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节日 > 正文

《天上再见》经典观后感集 夺面解码

导语:《天上再见》是一部由阿尔贝·杜邦泰尔执导,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 阿尔贝·杜邦泰尔 / 罗兰·拉斐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天上再见》观后感:天上再见爱德华是一个不被父亲理

《天上再见》是一部由阿尔贝·杜邦泰尔执导,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 阿尔贝·杜邦泰尔 / 罗兰·拉斐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上再见》观后感:天上再见

爱德华是一个不被父亲理解肯定的画家和儿子,是一位被社会国家所抛弃的受伤的退伍老兵。战争结束以后,为了报复国家背弃遗忘的受伤老兵,爱德华设计着诈骗计划,虚构了一个艺术家和艺术公司,向全国各城市发出了战争纪念雕塑的订购单,一旦收到订购款就携款逃之夭夭;策划着如何报复无耻贪婪的普拉代勒,利用一直不被重用的社会底层的公务员,来曝光揭露普拉代勒用卑鄙手段收敛钱财,降低棺材品质、尺寸,随意编造尸体身份以至于墓碑名称和牺牲士兵名字并不对照的恶行。当普拉代勒最终被坟墓中的流沙所掩埋,当父亲对自己绘画创作的肯定,对儿子的理解时,爱德华对这个不公时代抵抗的呐喊获得了回应时,心中释然,终于坦然可以放下自己的坚持和抗争了。没有一丝遗憾地潇洒的一跃,带着微笑离开了世界,对爱德华来说是一种解脱,也是最美好的结局。阿尔伯特是一个忠诚善良的老兵朋友。默默地忍受着社会的抛弃,未婚妻的离去,转身,依然可以任重前行,由于性格的懦弱,不愿意去和周围斗争,甚至阻挡爱德华的报复。但是站在了朋友的立场,阿尔伯特依然是爱德华最忠实的执行者和支持者,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和一个全新富有的身份,也是一个幸福的结局。

《天上再见》观后感:香榭丽舍的法式晚餐 精致的喜剧人生

有时对于我们这种没有什么文化的人来说,对于欣赏很多国家的影片虽然可以一知半解的了解些他们各自的特点,但是真的来一把复古般的原生态的话,似乎早已忘记我最喜欢的英式,美式,法式还是德式的假装高尚之话是和别人炫耀自己有多少观影阅历的得意了。

最近几年很难找到非常优秀的法国电影,而且是具备了法国电影的荒诞幽默,香榭丽舍大街孤芳自赏的趣味,和巴黎都市贵族们的怪诞思维。当下是快销流行和主流观念的时代、潮水般的商业电影充斥观众的审美疲劳,慢慢习惯了简单的观影体验和情绪评价,正因为过于简单的思维才使主流观众对法国电影心存误解。

对于影片中,喜欢面具背后,隐藏在我们社会中每个人的影子。对于前面说我理解的法国电影这样的过于夸张的个性,我无法理解喜剧的神经元,虽然我知道这是喜剧,但一如既往的荒诞我总是能想到周星星的无厘头,但最终的意义是一致的,是要有内涵,不是国内喜剧电影的用“胡扯”来博得一笑。

第43届法国凯撒电影奖,剧本设计非常精致巧妙,故事线清晰,表达的情感其实也不少,每个角度的定位都有各自的意义,比如女孩的设定,不止只是一个能够听懂爱德华的声音,更表现了孩子的心灵的纯净和没有任何偏见的热情。

主题还是战争带来的伤痛,寓意还是很现实的,只是用如此美的方式为观众讲述了遗憾的故事。

《天上再见》观后感:法版《集结号》,没有感动,只有憎恶!

2007年,张涵予的谷子地,冯小刚的《集结号》获得了27届金鸡奖的最佳故事片,

为了九连的兄弟们,为了探明集结号的真相,

这个执着的血性军人,用所作所为证明着曾经鲜活的存在必须得到肯定的意义,同时也触动了我们心灵!

我们的历史中还有很多让我们真实地感动一下子的东西,残酷的战争、不得已的牺牲、未曾吹响的集结号,

或许只有侥幸活下来,才能有幸发出这样的感慨~

最终,谷子地的一切都得到了升华,也体现出了意义,没有歌颂,却肯定了价值。

但我们都懂,真实的战争虽然是铁与血的较量,

但脆弱、冷血、恐惧、懦弱、崩溃才是战争下人性的残酷呈现,而战后的“病态社会”才是对战争最直接的讽刺,

胜者王侯败者寇只是战争的延续,人情冷暖则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就像今年的第43届凯撒奖上,一部获得了13项大奖和提名的法国电影,

2017年10月上映的战争题材影片,《天上再见》,

改编自犯罪小说大师皮耶勒梅特的同名小说。

故事讲述了两名因目睹长官犯罪而惨遭惩处的军人,在战争结束后一贫如洗,

而退役后长官却飞黄腾达,为不让小人得志,他们决定要为自己讨回公道,

该片也被不少网友称之为法版的《集结号》,只是没有感动,仅剩憎恶。

《天上再见》由法国演技派男星阿尔贝·杜邦泰尔自导自演,

更是耗资了大约1.5亿人民币制作,当时的票房成绩也是一飞冲天,

美国《好莱坞报导》盛赞其“表演令人震撼!”

影片刻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法国社会,从血肉横飞的泥泞战场到纸醉金迷的华美派对,

绚丽华美的背后,却掩盖不住人生的伤痛,

目前,《天上再见》在豆瓣上获得了7.9分,IMDB获得了7.7分,烂番茄的爆米花79%。

一战末期,法德之间的战争已经让士兵们疲于应战,

停战的消息也甚嚣尘上,这对于双方的士兵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很显然,此时的任何摩擦和交火无疑都是极其愚蠢的,

因为“最后一个战死的人比第一个站死的人更加愚蠢",

回家、亲人、团聚,艾伯特和爱德华和大家一样等待着曙光的到来.....

对于即将来临的和平,唯一不高兴的人就是中尉普拉代,

即便接到了“停战”的命令,他依然派遣了士兵去地方阵营进行侦查。

结果,侦察兵被杀,两方再次展开了一场异常惨烈的小战争,

所幸,艾伯特和爱德华没有成为那些最后死去的愚蠢士兵,

但是为了从炮火中救下艾伯特,爱德华受伤,半个脸部被炸烂。

同时,他们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派去的侦察兵并非被敌方所杀,从弹痕可以看出,侦察兵是被自己人打中的,

而这一切都是由冷冷注视着他们的中尉普拉代所策划的一场阴谋,制造冲突,引发战争。

战争结束后,只有半张脸的爱德华侥幸活了下来,

但他们知道,中尉普拉代绝对不会让这个秘密公之于众,

于是他们潜回军营,将自己的档案与阵亡士兵的档案进行了“掉包”。

两个人逃回故乡,隐姓埋名,不敢接近亲人、不敢回家,

靠着爱德华的绘画天赋,以卖画勉强度日,终日遭人白眼,生活凄凉...

没有姓名的士兵,就代表抹去了所有的过去,也将抹去曾经的人生,

就像谷子地,战争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唯一不同的是,谷子地千方百计的寻找组织,弥补档案,而艾伯特和爱德华千万百计的隐姓埋名,抹去档案。

其实,爱德华的家境及其的富裕,本是出生于上流社会,

但父亲对他极其的严苛,不希望他将时间浪费在绘画和雕刻上面,多次争吵,

为此,爱德华逃出了家庭,选择参军来反抗父亲。

更粉刺的是,中尉普拉代以牺牲的士兵人数,榨取补助金,

不但平步青云,更是进入了上流生活,还迎娶了爱德华的姐姐,过着奢靡的生活。

一方面,曾经的士兵们默默地忍受着社会的抛弃,

一方面,“战争人渣”却享受着荣耀与财富,

这样的反差将追逐金钱、名利的法国战后社会表现的淋淋尽致,

这不公平,但这很现实!

爱德华因为脸上的残疾,更是日渐颓废,甚至放弃了绘画,

艾伯特和爱德华也仅仅是普通的小人物,他们没有谷子地那样的执着和固执,更没有“神剧”中那些钢铁战士的血性,

这确实不正面,但却很现实!

想要对不满的现实所有改变,谷子地靠的是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坚韧的品格,

而在《天上再见》中,小人物依靠的并不是“神剧”中所谓“高大上”,而是人性中黑暗的一面:“仇恨”!

爱德华戴上面具,抹去了人性中的所有,仅仅留下了复仇的愤怒。

首先,爱德华看到报纸上关于建立战争纪念碑的计划,

于是虚构公司,参与竞标,收取订单款,然后逃之夭夭,本质上与中尉普拉代做的是同样的事情,

利用战争,满足个人欲望。

另一方面,爱德华又利用其他人来举报中尉普拉代,然后得以痛报私仇。

当人的某方面人性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结局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中尉普拉代得到了惩戒,爱德华的绘画开始大卖,

昔日反对爱德华的父亲也通过蛛丝马迹找到了儿子,真正的了解了儿子,甚至为他而感到骄傲。

终于,爱德华拥抱了父亲,拥抱了新的生活,

但是下一秒,他转身离开,却选择告别这个世界,告别所有的一切。

从一个离家的叛逆少年,到一个归心似箭的普通士兵,

从一个隐姓埋名的破落残疾人,到一个华丽面具下的冷酷复仇者,

从一个反抗一切的呐喊者,到一个天上再见的逝去者,

爱德华的一生都在反抗,反抗战争、反抗人性,反抗自己。

爱德华在经历炮火与繁华后依然相信人性中的善良和爱,所以他选择了离去,

脆弱受伤的心灵想要从黑暗中走向光明,唯有离去这曾经憎恶的一切,

得到认可与价值的实现,便是死亡与重启的伊始.....

《天上再见》是一部奇幻而愤世嫉俗、温暖而残酷的反战电影,

完美的调色和配乐增加了厚重的年代感,镜头呈现上有着华丽丽的即视感,

面具下那双迷人的眼睛会说话,红颜秀五星推荐!

- END -

《天上再见》观后感:更像是好莱坞式的特效大片

法国拍的战争题材始终没能激起我的太多兴趣,而且这部片子有不少似曾相识的影子,看过《军官室》或《漫长的婚约》的朋友自然知道个中缘由。据说这部影片最近在法国热映,好评不断,我是第一次看这位导演的作品,却没感到太多的个人风格,反而更像是好莱坞的特效大片,当然内在的幽默和叙事依然是摆脱不了的法式标签。

其实故事内容颇为大气,细节也相当丰富:父子情深与战后创伤,只手遮天的战争狂魔与潦倒落魄的战争英雄等。但是最重要的父子情线索却有点失望,儿子对父亲长久的恨究竟从何而来?为何最后两人和解后儿子竟决然寻死?还有另一位男主角与女仆人的感情线也是比较莫名其妙,根本没有发展起来就结束了,是受制于篇幅所限被砍掉了么?最无法理解的是片中唯一大反派在前半段气焰嚣张不可一世,但后面怎么就不堪一击意外死掉?总觉得导演在主次情节的安排上顾此失彼,而悬念的营造更是难以维持到最后感人一幕,父子最后相认一幕竟然有点TVB剧集的俗套,也让人遗憾。

不过,大手笔的制作确实严谨而执着,比如美术设计和布景,声音特效以及好多个航拍镜头的运用,给这部年代片足够逼真的临场感。演员的表演相当扎实,其中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在《每分钟120击》之后又再献出惊艳的演绎,仅凭两只眼睛就能演绎出性格复杂的人物个性,绝对是不可小觑的明日之星。

《天上再见》观后感:一场反精英主义运动

2017年最牛的法国影片是什么?随意问十个人,有七个人会说是《每分钟一百二十击》——这部横扫国内外各大电影奖项的LGBT电影。影迷们一度为它未曾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而惊讶和失望。我们不妨来个更大胆的结论,也许剩余三个人的答案会是《天上再见》——这部在法国本土凯撒电影奖上拿奖数量仅次于《每分钟一百二十击》的法国商业片。所以民间流传的说法是,《天上再见》是2017年法国第二牛的影片。

电影《天上再见》改编自法国推理小说大师皮耶·勒梅特的同名文学小说,获得了2013年被称为“法国诺贝尔文学奖”的龚古尔文学奖。有趣的是,勒梅特一向以推理小说闻名,《天上再见》却是一部史诗级的纯文学作品。

电影的气质与原着极其相似——用超现实的幽默讽刺手法描绘了1919年真实而哀伤的巴黎社会图景,荒诞十足而紧凑流畅的戏剧化情节凸显了极致黑暗的主题——关于创伤,腐败,操控与死亡。

影片由演员阿尔贝·杜邦泰尔自编自导自演,厉害了。去年也可说是“横扫”了凯撒奖,一共获得了12项提名,收获了5个奖项,分别是: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服装与最佳布景。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部影片到底“牛”在哪里。

首先是摄影。有很多人提到《天上再见》的影调特别像法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的名作《漫长的婚约》,其实不尽然。《漫长的婚约》里的色彩更艳丽张扬,就像鲜艳的油画,生机勃勃,而《天上再见》则显出20年代老旧的天然彩色相片的质感,呈现朦胧迷离的氛围。此项技术是历史上第一项商业化彩色摄影技术,与影片商业犯罪的标签也颇为契合,仿佛直接把观众拽进了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片中多次出现的长镜头总是强调着人物所处的背景环境;几乎每一个表现人物情绪时对人物或景物的急速推进镜头,都强烈诠释着“荒诞”之感,带动着影片整体的快节奏。

影片能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绝不是徒有虚名。虽然原着是纯文学作品,情节还是勒梅特擅长的犯罪题材。电影描述了阿尔伯特与爱德华两位士兵在经历了一战后归乡隐姓埋名,通过向士兵家属兜售战争纪念碑而骗取钱财的故事。情节始终充满着欺骗——爱德华被炸掉下巴后拒绝回家,阿尔伯特只好调换他的身份,带着他隐居,并向他家里人撒谎他已去世;眼看着谎言要被拆穿,阿尔伯特被军官上司普拉代勒逼迫着将一句陌生的尸体代替了爱德华的尸体葬在了其家族墓地里;普拉代勒由此发现了发战争财的机会,偷偷替家属们盗出家人尸体并以无名尸替代;阿尔伯特盗取公款来制作战争纪念碑宣传册……在一环连着一环的情节中,法国战后退役老兵的不公正待遇,战争投机分子与精英阶层的丑恶嘴脸——阶级与社会问题昭然若揭。

在看完影片后,我第一个感觉便是“高级”。高级之处便在于它的美工。这便不得不提里面闪瞎眼的各式面具。面具在影片中既是爱德华的“遮羞布”,也是他的“晴雨表”。在遮住伤痕的同时,也巧妙地利用了他的艺术天赋来诠释人物的心理状态。

由面具引申出一个更加“高级”的概念——装饰主义与装饰主义运动。20世纪初在法国掀起的装饰主义运动,经历了一战的“卡壳”后,在战后卷土重来,以奢华,精美的艺术作品闻名。这与法国历来擅长的奢侈品设计脱不了干系。装饰艺术词语源于1925年巴黎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这一构思是法国战后工业发展和经济恢复计划的组成部分。装饰艺术在这一特殊时期产生,进化,使得法国的奢饰品设计技艺与工业文明高速发展后产生的各式新式材料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形式来符合新的时代特征,为人们的新生活寻找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宣泄口。

影片的艺术部门就承载了这一时期装饰艺术的理念,原创了一系列面具与素描画,既紧紧抓住了影片的时代艺术特征,又在电影美学层面上为影片助力。《天上再见》的面具设计师Cecile Kretchmar已经参与了多部影片的艺术与妆发工作,是一位极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艺术设计师。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她在flickr网站上的设计主页https:/ 。

法国的装饰艺术受奢侈品艺术,非洲,南美洲原始艺术,古埃及华贵典雅的宫廷艺术及工业文明的影响,在本质上是非平民化,为权贵精英服务的。虽然在设计实践上具有精英主义倾向,但在政治艺术上却具有民主化倾向。影片也利用了这一概念:用精英主义倾向的装饰主义美学风格来描写一个反精英主义的故事。

为什么说是“反精英主义”的?首先,除了男主角阿尔伯特,剩余的男性角色全都来自法国的上层阶级,是被定义为“精英”的那群人。反派军官普拉代勒爱好战争,不惜枪杀自己人以便杀戮能继续下去;他对牺牲将士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大发战争横财;他假惺惺和自恋,一出场便让人讨厌,却能以军官的身份退役并取了富家小姐为妻。“悲剧中心”人物爱德华虽然因战争而变得“不再”完整,沦为底层人民,却是富家公子出身。他的“跌落”是精英家庭的“恶果”。爱德华的父亲是德高望重的权贵人士,却因过于严厉的父爱而让儿子怨恨自己,不惜“假死”来逃脱这个家庭。他的失败在于不懂如何表达爱,最后永远活在爱子之死的痛苦中。三位“精英”的“面具”被一一揭开,丑恶与悲剧无处遁形。

影片也有因商业手法拍摄而显得类型化的弊端。人物扁平——正面人物的动机之善使得犯罪也没了“恶”;反面人物性格之恶使得悲惨下场大快人心;结局皆大欢喜。特别是军官普拉代勒这个反派人物,很难说他的性格与做法是天生的还是被战争所异化,影片交待不明,也使得反派人物缺少了深度。

《天上再见》观后感:战争的反思

三星半★★★☆。

这是一部道具服饰精致华丽,内容清晰流畅,曲折离奇的传奇故事。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剧情紧扣心弦,画家面具下那一双深情又忧郁的眼睛更是让人难忘。矛盾冲突来得强烈突然,原本是最温情的重逢却成了最悲情的一幕,画家的纵身一跃,不禁愕然震惊。除此之外,战区的尸骸焦土,和都市里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成了鲜明的对比,都使人看罢心生震撼,却有种莫名的困惑迷惘,却很难一下子把握到它想说什么。 亲情的恩尽断决,生死之交的盟友缔结,对卑鄙之人却能迅速敛财的敌意,对权贵阶级钱能通神一手遮天的辛辣讽刺。两个落魄之人想出来的一系列缜密的诈骗计划,还有一个因果报应善恶有报的结局。梦幻里夹杂着复仇的畅快惬意,一曲缓慢凝重的悲歌中隐藏着几个不和谐的音符。是对战争的调侃,对战争的反思,对战争的愤怒。 所有相关人等的悲欢离合,生死富贵都源于战争。对于平头百姓来说,战争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战不知何因,死不知何处。战争扭曲了人性,有些人为了躲避战争颠沛流离,有些人却沉迷战争不肯停歇。战争还改变了人们原本的生活,父子亲缘不复存在,男女之爱沧海桑田,达官贵人愈发万贯缠身,伤残老兵唯有街头等死。 导演用一种近乎于黑色幽默的口吻去描绘那些残忍的变更,用雍容华贵的面具去掩盖了撕裂的伤口,用死马给活人留下一口生气。这两个战场上的炮灰,一个失去了容颜,一个失去了过往,不愿意苟且偷安的他们想出了弥天大谎。他们对命运的抗争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画家用残缺不全的身体绘出了灵魂作品,穷途末路的会计,他的“叹息之桥”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像含泪的小丑,像哭笑不得的闹剧。画家在得到心灵满足后肉体选择了灭亡,唯唯诺诺的会计遇上贵人,得以带着财富和佳人远走他乡。世事无常,但冥冥中又各得其所。 “这就是生活”。 法国人的浪漫戏剧色彩,在电影里一览无遗。

《天上再见》观后感:电影还是要看法国的

我相信这个片名可以有更好的译法,但因为我不懂法语,所以就暂时用了《天上再见》这个通俗的名字。 没错,这是部法国片,一部来自电影故乡的好电影。

法国电影总是透漏着一股灵动、轻巧的气质,同时从音乐到台词又充满了文学性,相比之下美国的导演个个像小学生,拍出来的东西粗浅得不得了。当然,银河系大国的就是文盲了。在这个美国大片让人困到不行、土产主旋律电影让人恶心到不行的日子里,在家里看一部这样清新脱俗的法国电影,有一种重归简单的美好感觉。

为什么说是重归呢?因为有段时间我特别迷法国电影,当然,不是布努埃尔、梅里爱那个年代的法国电影,也不是《火车进站》、《一条安达鲁狗》、《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这样经典的法国电影,这些电影我承认它们是电影史上的瑰宝,但可惜我缺乏欣赏宝贝的眼力。我迷恋的是90年代以来法国掀起的一股视觉化的商业浪潮,代表作是《狼族盟约》、《天使爱美丽》、《漫长的婚约》、《夺面解码》、《黑点狂想曲》等,当然,还要再加今天这部《天上再见》。其中《狼族盟约》是新世纪第一部主攻高清画面和炫彩特技的电影,当时超市里所有的高清彩电基本都用这部电影的片段做样片。

这些片子有个共同点,就是导演特别注重视听方面的效果,饱和度和对比度都很高的色彩,像丝绸一样顺滑的不剪切的镜头,以及想象力富足的特效,让影片流露出一股完全迥异于美国商业大片的气质。即使去掉台词光看画面,也能明晰地辨认出这是法国电影。用一句恶心巴拉的话,这叫“光影迷醉”,这些视听方面的技巧让法国电影发散出一股电影这门艺术独有的美妙韵味,以骄傲的姿态告诉世人,跨越百年时间之海,电影依然是法国人的艺术。即使法国导演执导美国大片,也是浓浓的一股法式风味,如《异形4》,就是《漫长的婚约》、《天使爱美丽》和《黑店狂想曲》的导演让·皮埃尔·儒内导的,油画一般的画面、流畅的镜头调度,看上去和其他三部不像是同一个系列的。

故事方面,《天上再见》和其他法国电影一样,喜欢让画中人“讲故事”,即影片的开头因缘际会,一个人和另一群人狭路相逢,然后他被逼迫着说出深藏心中的秘密,后面包裹着一个心酸却也充满生活趣味的往事。法国电影的故事和美国商业大片不同,他们的主角没有超能力,样貌不出众,心智也不比别人健全,他们只是一群随时会被时代巨轮碾死的小人物,但他们对生活不是一味地妥协和失望,他们也善于抓住机会,为自己争取幸福,而机会这个东西呢,往往又和风险并存,所以故事充满了一波三折,而且是能让你很揪心的波折,不像黑炮掉落深渊但我们都安然自若的坐在椅子上因为我们知道他肯定不会死,死的肯定是他堂弟;也不像妇联3预告片虽然一股凄凄惨惨的样子但我们知道灭霸关键时刻肯定会哔哔个没完然后被反杀、漫威的神仙们死了也会复生。法国电影的故事有点像早期的香港电影,充满了细节上的转折,道尽人间辛酸,非常适合我们中国人观看。

另外,本片前面一小段讲述一战和主角创伤由来的部分,视觉冲击比较强,请做好心理准备。

《天上再见》观后感:我的年度第一啦

改编自,在2013年获得有法国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巩固尔文学奖」的《天上再见》,已经正式取代《意外》,成为我今年的第一了。 虽然是三个小人物的故事,虽然是老套的正邪不两立,也虽然是我最不爱的战争背景。但是,这位身兼男主及编剧的导演,用弘大的叙事手法,加上流畅的镜头,以及剧场化形式,把这部电影拍的既写实又超魔幻。 在看之前就听说男配角比斯卡亚,用眼神演出的传说。但是,我更爱他那浑然天成的演出技巧,还有丰富多变的肢体表达,把这个非常难演,又极重要的角色,表现的很完美。 男主角更是让我惊艳,把小人物的各种情绪转折,还有小奸小恶又不失幽默逗趣的真实写照,演来得心应手。虽然结尾还是有着法国片的通病:太多理所当然,所以总是在讶异中结束掉,但一点都没有影响到这部电影的价值。 该是来找找这本已在全球卖超过百万册的原着,到底被我塞到那里了。 #横扫凯萨奖 #原创配乐太棒了 #有当年布达佩斯大饭店的Fu #据说小说比电影残忍更多 #比斯卡亚快要取代卷福成为我的新欢啦

《天上再见》观后感:战争和艺术

豆瓣垃圾!根本我的短评影评不给发!!!再测一下这里。。

哭死了。。。。好多地方想谈起,不过还是不要泄剧情好了。话说某一刻又想到张国荣。。。我素怎么了~ 还有还恶补了下,原来历史上真有其事,那什么北洋军阀派中国廉价兵去干善后苦力活。

一男主角是阿根廷演员,但是在法国生活过法语很溜

另一男主是导演兼演员,拍出这样的电影真是很牛

里面有几个香艳镜头,话说那个胸还真低很诱人,那个队长真有福。。。

里面的那间大房子,在巴黎的应该会熟悉,就是香榭丽舍前部那个,现在貌似成了个美国品牌租下或买下了的房子。不知道电影是不是就是拍里面的内饰。。

还有还放个提问,话说开头那个纸条写的是啥?我大概看了几个字,没反应过来就没了。。原谅我的法语还非完美。

《天上再见》观后感:沟壕里的狗

若要给最近所看的儿童电影粗略做个比对,《天上再见》大概能排到比较前的位置,有功於它脱离传统儿童电影的包装、更多去人性善恶和因果论的作法。直白描写了战争残酷和人性险恶,所以某种意义上它不能归类进儿童电影,用力过猛很可能难以被孩童接纳,不过却因此拓宽了大龄的观影层。不过近几年来儿童电影的确越来越多地加入战争或社会阶级的问题。

但剧情上还是有点生硬,太刻意强调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交集网路,以总分总方式交代角色路线,仅用命运巧合反应,缺乏了逻辑上的证明;故此对於它的欣赏更多的还是高分的电影美术,场景的搭建很有欧洲上世纪舞台剧质感,怪诞童趣的小道具制作是主要看点。

tw《奇光下的秘密》也有点这种情况,画面精致、镜头和创意画面表达都很有新意,可依然逃不开剧情普通的缺漏。希望以後的儿童电影在考虑易懂的前提下,可以再少点套路多点深度。

印象很深的是开篇时的一颗长镜头,摄影机随着一只狗跑进沟壕,呈现出众人疲倦与交战的脸孔。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jieri/881060.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恋爱谈》经典观后感10篇 恋爱谈 下一篇: 元宵节简笔画图片大全 元宵节简笔画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