但是我看完了书,而且很认真,有效率,说起来我真干了不少事。“结构化拖延法”的原理就是如此,通过调整你代办清单中事项的先后顺序,拖延症的人还是可以高效 ,甚至会超过行动派,虽然我还是患有拖延症。但那又怎样呢?

开头提到的完美主义,往往伴随着拖延症,其实有时候,烂开始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完成欲,反正已经这样了,还能怎样,做完再说。如果在做某件事前想想最坏的结果,我就算搞砸了又能这样,我好歹完成了,心里顾虑就会消失的。

说到底,本书并没有教你如何改掉拖延症。拖延症是缺点,并非是世上最糟糕的缺点,你可能有但爱拖沓的毛病,但你依然做完了不少事。况且,如果你能用上些不错的自欺本领,再拿出些意志力来“操纵”一下自己,拖延者也能高效,况且还有专属额外福利:有些事拖着拖着就没了。用上一点待办事项的工具,完成一项就给自己奖励,还是做了不少事嘛!

不要伤心了,拖延症患者也有春天,最重要的是享受人生!

《拖拉一点也无妨》读后感:以拖治拖:哄着自己做事儿

与《拖延心理学》相比,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读起来确实蛮轻松的,一个不睡午觉的时间就不知不觉读到了结尾。除了文字较少,这和约翰爷爷的幽默笔风也有很大关联,他彻底颠覆了哲学家带个眼镜一脸正经相的古板样子,字里行间处处弥漫着可爱相。

该书不断提及的”结构化拖延“其实一点儿也不高深难懂,千万别被“结构化”几个字儿吓住。传统的“战拖”强调用理性和意志去强制自己按时完成,而约翰爷爷则让我们首先放松心态,放下自责,坦然接受自己的拖拉,拖拉一点儿是没什么大不了的,拖拉的人绝对不是十恶不赦的,他们同样可以做好很多有价值的事。作者不断提及的“结构化拖延”说白了就是给自己的To do list 多列几项必须要做的事儿,这样来为了拖着不做某一件重要的事儿就会做另外一些了,这样就利用“欺骗”自己的方法在“所谓的拖延”中不知不觉做完了好多其他的事情。

逆向而行,迎难更难或许还真是治拖拉的一招。

感触比较深的是他对拖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完美主义”的解释,大多时候我们的完美主义情节不是说我们真的做了什么完美或者接近完美的事情,而是自己借用手边的任务来满足自己的白日梦,幻想自己把事情做的十足完美。这种沉浸式的幻想常常让我们做了好多好多无关的准备工作,却恰恰没有完成该做的事儿。实际是,完成别完美重要多了!

把大的目标划分成一件件可以完成的小步骤,然后列出待办事项清单,完成一件后就潇洒的划掉一项,这个划掉的动作本身就让人有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我们觉着自己是个十足的行动派,带来心理上的动力。

《拖拉一点也无妨》读后感:拖拉一点也无妨

拖拉一点也无妨

第一次听到结构化拖延法是看罗辑思维第36集的时候, 觉得很新鲜, 一直就想看看怎么样叫做拖拉一点也无妨. 因为我本身就是个有拖延症的人, 看这本书的时间也一拖再拖, 直到前几天我的kindle paperwhite2终于从美国寄到我手里, 才在亚马逊买了这本书来看. 书本身很薄, 很有趣也很容易看完.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结构化拖延法

拖延症, 就像罗胖子的节目名, "大家都有拖延症", 可能只是拖延的程度不同而已. 没有谁真的能完全理性到任何时候都去做当时最应该做的事情, 并且绝不延迟. 人类毕竟不是机器, 有七情六欲, 知道累, 要睡觉, 有娱乐需求, 总有累的不想动, 把任何重要的事情都抛在脑后, 去玩玩游戏, 看看电影打发时间的时候. 而怎么克服拖延症? 似乎我没有看到有啥公论, 这似乎也不太可能有公论, 因为这本身就根据不同人自己的评判标准而不同, 对自己要求越高的人, 往往越会觉得自己有越严重的拖延症, 反而成天无所事事的人, 不一定觉得自己有啥拖延的.

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了一套自称为"结构化拖延法"的理论, 不是要告诉我们怎么克服拖延症, 而是告诉我们要怎么利用自己的拖延症来完成工作. 这个太神奇了, 拖延症不就是因为拖拉而耽误工作吗? 怎么还能利用来完成工作呢? 就这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作者亲身实验, 号称颇有成就, 最不可思议的是, 看完书后, 你还真想尝试一下, 因为觉得作者说的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首先, 我们任何人都不是喜欢无所事事的, 甚至无所事事比干点啥事都还要难受, 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无聊的事情被发明出来, 比如电视剧, 电影, 扑克, 麻将, 甚至游戏, 这些所谓的娱乐活动, 不就是让我们不至于没有事干吗?

其次, 当一件你很不想干, 但是有很紧急的事情摆在你的面前时, 反而其他的一些你其实也不想干的事情, 就变得没有那么不能接受了. 比如我觉得健身, 学习英语, 学习技术是我当前最重要的三个事情, 健身让我身体健康, 学习英语让我可以看懂英文原着, 听懂英文讲座, 学习技术是我的职业发展需求, 都很重要. 但是其实这三个事情都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 哪一个都很难让你长年坚持下去, 但是, 假如此时有三个选择, 一个是在跑步机上跑上那么几十分钟, 一个是拿起一本全英文的大部头看个几十分钟, 一个是拿起一本C++的书来看几十分钟, 我可能会突然觉得看本C++的书, 也还是可以接受的了. 尽管我常常以各种理由说服我自己, 不要再看C++的书了-_-!

作者很有意思的的提出了一个诀窍, 告诉你怎么欺骗自己, 把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怎么看起来重要, 把一些其实优先级不高的事情怎么看起来优先级高, 我想我是做不到了, 以上面我自己的例子为例, 假如我目前有三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么哪怕最后我只干了其中我自己最能接受的那一个, 我感觉结果也还是能接受的, 虽然我现在比以前胖多了, 虽然我英语明显退步的比进步的还多, 但是起码技术已经比很多真的无所事事的人好多了.

拖延与完美主义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完美主义, 但是书中描述的那种害怕做不好就干脆拖着不做的事情我自己是经历过很多. 写博客就有很多这种例子, 常常突然想到某个好的主题, 然后开始就查阅大量文档资料, 然后再反复构思, 自以为研究的这么透彻了, 还不得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作啊, 不惊天地泣鬼神也行, 不也得在憋了这么老半天后, 写个刘未鹏那种水平的文章啊, 等到真的提笔要写的时候, 还没开个头, 就发现远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写下来也就是一篇可有可无的平庸之作, 说不定还赶不上自己博客的平均水平, 于是干脆就当作草稿保存下来了, 再也没有写完.

写这篇博客的时候, 虽然没有查阅大量资料吧, 其实写了一半也觉得没啥可写, 也准备放弃了, 突然想到了作者的一些话, 想想就算这篇博客不完美又能怎么样? 真的就会有很多读者跑上来留言说博主你写的文章太烂了吗? 也还不至于吧.

其他

因为本书其实就是因为第一章比较重要, 后面的内容价值越来越少, 还有几点值得一提:

待办清单可以更加细化, 可以给自己更多成就感.

待办清单不仅要写自己要做什么, 还要写自己不要做什么.

将枯燥的事情和有趣的事情结合, 这样枯燥的事情也会变得有趣一些, 比如在跑步的时候听音乐. 话说我跑步的时候一般都这么干. 还有开长途车的时候, 上次自驾游去了趟木兰围场, 路上听完了袁腾飞的两宋风云. 还有我常常一边举哑铃, 一边看电影, 记得大学的时候看"拳霸"的时候, 因为电影本身很精彩让人热血沸腾, 整部电影我哑铃就几乎没有放下.

我自己战胜拖延症的办法

我对我自己的拖延症有个独家秘籍. 这个也要从一个大家可能都有一些的缺点说起. 以前我们常常说某个人只有三分钟热情, 以此来形容一个人干事情没有耐性. 我自己假如真的坚定的想要干一个事情, 可能无论刚开始有多么坚定的信念, 最后也就坚持了1~2个月, 这后面就会想出各种理由, 将这个本来很重要的事情拖下去.

假如其他人也是这样, 那么这个事情最后也就做了一半, 也就做不成了. 我有些不同, 那就是在这个事情拖了一下以后, 能够自省, 觉得这样做不对, 但是即使这样, 因为事情已经拖下来了, 要再次开始, 往往会动力不够, 于是怀着越来越大的负罪感继续拖下去, 直到一天我觉得这不是办法, 我会想定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 给我自己一个理由, 重新再开始干这个事情.

举个具体的例子, 最近看书明显少了, 于是我把原因归结于晚上开灯看书影响孩子睡觉, 那么怎么解决呢? 我给自己买了个kindle paperwhite2, 带阅读灯的, 够自己看书, 光线又不至于影响孩子睡觉. 于是书一收到, 就先买了"拖延一点也无妨"这本书来看, 并且几天看完了.

我可能内心知道这个很无厘头, 我不买这个kindle也有很多可以看书的办法, 但是我就是需要这么一个时间节点来让我恢复状态. 可能我能够靠这个状态再坚持几个月, 直到自己又懒了, 想出新的理由不去看书, 到那时候, 我又会想出新的办法. 虽然我还是很难长时间坚持干一个事情, 但是实际上长时间的看来, 我坚持干某些事情时间还是挺长的.

这么说, 假如一个人受次激励只有三分钟热情, 那么每三分钟激励他一次, 这个人就能有无限的热情.

这似乎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拖拉一点也无妨吧. 就把我们真正因为拖拉而耽误的时间, 当作是状态调节的放松时间, 只要最后能回到正轨就行.

原文发表于我的博客:https://file.hyjzdh.com/uploads/2022-02/18/ywynnyfuxm1.html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zuowen/90431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精选10篇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下一篇: 说给老婆听的七夕节告白情话 2019七夕最火情话给老婆的 情人节给老婆的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