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节日 > 正文

《深圳卫视“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经典观后感10篇 罗胖跨年演讲2017

导语:《深圳卫视“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是一部由深圳卫视执导,罗振宇 / 王石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的电影,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深圳卫视“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观后感:我用了七个小时做笔记,看到了属于我的

《深圳卫视“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是一部由深圳卫视执导,罗振宇 / 王石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的电影,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圳卫视“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观后感:我用了七个小时做笔记,看到了属于我的17年规划!

是的,我是罗胖最早的粉丝,三年前,因为他的U盘式人才理论,刚毕业不到一年的我,毅然决然的辞职,做了自由职业的创业者,我做的挺好的,而且越来越好,关键是我用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在活着!

三个月前的某天,在国贸三期的楼下,竟然和罗胖擦身而过,那是我多么熟悉的陌生人,影响了我一生职业规划的陌生人!

对,我就是小马,小马过河的小马,一只幸福的小马!

《深圳卫视“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观后感:罗辑思维的囚徒困境

作者:B12 仇蝶

网址:https://kknews.cc/zh-hk/other/pnnvgj.html

********以下是原文全文*****************************

对于向来鼓吹势能的罗振宇来说,在已经过半的2016年里,罗辑思维可以说几乎没有太多亮点。

早在年初,罗振宇似乎就预感到了罗辑思维的今年的困境。先是给内容创业添了把火,接着开始造内容付费的风口,此刻正可劲鼓励众人去试水。精明如罗胖,不免让人怀疑他这是在「投石问路」。

可互联网提倡「平等 自由 开放 共享」,一反互联网思维的「内容付费」是创新之举还自断后路呢?

不管罗振宇如何卖力吆喝与撺掇,罗辑思维已经进入了一个越努力越无力的怪圈了。

就像脱不花在混沌研习社的演讲《内容创业的路与坑》里说的:有些人在做时间的朋友,有些人却成了时间的敌人。

说好的供养,怎么就成了奸商?

从商业成长来看,罗辑思维一直在小步快跑。

2012年12月21日首开视频读书节目;紧随其后的每天60秒的微信语音;玩会员社群,卖书延伸开来的电商业务;2015年底《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知识付费产品得到。

虽然看起来这个「微型帝国」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但没能逃开这个「套路」:用视频+语音做人格,用人格带来的流量做电商,用电商的数据做估值,进而利用估值去做一个平台。

做人格阶段,罗辑思维走得近乎传奇:视频蹿红几个月之后,微信也迅速长成了大号,还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成了所有关于社群营销的畅销书里必须征引的案例。罗辑思维的联合创始人吴声更是在闲暇之余出了《场景革命》《超级IP》两本书,对此类新现象做了理论总结,成了咨询管理业的必读书。

罗振宇、申音和吴声,三位精于大众传播的专业人士,一起塑造了罗胖这个角色。在视频节目里,罗振宇自带上帝视角,负责扮演真理本人,用互联网解释一切,新瓶装旧酒,就像八十年代的气功热。

早前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有些「飘忽」,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是一个云游的高僧,觉悟了之后,决定安顿下来,找个寺院弘法。高僧每天负责给弟子传法,弟子供养香火钱、捐助些名牌汽车,或者一些大的施主在寺庙周边宣传一下自己。甚至时不时地,高僧还出来给佛珠开开光,卖一些衍生产品。

那时的罗辑思维,口碑爆棚,会员在各地自发建了不少「卫星组织」。2015年那篇《罗辑思维的地下江湖》首度揭露了那个「爱智求真」群体里的一些妄人,他们像「做礼拜」那样,虔诚狂热。

自申音和罗振宇分家后,罗振宇就还俗了,不仅卖起了延伸产品,还转手让信众买佛经看,并想把这生意做成公司生存、估值的一个砝码。除了脑残粉会一时间反应不过来,聪明人似乎很快就会哑然失笑。就算《圣经》常说信众是迷途的羔羊,但可从未说过羔羊们是用来宰杀的。

不过「弘法」似乎不太理想:罗辑思维的视频点击量始终死死卡在集均200万上下不动,更别提什么形式转换,或者向明星和院线发展,这转型给人的感觉更像「步子迈太大,扯着蛋了」。

一度被标榜成现象级小区的罗辑思维社群,现在也开始被放逐了,流出的「社群是邪教」的说法更是心惊罗振宇前后说辞的尺度。人格是社交货币,你全盘推翻了社群存在的意义,让那些花钱供养你的会员咋办?

在「夹缝中的80后」和「躺倒也能当英雄」两集视频中,罗振宇何其雄壮地号召个体解放,为此总结出来的U盘式生存法则:「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一度让无数心理咨询师、摄影师、导演这样的小手艺人把他当精神偶像。

手艺人和商人在思维方式的差异堪比月亮的正面和背面:前一种人追求自我价值提升,利用自己的技能和时间去换得市场的认可;但商人思维方式更多聚焦在资产价值提升之上。

可在2015年「你因赚钱而伟大」,以及今年5月「十三邀」和许知远的对话中,罗振宇却说自己就想好好做个商人,不怕别人骂自己是奸商。甚至在「时间的朋友」演讲中口不离上市,弄得整个演讲就像一场「封神榜」:他是手拿打神鞭的姜子牙,把互联网圈的大佬挨个点评一番之后,最后阐述了自己的纳斯达克梦。

挣钱当然不可耻,但一副急不可耐的挣钱嘴脸,多少有点不体面,尤其是做打着卖知识旗号的生意。

图书电商是个死胡同

罗辑思维的焦虑随着这一步闪到腰的极速转身,开始慢慢变得不可收拾。

2015年9月,罗振宇在今日头条大会上信誓旦旦「撂话」:今年卖书至少能有1个亿的流水。这个数量大体相当于今天许多天猫旗舰品牌和网红电商的数量。

在所有更迭的产品中,罗辑思维以视频读书带动的电商业务是最直接能带来现金流的业务。一周一期,四季共182期视频节目,卖出了不少爆款书。第一本《战天京》,通过兜售曾国藩的成功学,当周卖出53000套,超同行业三大网站流量近百倍。

之后爆款书频出,《光荣与梦想》,《富兰克林传》,《必然》,各个都直冲10万,一时间中信出版社、社科文献的甲骨文品牌纷纷与罗辑思维签约合作,罗辑思维成了许多品牌的首发平台。

电商业务给罗辑思维带来了可观的现金流。2015年,罗辑思维拿到了亿万元的B轮融资,可每年光卖书的销售收入就有上亿,账上的钱根本用不完,据说内部拿钱来投资孵化新产品。可能这也是罗振宇为什么自信心爆棚,非要上市的原因吧。

可从今年开始,就很少听罗振宇对外公布图书销量的数字了,倒是脱不花那句「内容电商往往死于供应链」让人纳闷是不是罗辑思维出事了。

说实话,网红电商也好,传统电商也好,很少会听到创始人说自己会死于供应链。可罗辑思维偏偏就被一种魔咒绑着,被供应链缠住不放。

罗辑思维团队每次为卖书而策划的内容,难免会把价值吹高。虽然能唬人一时,换用户一个冲动消费。但粉丝买回去之后估计就得骂娘了,一来消化不来,二来也不是你视频里讲的那样。在罗辑思维推荐的书单中,这样的书不在少数。

回看罗辑思维电商平台上的书,以互联网思想家KK的《必然》为分界点,前后呈现出两副模样。

前期的《战天京》《富兰克林传》,其实都是「伪学术类畅销书」,这和罗胖讲历史的调性极符合,一两年走掉上万本就算是好书了。而现在平台上出售的多是《必然》、《超预测》这样的财经类畅销书。

可自信心爆棚的脱不花岂会甘心这么小的量级?「与其慢慢养田,不如尽快割草」。快速推爆款书,给平台拉流量,给财报刷数据才是王道。当罗辑思维形成的流量加速向产品转化时,平台总体的信任资产贬损的速度也在加快。

这与韩寒每年出品的品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韩寒每与其他品牌联合出品一件衣服,他和品牌之间有了互相的定义,二者能互相借势,共享价值迭加效益。

可罗辑思维却陷入了「怪圈」:每卖出一件产品,用户的消费力就贬损一次;用户不用产品则已,一旦使用产品,信任也被消耗一次。

假如说韩寒的co-branding行为是和其他品牌双剑合璧,那罗辑思维的电商更像是七伤拳,杀敌一百,自损三千。

可以说,现在图书业务之于罗辑思维就是个弃之有肉,食之无味的鸡肋。罗振宇需要做得是寻找能助推内容的电商形式,将自己的形象价值往其他商业品牌去渗透,而后一起变现,而不只是消耗自己的信任资产,去帮电商导流。

所以,与其每周一次「凌迟」用户,还不如每月做一款冲到百万销量的爆款书,既定义了罗胖的互联网教主身份,又让观众买了一个美好的记忆和社交货币。再怎么说,一季一爆款,要比一周一个却没动静要有好得多。

内容生产者确实需要钱,但这里的「钱」不一定只能是现金,一个真正受益于你的人,最后因为感恩而主动的反馈,要比现金的价值贵重得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就供养。」

不过已把粉丝当成邪教组织的罗辑思维,还能否回归真正的「粉丝供养」,就不得而知了。

「硬生生」造出个内容付费风口

吴晓波在「大败局」是这样形容草创型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他们对民众智商极度蔑视,在营销和推广上不无夸大其词,随心所欲;他们对市场游戏规则十分漠然,对待竞争对手残酷无情,兵行诡异。」

当历史走到2016年时,在困局中走不出来的罗辑思维,尝试改换门庭,祭出了「内容付费」大旗。

在过去几个月,罗振宇集中发力,试图营造「内容付费风口将至」的景象,在不断「投石试水」后,内容付费「窗口」已成功打开。

罗振宇也承认了自己的「动机」:「我忽悠一切有潜力的自媒体,公众号,往这条路上转。因为这条路只有走的人越多,我们彼此才会越挣钱。」

「大张旗鼓」造势后,还是搞出了点动静的:喜马拉雅FM试水精品内容付费,推出了包括《好好说话》等热卖音频课程;今日头条也正通过增强内容和订阅服务以及扩大短视频业务,尝试直接向用户收取费用;连做了这么多年不温不火的《财经郎眼》近期也跟风开启了频道付费模式。

纯粹的鼓吹显然是不够的。在罗辑思维相对低谷,无法突围的时刻,罗振宇瞄准了papi酱这个「外部加速器」,高举这只出头鸟,赚钱赚名赚势能,成功转移了众人对罗辑思维自身问题的关注点。

为了给「得到」站台,罗振宇频频鼓吹内容付费的价值和趋势。可一个靠鼓吹「互联网思维」起家的「网红」,为了所谓的商业价值,竟公然站出来反互联网思维,这前后打脸是不是太狠了点?

在李翔、王煜全、李笑来和卓老板那批原来名不见经传,但在圈内小有名气的怪杰出来站台后,「得到」虚胖了一段时间。

现在负面声音陆续出来:「罗辑思维没逻辑,李翔商业内参成外参,量化生产的模式有问题,同质化太明显」「好后悔订阅,没有价值。」罗振宇指望内容付费形成商业死循环似乎又要泡汤了。

与其说罗振宇会玩,提前「号」准了内容创业的节点,倒不如说焦虑的他在摸索可能的商业模式,并不停地为这个模式站台。大潮过后,我们才能看到谁在裸泳。可这一轮大潮好像退去得比之前要快。

内容付费本就是坑,怎么还敢往里跳?

2013年罗振宇第一次卖会员的时候,做了一期「正版上天堂,盗版走天下」的节目。他用经典传播学理论梅特卡夫定律和书籍流通的历史论证了为什么「免费」能获得更高效的传播,不少听众愉快地掏了1200元会员费,去供养这个免费做知识传播的读书人。

三年之后,这个身边的读书人,成了反互联网思维的开路先锋。

按照互联网分享的精神,越是好的内容,越应该免费。因为只有免费,才能吸引更广阔阅读群,他们之间所产生的信息交流数据要比收费本身更具价值。

且不说他这个行为是不是在反互联网思维,单就这个市场好像与他鼓吹的还是有出入的。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数据显示:33.8%的新媒体用户已经产生过对新媒体内容的付费行为,15.6%的用户有进行付费的意愿但是还没有进行付费行为。50.6%的新媒体用户不愿意也不打算为新媒体内容付费。

罗振宇鼓吹的内容付费,何其难。视频付费在努力了这么多年之后,还在广告上「苟且」,现在借电商升级、直播的时代红利,边看边买、直播售卖内容、独家合制大片内容的引进成为新收入源。但也没听说哪个内容电商,公然鼓吹众人直接为「我这个人」买单。

回看优酷土豆这些年走过的路:用户并没有因为你做的内容越来越完善,就愿意买单。而是因为广告越来越多了,为了省时间规避不必要的广告,倒是养活了一批专门过滤广告的插件公司。

更何况,内容付费本身一直就身陷「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虽然我没有订阅《李翔商业内参》,但好几次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截图晒阅读心得,说好的付费阅读呢?还不是免费流出来了,好像有点尴尬。更别说那淘宝上50元就能看李翔的无数二道贩子了。

为碎片化文字的付费,到底是在省时间,还是在杀时间?李笑来最近在得到上推出了《财富自由》内容,这本来该是一本价值在30元左右的书,却要用一年时间来更新。每周真正有效的信息量只有某几天,剩下时间都在做毫无价值的和网友互动。如果你是白领,对财务自由很感兴趣,你是愿意等李笑来把书出来之后,买一本读,还是愿意每天花一笔时间去看他和网友互动?

人类社会进步本身就是信息量指数增加的过程,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应对信息过剩」?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内容之于用户已「溢出」太多,会有人愿意为自己的阅读时间买单,他们希望「省时间」,而不是「被杀时间」。

据说,罗振宇也在内部尝试调整视频节目内容形式和时长,做日播短视频。这是要对自身内容有多大勇气,才敢在已经爆炸的内容中再添「堵」呀?

这一轮所谓的「内容付费」,更像是地铁涨价。罗振宇常在节目中常说「价格是杠杆,涨一块钱当天乘坐地铁的人就会减少」。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可以静待罗辑思维付费用户的减少了呢?

现在的罗辑思维像个囚徒,被困在商业变现的泥潭里。每次下决心逼自己做新尝试,可生出来的「孩子」,最后都成了先天不足的累赘。

本可做地主,却非要摆摊卖煎饼

不管公众对罗辑思维恨也好,爱也好,没有人会否认罗振宇是这个时代最着名的营销大师,甚 至可以说没有之一。他用自己的智商和口才,凭空创造了一家估值13个亿人民币的品牌,堪称意识决定存在的经典案例。

营销的能力是这个微型商业帝国最坚实的底座,罗振宇和吴声等人把这一代的互联网营销凝结升华为「势能」这个词。只是,罗振宇和吴声对于势能的理解并不一致。

罗振宇把势能比喻成在「海上造浪」:横推让此处之水到彼处,于是它会形成个浪头,越是跨界久远它就越能形成峰值性的高度,主动让它下跌,并伺机寻出下一个高度,推动下一波浪的发展,下放的过程就是势能释放的过程。

吴声在《超级IP》中却强调,势能是利用全部流量和注意力把概念做成一个高点,进而与各种可能的行业产生「负成本连接」,为概念持续赋能。

罗振宇的理解更像是在强调要不停地折腾,不被公众忘掉,这点在过去近四年的时间里,他做到了他理解中的完美。

这也是为什么他要策划「时间的朋友」这样的跨年演讲,并且提前把20十年的门票都提前收割完掉,积极研发知识付费产品「得到」的动力。罗振宇想要重新唤起罗辑思维这个品牌的势能,并且让它持续地、多维度的去商业变现。

今年,为了「蓄势」,罗振宇把papi酱骗上了「贼船」。整个投资合作的过程,papi酱压根不像合作者更像是道具,一个在罗振宇思维枯竭时,在罗胖需要透支资源来为新产品「得到」摇旗呐喊时的棋子。而本来有无数种可能的 papi酱,在被罗振宇看上后,可能性锐减,元气也大伤。

吴声强调「负成本连接」,漫威这种IP商业模式是典型。从一家差点宣告破产的老字号漫画公司到现在电影票房龙头,手握蜘蛛侠、绿巨人、X战警、美国队长、雷神等大量超级英雄IP角色的漫威,势能和商业价值得到了最大化。

如果按照漫威的思路,此时的罗辑思维应该尽可能地寻找品牌合作,把三年多时间积累的内容、个人品牌形象与之结合,尽可能产生新物种。而不是瞎折腾,硬生生地制造虚幻的泡沫,耗尽自己最后那点势能。

说到底,罗振宇和脱不花对IP的理解太过狭隘。麦当劳真正的商业模式是利用CBD商圈的地产增值,从加盟店面获得高额租金收益。汉堡+可乐的产品组合只是基础产品。

罗辑思维的图书电商和各大品牌合作,但几乎从未见过这些品牌出品罗辑思维的产品。他们只是趴在罗辑思维脚下,跪舔罗辑思维的流量带来的销售增量。

「负成本连接」强调把靠流量积累起来的品牌效应植入到其他产业去,通过领域的「夹角」去释放能量。罗辑思维来了个「肥水不流外人田」:全部流量必须把持住,绝不能流到别人那去,只许我借势,不许你借我的势。但只借别人的势,是十足的弱者心态。

只是弱者姿态,如何创造一个商业帝国?

作者:Jack Dai,本名戴于千,独立创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总经理,是个读书人。 网址:INSIDE 原标题:时间的损友:从保险套看「罗辑思维时间的朋友」的跨年陷阱 2017 年的第二天,我的同温层里风风火火地转传着各种跨年趋势演讲的文章与影片的分享,其中最红的莫过于 《罗辑思维 2016 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这个现象本身非常有趣,我想藉这个「现象」本身,提出我的观察与反思。 接下来我将用 七个主题 来畅所欲言一番,文章略长、但尚可接受,但如果你忍痛看完、觉得认同或有不同的想法,也请别客气,直接表达,让我知道你的想法,我会非常感激。 这七个主题分别是: 一、时间的朋友是不是一个好节目 二、当新知成为常识 三、保险套就像认知 四、当常识成为流行 五、当流行让人忘了自己 六、时间的损友 七、自己的朋友 一、时间的朋友是不是一个好节目 从之前自己悄悄看着、到成为了一个显学,2016 年罗辑思维成为一个思想主流、一种知识分子的当红娱乐与一个新创公司的商业典范,用 席卷市场 来描述这个节目和罗振宇这个人,一点都毫不含蓄。 而罗辑思维的《时间的朋友》是不是一个好节目呢? 显然是。 一个好的表演者,一群支持的观众,内容有多位名家协助撰稿,资源面又有一线企业在台前台后支持,罗辑思维创造出一个前所未见的知识性节目典范,而其中的内容又是经过时间积累与淬炼后,有逻辑与脉络的整理,再搭配罗辑思维本身的商业模式作为印证,让这个知识服务,成为了一个接近于真人实境 Show 的商业表演。 也只有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与发展阶段,才有可能诞生这样特殊的产物,对于在互联网年代渴求新知、恐惧浅薄无聊的人来说,实在是 21 世纪的一场及时雨。 想当然尔,许多朋友也因此成为了「罗粉」。 对,是「粉」。 二、当新知成为常识 你肯定也有过这样的经验:有一本书、一首歌、一个游戏或一部电影,还不出名的它不知为何深深地触动了你,像发现了一个宝藏,你因为拥有它、享受它而感到骄傲,可是有一天,你忽然发现它红了⋯⋯ 曾经的特殊、曾经的私藏,现在成为了普及。 这时一个问题浮现脑海:「当新知成为常识,你曾经以为的竞争优势,还是优势吗?」 这种异样感与疑问,其实是非常务实的怀疑,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人人都有了的东西,不再是特殊,也不再是优势。 接下来我举将举一个与认知升级一样划时代的产品的一生为例: 保险套 。 三、保险套就像认知 「1843 年,固特异和汉考克合作发明「橡胶硬化法」之后,人类世界总算出现了价廉、可靠又能轻易取得的保险套。」 而真正可以普及的保险套的诞生,正是人们从「避孕有门坎」到「避孕很普及」的关键:从此,如何取得保险套不再有门坎,这意味着避孕不再有门坎,而门坎,则转向了 怎么享受性爱 。 知识与认知也是如此。 当取得新的认知与知识不再有门坎,拥有这个年代的主流认知的我们,将骄傲不起来,就像有了保险套后可以尽情享受安全的性爱,这时能让我们骄傲的是什么?我们得思考的是:怎 么在拥有新认知后,不执迷于「得到」新认知,而是怎么发展美好的性爱体验。 新认知节目的普及=保险套的普及 取得普及认知后的钻研=享受性爱 四、当常识成为流行 当保险套随处可得的事实,成为了一种流行,这时保险套的花样,就成为了下一个流行:夜光、螺纹、颗粒、超薄、超厚、可震动、可重复使用⋯⋯ 罗辑思维类的知识服务的流行也是如此:开始出现各种花招,让知识多样化、细分化、娱乐化。 一款特殊的保险套,直到今日都依然有市场;更别说成长中的知识服务市场,更是有花样。这时,一个问题马上又浮现我们的脑海:「我们得到一款超新、超花俏、甚至是名人背书款的保险套后,要做什么?」 如果你有别的答案,那我只能为你竖起大拇指,因为我的答案只有一个: 做爱。 得到最流行的保险套 → 去做爱。 得到最流行的知识认知 → 去行动以因应市场。 五、当流行让人忘了自己 流行让人忘了自己,就像得到保险套后忘了行动,执迷于寻觅下一款时尚、新潮、主流的保险套,这都脱离了保险套的本质:为了保护与为了享受。 知识服务也是如此。 许多人都会迷失在「得到」这款保险套的满足感中,就像刚被波多野结衣启蒙的中学生,这件事的本质也和看书一样: 你执迷于买书、执迷于看书、执迷于吸收新知,却忘了行动;这就像你不停的搜集保险套,却忘了自己还没找个对象做爱一般虚无。 当流行让人忘了自己,真正的意思是:得到流行的满足感,常让你忘了当初为什么想赶流行。 谷阿莫的业配文批注非常精准,摘录如下:「像罗胖这类人,真的挺值得敬佩的,他在演讲时,可以把很多可怕的真相,用不会让你感到抗拒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你以为你比没听过这场演讲的人,发现更多真相,让你以为你变聪明了,让你以为你更懂的思考了,让你以为你更接近他的水平了。」 拥有再多保险套,都不如拥有一个好的性伴侣,或有丰富的性体验。 六、时间的损友 「时间市场」 是罗辑思维一再提出的观点,从「节省」与「创造节省后的价值」两个角度,来重新定义消费者市场。其实这完全不是新知,只是这观念却随着这个节目的火红后、成为了主流。 然而当我们用经济学的思考方式来看待这件事,你又会有不同的反思。 新市场往往来自于新体验与新的认知,当大量的人们涌入涌入同一个纬度的新体验市场或新认知市场中,这个市场将从独占市场、降格到寡占市场,再从寡占市场,进入完全竞争市场。 一切都是需求定律 。 可预期的,短期内将有大量的竞争者将以此为原则,推出「替消费者节省时间」和「替消费者节省出来的时间产生新体验」的服务或产品出现。这意味着什么呢? 当时间的朋友太多,朋友则成为了红海;而时间的损友,则又将一次成为新的蓝海。这个蓝海里,有的是「不占时间」、「不省时间」、「与时间并存」和「时间概念将不再是重点」的商机。 这个新商机发生的地方,也许会从手机的莹幕跳脱,而置身在你我们生活的周遭:这是 VR、AR 与 AI 的另一个本质发展方向。 这是我的预言,很期待时间的验证。 七、自己的朋友 「自己的朋友」是什么呢? 奠基于时间的朋友与时间的损友的观点中,这两点的基础是自己。 是得到各种知识时,不受限于知识。 是理解认知升级的过程里,把认知作为参考。 是拥有知识与认知的过程中,明白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局。 这时我们可以体认到在一个「黑天鹅是动态定律」、「时间是强势刚需」与「需求定律是绝对逻辑」的世界里,自己真正的朋友是谁? 是「行动」。 结语 知识很重要、认知很重要、时间很重要、生活也很重要,但这些东西都有可能背叛你,只有一件事不会:「只有不断行动的你,不会背叛你自己。」 留下够用的保险套就好,然后赶紧上吧。

《深圳卫视“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观后感:观看笔记

1.商业价值{①帮用户省时间。②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2.最好的服务是给你还不知道的好东西。

3.产业向服务业的演进。

4.人工智能三要素:算法 硬件 大数据。

5.做智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茂就转场到哪里。

6.否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7.共同认识,达成共识,治愈这破碎世界。

8.IP为共识。

9.占领一个新的认知。

10.后真相:情绪的影响力超越了事实。

11.过去,我们相信认知源于事实;现在,认知本身就是事实。

12.伟大是一直长,长出来的。

13.吴军——“一个人既有目标,又专注当下;既为利益,又为分享;既活出高度,有不能没有色彩。”

14.努力的价值,是成为美好的一部分。但前提是,你得知道这些美好的存在。

15.所谓更牛,就是换个罪受。

16.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深圳卫视“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观后感:时间没朋友,它孤独

这是罗胖的第二次跨年演讲。

我是“得到”的用户,订阅了和菜头的专栏,以前爱读他的博客,尤其是写云南菜的几篇,有趣、好看,重复着看,这样的文字下饭。觉得199块钱一年,能让他每周更新几篇文章,太划算了,佩服罗胖这个点抓的到位以及执行力,对罗胖黑转路人。可订阅了2个月后,天天要骂罗胖几句的,只要打开“得到”看和菜头发的文章就想骂人,骂和菜头,骂罗胖,更骂自己。认识到文章这东西,可做商品,但本质它又不是商品,可以买卖,但不要批发卖。罗胖把“得带”做成了文字批发的生意,和菜头专栏的内容之差,快把我气死了,十篇遇到一篇喜欢的就是万幸,不忍直视,我真是个sb。这是“得到”目前最大的问题,专栏的内容无法保证,留不住用户,反正和菜头明年的专栏我订我就是个大sb。

所以我想听听他想“跨年”演讲会怎么讲“得到”,谁知他却顾左右而言他,闷声发大财,不怎么提。从商业角度,“得到”无疑是成功的,爆款,高盈利,让我们这些制造业的人想转行了都。但罗辑思维依然还是老旧的那一套,把卖书的打法换成专栏,可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元旦跑步听了大半场,回家大扫除继续听完了。整体感受,这场演讲比去年的强,听得出内容准备了很久,稿子写的好。但问题依旧,槽点太多啦,得像我这样不较真的人能听完,否则分分钟连“得到”这个app都要删掉了。

1、关于黑天鹅之一的“人工智能”;

当然明白这场演讲的听众是什么人,可罗胖为了“说人话”也说了太多不是“人话”的“人话”了。以大数据做基础,给AI一个需求,AI自己处理数据,分析需求,完成需求,但“把需求给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到底会怎么选,怎么处理,不知道”类似的观点,想拍案而起。人工智能可以“群智”+“时间无限处理”来超越人能的分析能力,但罗胖的观点只是人工智能的一个观点,只是一方面,是争议的观点,不是结论,可罗胖直接当结论用,有点恼人。

2、关于“网红”;

王石先生的15分钟发言,估计小朋友们会厌烦吧,像喝醉了似的,不如罗胖口才的是十分之一。这才是王石厉害的地方,钝剑无锋,罗胖是剑走偏锋各种吹,可王石先生以点破面,既不直接否定又摆明态度,厉害。按照罗胖的对“网红”的定义,未来大家都不真实生活了,全部进入虚拟世界,整体迁移进《黑客帝国》,一人一个棺材养着,出身就死了。王石先生举吃饭的例子就能否定罗胖吹捧的那一套,吃饭味道只是体验,你可以刺激我的感官满足我的味道需求,但吃饭潜在的其他需求呢:社交、运动、面对面、真实、道德、礼貌,大家都吃2个小时的社交场合你连提前离场都得专门道歉,这是人的圈子,这样的圈子是互联网渠道不了的,所以潘石屹说大家的狭隘是因为互联网可以“拉黑”嘛。未来网络生活的进化,道德必须随后,人最终会面对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这个“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哪里是罗胖说的那一套呢。

3、最招黑的就是“共同体”

一开始都快把我洗脑了,暗暗称奇。可到最后,“商人共同体”的观念抛出来,把我打醒了,这是罗永浩上身了。罗胖拿道德来绑定商业,义不行贾有点out了,但你失败了我为什么不能嘲笑你,尤其是你不干实业,尽干一些吹牛祸害人的勾当,这样的企业倒闭了就应该拍手称快。锤子公司跟小米公司是两个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的追求,谁盈利谁倒闭是市场选择,但小米倒闭了我惋惜,锤子倒闭了我觉得活该,凭什么我就得要通过让锤子手机存在来保持市场的多元?这样的政治正确怎么能用到商业呢。商业本质上很简单,讲供需,你提供,我需求,你满足我,我付费。你不提供需求,我不付费,你不给市场提供好的需求,反而是扰乱这个市场让市场变坏变遭,因为你让本来可以大有为之的好企业倒闭了,这样的毒瘤嘲笑了,为什么我就不能鄙视。

那些卖虚假老年保健品的公司,也能提供罗胖嘴里说的那些经验,也能让市场“多元”,这类公司倒闭了我还必须惋惜,切,当我傻逼啊。只要是创业者,就能把自己跟乔布斯绑定到一起,是在干改变世界的事儿,这太自卑了,找存在感,找自我说服力。别把商业掺杂太多道德,谈谈供需,有本事谈一谈订阅“得到”的用户这一年的反馈,对专栏的满意度如何?因为我是付费用户,我这样说不过分。

四个小时的演讲,槽点无数,但也有优点。

算资本寒流论里的一股清流吧,我是罗胖黑,只要听几期《罗辑思维》就想跟他撕一场,可我很佩服他。一个传媒人,创业,无论是之前做图书,还是目前做“得到”,他一贯的观点成体系,“知识服务提供商”这个概念他也在贯彻。他能交那么多朋友,三人必有我师,在这点他做的真好。他蠢不可及的观点,听他第二次讲,就能看见进步,比如“认知迭代”,跨年演讲的内容,比之前的节目内容要优秀很多,进步了。

可以挑着听,推荐:

2、时间战场

3、消费升级

6、王石:我的终身学习

8、那些男孩教我的事儿

可以跳过不听的:

1、我们的2016

4、智能革命

7、后真相

咋说呢,是一场跑步的时候比听歌强,但不值得专门找了听的演讲。

如果是想学习的话,哈哈,别逗了。

《深圳卫视“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观后感:破碎的空间,延伸的时间

每个人的内心其实还是渴望知识的,只不过在这个被打碎的世界里,信息混杂混沌的世界里,快速发展的世界里,静下心来好好思考的时间越来越难得;

我是认同罗振宇说的时间战场的,移动互联时代将固定的空间打碎成星星点点,使每个人有了更多支配自己空间的机会而不再囿于固定的位置,但同时也使得每个人的时间越来越贵:飞速发展的科技,不再允许你花费一整个下午才犁一亩地,我们必须将每一秒效益最大化,未来世界讲究的是如何将每一个人昂贵的时间最大化延伸,帮助人们节省时间实现目标;

说到这点,我认为罗振宇算是做到了帮助人们节省时间了解一个较为完整,至少是有框架的当前互联网社会吧。要说罗振宇有多少独特的个人观点,网上一堆评论肯定要说“不过又是炒冷饭,拿着别人的观点再说一遍而已”,但我想罗振宇还是有他的能耐,至少他把他认知的世界总结说出来了,问问自己,如果没有看这场跨年演讲,你会静下来思考你所看到的世界并且总结写下来?

至少罗振宇在总结分享他观点的时候还做出了“得到”,网上的路人甲乙丙丁,如果都那么不屑他的观点的话,何不多买几本书看看,把你看到的世界也写下来?

但当然,也不能以为自己多看了几场快消总结分享会就了解了大世界,我还是得告诫自己多看书啊少年!

《深圳卫视“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观后感:笔记及一些想法

一、2017罗胖跨年演讲笔记

世界正在以一种区别于寻常状态的方式展开。

本质上只要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达成更新式的协作,开拓人类文明的新边疆,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可就是创业。

以前都是自己做大做强,现在是为了满足BAT的需要制作,做完让人收购得了。

因为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了,上半场获取用户非常容易,但现在做不到了。就好像以前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现在市场就那么大了,争夺的是钱包份额。

五只黑天鹅

时间战场。谁抓住时间谁就是赢家。所谓的张小龙想走就走是一句谎言。反例就是美图秀秀,用完就走,用户10亿但还是没钱只好去香港上市。两门生意,帮别人省时间,帮别人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放在美好的事物上。

服务升级。两种服务的对抗,一种是今日头条式的,也就是扎克伯格坚持的,我们只提供技术,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所谓的精英观念不过是一种愚蠢的自以为是,他们是少数,也并不知道什么才是世界的真相。另一种则是乔布斯式的,像爸爸一样告诉你这不好,有更好的东西给你。下一步的消费升级一定是后一种模式的,很多公司不需要低价营销,靠着出售市场上买不到的东西来获取收益。

智能革命。人工智能的特性和人类是相反的,人类只求奥卡姆剃刀,机器在处理事务上,却是越繁琐越好,这样更有利于提高精度,毕竟容量不是问题。以前的发展方向是尽可能的给你更多的选择,现在的发展方向却转变成了如何找到更靠谱的搜索结果,只要特定内容,不要多给,具体例子是谷歌。机器时代很多人会失去工作,但不会被替代的还是有的,比如创造力和领导力。大多数人只需要20%的时间了解80%的内容即可。

认知税。世界在分裂,从实体世界往虚拟世界迁移。因此共识及其可贵,而大公司发展的方式就是通过发展共识的方式。马克思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们需要这个意义。所以造出双十一是伟大的商业实践。而京东选择每年双十一着重宣传自己的挑战者地位,小米转型开实体店走实用评价路线也是编织共识。

共同体危机。原有的共同体正在瓦解,需要建立新的。估计时间来不及了没讲完。

二、观后感

果然是在商言商,整体的论述思路都是围绕创业来做的。先界定创业者,利用他后面第四点说的发展共识的方式,告诉听众大家都是一路人,然后分析现代商业发展的趋势特性,穿插分析各大公司理念的优劣实质,灌输一套一以贯之的互联网思维,然后得出结论黑天鹅的出现恰恰伴随着潜在的机会,大家对黑天鹅要保持乐观。

不过总感觉有点奇怪,毕竟按照《黑天鹅》这本书里的说法,如果一件事有很大概率能被预测到,那他就不是黑天鹅了。黑天鹅最大的特性就在于极低预测性,当然还有两大是“大影响力”和“事后可分析”,这样鼓励创业者“不要怂勇敢上说不定自己做的就是黑天鹅”,总不太妥帖,毕竟人生导师只要灌鸡汤,创业者可是真金白银拿出去的。

三、一些想法

老实说逻辑思维刚出来那会儿,我也是每集必看,不说守着电脑等更新,至少跑步健身空余的时间都奉献给了罗胖。反复谈论互联网思维,共享经济,商业道德,经典自由主义等等,初听其实却是能让人兴趣盎然,大有收获。可听的多了,难免有些倦怠。当然节目组并无过错,节目总要有立场,但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别扭。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不是因为重复,而是因为内容不全,因为内容的缺失而导致逻辑上的偏颇。

之前由于对大数据感兴趣,我专门做了回大数据时代的主题阅读,再把逻辑思维那一集拿出来看,对照之下才发现了这个问题。

可能对我来说,内容的缺失容易导致思维的断裂。出版读物往往有自己完整的话语体系及行文逻辑,阅读过程不断产生问题,不断在后续论述中找到答案,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能刺激多巴胺分泌的事。可听的过程中,由于本身是删减采编过的内容,书本的信息就容易被割裂的四分五裂,形不成完整的系统。

湛庐的书后面的说法我非常喜欢,对于畅销类书籍,你只要知道其中20%的核心内容,这本书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放在逻辑思维的节目中,这句话也不错。如果是涂子培老师或者舍恩伯格教授的书,那自然逻辑思维做的非常不错,快速熟悉其中的理念,但有一些书,比如说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在逻辑思维节目里看到,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当然我这点评论可能并没有说到点子上,毕竟烂书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但作为收听频率如此之高的节目,自然要更加挑剔一些,不然为什么我不去听积累了好多年的开卷八分钟?

再进一步去思考,我想可能无论是逻辑思维、雾满拦江还是财经郎眼,他们更多为了收视率订阅率会故意提供一些违反常识又能容于现代知识大厦中的知识,甚至包装、选择性告知。

并没有错,但对于一个接受过系统教育,熟知批判性思维的文科硕士来说,有些观点确实太不严谨了些。

切记,不要因为多看了几期节目,就陷入万物真理皆执我手的虚妄感。

《深圳卫视“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观后感:惯性留爪

花了点时间,看完了很多朋友安利给我的罗胖跨年演讲,虽然晚了但是觉得四个小时还是很值得。

我们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塑造自己的方式,时间就是最宝贵的东西,所以才能体会到,原来的自己很焦虑,总是不想放过任何折腾自己的机会,原来自己说的自己只想做个平衡型的人,家庭、工作、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子之间不求最好,只求平衡,换句话也是自己焦虑而且贪心的想面面俱到。争取今年的自己能更有效率的利用时间,也更能全身心做自己。

第二个关于认知也挺震撼我的,如果没有需求,就编织一个,没有市场,就用认知开拓一个。对我这个凡人来讲,这点也是做事如果动力不足是创造新的意义产生新的诠释吧。

后真相说的不是没有真相,而是对这个世界来说,情绪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事实。

其实应该写个长篇,但是还是尊重自己的情绪,惯性留个爪。

《深圳卫视“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观后感:我们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我们塑造自己的方式

罗振宇在开头部分说,我们并不是来听演讲的,而是用这种独特的方式,给自己做一个独特的时间标记。仅仅是这种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就已经让我们比绝大多数人更早清醒地走入2017年。 一、消费升级不是优化消费者在空间里的比较优势,而是优化消费者在时间里的自我感受。 新一轮的消费升级该怎么做呢?答案是跳到时间的维度重新思考我们的市场。不是优化消费者在空间里的比较优势,而是优化消费者在时间里的自我感受。所有的体验,本质上都是时间现象。这一轮消费升级,一定不是把更贵的东西卖给更傻的人,而是换一个维度,优化有钱人的时间。 吴伯凡老师有一句话:用户不会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而付钱,用户会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而付钱。这两个“茶”的区别是什么?上一个茶是你空间当中的一个物件,而下面琴棋书画诗酒茶,这里面的“茶”和周边的每一个字都代表一段美好的时间。 所以,这一轮消费升级提供的不是炫耀品,而是体验品。他们会愿意为一块小点心里添加的玫瑰花瓣付钱,他们会愿意为企业创始人的一份坚持付钱,他们会为了一幅精美的宣传招贴而付钱,他们会为了奖励自己而不仅仅是比过别人而付钱,他们会为故事、细节、说辞、想象付钱,他们会为一切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变得更美好的东西付钱。 未来有两种生意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大。一种是帮助用户省时间。那省下来的时间干什么?这就是第二项生意——帮助用户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二、我们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我们塑造自己的方式。 因为时间稀缺,我们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变成了对时间的选择。时间的角色并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你的时间就是你的角色。你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了吃喝玩乐而不是学习上,那么你就是一个及时行乐的人。所以,与其听周围的人们在说什么,不如看他们怎么花时间,他们花时间的方式决定了他们是怎样的人。 我们现在面对的用户,是时间枯竭的用户,就算你能生产,就算你质量好,就算你价格低,或者你压根就免费,又怎样?你的用户没有时间,面对这种有钱,有意愿,也认可你,就是没时间的用户,你可咋整?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让他上瘾,拖住他的时间。一个是提供服务,优化他的时间。这是未来商业的两个流派。 三、谁能提出新认知,谁就占领未来 经济学家何帆讲过一句话“怎么生产的问题渐渐变得不重要,生产什么的问题变得更加重要了。换句话说,无中生有,巧立名目,把虚的做成实的,把认知变成需求,过去我们一直在这么干,未来我们会干得更彻底。” 国民总时间是刚性约束资源,时间背后的注意力,以及由注意力带来的认知,会越来越稀缺。争夺有限的认知,这是一个正在拉开帷幕的战场。认知变成下一个战场。谁能提出新认知,谁就能占领未来。 认知这个战场还有一个很残酷的逻辑:一旦被占领,再难有他人的立足之地。正如江南春说的:消费者的心智一旦被占据,后人想进入将付出巨大代价。 以上是一些观点的简要概述,当然还有好多知识点没有提到,它可能已经转化为内在的力量,也有可能已经遗忘在八千里之外。就像我第二遍看还跟刚第一次一样,曾经打动我的文字,振奋人心的观点过段时间就会遗忘,但至少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是兴奋的,是愿意在生活中、学习中为之做出改变的,这样就足够了。

《深圳卫视“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观后感:看深圳卫视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一些思考

文|福根儿

今年的跨年夜没和朋友出门,呆在家里看了5个多小时的深圳卫视罗胖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2016》,看的时候感触特别多。

其实算起来平素看电视越来越少了,会看深圳卫视是情怀作祟,几年前的时候独自在深圳生活过一阵子,可能也唯有深圳吧,大街小巷里,公交车上,都是年轻的面孔。因为深圳是一座由外地人组成的城市,所以大家都会戏谑的说,来到深圳,就是深圳人。

这些年,深圳卫视也是一次次的代表着这些追梦青年在发声,倒也符合其“先锋卫视”的“有志者跟我来”的定位,今年一系列创投节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显得十分亮眼,《合伙中国人》、《为梦想加速》、《一块投吧》《有志赢在中国》常会听身边的一些正在创业的朋友提起。而类似日本《小森林》的美食纪录片《宅人食堂》,重现不同时代文化魅力的《年代秀》我自己也是有在关注的,可以说深圳卫视无形中抓住了像我们这些为梦想而漂泊,对现实拷问的青年人的心——治愈系,正能量,有滋养。

今年的跨年我又一次被深圳卫视的先锋姿态吸引。和那些以炫目的舞美、有大牌歌舞明星坐镇的其他卫视跨年晚会区别,一场一人演讲形式的“头脑风暴”罗振宇《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用“思考”和“深度”也可以定义年末盛宴。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变大的原因,越来越觉得时间要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那些明星们的热闹歌舞,当时看着有趣,却于己无益。

所以今年继续追了罗胖的演讲,其实早在2015年,罗振宇就曾在北京水立方巨星跨年演讲,当时盘点了2015最热话题,包括互联网恐慌、资本寒冬、“妖股”、 O2O大战、IP、互联网公司发展等,引起不小的反响。过去一年,这些理论有些得到了印证,有些成为了新一代人奋斗的目标。

而这次于深圳卫视全程现场直播,首创卫视直播“跨年演讲”的节目形式足够大胆,总时长近5个小时,没想到却看得津津有味……

罗振宇这人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他的《罗辑思维》陪伴了我好几年,我依稀记得那些年感动过我的节目,比如《夹缝中的80后》让我感触颇深;这一代人的怕与爱,可以说是罗胖的巅峰之作。而最让我感动的那期节目是,读书人的新活法,我似乎找到了一盏灯。包括后些年,罗辑思维商业化,开始越来越关注经济和历史两个领域,四处投资等。

聊聊节目里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点吧,今年的跨年演讲罗振宇再次语惊四座,提出“时间战场”、“服务升级”、“智能革命”、“认知迭代”、“危机共同体”是2016年最大5只黑天鹅的观点。

《深圳卫视“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观后感:他也是“时间的朋友”——罗胖背后的男人

罗辑思维创立已有4年,四年来,这个公众号是如何从罗胖一个人的单口语音,发展成了如今900万活跃用户的大社群。罗辑思维这个团队,又是如何创造出"得到"APP,实现上线一年营收破亿。一场一个人讲四个小时的演讲,怎样造就一票难求的神话。这些成绩的背后,除了罗胖,还有一个同样神秘而强大的男人。

他,就是李翔

李翔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jieri/880849.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王冠 第二季》观后感10篇 王冠第二季 下一篇: 《见字如面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10篇 见字如面第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