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节日 > 正文

《被挠》观后感10篇 被挠

导语:《被挠》是一部由大卫·法里尔 / 迪伦·里夫执导,大卫·法里尔 / 迪伦·里夫 / 大卫·斯塔尔主演的一部悬疑 / 纪录片 / 同性类型的电影,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被挠》观后感:短评写不下到底是什么使得霸凌无法停

《被挠》是一部由大卫·法里尔 / 迪伦·里夫执导,大卫·法里尔 / 迪伦·里夫 / 大卫·斯塔尔主演的一部悬疑 / 纪录片 / 同性类型的电影,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挠》观后感:短评写不下

到底是什么使得霸凌无法停止? 受害者变成施暴者。可悲。 也许把招募运动员的david damato塞进学校储物柜的就是几个校队运动员。不过,对象不是当年施暴者的复仇,解恨吗。 美国同性恋食人王——Jeffery Dahmer ,在学校常被欺负,通过杀死小动物发泄内心愤怒。杀死受害者通常是他们要离开时,在无法接受离开上和本剧主人公david damato一样的。 人们怎样面对正在发生的攻击、欺负、霸凌和一直持续的阴影呢? 能以德报怨的人很难得。希望学校有互助协会

《被挠》观后感:一场关于权利 掌控和骚扰的游戏

中外纪录片的风格真是差别不少。

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尽量置身事外,用毫无矫饰的镜头语言去真实记录;外国纪录片的画面和节奏明显更精致,导演和拍摄者像一个孤胆英雄,带领你走近事实的真相。

看完这部纪录片,让人细思极恐。不怕你是一个聪明人,也不怕你是一个有钱人,就怕你是一个聪明的有钱人。

这个聪明的有钱人如果有一些怪癖,那他可以轻易地利用人性的弱点把普通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所谓法律不就是一个虚无的框架,对想突破法律束缚的人来说,它简直形同虚设。

游戏层出不穷,谁知道下一个开启者是谁,下一个受害者又是谁……

《被挠》观后感:议题和人脸

在议题里,人往往是面目模糊的。不是说议题和人脸自然无关,而是人们很容易把视线从人脸上移开,把议题变成只是事实和观念的堆积,而只去关注所谓议题本身。

有朋友说,要去拍南印度清奈建立平价住房之NGO的纪录片,他们主意如何好,如何可以帮助到人——於我,这是一个伪命题,充其量只是一个探索的起点。没有人脸,议题是失焦的。对於任何集众人而成的“组织”的关注,也是一种把视线从人脸上拿开的晃荡飘离之举,说到底,是不诚实的。

谈政治尤其容易变成这样,对抗也好八卦也好,还有各类立场,口号和意识形态,都几乎可以自成一个奇异、自相矛盾而无核心的观念世界。因此,与其谈国际政治和核弹危机,不如谈特朗普、金正恩之流的来路,看到他们何以如此,又是什麽力量把他们放在这个权力台子上。Tickled这部片子,岂不是也在谈一个微缩版的特朗普吗?

David D’mato的整个成年,居然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为自己的童年“翻案”。

当所有人都敬而远之、或深受其害而无力应对的时候,终於有人煞费苦心把他的整套隐藏起来的体系,乃至他的人格和潜意识心理都揭出来了,他会如何反应?还有边缘的、为其工作的那几位仁兄会如何反应?倒是在此片之余很感兴趣的问题。

《被挠》观后感:影评,被挠 Tickled,一部黑色幽默的纪录片

一部真正的纪录片,内容有些晦涩,情节简单易懂,人物的对话、采访让人深思。

最初被这部电影所吸引的是这个神奇的标题“Tickled”,有意思,挠痒痒?估计是个喜剧片,“no,no,no“,我明显错了。随着影片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真实人物采访纪录让我感觉在看一部实实在在的纪录片,”no,no,no“,不完全准确。直到影片的末了,导演扔出了一系列的文字说明,让我如梦方醒,原来这是一部揭示”阴暗面“的记录文献,简直就是黑色幽默。

影片的剧情十分简单,记者David Farrier想报名参加挠痒大赛,却被举办方粗鲁的拒绝,David觉得事情十分蹊跷,就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秘密调查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并与好友通过网络搜索、实地采访、电话暗访的方式一步一步揭开了事件的真相。

《被挠》观后感:由挠痒痒事件而来的因果

大卫对于挠痒痒事件的调查,仅是出于网上有一个相关好玩的视频,这就和他以前有过其他的采访一样,有值得去做的故事性,只是这个理由罢了。但后续的深入性进展,却是像蝴蝶效应,从新西兰到美国,挖掘出了一个遍布全美的挠痒痒事件现象,从新西兰这边扇过去的风,在美国刮起了一阵飓风,吹走了迷雾和尘埃,拔掉了那件厚厚的遮羞布。

整个纪录片采取的视角,有正面、偷拍等各种,不同人物相继露面,讲述了各自挠痒痒的经历,起初是一层激起千层浪,事件随着开始的深入而越来越复杂,在纪录片的后半段,偷拍的视角也逐渐增多,这一段时期也是大卫和他的小伙伴正举步维艰的时候,再到后来,跟踪采访和电话采访才最终把疑云都打消了。这个纪录片的风格,充分的展现出了一个记者从业者工作内容的真实性,所谓记录,即是基于现实的表达,《被挠》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挠痒痒事件起初是一群年轻的男孩,对一个被捆绑在床上的男孩进行挠痒痒,乃至后来的发现,也是与此相似,但大卫对众多事件的思考,以及与自我在被恐吓的同时所搜集到的一些资料相结合,才最终发现,挠痒痒事件的幕后主使,在很久以前就有过类似的行为,只不过现在是变换了名字,因为之前被举报了一次坐过牢。新闻的调查,有时就像一个悬疑事件,把记者称之为侦探也不为过,而在当今的社会,记者层层剥茧的手段,以及对于事件的执着性都要胜过不少地方的警方,好是讽刺。

最后的电话采访,是打给迪马托的一个好友或者近亲,电话的那端传来的内容揭示了迪马托的往事,这个挠痒痒事件的幕后主使,也就是迪马托,在以前小时候就经常被同学欺负,后来当了老师,还被一群男学生给丢出了学校,总之是很奇怪也不幸的成年旧事。这也许就解释了为何迪马托会热衷于挠痒痒的原因,出于强烈的掌控欲望或者看到年轻男孩被挠痒痒时的样子满足心里的某种缺失了的心理需求?

佛经里有因果一说,万事万物皆是有因才有果,看似无相关性的事件,往往也是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迪马托小时候的遭遇是因,挠痒痒事件就是果了吧。但最后是该谴责迪马托还是以前欺负过迪马托的同学?不得而知。是该为挠痒痒事件的受害者施加同情,还是说其为了一些眼前的既得利益而从事这个事件的初衷就该予以批判?这也是矛盾的。

有时用简明的是非观去评价一件事情是容易的,不过一些事的复杂性,也不简单是旁观者作为与此无关的人,能够去予以定性的。

确定的是,人之所作所为,皆是有所因,它日也会有所果。

《被挠》观后感:变态的世界无奇不有

1.大家都在信息裸奔,像《无形杀》跟《搜索》似的

2.普罗大众是很无力的,难以反击,反制,就不要蛋逼什么公平公正之类的。主要是不光曝光你自己,还有你的家人朋友同事,你的朋友圈跟生存空间……出来混早晚要还的,像我这种存侥幸心理的

3.所以这部纪录片是无奈之举……跟强权作斗争是想象,所以《聚焦》这类电影只能是魔幻片

《被挠》观后感:不是网络之害,而是人性之害

前面很悬疑很吊胃口,后面结束的太憋屈了。

我们通常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在电影里要再加上一句,还有钱。他躲在现代网络背后,法律的灰色地带,不用本人现身,像控制牵线木偶一样控制这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将活生生的人看成自己买的玩偶,用金钱控制他们,肆意欺虐,满足自己的癖好。又像个不知餍足的熊孩子,有人违逆自己就破口大骂,砸东西撒泼。看到这里就很显然了,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片子最后有不痛不痒的一段叙述,但没有深挖,估计像这类型的畸形人格已经见得多了,无非是小时候曾遭受同伴的凌虐欺辱,长大后有能力欺负别人了,为什么不呢。这个世上不止这一个david,放在以前,这些畸形人格只在小范围内构成危害,而今飞速发展的网络,只要他想,这危害可以波及到几个国家的人民。那些躲在阴暗角落通过物质精神操控他人的畸形人格很多,他们总能找到一个弱势群体,诱惑,掌控,毁灭。而这个社会不乏这样的人群,为了欲望或生存出卖自尊甚至没有想到的生命。这个情况不会好转,只会愈演愈烈。想到这里有点忧伤。

《被挠》观后感:你无力抗拒的屈服,正是对方爽的点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ID:huangfilm

夹叙夹议,特别介意被剧透的,建议先看过影片。

大卫·法里尔,是新西兰的一位自媒体记者,写作内容包括流行文化和旅行,尤其喜欢去观察这个世界离奇的一面。例如,神秘生物,或另类生活着的人类等。我想,大概可以对标为个体户的VICE。

某天他在网上发现了一个体育项目——挠痒痒大赛。参赛者的手脚被绑起来挠痒痒,比赛谁忍得久。

这比赛每月举行一次,参赛者报名条件是:高壮直男小鲜肉。组委会提供来回洛杉矶的机票、4晚高档酒店住宿,和1500美金现金的酬劳,

法里尔想,下篇就写这个吧!于是通过facebook联系大赛组织者安排采访。没想到他不仅遭到了对方像《哈利·波特》里的咆哮信般激烈的拒绝,还在接下来几天里持续收到攻击他性倾向和威胁会告他的电子邮件。

面对如此过度的回复,身为记者的法里尔,没被吓倒,反而涌起无限好奇,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相反的方向——深入调查。

他还和团队一起,把调查的过程拍成了这样一部纪录片。

关于挠痒痒,现在公共网络上有很多视频,轻易就可以搜到,爱奇艺、腾讯、优酷、youTube……都有,甚至综艺节目里也会出现。大家基本上将它认定为无害。

直到看到这部纪录片。

实际上你的第一反应可能跟我一样,会跟着被挠的人一起笑,好玩儿嘛!但慢慢地,就觉得不太对劲了。挠人的那位的脸越严肃,你越觉得不对劲儿。

知道更多后,很多事会变得面目全非。别说宇宙了,就连逛贴吧、快手,或今日头条评论,都能随时刷新你的认知。就像我看到这个片子的豆瓣条目里,很多人的恍然大悟:“原来挠痒也是情色。”

不只是情色,所谓的“挠痒痒”,在中外,都曾是酷刑之一。古罗马、中国汉朝、二战期间的纳粹,都施行过这样的刑罚。而被罚者在经历了忍耐、大笑、求饶、痛哭等过程后,最后可能因窒息而死。

所以,挠痒痒并不都是单纯的恶作剧。对有些人来说,挠、或被挠,会得到性高潮;而对于另一些人,这样做能让他们获得控制的快感。

因为核心人物一直像只“疯狗”般乱咬、且不可靠近,法里尔就从外围发力,采访到了前参赛者、产业内的其他巨子,和早年间调查过此事的记者。法里尔的团队甚至还从新西兰直接飞到了美国洛杉矶,突袭“挠痒痒大赛”的拍摄基地,并在神秘人家门口堵到了出来买星巴克的本尊。

在具有悬疑气氛的证据搜集过程中,神秘人的谎言被一一戳破,他的伪装身份和种种罪行也落得了实锤。

而看完这部纪录片,你会发现不止于此。它触碰到的是事件的本质——“挠痒痒大赛”这条SM灰色产业链的背后另一种更大的SM——金钱,对人的控制。

前几天看到一篇天涯热帖,贾也 写的,叫《穷人难道连伸张正义的底气都没有?——从聂李强案终审判决说起》。

2016年1月15日,聂李强对俩女孩起性侵之念。他持榔头连续猛击俩人头部,其中一女子倒地挣扎中,聂李强拽掉其裤子进行猥亵。俩女孩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姐姐抢救无效死亡,妹妹一度昏迷不醒,属重伤二级,伤残程度八级。 2018年1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聂李强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终审判决更改的原因是什么?是90万。行凶者赔了90万给受害人。

据说中国司法有“有赔不杀”、“杀了不赔”的说法;也就是说,潜规则是赔钱可换免除死刑。

文中说,“被害人是普通穷苦家庭,完全符合社会底层的特征,一死一残的两个女儿都未初中毕业就辍学打工了,而受害者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争取一些赔偿可救急,这样至少可以避免人财两空。我们没有权利替他们拒绝赔偿。毕竟对于穷人来说,生活下去真的太艰难了。” 那么看来,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穷人真的连伸张正义的底气都没有。

美国?一样。

《被挠》这部纪录片里,报名去参加“挠痒痒大赛”的年轻人往往家境贫寒,或亲人生了重病急需钱,怀着“最糟还能怎样”的心情去拍了视频。当时得到了物质好处,但当发现网上出现的视频后开始后悔,于是发邮件给组织方请他们撤下视频,却因为这种“不听话”激怒了对方:视频被发到了更多的网站、他们的校园生活和家人受到骚扰,自己的名誉也受到威胁。

如同法里尔在纪录片中说的:真正让人感到恐惧的并不是特殊癖好本身,而是这场事件底下隐藏的无法甩脱的控制欲与权力欲。

弱者要维持自尊太难了,而那讨厌、又无力抗拒的屈服,正是对方爽的点。

“挠痒痒大赛”的幕后神秘人用从家族信托得来的财富,去控制那些年轻人,满足自己的性癖好、滋养心底的阴暗。网络上的事件,蔓延到现实世界,就像一个真实人群社会实验,让他成为了他心中黑暗帝国至高无上的暴君:在大赛里你不能反抗我、在网上你被我控制、在生活中你同样赢不了我。

有时候,人心隐藏的恶意真是超乎了普通人的想象。应了莎士比亚那句话:“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看过2015年的纪录片《纽约灾星》后,我曾评价说:系统的运行与个人的智慧间像一场博弈。媒体作为第三方很重要。拍这样的片子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毕竟面对的是一个可以一直逃脱法律制裁的杀手。

《被挠》也是,它让你看到新媒体环境下不灭的记者素质,那种抱持着心中信念、正义与责任,一路披荆斩棘呈现真相的英雄主义精神。自由记者法里尔及他的团队,面对觉得“怪”的事情,不停地问着为什么,然后无限地逼近真相。

面对威胁,他们更是在镜头前勇敢地暴露出自己的一切,他的队友甚至在片中曝光了自己的小孩,摆明了“我不怕你”。而“挠痒痒大赛”就像是魔术师的黑礼帽般,只要锲而不舍,还真就能一直揪出新的东西。

回想拍《穹顶之下》的柴静、追查天主教教会娈童的波士顿环球报、揭露高端慈善晚宴淫趴本质的英国金融时报女记者Madison Marriage……他们对抗的都不只是个人,而是一整个儿系统。

《被挠》上映后,直至今日,“挠痒痒大赛”仍在继续。以上提到的报道,也不是“砰”一下,一劳永逸。它们更像是在撬开罐头,让那些顽固不化的系统裂了个缝、让世界得以慢慢被治愈。

彩蛋

The Tickle King是《被挠》纪录片的后续,片长20分钟,曝光了更多的幕后资料。高潮的一幕是:主创在携《被挠》参加电影节时,片中揭露的那位神秘人突然现身,表现出依旧顽强的控制者姿态。当然,面对他的是主创的无所畏惧和观众的嘘声。

神秘人的中学年鉴,请看他的人生格言

2017年3月份,神秘人突然离世,55岁。讣告登在《纽约时报》上,没有其他细节。而“继续状告《被挠》的主创团队,和他那位接受了采访的继母”,被写在了他的遗嘱里。

记者法里尔接受采访时说,他从没因为此事失眠过。他和伙伴一起,都全力以赴地等着瞧将发生什么。“虽然不是什么好的感觉,但从开始拍这个片的每一秒钟,我们就面临着法律上的威胁,所以到现在都变得有点儿麻木了。”

或许这位已逝的神秘人真的如某些评论讲的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吧,就算死,也不放过他想治的人。而那个系统,显然也在帮他的“幽灵”一起,想将“弱者”永远压在身下。

★感谢:极光字幕组

参考资料:

✓Wikipedia页面“David Farrier”条目: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vid_Farrier

✓David Farrier is being sued by a dead man:https://www.stuff.co.nz/entertainment/film/93834970/David-Farrier-is-being-sued-by-a-dead-man

✓克利福德·克里斯蒂安:论全球媒体伦理:探求真相

✓王曼、陶嵘、胡姝婧、朱旭:新的视角:从脆弱高自尊看人格障碍症状

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

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

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

点击下面链接 看更多“控制与被控”

杀不死你的,令你更强大

难耐这夜春光浪费

我看到你跟自己作战

原创:黄老师

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

您的转发和关注,将给我更多动力继续下去。

长按识别关注

《被挠》观后感:《被挠》:给你挠挠痒,你可千万别哭

《被挠》:给你挠挠痒,你可千万别哭

文/木泽

今年是我看纪录片最多的一年,像汪民安导演的《米歇尔·福柯》、郑大圣导演的《DV中国》、林志权导演的《香火》等等。这机缘巧合的几次现场观影和交流打破了我之前对于纪录片表现形式的偏见。也是现在才发现纪录片的创作形式在影视作品中是极具有延展性和复合性的。其实纪录片最难的就是,真实的拍真实的事情时,让观众也感到真实。

这部由导演大卫和迪伦自编自导自演,在圣丹斯电影节放映的纪录片《被挠》,就是一部集类型片叙事方式和纪录片拍摄手段于一身,真实拍摄真实事件又让人感觉参与其中的杰作。

同志身份的记者大卫在网上寻找新素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新奇的比赛,叫做“挠痒大赛”。于是他发E-mail申请了这次比赛,却被策划者JANE羞辱了一顿,因为本次比赛不欢迎同性恋者。可是倔强的大卫和好朋友迪兰执意要展开调查,发现这个比赛背后竟藏着一个庞大的挠痒帝国。

整部电影画风就比较的基腐,可策划者却是一名严重的恐同女性。或许就是这一点,暴露了某些问题,吸引着大卫继续调查下去。

大卫和迪兰决定就“挠痒痒”这项比赛做一个纪录片。他们找到了一个曾经参与视频拍摄的男孩。这个男孩说开始只是想赚点钱,拍完后发现好多朋友都在网上看到了自己被绑住的挠痒视频,于是要求撤掉youtube上的视频。没想到自己的要求却带来了无穷尽的麻烦:隐私被曝光、被诬陷性取向、最后工作也弄丢了。

为了获取更多关于挠痒痒的信息,大卫和迪兰找到了一位专门拍摄挠痒视频的人,他很早之前就意识到挠痒与色情之间的关系,并做了一个专门放映这类视频的网站,仅仅一年就赚到了足够他运营网站的费用,足以看到这种清新版SM视频的受众之广。

他爆料说网上有个叫特里的富家女孩是他的固定客户,这个女孩的行事方式竟与JANE惊人的一致。一旦有男孩要求撤掉网站上的视频,就会受到疯狂的报复。

经过曲折的调查,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在这背后操控一切的,居然是一个叫迪马托的中年大叔!但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迪马托利用视频牟利所以无法起诉。最后我们从迪马托继母口中推测出了这一切的源头。

整件事件的真相都浮出水面了,可那些年轻的受害者、大卫、迪兰、选角人甚至是迪马托自己,到底谁的问题被解决了呢?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竟没有一个人松一口气。

在全世界征集挠痒者的活动,依旧在持续······

纪录片与类型片的交融

从影片叙事的角度来看,整部片子是以大卫的视角,沿事件发生顺序线性展开。大卫本人的出镜使此刻坐在电脑前的我们仿佛就是大卫的摄影助手,扛着摄像机和他们站在同一立场和视角进行调查。作为一部纪录片,能够被拍的如此疑窦重生,牵人心肠,足以显示出导演对于类型片创作规则的熟悉和对纪录片真实感的把控。当其他导演还在思考如何使影片画面更加真实的时候,大卫和迪伦已经在思考如何让观众参与到事件中来了。

在没看《被挠》这部纪录片之前,受传统纪录片理论和观念的束缚,我还持有坚定的纪录片客观派的观念,之前接触的也大多是焦波《乡村里的中国》、《俺爹俺娘》等采用比较传统的拍摄方式的纪录片。第一次看林志权的《香火》时,他把自己的脸直接怼到摄像机前对着镜头说话一时间还让我难以适应。但看完这部《被挠》让我觉得这种拍摄方式更容易让观众代入到片子里,与主角产生共情。其实这种叙事和拍摄手法特别像1999年上映的《女巫布莱尔》,获得观众的代入感和身份认同是它成功的关键。

作为一部纪录片,《被挠》的宣传标签【悬疑】要在【纪录片】之前,就是因为它突破了传统纪录片散点成面式的结构方式,大胆的采用设置谜题,主角解密式的叙事模式,配合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完美的抓住了观众的眼睛。

性的背后是谁在施力?

其实性本身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性癖好是在私人化的基础上更加私人化的一种性行为。影片的内容看似一直在揭露和展现性欲与怪癖的问题,实则导演比《性瘾者》、《湖畔的陌生人》等单纯探讨性与爱的纪录片或者电影更具有野心,他要表达的是这事件背后的恐怖力量。就如同大卫在纪录片中说的:真正让人感到恐惧的并不是特殊癖好本身,而是这场事件底下隐藏的无法甩脱的控制欲与权力欲。

克拉夫特·艾宾曾将性行为中这两种比较特殊的行为做过定义即:“施虐狂”和“受虐狂”,前者是给性对象施加痛苦,是主动的。后者是自愿承担性对象施予的痛苦,是被动的。其实在动物界雄性对力量的展示一直是存在而且将会持续存在下去的,没有为什么,就只是雄性特质而已。施虐者是性本能中攻击成分较高的部分的独立和强化,显然迪马托就是sadism角色的典型。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控制行为的强化,我想原因是复杂的。或许是童年性经历的模糊印象,或许是潜意识隐藏的某种意识,或许是生活环境影响。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可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清楚:任何人心里都压抑着某种欲求,并不一定与性有直接的关系,但一定期待着在某个时机通过某种方式释放出去。

就像片子中的迪马托,因为身材弱小亦或有性取向的原因被高大的男孩们欺负,又从小受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影响,他开始从“控制”的途径获得对快感的满足。显然现实生活中的迪马托最想征服的就是那些看上去人高马大的直男们,他们曾羞辱他,将他禁锢在柜子里。这种从小就被埋在潜意识里的欲望最终通过观赏运动型直男被绑在床上不断折磨他们,可他们却无法逃脱的景象中得到释放。这种欲望的起源和目的或许都不是关乎性的,但足以让观看视频者得到心理满足。

其实倘若迪马托拍摄及购买视频只是为了作为满足个人的特殊癖好,那无可厚非,他可怕的地方在于他利用金钱买来的视频去控制那些男孩,让那些男孩成了一只又一只的吊线木偶。就像福柯曾对权利表达的一种观点:剥夺之后就是占有。剥夺自由只是满足癖好,而去占有支配一个人,才是这项挠痒运动真正的“副”产品。试想一个场景:瞬间结束人的生命和终生管控人的生命哪一项更让人恐怖呢?个人本来是一个虚无的个体,直到权利施加在人的身上,人有了自我的权利意识才能够成为一个个体的人。人的思想、动作、施欲甚至受虐都是基于自我的管理。而一旦权利被某种强而有力的东西,比如金钱所控制,个人失去个人权利才是最可怜、可悲的事情。

现在我只想问一句:你是活在别人的剧本里的那只吊线木偶吗?

《被挠》观后感:被挠一下痒痒而已,怎么就变成恐怖片了?

明明是部纪录片,这部电影在豆瓣的类型里却标注着【悬疑】,再细看这张海报,羽毛之间仿佛若隐若现着一双眼睛,盯久了总感觉心里有些发毛。

而这部电影最出众的地方,

其实就在于让人真实的感到恐惧。

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拍摄的悬疑电影很多,比如被誉为伪纪录片的开山之作《女巫布莱尔》,还有今年国内大热的《中邪》。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jieri/88110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抖音英文句子简短唯美带翻译 抖音上流行的英文句子好听 流行的英文 下一篇: 30句英文简短情话带翻译 唯美好听的英文表白小短句 英文表白短句越短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