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文学网 > 节日 > 正文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10篇 海错图笔记

导语:《海错图笔记》是一本由张辰亮着作,中信出版社/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40,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海错图笔记》读后感:枕边的科普小物1.一开始知

《海错图笔记》是一本由张辰亮着作,中信出版社/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40,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枕边的科普小物

1.

一开始知道这本书是通过微博,远远的看过去,古书装帧,海错图三个字使用的字体也非常养目。大海鱼塘,飘飘然来到眼前。

2.

犹豫再三,终于入手。

之所以犹豫是因为担心自己读不下去,可以说这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文字领域;也正是未曾接触,才想着拜读一下。些许是做了母亲的缘由,竟想着等儿子稍微大些了,陪他一起闲翻书,或者带他去海洋馆的场景。

3.

在以往的概念里,诗歌啊小说啊出书啊都是百分百创作而来的,看个古书,写个札记,碎碎念,也能出书?哈哈。我想我还真是小看了这个博物君。昆虫学硕士,正常思维的人丢个图,圈下博主,然后就帮你解疑答惑。啧啧,我有十江水,随意舀一瓢,解燃眉之渴。

4.

旧书新读,批判性解读。

受年代与地域等诸多因素影响,生活在明末清初的聂璜,根据自己所见所闻,绘成《海错图》。年纪尚浅之时,故宫展匆匆一瞥,便深刻印在博物君的心上。时隔多年,积日累月,再加上专业知识、探索精神,遂成笔记。

博物君站在当今生物学的角度,对聂璜笔下描绘的生物进行考证,分析。还时不时想象一下当年聂璜在描绘时是什么样子。用博物君自己的话说这个过程像是在“破案”,还很过瘾。

我想说,博物君,你是多么的幸福,玩着自己喜欢的事儿,洋洋洒洒的行走在这天地间。中间虽有万般辛苦,但你有兴趣相伴。仅这一点,已经胜过世间无数众生。

5.

有些章节,确实好玩儿。

有一章节是【海粉虫】,说海粉虫“吃海苔,拉粉丝”,想象一下画面,忍不住就要笑出声来。其实也并不然,所谓的拉粉丝只是海粉虫在排卵。

前年秋天在厦门的时候,见识了土笋冻,我也是好奇这种东西跟笋有什么关系,在厦门本岛及鼓浪屿上随处可见的土笋冻,终未能抵消心里的疑虑而不得尝其味。

写【夹甲鱼】是箱中小胖,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带着伸出来小鳍的箱子,说起箱鲀的泳姿,更是搞笑,大箱子不能动,只有边角的小鱼鳍扑棱扑棱,使尽划水。不过箱鲀只需在礁石间寻找食物就好了,慢慢悠悠的,也不需要游的那么快。优哉游哉!多么符合我们现代人提倡的“慢生活”的理念啊。

6.

无事上心头,闲来翻翻书,如此,可矣。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古人眼中海洋世界的现代解读

聂璜,清朝康熙年间生卒年均不详的一位画家。网上有关他的资料仅仅是“熙三十七年尝作海错图四册藏石渠宝笈”一句。我想即使是当代从事国画专业的画师也未必会留意这位画家。偏偏是一位博物学者最新出版的一本考证笔记,让聂璜和他的《海错图》重新浮现到世人面前。这位博物学者是张辰亮,他的考据笔记名为《海错图笔记》,一本解读《海错图》的书籍

按照《海错图笔记》自序中有关《海错图》的介绍,这本图册里绘制有300多种海洋生物,作者还在图旁标有对所绘生物的详细描述。由于生物并不都是作者亲眼所见以及古人认知所限以及传统的化生观念的影响,让这本《海错图》中难免存有失真荒诞的部分。可放到现代语境下仍是一本具有博物精神的书籍。

《海错图笔记》就是对海错图去芜存菁的考证。作者通过严谨的考据和扎实的推理从带有神话色彩的故纸堆中梳理出30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海洋生物。而幽默笔锋也让这些高冷知识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当然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背后依然是如何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这个一直存在的无奈话题。

笔记第一篇介绍的海和尚对应的是现实中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棱皮龟,古时即使被渔民捕获也会从迷信的角度称为神物而放生。但是敬畏自然最终还是抵不住龟肉的美味和利益的驱使。2016年12月8日,一只重达415斤的棱皮龟在广东湛江惨遭屠宰,众多食客抢购一空。好久没有在国内有记录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露面就成了国人的腹中之物,想想很是无奈。

再比如黄花鱼,曾经的四大海产之一。如今市面上很难见到野生,即使面市也是天价。要知道在上个世纪70年代黄花鱼要多到扔到田里沤肥料的地步。

三十篇的笔记文,翻看中恍如隔世,好多篇的结尾都有着一丝感伤。曾经司空见惯的生物,就在环境的污染和人类的捕食下逐渐的稀少濒临灭绝。人们关注海洋,更多是关注海鲜究竟能吃多久。曾有一篇关于海洋的文章不无戏谑的评论。

我们希望让古籍记载的生物找到真实的存在,但不希望真是的存在成为书本上冰冷的记载。正如作者张辰亮曾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本书,去了解到保护海洋和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而不是一谈到大海想到的就是吃。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基于中国稀缺博物学图志的通俗化解读

相比欧洲,中国近代的博物学精神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大清,流传至今的博物学家和博物学着作更是屈指可数。《海错图》作为那个时代的一本博物学志,且不说丰富性和准确性,光这种博物学精神就是可嘉可赞的,更何况作者的绘画确实生动细致,字体也非常漂亮。《海错图》本身三本在北京故宫,一本在台北故宫,想看到真迹的机会可并不多。

再谈谈《海错图笔记》的作者张辰亮,作为“博物君”在小圈子内颇有名气,大家关注和认可他,也是因为他的“博物学精神”,能想到把《海错图》从深宫殿堂抬出来,让更多大众看到,也不失为积德之事。

回到本书,张辰亮的立意和出发点很好。针对原图原作,给古生物名找到现代的称谓,并做了解释和延伸,还纠正了原作者的一些的误解误判。如果大家对中国古人关于海洋生物的认识、或者单纯的是个博物学粉,可以买来翻翻。但另一方面,我觉得书的文笔、编排、配图的质量都很一般,及格以上,中等偏下罢,有点愧对于《海错图》原作。综上,我打6.5分罢!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海错图笔记》中的生物对比总结

《海错图》是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所作,其描绘了300多种生物,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现三卷藏于北京故宫,一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错”来指代各种海洋生物。 这本《海错图笔记》,则是针对《海错图》所绘生物的科学考据,揭示出图画对应的物种。 「第一章 介部」 1.海和尚 鳖身人首,振臂远航。 对应物种:棱皮龟 地球现存最大的龟,能长到3米。不算海龟,属于棱皮龟科。世界上移动速度最快的爬行动物之一,游泳时速度可达到每小时35公里。 2.海夫人 淡菜青口,俱是夫人。 对应物种:贻贝 俗名有很多:淡菜、青口、海红、壳菜。青黑色、水滴形的双壳贝。如下图,贻贝通过足丝将自己固定在石头上。 龟脚 非蛎非蚌,如『勿』如『易』。 对应物种:龟足 石蜐,今称为龟脚,一名仙人掌。别名:佛手贝、狗爪螺、鸡冠贝、观音掌、笔架山。而它在科学界的中文名称叫“龟足”。

甲壳动物亚门,蔓足纲,围胸目,铠名荷科,和虾、蟹的关系更近。 鲎 无鳞称鱼,有壳非蟹。 对应物种:鲎 鲎自成一派,独占肢口纲,剑尾目。这个目下仅有四个物种:美洲鲎、中国鲎、南方鲎和圆尾鲎。除了美洲鲎外,其他3种都在亚洲。节肢动物门,螯肢亚门。蝎子和蜘蛛都是这个亚门的成员,它们算是鲎的远亲。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浅显的内容,实在对不起本书豪华的装帧和厚重的原画

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而大海是神秘的,限于技术和时代,古人又不能完全对大海里的生物进行解释研究,处于猎奇的爱好,相关画家就把自己看到的海中生物绘制成册,就有了海错图这样的作品。从本质上来看,海错图就是那个时代的生物图鉴,聂璜应该算是中国古代的博物学家。海错图的历史内涵还是比较厚重的。虽然有些形象与生物的真实形象差异巨大,但是体现出了古代国人的审美,一丝不苟的绘画也能体现出一种古拙朴素的美感。

这是说海错图,但是海错图笔记就是另外一回事儿。

个人认为,海错图笔记最大的卖点并不是作者说的那些知识,而是海错图的原画重现,毕竟在这之前,无论是某宝还是某东,压根是找不到这么平价的关于海错图的图书的。毕竟是中信出版社这种大社,印刷装帧真实一丝不苟。印刷,完全彩印,装帧则采用更加有特点的蓝色缎面线装板式,颇为古朴。

让人喷饭的其实是海错图笔记的内容。最大的一个问题,作者显然并没有对相关的生物进行细致的研究,导致整个图书的专业性相对不强,其实专业性不强倒也不是问题,毕竟不是给专业人士看的书,但是本书将海错图中大多数的生物都与吃联系在了一起确实不太妥当,整个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枚吃货的自豪,这就让整个书的格调下降了一个档次,由一开始的科普读物定位,迅速的转变为生活百科类的读物。而我相信大多数入手这本书的人,应该是不会后者产生过多的兴趣,譬如我。

其次就是行间距,仔细看看海错图笔记的文字内容,其实并不算多,但是编辑通过调整行间距、段前的方式,愣是凑了整整的一厚本内容出来,看上去很有厚度,但仔细阅读起来,却没有感到什么知识和内容,再配上一些刻意找来的图,更进一步压缩了原本就不多的文字内容。这样的文字编辑风格,应该是给青少年看的把。什么时候博物的专题杂志敢买这么贵的钱了?

近几年来,博物学突然热了起来,因此一些着名的博物学家的原着原画的出版也就方兴未艾,其中还真有不少好东西。但海错图笔记的出现,真心让我体会到现代和近现代不同的博物实践观。

海错图是个好题材,但是这样解读海错图,真心有点糟蹋了。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特别有趣的生物猎奇书

首先,聂璜写的海错图本身就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作者把它拿来破译的过程肯定是相当有趣。

其次,作者确实到过很多地方进行仔细的考察研究,反复斟酌,寻找真相。多次提到在潮州、海丰、汕尾、潮州的一些见闻和俗语等,对于我这个潮汕人来说,确实是如此的。

第三,在猎奇完了之后,总会附加上,这货能吃吗?能吃的话好吃吗?怎么做才好吃?完全满足了中国人对吃对期待。哈哈。

第四,作者有些语言好可爱,比如“可能只有它妈妈才觉得它好看吧”、“蠢到让人心碎”,看的很开心。

最后,能感受到作者对各种物种慢慢变少消失的心痛,整本书都在呼吁人类手下留情,再继续赶尽杀绝,我们啥也吃不到了。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三百年海内存知己,八千里帝乡梦渔樵

三百年海内存知己,八千里帝乡梦渔樵

微信号版备用题目:听“博物君”给你聊聊海底生物那些事儿

读张辰亮《海错图笔记》

文/方木鱼

海洋是生命起源的摇篮,人们总是对神秘的海洋充满好奇。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上,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以33.9亿元的票房排在第一位,比排名第二位的《疯狂动物城》足足高出18.6亿。这里面,除了周星驰这块金字招牌外,“美人鱼”的噱头也功不可没。

关于“人鱼”,《山海经》中载:“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书中又说:“人鱼,四足其音如婴儿”。宋代《徂异记》则载:“沙中有一妇人,红裳双袒,髻发纷乱,肘后微有红鬣……此人鱼也。”清康熙年间聂璜《海错图》里说:“人鱼,其长如人,肉黑发黄,手足眉目口鼻皆具,阴阳亦与男女同,惟背有翅,红色,后有短尾及胼指与人稍异耳。……此鱼多产广东大鱼山、老万山海洋,人得之,亦能着衣饮食,但不能言,惟笑而已。携至大鱼山,没入水去。”

聂璜所记与古书所述略有不同,倒与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职方外纪》相仿,《职方外纪》“海族”条载,荷兰曾于海中获一女人,“与之食辄食,亦肯为人役使,且活多年,见十字圣架亦能起敬俯伏,但不能言。”

《禹贡》上说:“厥贡盐絺,海物惟错。”《海错图》取海中生物错杂繁多之意。作者聂璜字存庵,号闽客,生物学家,擅工笔重彩博物画。据《海错图序》载,1667年前后,聂璜在浙江台州和温州东南海滨生活20多年,期间云游贵州、湖北、河北、天津、云南等地,实地考察不同生态环境中水生物的种类和习性,所见所闻怪物异兽众多。康熙三十七年,聂璜将所见鱼、虾、贝、蟹等及传说中的水族怪物绘图成册,编纂成博物学着作《海错图》。

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山海经》。西晋大司空张华读过这本包罗万象的奇书后,意犹未尽:“余视《山海经》及《禹贡》、《尔雅》、《说文》、地志,虽曰悉备,各有所不载者,作略说。”于是,张华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博物学着作《博物志》。此后历代博物学着作迭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贾思勰《齐民要术》,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明末四大科技名着《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等,皆在博物学领域大放异彩。

《海错图》以复合图文的形式对海底各种光怪陆离的水族鱼类和神秘海洋动物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博物类图书,作者有意关注中西方不同的文献记载,以不同的视角上审视史料内容,大大丰富了《海错图》的信息含量。

聂璜死后,《海错图》下落不明。雍正四年,副总管太监苏培盛将《海错图》交清宫造办处。乾隆即位后对此书爱不释手,将其重新装裱,收入《钦定石渠宝笈续编》。此后,嘉庆、宣统等帝王皆曾翻阅。抗日战争时期,《海错图》辗转流离,致前三册存于北京故宫,第四册则藏于台北故宫。

《海错图》诞生300多年后,聂璜迎来了他的一位隔代知己——博物君张辰亮。张辰亮,北京人,昆虫学硕士,《博物》杂志的编辑,兼该杂志微博运营者,科普网红,以其高冷不失软萌、博学且兼幽默的风格,俘获560万粉丝的心。

有一年,还是中学生的张辰亮去故宫看画展,结果,一见《海错图》误终身。从小就对动物尤其是昆虫感兴趣,后来对海洋生物情有独钟,张辰亮自此对《海错图》魂牵梦萦。2014年,故宫版《海错图》付梓,张辰亮成了它的第一批读者。2015年,张辰亮从现代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所述海洋动物进行分析考证,足迹遍及东南沿海、日本海及东南亚海域,通宵达旦查资料,去海鲜市场找灵感,甚至在吃饭时看到鱼都会神经质般想到《海错图》里的绘图。

读张辰亮的文字,直觉他是个有趣的人,这一点和做过不少荒唐事、风流事、离经叛道之事的袁枚有点相似,袁枚也是个很有趣的人,他一生想得通,玩得转,吃得开,所以也活得久。袁枚会捯饬文字,张辰亮也不遑多让,张辰亮的《海错图笔记》,虽仅有三十篇,不足《海错图》原本所载十分之一,却颇见功底。该书既有科普读物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也有志怪小说的荒诞不经,更有菜谱的回味无穷,细读还有一丝顾左右而言他的春秋笔法。如果愿意,你还能体味出传统文人“雪夜闭门读禁书”刺激、快感和神秘。

张辰亮和袁枚更多的相似之处则在于对吃的讲究上。张辰亮的爱吃、会吃,和袁枚绝对有一拼。二人对蟹与大黄鱼的认知,虽然隔着三百年的时差,却丝毫没有违和感。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张辰亮是写“海夫人”,即贻贝,也叫淡菜。张辰亮一直不明白贻贝为什么叫“东海夫人”,直到他读到《海错图》里的记载:“淡菜……肉状类妇人隐物,且有茸毛,故号海夫人。”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治学严谨的博物君“赶紧上网下单,买来一包新鲜的、带毛的贻贝,煮熟后从侧面一看,配上那一撮足丝,还真像。”

中国人爱吃,会吃是有历史渊源的,早在《周礼》中就有周天子食蟹的记载,自号“老饕”的苏轼更是文人爱吃的代表,《红楼梦》里的茄子自不必说,《金瓶梅》中来旺儿媳妇惠莲能用一根柴禾烧猪头更是一绝。旧时江南人都有一张“吃鱼时间表”:正月菜花鲈、二月刀鱼、三月鳜鱼、四月鲥鱼、五月白鱼、六月鳊鱼、七月鳗鱼、八月鲃鱼、九月鲫鱼、十月草鱼、十一月鲢鱼、十二月青鱼。清人也有竹枝词:“响螺脆不及至鲜。最好嘉鱼二月天,冬至鱼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几登筵。”果真是月月有鱼,年年有余。

我猜想,张辰亮煮贻贝,一定是用的袁枚随园菜的古法:淡菜煨肉加汤,颇鲜,取肉去心,酒炒亦可。

注:本文曾发1月3日《北京日报》,发表时有删节。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生物渣”的福音

十六字俗评:寓教于乐,雅俗共赏,深入浅出,老少咸宜。 能让一个不爱吃海鲜且有深海恐惧症的二十多年前生物渣理科生买下这本书,全赖“博物君”的魅力。 看完后,想:“博物君”应将《清宫海错图》的三百多种生物全部“翻译”过来,搞成“海错图别裁”之类出版。 嗯,期待。

书摘及其他: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我的《海错图笔记》笔记

并不算是一个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好像天生就缺乏一种对科学、自然的“求知欲”。博物杂志的微博偶尔看到也觉得有点意思,依然没有关注。之前看了博物君关于《海错图》的演讲,也是挺有意思。要是单看《海错图》,大概会比较迷糊,正好博物君出了一本《海错图笔记》,几乎毫不犹豫就买了,也想借此增加些对海洋生物的了解。

聂璜的画真是画风清奇,觉得好可爱,光顾着看画了,聂璜本人的叙述没看。回顾的时候才发现聂璜给每一种海物都写了赞。只看了博物笔记中摘录的几首,我都挺喜欢。

博物真的是把海错图写成了食谱,也是感慨到底是我们会吃哈哈,不过我很多都没有吃过。

看到很多以前很繁盛的品种,现在都渐渐消亡了,觉得也是很可惜。“活了几亿年的东西,20年,一眨眼就没了。”我以前也没有细想过,人类活动会对海洋生物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本书,趣味性与易读性极强,“科普”的作用和影响力在也应该会比较大。不仅能让我们认识海洋生物,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更加明白对海洋生物保护的重要性,也许还会或多或少让人增加些对科学的好奇,让更多人走近科学。

以下是一些小点,我的《海错图笔记》笔记:

1.第一篇海和尚正好就是前一阵被发现然后被吃了的棱皮龟,而且已经很久出现过了,觉得好可怜。

2.海夫人是贻贝。聂璜的海夫人赞:“许多夫人,都没丈夫。海山谁伴?只有尼姑。”

3.发现我的想象能力真是不行,说龟脚“如勿如易”,看了半天才想明白。

4.“鲎”字念“后”。那个“鲎援会”也觉得真是搞笑。看这一篇的时候记住了这个字,到后面出现又忘了。

5.原来我们吃的大黄鱼都是人工养殖的。才知道现在野生大黄鱼的数量如此稀少。再看聂璜当年的《石首鱼赞》,也是令人感慨:“海鱼石首,流传不朽。驰名中原,到处皆有。”

6.都是在超市里见到带鱼,很难想象它如利剑般耀眼闪耀的样子。也遗憾因人类无节制的捕捞,现在都细如皮带了。《带鱼赞》:“银带千围,满载而归。渔翁暴富,蓬荜生辉。”

7.聂璜画的人鱼真的丑得可爱。儒艮也是好喜欢,笑呵呵的好呆萌。

8.须鳗虾虎就是那个超级丑的鱼哈哈。

9.暑假还在海鲜市场吃了沙虫。原来就是“龙肠”,方格星虫。

10.174页的蜘蛛是我觉得全书中最吓人的一副图。

11.曾经在厦门吃的土笋冻,原来是弓形革囊星虫。那时候是个厦门人带我们去吃的,他自己也不知道,土笋冻里的土笋到底是啥。我咬了一小口,就没敢继续吃了。看到博物说本应是非常常见的星虫,却要在厦门的一个小岛上才能挖到,在厦门吃的土笋冻,却很可能来自远方。也是很感慨啊。

12.燕窝原来真的是“燕窝”啊。还有人造燕屋,也确实是人类的智慧。野生燕屋与人造燕屋中燕子的待遇不同,又觉得真是为了利益无所不为。

《海错图笔记》读后感:一个小问题

翻看一下还行,比较浅的科普加美食,不过点子是很新颖的,中国有人写这类文字也算是不错的了,虽然科学性趣味性还是差一点。

第一节讲说棱皮龟,刚出壳的小龟的性别是由气温决定的,温度高发育成雌,低就是雄,这是不错的,生物学里叫做environmental sex determination。接着就说,“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原本合理的雌雄比例被打破,这非常不利于繁衍后代。”这个说法常理推断是不错,既然高温雌,那么全球气候变暖不是就雌的会更多了吗。但是,这有没有研究支撑呢?

刚好最近看到marah J.Hardt在2016年2月出版的书叫sex in the sea,里面也讲到气温对海龟性别的影响,人家是这么说的,“捕捞只是海龟面临的一个挑战,另一个是不断变暖的气温”。接下来说了温度对性别的影响,意思和这里说的一样,然后,那本书里是这么说的,“随着气候的变化持续地使陆地变暖,海龟的性别比例处在危险中,有可能生出的雄性会减少。至今为止,这个变化还没有被侦测到,但研究者们正在关注。”

这一对比,就看出严谨性的差异来了。虽然这不是一本学术研究,也许这个说法是有资料支撑的,只是没列出来,可就是科普,这么一写还是随意了一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红颜文学网_教育热点新闻_作文怎么写_文学作品赏析_2020抗击疫情优秀作文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hyjzdh.com/jieri/904556.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关于天冷的搞笑说说 形容天气冷的幽默句子 形容冬天寒冷的句子 下一篇: 微习惯读后感10篇 微习惯